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六月風過

萬曆四十七年六月裡,蘇翎率三百騎兵沿浦石河整整巡視了兩個來回。

這些天裡,蘇翎一邊與原巡哨河畔的騎兵小隊依次回合,聽取消息,一邊將沿岸一帶的村落再次梳理了一遍,讓那些距五座堡寨較遠的村落再一次感受到管轄權的更替。這些村子逐漸被來自千山堡的規矩所改變。其中一個村落裡,便新遷入不少人家,這中間便包括李家屯的李達茂的幾個兒孫。這是那些縣長轄下的管事們初步進入村落管理的結果。因李家屯本地再無更多的土地,這分戶分田便只能遷居。只短短的五天時間,李達茂面前便出現三個地點可供選擇,除去村中原屬一家住在遼陽的大戶的土地被分出一部分給李達茂外,千山堡的公田辦法也開始擺在面前,沿河一帶可供新墾的土地仍然較多,只要肯下力氣,李家便不會再困於地少人多的窘境。當然,李達茂選定之後,在新居的村子裡,一頭耕牛以及足夠的農具已經等待被接收,甚至那家大戶的宅院也被劃出幾間作爲暫住之所,這一切並不需要李達茂立時拿出銀子購置。雖然詳細的償還辦法還未出來,但李達茂被告知所需不會太多,且即使不將宅院買下,也可以用少量的糧食抵付租金。不論李達茂一家是否是屬於特例,這樣的遷移還將在很多村子裡進行,原有的村子均將被重新組合。因那些身居遼陽、鎮江等城內的大戶人家以及本地少數幾個大戶的土地被統統剝奪,連田帶房被剷除得乾乾淨淨,幾乎每一處可供大量墾殖的村子都會有這樣的現象出現,而這都將爲重新劃分提供基礎,長久以往,村子裡便只有一種人,有田有房的農家。那些因家貧無以置辦耕牛、農具的,甚至因得到補給反而超出一般的人家。這樣的逐步逐村地改變,還會持續很久,而其餘一些變化,將在土地被重新分割之後進行。

蘇翎較爲滿意目前的進展,這些農夫遠不能與千山堡的人相提並論,而蘇翎所部的地位,也與千山堡不同,這一切都令蘇翎小心而迅速地拔除一切可能的障礙,至於這期間是否有過頭之處,卻也是顧不得了。而相應的好處卻頗多,有時蘇翎不免聯想起努爾哈赤來,其在擴展之時,是否也是在這點滴之中嚐到甜頭?

返回千山堡時,已是六月末。

趙毅成已經在蘇府上等着,見蘇翎返回,也不待他坐穩,便急急地說道:“都打聽清楚了。”

“哦?是開原還是鐵嶺?”蘇翎問道。努爾哈察西進發的消息,幾乎是大軍一動便已被趙毅成的哨探得知,但隨後此人便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開原。”趙毅成看了看手中的紙,接着說:“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天命四年)六月初十日,努爾哈赤率兵馬四萬,從靖安堡入邊,向開原進發。十五日夜抵達開原城下。”

“守城的是誰?”蘇翎饒有興趣地問道。這遼東剩餘的武官都已不多,還是薩爾滸剩下的。

“總兵官馬林守衛開原,”趙毅成又看了看,接着說:“副將於化龍,監軍道推官鄭之範,參將高貞、遊擊於守志,備官何懋官等,都駐在城中。”

“又是老招式,裡應外合吧?”蘇翎說道。

趙毅成點點頭,說:“事先就有奸細混入城中,努爾哈赤攻城時便打開了城門。馬林戰死。不過,這還有一件事,就是蒙古人。據說西部蒙古宰賽、煖兔侄叔的二十四營兵力本與馬林聯手,誰想事發時這些蒙古人竟先行搶佔了慶雲堡、鎮西堡。反倒先動了手。”

蘇翎一邊摘下頭盔一邊說道:“蒙古人與女真人一樣,不僅自己內部相互打,也與努爾哈赤,明軍打,這點到與我們相識。結果呢?沒有援兵麼?”

“總兵官李如楨駐紮在瀋陽,但帶兵進到十方寺堡便停住。參將賀世賢駐紮在虎皮驛,他倒是想打,但下面的士卒個個怕戰,竟是一鬨而散。”

“那開原城呢?”

