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羣山缺口

沿浦石河巡哨的黑甲騎兵小隊不斷俘獲越河而來的遼東百姓,初時不過一兩個,到後來竟然有十多二十人一股成羣結隊而來,短短的十幾日,便有兩百多人被拘押在附近村落。

蘇翎最初命令騎兵們巡視時,並不阻止浦石河沿岸村落裡的百姓自由往來,只要能說得清來路、去處,便一概放行。但這些人卻異口同聲地只說是往寬甸堡尋些生計,卻並沒有任何可供落腳的親戚朋友,在經過初步詢問判定並無危險之後,這些消息便紛紛送往寬甸堡,請示如何處置。但這幾日蘇翎正帶着武官學院第二批新學員在外進行實地演練,所有的消息都被積壓在趙毅成的哨探總部。

趙毅成的哨探們在這一年來異常忙碌,沒有戰事時,那些騎兵們雖然從未停止過訓練,卻也能得到足夠的修整,而這些哨探,卻被日益增多的任務擠壓得沒有一日空閒。除了敵軍軍事動向是作爲第一目標外,有關民事各項消息,也都定期彙集到總部。趙毅成下屬有近五十人沒日沒夜地將之彙總歸類,這中間免不了會將一些看似不太緊急的消息擱置,趙毅成則每隔幾日,便要翻查一番,以做彌補。

這一日趙毅成便從厚厚的一疊歸於“可緩”的文書中,翻出幾份較爲重要的消息。不過,他並未對下屬們表示不滿。對於短短一年多時間裡成長起來的屬下,趙毅成只會讚許。畢竟這些工作都是從未有過的嘗試,對整個千山堡的助益,非短短几句話可以概括。

趙毅成將幾份文書揣進懷裡,正打算出門,卻見一名屬下急匆匆地進來,便問:“什麼事?”

“沿河遊騎又截住一夥越河而來的,有五十多人,都是礦工。”

趙毅成聽了,對屬下襬擺手,便直接出門上馬,向寬甸堡外奔去。

武官學院的第二批學員,只有五十餘人,有半數是女真人,其中還包括來自海西的五人。這些戰士同樣是已經過數次實戰,此次蘇翎是將這些人作爲後備武官着力培養。

趙毅成趕到寬甸外的山中時,已近午時,蘇翎正與武官們三三兩兩地坐在一道斜坡上,說着什麼。

看到趙毅成,蘇翎只略微點點頭,繼續將話說下去。

“最後再說一點。我們雖號稱騎兵,卻非真正意義上的騎兵。戰馬在這山中,只達到一半的作用。省力、行軍省時,補給及時。等到了平原地帶,那纔是我們真正成爲騎兵的時候。你們都要想想這在平地騎兵對陣的法子,那樣的戰鬥一定會有,等到那一天,光是黑甲鐵騎幾個字就將讓敵人膽戰心驚。”

武官們一陣輕笑,到目前爲止,黑甲鐵騎尚未遭受太大的挫折,這軍心一直在勝利的一面。

蘇翎也跟着武官們笑了笑,隨後伸出右手虛按,待衆人安靜下來,才接着說道:“你們要記住,輕敵,將是我們戰敗的先兆。我們前面的幾場大戰,雖說是以弱勝強,戰績不俗,但你們一定要清楚是什麼導致這樣的勝果。”

蘇翎再次向衆人一一看去。那些武官們都凝神細聽,能與蘇翎面對面的坐在一起,是一種榮譽,見蘇翎看到自己,不由自主地挺了挺身子。

“你們都記得那句話吧?在我們選定的戰場決戰。再好好琢磨一下,如何能戰勝敵人,且要我們的傷亡達到最小。”說罷,蘇翎起身向趙毅成走去。餘下的武官則在教官的帶領下繼續他們的課程。

“邊走邊說吧。”蘇翎接過祝浩牽過來的戰馬,翻身而上,向寬甸堡方向緩步行去。趙毅成緊跟在蘇翎一側,身後是祝浩的五十騎護衛。

“這幾日越過浦石河的人越來越多,今日居然有五十多名礦工結伴而來。”趙毅成說道。

“是不是與前些日子胡德昌放出的那些消息有關?”蘇翎側頭問道。

“還沒有詳細詢問。”趙毅成說道。

“你說是礦工?”蘇翎似乎纔想起來,連忙問道。

“回報是這麼說的。”趙毅成從懷裡拿出一份文書,遞給蘇翎。

蘇翎勒住戰馬,整個隊伍都停在路上。蘇翎迅速瀏覽了一遍,擡起頭,望向趙毅成。

“大哥,咱們人手實在是不夠。”趙毅成皺着眉頭說道,“這一份已經耽誤有十天了。”

