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黑山之城

東總兵官蘇翎帶着二百多護衛騎兵,在遼陽城西門外)E中列隊的三千黑甲騎兵匯合,隨即,這數千人馬便整齊地在雪地上排出一條長線,向着西方蜿蜒而去。

那三千黑甲騎兵,均是蘇翎按照當初在寬甸堡時訓練的模式重新組建的,不僅作戰時戰馬披着一層棉甲,且騎兵也都是內穿棉甲禦寒,外罩梅花甲防身,各種武器裝備都是配置齊全,千山堡一帶的工匠、百姓們,可一直沒有停止過打造裝備的忙碌。至於騎兵們,都是從各營精挑細選出來的,這騎兵不比步隊,至少這馬術便得過關,相對而言,這單個騎兵的功夫,可要比寬甸堡時的黑甲騎兵要高出一些。

因騎兵組成複雜,既有廣寧一帶來的新兵,也有在南四衛招募之人,千山堡、寬甸等地也有一批,此時蘇翎的選擇範圍,自然擴大了數倍,這支黑甲騎兵,要遠遠勝過當初。爲了增強黑甲騎兵的戰力,蘇翎還又從當初打散分編的原屬黑甲騎兵中挑選了不少武官回來。這樣一來,當初轉爲黑甲騎兵研製的戰術、戰陣,蘇翎在親訓時,可省了不少功夫。

如今這隊三千黑甲騎兵,算是蘇翎親領的一支強軍,若論衝鋒陷陣,怕是蘇翎所部十萬兵馬之中,當屬首位。至於遼陽城外的那幾營人馬,儘管要比原來要強上數十倍,但因由明軍改編而來的官兵過多,這戰力,可還不能與千山堡那些無家可歸的士兵們相比。蘇翎在這個冬季依然保持着日日整訓的軍令,希望度過這個冬天之後,這半年多的訓練,能夠使各營戰力得到穩定的加強。

隊伍在行了兩個時辰之後,便遙遙望見前面的一隊馱隊。蘇翎帶着護衛騎兵走在大隊之前,此時便輕抽幾鞭,帶動大隊騎兵加速趕上前面的隊伍。

這是一隊由一百五十輛大車以及二百多匹騾馬組成的馱隊,滿載糧食、豆料,以及各式被服、鎧甲、器械等軍需。這是蘇翎要帶給胡秋青所部過年的“禮物”,爲不耽誤騎兵的行進,天明時便就啓程,不過,這不過兩個時辰,便就趕上了。儘管瀋陽一帶的八旗兵在整個冬天都沒有南下的跡象,蘇翎卻並不打算拋開馱隊獨行,尤其是前面渡過太子河之後。

此時太子河河面已全部結冰,大車、騾馬皆可直接行過。對於這條繞遼陽而過入海的河流,蘇翎已經命人沿兩岸一路勘測下去,直到海邊,打算明年開春,在春耕過後,便募集人手疏通河道,以便利用起來直接入海。爲此,專爲內河行駛的船隻已經設計成型,只等營口鎮新建的船場開工,便要首先建造。

在遼陽、瀋陽之間的渾河、太子河,貫穿整個遼瀋平原地帶,且與大海相通,關於這一帶的開發以及河流的利用,蘇翎也已經下了指令,由何安東出面,招募相關人手開始商議可行的方案。儘管不能實地測量,只能紙上談兵,但那些在遼瀋之間居住了數代的人,卻可以做到胸有成繡。這種分成小組的辦法,在鎮江堡胡顯成處也已經有了十幾個,只是在遼陽,只能由蘇翎親自過問了。好在離瀋陽收復還早,這時間還多,儘可讓那些人發揮想象力。

蘇翎帶着黑甲騎兵與馱隊並行,很快便越過太子河,將黃泥窪遠遠拋在後面。當初蘇翎第一次奔赴蒙古草原一帶,這便宿在黃泥窪,如今那份小心謹慎自然輕得多,再加上太子河上的冰層足夠厚,這便可再向前行兩個時辰。