“全城十多萬人,據說只回來了一千多人。”趙毅成平靜地說道。

蘇翎稍稍停頓一下,說:“開原是座大城,人口衆多,財物比撫順還要多。努爾哈赤又添了幾分底氣。”

“消息說,爲將這些財物運送回,後金兵足足連運五、六天還運不完。”趙毅成證實了猜測。

“努爾哈赤還是搶了就走?”蘇翎問。

“是的。後金軍駐紮三夭,分財、分俘,最後棄城而去。”

蘇翎沒有再說,似乎在思索什麼,趙毅成也沒問,他知道接下來,蘇翎定是又想到別的什麼方面了。

“我們還是缺人手啊。”蘇翎終於說道。

“目前應該夠用了。”趙毅成說道,“寬甸五堡按眼下的情形,那五百多人足夠了,這又不是打仗,可以慢慢來。跟隨胡德昌的人只需每處有一人便可,其餘的可隨時招募,只要有銀子拿,人手是不缺的。”

蘇翎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努爾哈赤在遼東腹地也是這麼幹的。在遼陽我們曾抓過一個後金探子。”

“哦?”蘇翎有些好奇,這些細節上的事他從未過問。“你們怎麼辨別出的?”

“這個簡單,不用認。”趙毅成笑着說:“誰讓他到處打聽跟我們打聽的一樣的事兒呢?這不是我們的人,還能是誰的?”

“遼陽難道沒有加強防範?”蘇翎問。

“沒有,似乎遼東都司根本不在乎。從撫順陷落開始,都知道有奸細混進城內,我們在遼陽的人還小心了一陣子,但絲毫風聲也沒有。”趙毅成說。

“據那名探子交待,努爾哈赤大量僱傭漢人,由李永芳參與謀劃,派人扮成販賣油、柴的小商小販,遊食、僧道和百工技藝等,有的甚至直接混入明軍營伍之中。不僅在遼東各城,據說在京城、南京、山西、陝西、登州、天津、蘇州、杭州,都有。這些人有的爲努爾哈赤販運貨物、糧食、硝磺,還順便刺探各城的兵馬數目。甚至將北京、南京、山西、陝西的地圖,有關要塞、關隘都畫圖傳回。”

稍停,趙毅成似乎略帶讚賞地說道:“那些人居然將朝廷的運貨船隻,運官姓名,都詳細寫明,上報給努爾哈赤。這比我們做的都細。”

“這樣,努爾哈赤可以說對遼東瞭如指掌,那還不是想打哪兒就打哪兒?難怪開原一戰如此輕鬆。”蘇翎說道。

趙毅成有些疑惑地問道:“大哥,怎麼這些跟我們要做的有些一樣呢?未必是你教那李永芳的?”

蘇翎笑着搖搖頭,卻並不說話。

趙毅成便不再問,他不過隨口一說,未必真是如此。

“開原一下,鐵嶺也不會太久。”蘇翎說道。這是顯而易見的,遼東再次失兵損將,且人口、財物、器械、甲杖都等於白送給努爾哈赤,讓其有能力再次擴展兵馬。

“千山堡那邊,說是努爾哈赤又派人送來一批禮物。算算時間,剛好是六月十日那一天。”趙毅成說。

“哦,這是讓我們別插手的意思,”蘇翎笑着說,“若是沒有我們在中間,這禮物說不定還會送到朝鮮去。這努爾哈赤也是不心安啊。”

“就是不知什麼時候是個頭,這禮不會白送。”趙毅成說道。“郝老六說太平哨進展順利,他一直在嚴密監視坎川嶺一帶的動靜。”

“術虎那邊呢?”蘇翎問。

“也很順利,術虎派人來說下個月,那些部族會湊齊五百名戰士來千山堡效力。”趙毅成說道。

“這樣?”蘇翎有些意外。這雖是考慮過的,但至少也要多等一年纔能有如此結果,看來術虎的能力當真是不小。

“這五百人是單獨成隊,還是打散編制?”趙毅成問,這五百人有些特殊,還算是千山堡第一批主動投奔的武力,何況術虎那邊的情形更加複雜,就算蘇翎去了,也未必能分清哪些無數名稱的部族關係。

“還是打散分編。”蘇翎做了決定。隨後又問:“遼東都司那邊呢?”