蘇翎笑着搖搖頭,說道:“這不怪他們。不過,這可是個好消息啊,再說,這事也真是不急的。”

趙毅成面對蘇翎,說:“大哥,咱們如今這樣的攤子,哨探的事務太過雜了,我看還是分一些出來的好。”

蘇翎聽趙毅成這麼說,輕輕嘆了口氣,說:“這事只好慢慢再議。我知道哨探擔的太多,遲早會影響軍情,但如今分給誰?除了我們這些兄弟,還能相信誰?”

趙毅成微微點頭,這的確是人手缺乏的最大問題。

“那,我們還是先擔着吧。”停了一下,趙毅成又說:“可惜那些人都派往關內了,若是還在,我這邊也不至於忙中出錯。”

蘇翎擺了擺手,自顧看着那份文書說:“這消息確切麼?”說完,隨即意識到這等於白問。

“兩處鐵礦、一處銅礦,石灰窯,還有煤......”蘇翎看着不自覺地念出聲來。

“這些還都是去年派出去的,只憑着大哥的條子領糧,咱們幾乎.....”趙毅成苦笑着說,“都忘了。”

蘇翎微微搖頭,卻未說話。這一隊二十多人,還是去年便往山中尋鐵礦,爲的是能夠解決鐵料的來源問題。這一忙,可真的沒人記得。這便是整個千山堡最大的漏洞,事務龐雜,但管事的,卻僅有這幾個人。況且,這二十多人一直在領取糧草,若是沒有這份文書,還真不知會領到幾時,這難道還不嚴重麼?

但,又如何解決?千山堡轄內的民衆辦事的人不愁,可畢竟不識字的人太多,單那數百管事,因是處理農事,已經將擇選標準降之又降,再要挑選適合的人,是難上再難。蘇翎開辦千山學堂,已算是長遠打算,但如今進展太快,這學堂的作用,反而落後。千山堡如今雖暫無戰事,卻在旁的方面,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哪一件似乎都很重要。

識字的,不是沒有,千山堡屯田新村裡范文程之流也有不少,這些人不僅識字,做起事來,也算是能獨當一面,甚至還有更多的李亞良等人,本身便是治家能手,不然也積累不下那份家業,但,蘇翎始終未將這些人納入考慮範圍。

此時的趙毅成再一次提起,他瞧着蘇翎的面色,試探着問:“大哥,要不要試試范文程等人?”

蘇翎沉默不語,臉上的神情似乎沒有變化,既不贊同,也不反對。趙毅成以往提起時,蘇翎並未就此深談,但這一次,趙毅成似乎看到一絲鬆動。

“大哥,不如選幾個人出來試試,若真是不妥,隨即換掉就是。”趙毅成其實還提過讓這些人去千山學堂教授課程的建議,但立即被蘇翎否決。

蘇翎仰起頭,向天空中的日頭望了望,像是在考慮如何回答,但隨即,還是搖了搖頭。

這既然解決不了,只有暫時拋下。趙毅成知道此時也無法詳談,便也就不再提起。對這位大哥的無條件信任與支持,是從做夜不收時便形成的慣性,事實上,蘇翎總是對的。

蘇翎暫時拋開這個問題,問道:“那些鐵場百戶所如何了?”

趙毅成稍稍一怔,眨了眨眼,很快便跟上蘇翎的思路,說:“胡德昌辦得還不錯。至少有四個鐵場百戶,除了上繳給遼東都司額定的鐵料外,多出來的,都由胡德昌派人買走。”

遼東鎮所設二十五衛,每衛都設有鐵場百戶所,在出產鐵礦附近建立百戶所,管轄不等的炒鐵軍。這些炒鐵軍每年都有一定的定額,上繳給各個衛用來打造兵器以及農耕器械之用。胡德昌的手段,不過是私下裡將所有額外的鐵料全部買走。這鐵場百戶原本便不是個好差事,如今倒可以過些舒心的日子,連帶着那些總叫着完不成定額的炒鐵軍,也因百戶的放任不管,而煉出更多定額之外的鐵來。

蘇翎琢磨了陣子,對趙毅成說:“讓胡德昌弄些人過來,要會開礦的。這些礦工就都留下,跟他們說,若是煉出鐵來,不僅能吃得飽,還有銀子拿。”

“是,”趙毅成應到,“其它的人呢?”