當晚紮營時,天上紛紛揚揚的開始飄起雪花,北風也稍稍大了些。不過,這飄雪的天氣,並未給蘇翎的騎兵大隊帶來任何影響,因有馱隊同行,這給養軍需可都帶的有多,尤其是那皮製的軍用帳篷,厚重得足夠抵禦風雪帶來的寒氣。是故,不到半個時辰,這數千人紮下的大營,便燃起了數百堆篝火,雄壯的軍歌也開始此起彼伏地傳入風雪之中。

蘇翎策馬在營中緩步巡視,身後跟着護衛隊長唐平等十幾名護衛,還有何安東,也緊跟在蘇翎身側同行。此時官兵們正圍坐着篝火旁煮食飯食,陣陣香氣四下裡蔓延開來。

軍營中軍糧。沿襲在千山堡時地辦法。每一名士兵都攜帶有三天地特製口糧。

不過。這遼東地冬天。卻又給這軍糧產生了新地品種。炒麪、肉食、幹菇等菜餚被煮熟。分別放在一個特製地皮袋內裝好。一份便是一頓地量。若是軍情緊急。這份口糧只要放在身上捂熱了些便就能吃飽。若是如此時有時間。這煮在鍋裡。或是直接用滾水沖泡。便就更加可口。

肉食大多是野味。豬、羊等家畜眼下遼東還遠遠不夠供應軍中所需。這些都是來自千山堡直接輸送過來地。單是這樣一份口糧。可比一般百姓家還要吃得好。這軍心地一部分。可與此不無關係。

蘇翎已經命胡世雲、嚴正安在遼陽城裡開辦了一家專做軍糧地作坊。僱傭着一百多人。這批口糧。便是那裡製作地。只是目前還不能供應全軍。只有類似這種外出地隊伍。才能享受到這等美食。在冬季裡。這甚至成了各營士兵踊躍參加外出執勤地原因之一。

當然。以胡世雲、嚴正安這商人世家出身地人。立即便看出其中地商機來。這種吃食。對於那些長期在外露宿地人。可是難得之物。胡世雲、嚴正安都跟隨自己商隊行走過。這錯過宿頭地時候可是太多。這可比啃幹餅子要好地多。不過。這隻限於冬季。待天熱時。那熟食可就無法保存太久了。這個問題。至少已經有人在琢磨了。這便延伸出。尋找保存時間更久地替代品地思索。

整個遼陽城。因蘇翎地到來而改變地。這僅僅是其中之一而已。

蘇翎所看到的這黑甲騎兵營的紮營,已經是熟悉的了,不過是這些更爲年輕的臉不同而已,但何安東卻是頭一回隨軍行動,一切都顯得十分新奇,這“左瞧右瞧”已經不能描述

的舉止了。蘇翎看着眼裡,只略微一笑,也不去管T|大營外側,一路巡視下去。就目前來看,一切都是按照訓練時的要求而進行的,蘇翎挑不出什麼不妥。這一點,蘇翎算是十分滿意。

由此,蘇翎又想到這戰力的問題,該尋機試一試纔好,不然,這花費不少銀子裝備起來的騎兵隊伍,可就成了只能看看的花架子。可惜,蘇翎這個願望,至少在這裡一路上不會實現。這大片的草地平原,本該是騎兵縱橫馳騁的地方,就算是積雪遍野,也能想象出萬馬奔騰的場面,該是多麼的振奮人心。

就這麼一走神,蘇翎胯下的戰馬便自動停下了,身後的唐平等護衛也都勒住戰馬,一聲不響地望着蘇翎。那何安東一不留神,便越過了蘇翎,走到了前頭,這一恍然,忙又勒馬迴轉,可惜這控馬的手法不當,那馬倒是原地打轉,可就是不聽招呼,急得何安東手忙腳亂,嘴裡不停的嘟囔着。

