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商務總辦

總兵官、徵夷大將軍蘇翎一邊喝着茶,一邊徐徐東登州府的意圖呈現出來。

這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方式自然不一樣。那嚴安途本一門心思要以“商”事博得一份“功勞”,卻沒曾想,蘇大將軍卻是打着這番主意。當然,此時嚴安途已約略摸到了點門路。這在山東登州府讓嚴安途出面辦事,正如那胡德昌、傅升、嚴壽在遼東出面打點商務事務一樣,這點兒,可正和着嚴安途的心思。

嚴安途止不住有些竊喜,但轉念一想,卻又生出幾分怯意,他瞧了瞧蘇翎,遲地問道:“將軍,這以商引領民心之事,屬下倒是明白點兒了。但在山東登州府,是不是也要按着遼東的規矩收取商稅?”

這前半句倒是聽得明白,後半句,可就又有些離題了。

嚴安途的心思,是要學那胡德昌等人,這想法可就跳得太快,以至於就這麼便冒了出來。

蘇翎與趙毅成盡皆一怔,隨即明白嚴安途所想的是什麼。

蘇翎笑道:“我不是說過了?登州府不會如遼東那般行事。這還有不少需要顧忌的地方,又怎好去收稅?你這想法,可有有些遠了。”

嚴安途有些尷尬,面色又有些泛紅。

蘇翎接着說道:“老實說,若按遼東那般做生意,那商稅雖比朝廷略多,但那些商人的生意照樣紅火。這便是個路途通達的緣故。在朝廷上,一向只盯着土地上的歲入,對那商稅可並不看重。實際上,一般商戶繳納商稅之外,都是給各路關卡、官吏們,給刮幾分利去。是故這商稅雖輕,卻也不見得能做得到通達二字。我們收取商稅的前提,便是要保證這路途順暢。”

蘇翎說道這裡,看了看嚴安途,接着說道:“你能這麼想,是件好事。這山東之事,我們做的,是在前頭,後面的,可便看你地了。”

“是。”嚴安途老實地答道:“屬下一定好生琢磨。”

蘇翎望了望趙毅成。笑了笑。然後纔對嚴安途說道:“那商稅當然是件收入不錯地法子。不過。山東既然要換個方法。我便給你出個主意。你聽了之後。再下去好生想想。看是否能夠辦到。”

“是。”嚴安途忙坐正身子。仔細聽着。

那蘇翎卻並不急着說下去。看着趙毅成。笑道:“這事情。都不是按部就班來地。趙仕哲弄出個事兒。咱們便提前走到這兒來。這後面地事。本可以緩一緩再定。不過。這嚴安途又趕着來說。只好再次提前了。”

趙毅成也笑道:“大哥。你不是說過?這天下就沒有無事地時候。哪一天還能真正消停了?只要事情辦得順當。就是提前辦。也是好事。”

“那是。”蘇翎點頭說道。

蘇翎說完,回頭瞧了瞧嚴安途,略微想了想,說道:“看來,還得給你按個名頭纔好。”

這話可令嚴安途又有些納悶。實際上,在遼東的胡德昌等人,儘管已經掌控着整個遼東的商務事宜,但卻並沒有個具體地職位。蘇翎等人起家後,一切均已軍事機構爲主,是故胡德昌等人在各種名目繁多的部門設立之後,那些人員管制等等,都是以管事的名義出現,實際上衆人均是按執行軍務去辦事的。這也與大部分的主要管事人員都是跟隨蘇翎日久的人有關。這便形成了令出即行的結果,蘇翎軍紀極嚴,違必究,再加上軍人、管事們的待遇極爲優厚,是故誰也不敢將這些來之不易、且祖上從未有過的身家隨意“丟棄”。

蘇翎在遼東設置的衆多部門,是在無形之中掌控着遼東地方方面面,但卻始終沒有一個真正的官職“名稱”出現,這也是在朝廷上,那些風傳始終只是令人生而已。至於說蘇翎大將軍反叛,那更是不着邊際的說法,沒人肯信,頂多有些做事“沒有章法”、“不合規矩”而已,但那些守規矩的官員、官兵,可每一個能打勝仗地。蘇翎的無心之舉,倒收到不小地好處。

這會兒蘇翎說的名頭,當然是嚴安途猜不到的。

“就叫商務總辦吧。”蘇翎笑道:“這個名兒,顧名思義,就是做山東的全部生意。”

“是沒聽過。”嚴安途說道。

“當然沒聽過,”趙毅成笑着說道:“我還是頭一次聽到。”

蘇翎接着說道:“你這個商務總辦,與原來遼東的生意,要完全分開,不要相互牽扯在一起。人手、場地,都完全是新辦。遼東的一切,都照舊辦理,你這塊兒,我會去給胡德昌去信,你也要尋號替代地人選。”

“是。”嚴安途答道,心裡未免有些嘀咕,這不知是不是爲了萬一自己將事情辦壞了,不至於連累遼東所做的安排。

“前面說了,這遼東地生意,都是爲了遼東本地之用。你這個總辦,除了也要供應遼東所需之外,至少要有一半的功夫,要花

外貿易做準備。”蘇翎說道,“當然,這既然給你你便先按五十萬匹布地額度,對外宣稱購買。這麼大的手筆,也才符合身份不是?”

