第22章 劫掠軍

渾江,漢代稱鹽難水,明代稱婆豬江,建州女真則稱佟佳江或通三雅吉哈,又名混江。蘇翎等人新建的千山堡,或者說蘇翎軍的控制範圍,俱在太平哨至渾江口一線的左岸。這一段的渾江在叢山之中七扭八拐地彎出無數處峽谷,可供人馬渡江的地點並不多。這也是爲何女真族人多從渾江上游一帶進入寬甸地區的原因。再加上蘇翎對面的渾江右岸一帶依舊是高山河谷緊密相連,所居人口多以狩獵、採集山貨爲生,即便是後來努爾哈赤一統女真,對岸也屬其麾下之地,但畢竟不適於大面積耕種,重點自然不在彼處,是故僅僅算是努爾哈赤的外圍邊緣。這些經過散編的牛錄已被打破以往血統家族關係建立的村落組織,有些甚至遠在牛錄編制之外,散居於山中各處。這些人自然是沒有能力製作度過渾江的工具,即便有心,也無法獨自面對渾江左岸的未知情形。努爾哈赤也曾百忙之餘想到這邊緣一帶的問題,命新編一些人馬試探着蠶食寬甸一帶的土地。爲蘇翎所滅的三個牛錄即是如此而來的,這些嚴格意義上的僅能算是墾殖的人馬,原本仗着便是寬甸地廣人稀且漢人畏懼女真已久,阻力幾乎沒有,而明軍根本就不會越邊牆而出,這些都使新編牛錄們大着膽子開進寬甸地境內,擄掠人口,墾殖農田,其心其實與蘇翎所作類似。但天知道如何便出現了蘇翎這對人馬,將努爾哈赤的一番苦心照單收了去。若不是這三個牛錄內的糧食、人馬等等事物,蘇翎也不會一路順利地修築起千山堡來。

這些細節問題,蘇翎早已讓尼忙古、阿里侃等人說了個通透,對於右岸一帶的情形大致有了把握。隨軍帶來的木匠們技藝嫺熟,製作木筏等渡江工具要比騎甲們快的多,也牢固的多。況且這渡江也並非造船,不用太複雜,木匠們的好處,是在於工具趁手,一根粗大的樹幹經過一番修整,變成幾塊可榫接起成排的木板,再用繩索加固,變成了一塊平齊的筏子,人馬都方便上下。這樣用了整整一天的功夫,五百人馬才全部渡過江去,隨着過江的,還有一支五十多匹騾馬組成的馱隊。這馱隊只攜帶了一半的糧食,其餘的則是一部分鹽、布匹等,這在衆人眼裡也是個謎,誰也不知道蘇翎帶着些作何用處。隊伍出發時,蘇翎命每人只攜帶三天的米糧,箭只武器備足,戰馬也未多攜。這支人馬的特殊之處便在於此,與明軍攜帶衆多軍需截然不同,倒是與建州女真類似。蘇翎隊伍中一半是上過戰陣的兵,餘下的,也是在這羣山中存活下來的人,即便是不帶米糧,這幾百人也能各自尋到食物,更不消說戰馬也慣於行走山地,青草隨處可食。經過蘇翎一番編制,漢人女真人都混編在一隊,各展所長,倒是配合默契,尤其是近兩月的巡哨,戰鬥雖小,這行軍紮營,佈哨潛伏等等是學的個個精通。

渡過渾江,蘇翎便將隊伍分爲兩隊,由尼忙古、阿里侃兩個小隊爲前鋒,左右相隔,在羣山之中潛向目的地。兩天後,在一處河谷處發現駐有一羣人馬,經尼忙古辨認,確是他們此來的目標之一。

這個村子緊挨着一條小河紮營,就在河灘上的一大片空地上,看樣子也就百多人馬,中間有一處很大的木屋,其餘的房屋都圍着木屋修建。在不遠處有一小片農田,看來這個村子已由漁獵轉爲農耕。