這麼在蘇翎眼前一晃悠,便將蘇翎拉了回來。見何安東一個勁兒的兜圈子,蘇翎也忍不住笑了。

就在此時,就見一隊騎兵飛馬奔來,在蘇翎面前一勒繮繩,便穩穩當當地停下,倒襯得何安東拙笨無比。來人正是千總汪林亞、薊州鎮千總章友世以及他們各自的護衛小隊。

“稟報將軍,”汪林亞在馬上抱拳行禮,說道:“紮營已畢。”

“稟報將軍,”章友世也跟着說道:“遊騎小隊已經返回大營,周圍十里不見人跡。”

蘇翎在馬上點點頭,說道:“做得好。都會去休息吧。”

“遵命!”兩位千總說罷,便打馬迴轉,奔入大營。

蘇翎望着二人的背影,微微點頭。這二人是蘇翎專門挑選到騎兵營中的,各自管帶一千騎兵。至於別的千總,也都在其餘幾營擔任千人武官。這實打實的一千人馬,可比那些千總原來屬下的百多人要實在。這些年輕武官很快便適應了蘇翎的軍中規矩,併成爲蘇翎堅定不移的擁護者。

蘇翎見那何安東此時已經停下,便輕聲說道:“走吧,我們也回營。”

是夜萬籟俱靜,飄揚的雪花無聲無息的落下,待第二日一早起來,地上的積雪倒是沒增加多少,不會給後面的行程增添麻煩。大軍略微收拾,便啓程繼續奔赴黑山一帶。

胡秋青的大本營,選擇了黑山,不僅是因那裡有山有水,且林木茂盛,這築城可是甚是方便,且黑山以南不遠處,便是遼東邊牆,緊鄰着鎮寧堡、鎮武堡、鎮遠堡,與廣寧一帶駐紮的遼東巡撫王化貞聯繫來,也是用不了一日的功夫。

這黑山距遼陽,若是直着走,不過二百里地,但這中間可是隔着數條河流,沿途不僅有草原、河灘,還有大片的森林,這穿梭繞行,怎麼也得算上三百多裡。是故,蘇翎帶着黑甲騎兵以及馱隊,直到第三日晚間,天快黑時,才抵達目的地。

第三日早晨,蘇翎帶隊越過遼河主河道時,便遇到前來接應的胡秋青。

那胡秋青倒是沒帶多少人馬,不過三百多騎兵,瞧見蘇翎黑甲騎兵中間夾着的那大隊的馱隊,可是興奮不已,像是雪中送炭一般的叫出聲來。不過,胡秋青只顧見着蘇翎詢問那些兄弟的事情,以及蘇翎這婚事的籌備事宜,倒是沒功夫解說這興奮來自何處。

直到黃昏時,胡秋青才指着遠遠背襯着一輪落日的所在說道:“大哥,你瞧,那便是黑山城。”

蘇翎凝神遙望,果然在餘輝下,有一座城池的輪廓。這黑山城的名字,也不過是隨着地名而來,倒也沒什麼用意。只是這座城,可要比蘇翎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蘇翎便問道:“你現今有多少人了?”

胡秋青笑着答道:“五千騎兵啊。大哥,這便夠了,我沒打算再擴編。”

“不,”蘇翎問道:“我是說城裡,我瞧着這城築得不小啊。”

“哦。”胡秋青這才明白過來,說道:“上個月是一萬三千四百五十六人。這個月又來了不少,還沒細數。”

“這麼多?”蘇翎有些吃驚,問道:“哪兒來的?”

胡秋青笑道:“哪兒的都有,有蒙古人,不過,大多數都是從開源、鐵嶺、還有瀋陽那邊逃過來的。”

蘇翎一拉繮繩,繞過一塊石頭,接着問道:“我記得上次你派人說過,不是才帶回去幾百人麼?怎麼多出這麼多來?”

胡秋青說道:“大哥,我只去過瀋陽邊上一次,最遠也就在新安關那兒走了趟,跟宰賽他們見了一面。那些百姓都是聽說這邊有大明兵馬駐紮,這才拖家帶口地過來投奔。”

蘇翎皺了皺眉頭,在心裡算了算,問道:“這麼多人,你怎麼養的活?這冬天可只能消耗。”

胡秋青笑道:“大哥,我本也這麼想,不過,這些人可不是空手來的,有牛有羊的都牽了來,更別說糧食了。到前幾天,纔有人家斷糧,我正擔心這樣的人家多了,可真不好養活。”

“這樣?”蘇翎奇怪道:“那哪裡是逃過來的?不是搬家麼?不怕八旗兵追趕?”