嚴安途琢磨了下,這銀子可需要不少,既然蘇大將軍說了,自然不會少一分,便問道:“請問將軍,這要往何處售賣?需要多少日子辦妥?”

蘇翎笑道:“倒是不急,今年之內,這往朝鮮地商路,也該做得差不多了。這五十萬匹布,至少一半可以賣到朝鮮去。這個你不必愁,日後自有人與你談及此事。”

“是。”嚴安途答道。

“至於日子麼”蘇翎想了想,說道:“這要看你那布場辦的快慢了。這件事即是給你揚名,也是給其餘幾件事做個鋪墊。這其中的關聯,你當真好好生籌劃一下。”

“是。”嚴安途連連點頭。

“剛纔說的給你出的主意,”蘇翎笑了笑,說道:“便與這五十萬匹布有關。”

嚴安途眨巴着眼睛,猜不出究竟有什麼關係。當然,這也唯有蘇大將軍這樣的人,纔能有這個把握如此去說。

“五十萬匹布是第一個,以後視情形,還有瓷器、絲綢乃至於其餘商貨,”蘇翎說道:“都是極大地量,足夠你在那些商人面前炫耀了。”

趙毅成插言道:“這下,你可也成了手握千軍萬馬的將軍了。”

嚴安途忙道:“不敢,不敢。”

蘇翎擺了擺手,說道:“你們經商的,不是也講究個氣勢麼?這些商貨的量,都是給你撐腰的,爲的便是要將山東這門生意,做的大氣一些。如此,纔會有人信你。”

蘇翎接着說道:“有了這些東西,你不妨便等時機到時,成立一家商會,嗯類似同鄉會館一般。但這個商會,可不是隨便進入地。”

蘇翎說道這裡,便停下,看着嚴安途的反應。

果然,嚴安途聽了這般提示,便有些心癢,這若是順帶着想下去,可就延伸出無數可做的事情來。

“將軍的意思,這些商貨,都要由商會裡的人進行交易?”嚴安途說道。

“對。但這只是其一。”蘇翎笑着說道。

“那”嚴安途猶豫着,心裡還有很多模糊的想法卻一時不太清晰。

“這商會,可要繳納會費!”蘇翎着重說道。

嚴安途順口說道:“可否分成幾類?以便照顧大小商家?”

蘇翎點點頭,說道:“有這個意思。”

嚴安途想了想,說道:“這樣一來,商會便能吸引大批想與我們貿易的商人”

趙毅成接着說道:“這些人,便是向我們靠攏的人。正是我們需要的。”

蘇翎接着說道:“商會還有個用處。比如說這織布,品種不一,品質不一。那麼,這好壞如何存廢?便是要商貨做個衡量。”

這可又牽扯出了另一個“評判”“仲裁”的功能了,當然,此時一般會館,也有這種效果,嚴安途倒是心裡明白。

“另外,”蘇翎又說道:“你那個布場,也好好生辦。你知道在遼東,我們自己便能鑄炮、造船,這些你也該親眼見過,是如何造出來地?在整個大明朝,可獨有我們遼東纔有。如此,你的布場也要如此。”

嚴安途忙說道:“那些織機,都會由江南聘請工匠打造。”

蘇翎點點頭,說道:“這只是初辦而已。日後,你的布場,要走在前頭。”

“前頭?”嚴安途不解地看着蘇翎。“是指那十萬匹布的量麼?”

蘇翎搖搖頭,說道:“不止這個。這布,還分不少種類,用處不一。你地布場,可不能僅僅就是一個品種。”

嚴安途恍然道:“是。”

“還有,”蘇翎接着說道:“就如我們自己能鑄炮、造船一樣,你的布場可也要有新地東西別人所沒有的,要自己琢磨出來。”

趙毅成接口道:“這麼說,這織布,也要弄個專門研製這類事的部門

“對。”蘇翎說道:“你明白了麼?”