蘇翎略一查看地形,便揮手命令全隊出擊。一時間,鐵蹄滾滾衝向河灘,一過小河,便分左右兩隊繞村急馳。馬上騎甲們個個彎弓搭箭,見有人手持兵刃衝出來,便是一箭,那人立刻中箭倒地。三百多騎兵不多時便將村子圍了個水泄不通,村子裡的人大亂,四處奔逃,卻見無論村子的哪個方向,都有一圈圈的騎兵馬不停蹄地奔跑着,騰起大片的煙塵。村子正中的那座木屋裡走出幾個人,大聲叫喊着,很快就聚集起二十多人,騎上馬便向村外奔來。見有大隊騎兵阻隔,便拔馬向另外的方向奔去,與那些村民一樣,村子已經被全部圍住,這些人見毫無衝出去的可能,便又回到木屋處,象是在商議如何突圍。村子中有幾個男子持弓放箭,奔馳中的騎隊冷不防便被射中幾人,滾落馬下,但隨即,那幾個放冷箭的人身上便出現數十隻羽箭,掙扎一陣便死了。剩餘一人頗爲機靈,藉着房屋躲閃着,竟被他逃進村子深處。

蘇翎見了,一聲呼喝,戰馬頓時慢了下來,隨即,四周的幾個小隊騎甲也都齊聲呼喝着,帶着小隊放慢馬步,不多時,圍着村子的騎兵們都慢下來。蘇翎又是一聲喝令,全隊騎兵圍着村子站定,卻不立即進村。此時村民們見騎兵並不進來,暫時停下混亂,慢慢集中到村子木屋周圍。

“尼忙古,阿里侃。”蘇翎叫道。

“在,將軍。”尼忙古、阿里侃早就有些按奈不住,連忙奔到蘇翎面前。

“你們去。”蘇翎冷冷地說道。

尼忙古、阿里侃大喜,齊聲呼喝,帶着二十人衝進村去。村子裡的人見了立時亂了,那二十多人也撥馬迎向尼忙古的人馬。幾乎一瞬間,兩邊便鬥在一處,交錯一過,雙方都有幾人落馬。尼忙古帶人返身再戰,那邊也是呼喊着揮舞着手中兵刃,樣子幾位彪悍。

蘇翎冷冷看着,見尼忙古等人又有三人被殺,那邊卻僅掉下一人,便吼道:“都去,反抗者全家屠滅!”說罷,帶頭衝向村內。村子四周的騎兵見此,紛紛縱馬奔進村子。因蘇翎事先已吩咐過,反抗者殺,餘人着暫時放過,這是擔心誤殺尼忙古等人的家人,畢竟這些人混在一處,可是不好辨認的。

村裡那剩餘的十幾騎兵見大隊一擁而上,也慌了,撥馬躲在人羣一側,卻是沒有去處,只能站在當地兜着圈子。蘇翎見大勢已定,也不多說,吩咐尼忙古、阿里侃將這些剩餘的抵抗者家人都搜出來。兩人連忙帶人而去,剩下的都圍着不動,任那十幾騎不安地東張西望。

尼忙古帶人在人羣中一陣翻騰,有大聲吼叫着問着什麼,好一會兒才從人羣中抓出幾十個人來,女人孩子都有,一股腦地推到蘇翎面前。那被圍着的十幾人一看,頓時安靜下來,一動不動。

蘇翎瞧了一會兒,卻又對尼忙古說:“將剛纔射箭的那人找出來。”

騎兵們在人羣中一陣翻騰,抓出一個人來,推到蘇翎面前。

蘇翎看着此人,見其一身破爛的獸皮做的衣裳,滿臉仇恨地盯着蘇翎。

“你箭法不錯。”蘇翎說道。

那人也不言語,眼裡滿是桀驁之色。這時,阿里侃已尋找到他們的家人,幾十個老老少少都走到蘇翎身後站立。尼忙古上前與家人說了些什麼,那些人便一齊跪在蘇翎面前。

蘇翎一擺手,讓那些人都站在一邊,問道:“尼忙古,人都在麼?”

尼忙古點點頭,這些家人一個不少,除了幾個男人吃了鞭子,倒是都平安無事。

蘇翎點點頭,這次行動,尼忙古與阿里侃該是不會再有二心了。他又轉向適才射箭的那人,問道:“你殺了幾人?”

那人狠狠地吐了吐沫,卻不說話。旁邊許熙說道:“大哥,這人射中三人。”

蘇翎冷眼瞧着此人,淡淡地說道:“去,將此人全家都找出來。”

這又是尼忙古的差事,在人羣中一陣雞飛狗跳之後,抓出兩個老人,兩個女子,三個孩子。

蘇翎也不詢問,對着那人說道:“殺了我的人,便是殺我的兄弟,我的家人。你殺了三個,我便是殺你全家也不夠。”聽着這冷冰冰的殺意,那人不由自主地顫抖一下。

“不過,兩軍對陣,這也算不上仇怨。”蘇翎聲音一轉,說道:“你若是爲我效力,我不僅不殺你的家人,還會賞賜你全家土地、牛羊、鹽、布匹。”