“選一些吧,有手藝的留下,沒手藝的有氣力也行,其餘的,都放回去。”

“不過,”不待趙毅成應聲,蘇翎又說道:“這糧食.....”

千山堡的餘糧可也不能算充足。

趙毅成想了想,說道:“這樣吧,按半數給,其餘的用那些野生板栗充抵。那可有數萬斤。”

“有這麼多?”蘇翎略有驚訝。

“原本是給胡德昌拿去販賣的,不過今年好像說是賣不掉,都堆在倉裡存着。”趙毅成說道。

蘇翎看着趙毅成,笑着說道:“難得你記性好,這也都記得。”

趙毅成也笑着搖搖頭,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千山堡的山貨運給胡德昌,並未有人專管,幾乎便是來船便運,除了總數之外,全憑胡德昌口說,要什麼多便運什麼,以至這種既佔地方又賣不出多少價錢的山貨,積壓甚多。至於周青山,算是隻管跟着胡德昌數銀子,這些具體數目,也是無從着手。

“就這麼辦吧。”蘇翎揚手一鞭,戰馬猛地向前一竄,向着寬甸堡奔去,身後是數十騎緊緊跟隨。

就這麼一句話,扣押在浦石河的那些人算是有了活兒幹,至少暫時不用家消耗自己這份吃食了。遼東的百姓的要求便是這麼低,吃飽肚子,是今年年末幾乎所有糧食歉收人家的唯一指望。

不久,在千山堡境內沿鴨綠江西岸的振江、四平、大西岔、紅石砬子的羣山之間,便出現兩處鐵場,一處銅礦,還有幾處石灰窯的場地,這些經過採礦人員一年尋找纔得到地點,很快便聚集了數百人開工。不過,蘇翎等幾人並未到場,只派出幾位懂得采礦的工匠作爲管事,要求儘快產出,所需糧食,按月供給。這幾處礦產產量並不會太高,遠遠比不上遼陽附近的鐵場產量與品質,但對於千山堡銷往海西、東海一帶的農具等器械來說,還是多有助益的。同時位於千山堡千山學堂的那些學員,也可以放心地拿到足夠的鐵料,試製他們那些千奇百怪的想法。直到胡德昌從鐵場百戶所那裡招募到一些世代炒鐵的炒鐵軍時,千山堡的這些小鐵礦,才真正產出能夠打製兵器的鐵料來。這樣緩慢的積累,總會讓千山堡的騎兵們,在遼東日益複雜的局勢中,一點點的積蓄更多的力量。

蘇翎與趙毅成返回寬甸堡後,雖對人少缺乏的情形多次商議,卻仍然想不出有效的辦法。只要事情牽扯到民事上,便總會涉及到人手問題。而軍事上,卻完全沒有這個顧慮。隨着武官學院的不斷輪訓,騎兵中間大多數基層武官都得到時間不等的培訓,這些武官將所學所想都帶會自己的營中,而武官隊中的騎兵們,也都因此而受益匪淺。如何在減少自身傷亡的前提下,殺傷更多的敵人,這一目標讓軍營中生出無數進行嘗試的動機野訓,一旦得到肯定,則迅速得到推廣,甚至術虎所部也會因此得益。總體說來,千山堡始終是一個大軍營,所有的弊端、漏洞,都在強大的軍事力量的遮掩下,無法造成大的損害。至少在這個冬季,所有的人都將是平安的,溫暖的,暖烘烘的炕頭上,總會有使人忘記飢餓的食物。