胡秋青答道:“我已問過了,說是大部分原來在開原、鐵嶺的女真人,都往瀋陽、薩爾滸去了。”

“什麼?”蘇翎猛地勒住戰馬,問道:“什麼時候的事?”

“大哥,”胡秋青也跟着站住,笑着說道:“別擔心,不是集結兵馬。

我最初也是擔心,還親自走了一趟。那些女真人可都不是兵,只是一般女真人戶。當初努爾哈赤攻陷開原、鐵嶺,那城牆都拆了,只留下一部分女真人管帶那些漢人百姓,徵糧征夫,倒不算是八旗兵馬。”

蘇翎輕噓了口氣,說道:“我當是努爾哈赤要有所行動呢。我正奇怪怎麼沒有探聽到消息。”

胡秋青接着說道:“大哥,那那些逃過來的漢人百姓所說,開原、

帶,女真人可沒多少,更別說兵馬駐紮了。這明年)|我可想先行動了,先將開原、鐵嶺奪回來。”

蘇翎想了想,問道:“那些漢人百姓,果真沒有遇到追兵?”

“沒有,”胡秋青笑道:“不然,他們帶着家裡的罈罈罐罐的,女真人就算走路也追上了,還怎能讓他們安全抵達?”

蘇翎又問:“這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胡秋青歪着頭想了想,答道:“數九時開始的。說是有傳言,那努爾哈赤準備強搶百姓家中的餘糧。大哥,這些來的人,每家可都帶有糧食。耕牛、雞鴨等等也有。怕是隻留給努爾哈赤幾間空房。大哥,你信不信,如今黑山城裡,光是大車便有上千輛。我到邊牆上運糧的時候,可是方便得很。”

蘇翎笑道:“這倒沒想到,我原以爲只有窮人沒飯吃了纔會逃。”

胡秋青答道:“我原也這麼想的。四處打聽才琢磨出來,這入冬了,家中沒糧的在秋天便想法子討飯去了,不會在家裡等死。這些人,都是聽到傳言才離開的。大哥,據他們說,那努爾哈赤最初時,也說要好好對待這些百姓,倒是制止了不少八旗兵搶糧的事情,大概是要奪人心。不過,這回的消息,傳得可是逼真,這些人立刻便信了。這不逃,還等着被餓死麼?”

蘇翎望見越來遠近的黑山城,問道:“你也分地了?”

胡秋青笑道:“大哥,我這裡可方便的緊,這裡好地多的是。”

“那你怎麼分的?”蘇翎問道。

“每人五十畝。”胡秋青大大咧咧地說道:“這是基數。其餘的,能開得多少,隨便墾便是,只是要派人登入清冊。對了,大哥,我要的人帶來沒有?我那裡可是缺人,這騎兵倒沒關係,這管這麼多百姓,上萬人吶,我怎麼管得過來?”

蘇翎笑着一指,說道:“帶來了,只有三十人,有十人是從千山堡那邊調來的,其餘的有遼陽人,也有南四衛的,都是能說會寫的。”

“那可太好了。”胡秋青喜道:“大哥,這天天捧個名冊可頭疼死了。”

蘇翎笑道:“三十人,也將就着先用着。以後,還會有更多的人。”

胡秋青接着說道:“大哥,你瞧這地方怎麼樣,我找人估算了一下,黑山城外,能墾出的土地,可要超過十萬畝,這還有幾條小河穿過,水源也正好用上。”

蘇翎順着胡秋青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見有幾條小河的影子,不過,瞧了瞧黑山城,蘇翎問道:“不是叫黑山麼?怎麼沒見到山?”