這些無疑都是足夠吸引衆人的東西,尤其是鹽,那可是比什麼都還珍貴。四周凡是聽到的人都睜大了眼睛,看着蘇翎。這些人已知戰敗,接下來便是任人宰割的命,哪兒還有別的想法?倒是那中間圍着的十幾人,見蘇翎全然不當他們存在,卻氣也不是,惱也不是,這戰是戰不過的,卻也不想立即就死,以至都站在哪兒不動,等待命運的安排。

此時那名射箭好手眼裡滿是遲疑,神情不定,不時地看看自己的家人,又看看蘇翎,顯然是拿不定主意。他的家人似乎也知道蘇翎話裡的意思,都看着那人卻不敢說話。

蘇翎也不催促,卻高聲對着那十幾人說道:“你們也一樣,跟着我便有土地、糧食、鹽,你們家人也會有一塊地拿來種糧。”

這話只說了一半,剩下的不用說都知道,這否則必然是全部殺光。那些人彼此看看,最後將目光都投向其中一人,那人定是首領。那首領猶豫片刻,便翻身下馬,將手裡的刀扔在地上,隨即跪倒在地。剩餘的人也都下馬,跟着跪成一片。

蘇翎仍不說話,將目光看向那名射箭之人。那人卻還在猶豫,即便看着首領都降了卻仍然左右不定。

蘇翎冷笑一聲,嘴裡蹦出兩個字:“殺了。”

立刻,一片刀光閃過,這一家人便被全部砍死,連一聲都未發出。在場的人都未覺得蘇翎過於狠毒,連孩子都不放過,衆人明白,不會給敵人任何報仇的機會,反抗者便只有一條死路。這種事情在部落之間是家常便飯,除了女人可能留下,男子一律殺死。

蘇翎面對衆人,說道:“你們都跟着我,便會有更多的東西給你們。若是反叛,這就是下場。”

說完,蘇翎又來到首領面前,問道:“你叫什麼?”

“蒲盧虎。”

“這個寨子已歸我了。你們都跟着我,只要好好立下戰功,你們會有比現在多得多的牛羊、馬匹、土地。都明白麼?”

“是。”浦盧虎等十幾個人一起答道。

“尼忙古,這浦盧虎就分到你的小隊,其餘的照舊。”

這尼忙古此時損失數人,這自然便要補充人馬,其餘的依照慣例,打散編進各隊,這些自有人安置。接下來,自然便是打掃戰果。這村子一百多人,幾乎家家都沒多少糧食,倒是毛皮藥材很多。尤其是浦盧虎的家裡,作爲首領,自然集中裡村子裡絕大部分財物,不僅有糧食,還有人蔘等貴重山貨,這對蘇翎當然是好事。所有的藥材山貨全部運走,繳獲的馬匹等足夠運送,再加上由阿里侃帶隊護送,連同此次救出的家人協助,倒又成了近百人的隊伍。剩下的村民,蘇翎又宣佈了千山堡的規矩,有十幾戶人家當即願意遷往千山堡。餘下的蘇翎將村中的財產統一分配,又給每戶人家分發了一斤鹽,以及數量不多的糧食,指定一人負責該村一應事物。至於浦盧虎的家人,自然是隨隊帶回千山堡。如此一來,這個村子幾乎便換了樣子,家家都有了額外的財物,馬匹牛羊也都安家分配,而村子中又沒了首領的勢力,可以說蘇翎以往的想法便得到實現。這個村子算是蘇翎的勢力了。但蘇翎也並不打算真的完全掌控這麼遠,只要這些人老老實實地種地過日子,不論將來如何,便不加干涉。最主要的,是不能形成威脅千山堡的力量。

在此地休息了兩日,一應事物處理完畢,蘇翎便令浦盧虎帶隊,一路繼續向北殺去。這一去便是一個月,幾乎都是如法炮製,遇到抵抗是免不了的,共計戰死十五人,傷五十二人,索性都是箭傷,不足爲慮,倒是又收服了百人左右。一路上除了運送戰利品的馱隊,幾乎沒有看見蘇翎的人馬迴轉。其實半個月之後,蘇翎已將尼忙古等人的家人全數帶回,但蘇翎卻並不停步,一直殺到長白山腳下方纔停手。