趙毅成搖搖頭,說:“沒大的變化,只是敗兵增多。開原逃出來的百姓不多。那些敗兵都分散在各個堡寨,連個召集的人都沒有。”

“這樣下去,楊鎬可待不了多久。”蘇翎說道。

兩人都沉默了些許,趙毅成纔再次詢問:“大哥,你說我們就這麼看着努爾哈赤一步步地擴展?要不要我們動一下?”現在形勢已經清楚,千山堡的佈局至少在這幾人中間已經被看明白。坎川嶺一線,渾江渡口北側,術虎的北方一部,緩慢地將後金圍住。至少現在努爾哈赤已經不能從海西、東海一帶得到大量兵員與補給。但說道打,可就不能簡單決斷。

蘇翎搖搖頭,說:“現在還不是時候,這一戰肯定要打,但還是那句話,要在我們選定的地方決戰。另外,此次開原一戰,你看出來沒有?努爾哈赤不會爲一城一池去分散兵力,寧願丟棄,也不會讓自己的實力受損。這一點,你傳下去讓所有的武官都要好生琢磨琢磨。”

“是。”

“八旗精銳,我們不怕,但在要象上次那般勝,可就不易。”蘇翎說道。

象這般的警惕,在每一個千山堡騎兵武官心裡一直留存不去。不僅蘇翎時時叮囑,每一級武官都對下屬多家叮嚀,直到做到每一個士兵都清楚他們的敵人是誰。至於大明朝,眼下根本沒將千山堡放在眼中,在鎮江堡一帶,一直到金州旅順,幾乎算是毫不設防。但蘇翎仍舊沒有揮兵南下的意思,衝動其實從佔領寬甸堡時就存在着,已有不少武官在議論着如何縱馬河東。對大明朝轄地的進攻、蠶食,若最初還有些心理障礙,這一旦做了,便隨即煙消雲散。在每一個騎兵心中,只有對手、敵人,少數心思深一些的,不免會多想,但隨即想到自己的身份,也就罷了。

這身份之意,便是遼人。所有居住在遼東的人,祖上幾乎都是被謫發、充軍千里跋涉到此的,或者便是女真、蒙古、朝鮮等等與漢人聚居在一起而融合而成。就連朝廷上也稱遼東爲遼人,而不稱大明百姓。這差別自遼東都司初建便就存在。在民間,遼人一稱便帶着幾分輕視之意,那邊遠地帶的人,還能與關內繁華大都裡的人相比?不說一句粗鄙就已經算是客氣。而遼人本身,也因山海關那道關牆而將自己化爲另類。這麼多因素混在一起,數百年流傳下來,骨子裡還能存有多少對大明朝的尊崇?順從多半是因威懾所致,而今眼看着遼東糜爛下去,與努爾哈赤一樣,人的膽子越來越大。遼東衛所基層官員越來越難以辦事,反抗拒絕,敷衍拖延,屢見不鮮,要不然,便是一股腦地逃了,連影子都找不見。

這些普通百姓原本並無什麼主意,所爲也不過是吃飽肚子,誰能做到這一點,他們就順從誰,這是千百年朝代更替的死結。很明顯,遼東都司的人知道,努爾哈赤也知道,威懾與賞賜,是最有效的手段。不過大明朝多了份愚民手腕,用一些所謂的三綱五常來自我約束,這一點努爾哈赤也在學,只是時間尚短,眼下還用不到。至於蘇翎,這最初還算溫和,但該鐵腕時也會立即揮刀斬落。

羣雄對峙,等得便是機會。這個間隙中,遼東,努爾哈赤,蘇翎,都在尋求各自的方向,將遼東上空密佈的濃雲,撕開一條路來。

“大哥,鎮江堡那邊,是不是該行動了?”趙毅成顯出幾分笑意,大約對這種策劃的行動,有幾分期盼。

“都查清楚了麼?”蘇翎問。

“清楚了。也覈對過。”

“好,記住,一個不留。”