胡秋青笑道:“大哥,你當這裡是千山堡?我們站的地方,已經算高的了,那邊便是叫笑黑山的地方,別看我們看着不高,大哥,這裡可是平原地帶,有個十丈高的土坡,都能叫做山的。”

蘇翎恍然道:“是我的想的左了。”

說話間,大隊人馬便已接近黑山城。這胡秋青修築的黑山城,也算是倉促之間做築,這城牆不過是用粗大的原木壘起來的,看樣子也是中間夾的實土。蘇翎本想說什麼,瞧了瞧周圍,便又作罷。這附近連個採石的地方都看不到,要修築石城,可是難辦。

蘇翎指着城牆那一道道原木間隙說道:“這裡,有把短刃便可攀上,要想法子彌補一下。”

胡秋青卻彷彿並不介意,說道:“大哥,這裡只是遮風避雨之地,我還是按我們以往的打法,絕不死守一地。這草原之上,只作爲喘息之地便可以了。何況,大哥你瞧,那些火炮,我倒是都架在上面了。”

說道這裡,胡秋青用手一劃,接着說道:“大哥,這城你看着不堅固,若是有敵對的蒙古人來攻,給他十天半個月也未必能攻下。”

見胡秋青當着那些蒙古下屬的面說這話,絲毫沒有顧忌的意思,蘇翎不禁心中一動,走了幾步,才略微放低聲音,問道:“那些蒙古騎兵,你都能控得住?”

胡秋青一怔,隨即點點頭,說道:“大哥,放心。這我心中有數。

說完,胡秋青想了想,也稍稍壓低聲音,說道:“大哥,等會辦完事,我想跟你說說這蒙古人的事情。”

“好,先進去再說。”蘇翎說完,便向黑山城那窄窄的城門奔去。

黑山城內果然範圍很廣,想必胡秋青也學着當初千山堡建城時的想法,這城內預留了不少空地,蘇翎的黑甲騎兵營,便就駐紮在空地上,倒是那些民夫隊伍,都能在城內擠一擠,算是有間房子住下。胡秋青只略微招呼了屬下幫着安排那些馱隊運載的貨物,那隊民夫隊伍倒是早就習慣了,只管聽招呼卸貨便是。

城內的百姓,看着也都是漢人,此時見來了隊伍,且有胡秋青陪着,便都出來看熱鬧,更有那熱心人,開始幫着民夫們卸貨推車。這種場面,可是遼陽城內看不到的。或許正是因爲這些人都是自努爾哈赤轄內逃出來的,見識過異族人統治的場面,是故這見到漢人,可是在心情上便不一樣。只是這份心情,倒沒人過於去琢磨。

是故,胡秋青便將蘇翎安排到黑山城正中的一片自己住的大宅內住下。這說是大宅,當然不能與遼陽城內的相比,不過是比較寬敞,支架倒是普遍樣式,但屋內卻什麼都是粗燥的。當然,這些東西,在那些住在帳篷裡的蒙古人看來,卻也是相當“奢華”的。畢竟這城內的房子都是急着趕建出來的,再加上工匠也缺,自然便顯得粗燥。整個黑山城裡,多數的房屋都只能說是用粗大的木樁支撐起來的大木棚,那磚瓦房屋可是沒見到,倒是木材不缺,看着頗有些浪費。

胡秋青給蘇翎端上一杯茶,說道:“大哥,我這兩個月,跟蒙古人打了幾仗。”