回去的路上自然是原路返回,等於又將村子清理一遍,還好,所有經過蘇翎整理過的村子都無任何騷亂,這些人都有了家財,就是想跑,也得捨得才行,再說蘇翎清理時已經將那些可能形成力量的人家要麼殺光,要麼帶走,剩下的都是老實村民。由此,這一帶便傳開了這位蘇將軍的故事,不論是殺人如麻,還是恩賜有加,這名聲是傳出去了。這爲以後更多的女真人、從女真出逃跑的漢人提供了一個選擇,而千山堡一帶,人口則繼續增長,直至實在無法容納,纔在鴨綠江泊船處再次修築小城,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返回路上蘇翎讓人大致上彙總戰利品數額,這一帶糧食是不指望有多少,但人蔘山貨毛皮卻是數之不盡。光繳獲的人蔘便又數千斤之多,毛皮更是比千山堡內多上數倍,其餘的松子、幹菇等等一般山貨,蘇翎已無法帶走,由此蘇翎又想出了在渾江渡口處設立一處貨棧,宣佈任何女真村子裡的人,都可以到貨棧處交換所需。這次拜明朝關閉馬市所賜,這積累數年的山貨珍品全部讓蘇翎撿了便宜,而渾江口的貨棧,無疑又爲渾江右岸的女真村落開闢出一處馬市,這對於渾江兩岸的影響,暫時還看不出多大,但在以後,卻是連蘇翎也未想到的變化。

另外一個最大的收穫便是馬匹,處於狩獵農耕交替之際的山裡人,馬匹是絕不可少,也是最多的財產。蘇翎的勝利征服,這馬匹所獲足有千匹之數,這令運輸戰利品變得簡單,卻在渡江時費了不少周折。

自這次出征之後,蘇翎的人馬已有七百多,兵器甲杖幾乎都是自備齊全,暫時還不擔心這些。那些歸降的戰兵或是百姓,到了千山堡之後,被蘇翎的一番規矩折服,算是死心塌地地留了下來。尤其是浦盧虎等新來的降衆,這些人本就以劫掠起家,哪裡甘心老老實實種地呢?得到戰功賞賜之後,盡然主動請戰,要求蘇翎派其繼續往渾江右岸一帶劫掠,除開蘇翎此次所行線路,再往西北,還是更加富裕的村落。攻佔這些小村子,簡直不費吹灰之力,浦盧虎等人以往還有上面大部落首領壓制,不敢隨意搶佔別處,此時經蘇翎的一番演示,倒是嚐到了好處,因在後面的戰鬥力表現上佳,蘇翎已將浦盧虎升做小隊長,直接受術虎管轄,分配的戰利品也遠遠超過他原來的家產。當然,這些不是金銀,不是毛皮,這些對浦盧虎沒用,而是土地、牛羊,鹽,布匹,在浦盧虎的心裡,這些東西,怕是連以往的大首領也不會有。

蘇翎考慮再三,便同意了浦盧虎的提議,令術虎帶隊,繼續前往渾江右岸一帶行動,不過,再三告誡,若是對方人衆,便立即撤離。這個倒是多餘的,浦盧虎雖說降了蘇翎,卻並非廢物,而術虎也是一路打過來的,這實力的多寡強弱還是分得清的。這當然會引起努爾哈赤的警覺,不斷收到被人劫走的人口,這建州勢力的邊緣,已然有一股勢力崛起,到後來不得不派出人馬前來收拾慘境,不過,眼下努爾哈赤還在忙着征戰四方,哪裡顧得上這邊緣之地?總之是讓蘇翎在夾縫也慢慢成長,勢力擴展的順利無比。在武力加商貿的共同作用下,千山堡的人口不過兩年便上萬,兵力也有三千之衆,修築好以及正在修築的城堡已有五座,除非親眼所見,誰也不相信在這片棄地上,會有這般難以令人置信的一方勢力。

這些都是在兩年之後的事了,此時蘇翎正悠閒地領着隊伍返回,渡過渾江,一路慢慢地審視着長長的運輸隊伍,心裡卻琢磨着這段時間裡所作的事情,太過順利,自然也就面臨更多的危機,而危險往往更加順利地來到面前,這一切,能維持多久呢?