在整個遼東,千山堡或許可以算的上是唯一的例外。隨着大雪降臨,飢餓也將隨之走近。向千山堡走來的人羣,將越來越多,但,不僅僅是百姓,還將有暗藏的刀鋒。

第7章 蒙古饑民第58章 各算各的第10章 聯手剿賊第8章 千山書坊第19章 安享冬雪第16章 將值幾何第1章 遼事再變第15章 堅城瀋陽第19章 英雄美人第63章 黑山之城第25章 四萬明軍第60章 豪酋頹途第37章 欲赴蒙古第32章 何去何從第35章 後續手段第2章 昏官悍勇第84章 以火剝皮第15章 堅城瀋陽第73章 先走一步第46章 心存高遠第7章 六月風過第21章 水師一部第10章 兵鋒初顯第6章 獅子張口第22章 火器四營第14章 千山堡第28章 死而復生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17章 戰馬悲鳴第34章 臨時整軍第16章 烽火連綿第23章 經略牽線第45章 鎮江新城第18章 羣山缺口第56章 牛錄歸附第22章 京韻邊聲第35章 漫天煙雲第1章 旗軍戍邊第73章 襲擾規模第12章 鎮江水師第7章 六月風過第72章 海上船隊第50章 逃亡官兵第15章 因糧而往第29章 商務二局第91章 瀋陽屯田第23章 思籌謀第12章 將軍手段第1章 遼事再變第14章 將軍視角第56章 牛錄歸附第33章 波光之下第40章 虛張聲勢第6章 獅子張口第39章 江湖人士第2章 一家人第44章 鎮江新城第7章 蒙古饑民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21章 且變且行第18章 振武染血第24章 世家大戶第73章 襲擾規模第63章 黑山之城第61章 好事多磨第59章 將軍賜名第12章 兩岸相連第12章 奪命斬第6章 獅子張口第37章 酒肆客棧第38章 營口小鎮第41章 擠壓行動第80章 戰事前移第40章 虛張聲勢第17章 工部庫存第7章 變中有變第34章 月下琴音第6章 海濱遇匪第33章 叛將結局第74章 雙喜臨門第15章 三十天第39章 兩軍相聚第42章 固定航線第88章 斬草除根第35章 太平新城第25章 女真戰俘第33章 叛將結局第28章 雪夜湮滅第11章 遮掩形跡第89章 殺光慶功第29章 遼東畫卷第24章 驅虎吞狼第29章 遼東畫卷第9章 莽撞之餘第22章 京韻邊聲第73章 先走一步第40章 存身根本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1章 天朝小國
第7章 蒙古饑民第58章 各算各的第10章 聯手剿賊第8章 千山書坊第19章 安享冬雪第16章 將值幾何第1章 遼事再變第15章 堅城瀋陽第19章 英雄美人第63章 黑山之城第25章 四萬明軍第60章 豪酋頹途第37章 欲赴蒙古第32章 何去何從第35章 後續手段第2章 昏官悍勇第84章 以火剝皮第15章 堅城瀋陽第73章 先走一步第46章 心存高遠第7章 六月風過第21章 水師一部第10章 兵鋒初顯第6章 獅子張口第22章 火器四營第14章 千山堡第28章 死而復生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17章 戰馬悲鳴第34章 臨時整軍第16章 烽火連綿第23章 經略牽線第45章 鎮江新城第18章 羣山缺口第56章 牛錄歸附第22章 京韻邊聲第35章 漫天煙雲第1章 旗軍戍邊第73章 襲擾規模第12章 鎮江水師第7章 六月風過第72章 海上船隊第50章 逃亡官兵第15章 因糧而往第29章 商務二局第91章 瀋陽屯田第23章 思籌謀第12章 將軍手段第1章 遼事再變第14章 將軍視角第56章 牛錄歸附第33章 波光之下第40章 虛張聲勢第6章 獅子張口第39章 江湖人士第2章 一家人第44章 鎮江新城第7章 蒙古饑民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21章 且變且行第18章 振武染血第24章 世家大戶第73章 襲擾規模第63章 黑山之城第61章 好事多磨第59章 將軍賜名第12章 兩岸相連第12章 奪命斬第6章 獅子張口第37章 酒肆客棧第38章 營口小鎮第41章 擠壓行動第80章 戰事前移第40章 虛張聲勢第17章 工部庫存第7章 變中有變第34章 月下琴音第6章 海濱遇匪第33章 叛將結局第74章 雙喜臨門第15章 三十天第39章 兩軍相聚第42章 固定航線第88章 斬草除根第35章 太平新城第25章 女真戰俘第33章 叛將結局第28章 雪夜湮滅第11章 遮掩形跡第89章 殺光慶功第29章 遼東畫卷第24章 驅虎吞狼第29章 遼東畫卷第9章 莽撞之餘第22章 京韻邊聲第73章 先走一步第40章 存身根本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1章 天朝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