第5章 商人心思第22章 火器四營第53章 將軍幕僚第55章 再起波瀾第5章 七月流火第70章 去舊迎新第76章 再組商行第5章 七月流火第29章 新學堂第3章 宿營地第72章 海上船隊第35章 漫天煙雲第71章 火炮長槍第40章 虛張聲勢第25章 四萬明軍第26章 背影如煙第21章 水師一部第21章 撫軍心第25章 以商爲引第22章 赫圖阿拉第28章 死而復生第52章 旁敲側擊第53章 將軍幕僚第7章 蒙古饑民第8章 征服日第85章 用心險惡第9章 整編軍第47章 大興土木第77章 外圍殺戮第6章 山中人第55章 再起波瀾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16章 大勢所趨第23章 戰雷隱隱第30章 蒙古騎兵第55章 再起波瀾第9章 嬌顏如雪第14章 萬事俱備第67章 蘇府新家第10章 此長彼消第6章 山中人第3章 經略奇功第7章 保留地第21章 餘波未止第67章 蘇府新家第28章 新生活第16章 各有所專第38章 營口小鎮第25章 各取所需第17章 戰馬悲鳴第56章 牛錄歸附第3章 七恨起兵第4章 軍政之分第31章 練兵收心第24章 海上將軍第42章 謀造火器第29章 風雲隱現第11章 天朝小國第8章 征服日第61章 再聚雄兵第44章 賀禮雲集第92章 開疆拓土第30章 來去由心第8章 千山書坊第68章 瓜熟蒂落第71章 火炮長槍第37章 欲赴蒙古第34章 月下琴音第53章 將軍幕僚第55章 爲奴之選第73章 先走一步第51章 提督遼東第17章 工部庫存第5章 白沙溝第61章 再聚雄兵第30章 風漸起第70章 天啓內帑第4章 女真人第21章 且變且行第5章 漫長之夜第13章 軍心爭功第37章 酒肆客棧第32章 城下收兵第35章 太平新城第6章 山中人第30章 事在人爲第34章 銀莊遍佈第50章 逃亡官兵第8章 暗流涌動第8章 千山書坊第1章 旗軍戍邊第45章 鎮江新城第93章 遷居移民第11章 顧此失彼第3章 七恨起兵第27章 悍兵來源第10章 聯手剿賊第26章 商務總辦第20章 漸變舊俗第31章 兵臨遼陽
第5章 商人心思第22章 火器四營第53章 將軍幕僚第55章 再起波瀾第5章 七月流火第70章 去舊迎新第76章 再組商行第5章 七月流火第29章 新學堂第3章 宿營地第72章 海上船隊第35章 漫天煙雲第71章 火炮長槍第40章 虛張聲勢第25章 四萬明軍第26章 背影如煙第21章 水師一部第21章 撫軍心第25章 以商爲引第22章 赫圖阿拉第28章 死而復生第52章 旁敲側擊第53章 將軍幕僚第7章 蒙古饑民第8章 征服日第85章 用心險惡第9章 整編軍第47章 大興土木第77章 外圍殺戮第6章 山中人第55章 再起波瀾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16章 大勢所趨第23章 戰雷隱隱第30章 蒙古騎兵第55章 再起波瀾第9章 嬌顏如雪第14章 萬事俱備第67章 蘇府新家第10章 此長彼消第6章 山中人第3章 經略奇功第7章 保留地第21章 餘波未止第67章 蘇府新家第28章 新生活第16章 各有所專第38章 營口小鎮第25章 各取所需第17章 戰馬悲鳴第56章 牛錄歸附第3章 七恨起兵第4章 軍政之分第31章 練兵收心第24章 海上將軍第42章 謀造火器第29章 風雲隱現第11章 天朝小國第8章 征服日第61章 再聚雄兵第44章 賀禮雲集第92章 開疆拓土第30章 來去由心第8章 千山書坊第68章 瓜熟蒂落第71章 火炮長槍第37章 欲赴蒙古第34章 月下琴音第53章 將軍幕僚第55章 爲奴之選第73章 先走一步第51章 提督遼東第17章 工部庫存第5章 白沙溝第61章 再聚雄兵第30章 風漸起第70章 天啓內帑第4章 女真人第21章 且變且行第5章 漫長之夜第13章 軍心爭功第37章 酒肆客棧第32章 城下收兵第35章 太平新城第6章 山中人第30章 事在人爲第34章 銀莊遍佈第50章 逃亡官兵第8章 暗流涌動第8章 千山書坊第1章 旗軍戍邊第45章 鎮江新城第93章 遷居移民第11章 顧此失彼第3章 七恨起兵第27章 悍兵來源第10章 聯手剿賊第26章 商務總辦第20章 漸變舊俗第31章 兵臨遼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