嚴安途點頭道:“明白。

“另外,”蘇翎又說道:“這紡棉、織布的傢什,可也有可琢磨的地方。比如,這一個人能紡多少?織布幾匹?如何才能用人最少,最省力,而又能織布最多?這些,可都是需要你去好生思量着辦的地方。”

這點嚴安途明白,做生意,便是講究本錢要花得少,獲利自然便多。

“當然,”蘇翎最後說道:“這僅憑你一人,一家布場,是不會太快就有結果地。所以,你還得帶動那些願意跟我們走在一起的人,一起去琢磨,大家一起賺銀子,這樣,纔會是皆大歡喜地場面。”

第53章 疑慮重重第83章 一勞永逸第11章 顧此失彼第7章 六月風過第27章 分而擊之第3章 西洋之慾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48章 喬裝赴遼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42章 固定航線第18章 千山浴血第6章 山中人第6章 海濱遇匪第1章 夜不收第10章 此長彼消第92章 開疆拓土第45章 鎮江新城第23章 雪夜除夕第23章 思籌謀第11章 顧此失彼第76章 再組商行第23章 興京易主第14章 將軍視角第18章 千山浴血第15章 兵事之初第24章 築江城第13章 強行監軍第27章 蒙古一部第13章 鐵壁消融第5章 上行下效第35章 太平新城第22章 京韻邊聲第9章 莽撞之餘第26章 商務總辦第38章 營口小鎮第6章 三江連號第71章 火炮長槍第19章 安享冬雪第13章 強行監軍第58章 變通之道第38章 部族分立第70章 去舊迎新第1章 牛錄商人第12章 將軍手段第83章 一勞永逸第13章 如箭在弦第13章 軍心爭功第20章 遼系一派第11章 顧此失彼第47章 重振陳家第19章 鐵甲斷金第44章 鎮江新城第15章 兵事之初第47章 重振陳家第4章 紅色戰旗第7章 變中有變第46章 心存高遠第51章 提督遼東第48章 建奴內亂第35章 漫天煙雲第68章 燧發短銃第25章 進退之間第75章 躍躍欲試第56章 牛錄歸附第21章 水師一部第54章 攻守易勢第23章 雪夜除夕第30章 賊酋血脈第23章 經略牽線第38章 部族分立第12章 奪命斬第15章 十字路口第23章 思籌謀第31章 兵臨遼陽第66章 將軍嫡系第2章 新舊交替第6章 山中人第14章 戰線前哨第36章 各有所爲第19章 鐵甲斷金第67章 長斤斧軍第71章 京城兄弟第4章 東西教派第68章 燧發短銃第50章 逃亡官兵第57章 女真國策第74章 相見之宴第14章 登州計劃第55章 再起波瀾第27章 十萬知府第4章 女真人第55章 再起波瀾第7章 蒙古饑民第15章 三十天第4章 紅色戰旗第57章 臉面交情第8章 征服日第13章 定移營第91章 瀋陽屯田第51章 提督遼東
第53章 疑慮重重第83章 一勞永逸第11章 顧此失彼第7章 六月風過第27章 分而擊之第3章 西洋之慾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48章 喬裝赴遼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42章 固定航線第18章 千山浴血第6章 山中人第6章 海濱遇匪第1章 夜不收第10章 此長彼消第92章 開疆拓土第45章 鎮江新城第23章 雪夜除夕第23章 思籌謀第11章 顧此失彼第76章 再組商行第23章 興京易主第14章 將軍視角第18章 千山浴血第15章 兵事之初第24章 築江城第13章 強行監軍第27章 蒙古一部第13章 鐵壁消融第5章 上行下效第35章 太平新城第22章 京韻邊聲第9章 莽撞之餘第26章 商務總辦第38章 營口小鎮第6章 三江連號第71章 火炮長槍第19章 安享冬雪第13章 強行監軍第58章 變通之道第38章 部族分立第70章 去舊迎新第1章 牛錄商人第12章 將軍手段第83章 一勞永逸第13章 如箭在弦第13章 軍心爭功第20章 遼系一派第11章 顧此失彼第47章 重振陳家第19章 鐵甲斷金第44章 鎮江新城第15章 兵事之初第47章 重振陳家第4章 紅色戰旗第7章 變中有變第46章 心存高遠第51章 提督遼東第48章 建奴內亂第35章 漫天煙雲第68章 燧發短銃第25章 進退之間第75章 躍躍欲試第56章 牛錄歸附第21章 水師一部第54章 攻守易勢第23章 雪夜除夕第30章 賊酋血脈第23章 經略牽線第38章 部族分立第12章 奪命斬第15章 十字路口第23章 思籌謀第31章 兵臨遼陽第66章 將軍嫡系第2章 新舊交替第6章 山中人第14章 戰線前哨第36章 各有所爲第19章 鐵甲斷金第67章 長斤斧軍第71章 京城兄弟第4章 東西教派第68章 燧發短銃第50章 逃亡官兵第57章 女真國策第74章 相見之宴第14章 登州計劃第55章 再起波瀾第27章 十萬知府第4章 女真人第55章 再起波瀾第7章 蒙古饑民第15章 三十天第4章 紅色戰旗第57章 臉面交情第8章 征服日第13章 定移營第91章 瀋陽屯田第51章 提督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