第26章 遼陽血戰第1章 旗軍戍邊第54章 越來越近第19章 新遼商第35章 太平新城第19章 新遼商第20章 部族戰爭第31章 兵臨遼陽第5章 白沙溝第31章 練兵收心第11章 撥雲見日第35章 太平新城第15章 兵事之初第22章 京韻邊聲第67章 長斤斧軍第25章 以商爲引第26章 背影如煙第34章 臨時整軍第12章 鎮江水師第2章 新舊交替第72章 策反八旗第47章 重振陳家第34章 臨時整軍第36章 空城以待第10章 此長彼消第9章 嬌顏如雪第29章 商務二局第7章 六月風過第24章 布場作坊第69章 大展宏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43章 擢升總兵第29章 新學堂第51章 異域奇事第22章 京韻邊聲第19章 新遼商第12章 將星隕落第30章 風漸起第11章 遮掩形跡第5章 鎮江參將第82章 震懾之戰第48章 喬裝赴遼第16章 大勢所趨第19章 峽谷藏兵第29章 遼東畫卷第63章 黑山之城第81章 合圍瀋陽第13章 定移營第72章 海上船隊第19章 峽谷藏兵第34章 銀莊遍佈第57章 臉面交情第25章 各取所需第61章 再聚雄兵第26章 背影如煙第36章 各有所爲第18章 羣山缺口第58章 變通之道第35章 太平新城第26章 商務總辦第87章 一敗塗地第67章 蘇府新家第9章 以血授職第18章 兌現軍功第12章 鎮江水師第13章 以牙還牙第5章 商人心思第27章 蒙古一部第13章 以牙還牙第2章 百戶屯田第34章 遊擊將軍第18章 羣山缺口第11章 暗磨刀第61章 再聚雄兵第17章 嗜血之兵第12章 將軍手段第21章 窮途末路第36章 各有所爲第11章 天朝小國第1章 牛錄商人第56章 牛錄歸附第10章 轉念餘韻第6章 海濱遇匪第43章 七虎獵熊第25章 各取所需第10章 聯手剿賊第21章 遙相呼應第13章 強行監軍第11章 顧此失彼第33章 鄉鎮攻略第68章 瓜熟蒂落第18章 兌現軍功第25章 各取所需第50章 夜話姻緣第13章 強行監軍第74章 雙喜臨門第15章 兵事之初第7章 保留地第6章 海濱遇匪第73章 襲擾規模
第26章 遼陽血戰第1章 旗軍戍邊第54章 越來越近第19章 新遼商第35章 太平新城第19章 新遼商第20章 部族戰爭第31章 兵臨遼陽第5章 白沙溝第31章 練兵收心第11章 撥雲見日第35章 太平新城第15章 兵事之初第22章 京韻邊聲第67章 長斤斧軍第25章 以商爲引第26章 背影如煙第34章 臨時整軍第12章 鎮江水師第2章 新舊交替第72章 策反八旗第47章 重振陳家第34章 臨時整軍第36章 空城以待第10章 此長彼消第9章 嬌顏如雪第29章 商務二局第7章 六月風過第24章 布場作坊第69章 大展宏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43章 擢升總兵第29章 新學堂第51章 異域奇事第22章 京韻邊聲第19章 新遼商第12章 將星隕落第30章 風漸起第11章 遮掩形跡第5章 鎮江參將第82章 震懾之戰第48章 喬裝赴遼第16章 大勢所趨第19章 峽谷藏兵第29章 遼東畫卷第63章 黑山之城第81章 合圍瀋陽第13章 定移營第72章 海上船隊第19章 峽谷藏兵第34章 銀莊遍佈第57章 臉面交情第25章 各取所需第61章 再聚雄兵第26章 背影如煙第36章 各有所爲第18章 羣山缺口第58章 變通之道第35章 太平新城第26章 商務總辦第87章 一敗塗地第67章 蘇府新家第9章 以血授職第18章 兌現軍功第12章 鎮江水師第13章 以牙還牙第5章 商人心思第27章 蒙古一部第13章 以牙還牙第2章 百戶屯田第34章 遊擊將軍第18章 羣山缺口第11章 暗磨刀第61章 再聚雄兵第17章 嗜血之兵第12章 將軍手段第21章 窮途末路第36章 各有所爲第11章 天朝小國第1章 牛錄商人第56章 牛錄歸附第10章 轉念餘韻第6章 海濱遇匪第43章 七虎獵熊第25章 各取所需第10章 聯手剿賊第21章 遙相呼應第13章 強行監軍第11章 顧此失彼第33章 鄉鎮攻略第68章 瓜熟蒂落第18章 兌現軍功第25章 各取所需第50章 夜話姻緣第13章 強行監軍第74章 雙喜臨門第15章 兵事之初第7章 保留地第6章 海濱遇匪第73章 襲擾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