【收藏、推薦,謝謝】

第59章 將軍賜名第68章 瓜熟蒂落第28章 草場新城第14章 將軍視角第6章 破金大陣第40章 存身根本第33章 波光之下第28章 草場新城第36章 空城以待第33章 鄉鎮攻略第36章 各有所爲第15章 兵事之初第55章 再起波瀾第7章 變中有變第25章 女真戰俘第83章 一勞永逸第31章 兵臨遼陽第57章 臉面交情第86章 相互屠殺第25章 四萬明軍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37章 欲赴蒙古第71章 京城兄弟第2章 贈書助力第26章 遼陽血戰第26章 遼陽血戰第45章 鎮江新城第6章 獅子張口第79章 梟雄鼠輩第21章 且變且行第44章 賀禮雲集第15章 堅城瀋陽第80章 戰事前移第23章 經略牽線第13章 軍心爭功第82章 震懾之戰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章 遼東監軍第26章 振武新營第12章 鎮江水師第25章 虎添翼第33章 叛將結局第14章 千山堡第19章 新遼商第74章 相見之宴第70章 天啓內帑第83章 一勞永逸第90章 借力蒙古第7章 六月風過第29章 死生未卜第77章 外圍殺戮第16章 將值幾何第13章 如箭在弦第34章 銀莊遍佈第8章 千山書坊第12章 兩岸相連第41章 擠壓行動第14章 遼東經略第12章 將星隕落第21章 窮途末路第20章 棄婚約第66章 周全安置第49章 順勢而爲第22章 京韻邊聲第21章 窮途末路第48章 建奴內亂第78章 利刃穿心第9章 未來基石第28章 雪夜湮滅第6章 三江連號第11章 天朝小國第21章 遙相呼應第16章 將值幾何第11章 遮掩形跡第61章 再聚雄兵第76章 再組商行第76章 再組商行第51章 提督遼東第51章 提督遼東第31章 信手拈來第15章 堅城瀋陽第58章 變通之道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42章 謀造火器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16章 烽火連綿第1章 夜不收第14章 萬事俱備第51章 提督遼東第32章 城下收兵第69章 大展宏第17章 工部庫存第21章 且變且行第36章 孤注一擲第24章 世家大戶第35章 遼陽移民第1章 遼東監軍第10章 計奪寨第38章 部族分立第15章 小勝暗襲
第59章 將軍賜名第68章 瓜熟蒂落第28章 草場新城第14章 將軍視角第6章 破金大陣第40章 存身根本第33章 波光之下第28章 草場新城第36章 空城以待第33章 鄉鎮攻略第36章 各有所爲第15章 兵事之初第55章 再起波瀾第7章 變中有變第25章 女真戰俘第83章 一勞永逸第31章 兵臨遼陽第57章 臉面交情第86章 相互屠殺第25章 四萬明軍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37章 欲赴蒙古第71章 京城兄弟第2章 贈書助力第26章 遼陽血戰第26章 遼陽血戰第45章 鎮江新城第6章 獅子張口第79章 梟雄鼠輩第21章 且變且行第44章 賀禮雲集第15章 堅城瀋陽第80章 戰事前移第23章 經略牽線第13章 軍心爭功第82章 震懾之戰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章 遼東監軍第26章 振武新營第12章 鎮江水師第25章 虎添翼第33章 叛將結局第14章 千山堡第19章 新遼商第74章 相見之宴第70章 天啓內帑第83章 一勞永逸第90章 借力蒙古第7章 六月風過第29章 死生未卜第77章 外圍殺戮第16章 將值幾何第13章 如箭在弦第34章 銀莊遍佈第8章 千山書坊第12章 兩岸相連第41章 擠壓行動第14章 遼東經略第12章 將星隕落第21章 窮途末路第20章 棄婚約第66章 周全安置第49章 順勢而爲第22章 京韻邊聲第21章 窮途末路第48章 建奴內亂第78章 利刃穿心第9章 未來基石第28章 雪夜湮滅第6章 三江連號第11章 天朝小國第21章 遙相呼應第16章 將值幾何第11章 遮掩形跡第61章 再聚雄兵第76章 再組商行第76章 再組商行第51章 提督遼東第51章 提督遼東第31章 信手拈來第15章 堅城瀋陽第58章 變通之道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42章 謀造火器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16章 烽火連綿第1章 夜不收第14章 萬事俱備第51章 提督遼東第32章 城下收兵第69章 大展宏第17章 工部庫存第21章 且變且行第36章 孤注一擲第24章 世家大戶第35章 遼陽移民第1章 遼東監軍第10章 計奪寨第38章 部族分立第15章 小勝暗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