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部族戰爭

時近正午,太陽高懸在千山堡硝煙彌散的戰場上空,透過血紅新月戰旗的間隙照在堡牆上整齊的鐵甲上反射出道道寒光,前方陣亡者的屍體凌亂地橫在慘白雪地裡,鮮紅的血液將白雪染成烏黑的塊狀。而隨着一聲號角響起,後金鑲藍旗精銳騎兵就要發動新的進攻。

列成橫隊的鎧甲騎兵整齊地向前推進,一排排閃着微光的頭盔在領隊武官的呼喝下始終面向同一個方向,接近四千後金騎兵重重疊疊向前涌動,掌旗官走在騎兵前列,隨着武官的指令不停地揮舞旗幟。

千山堡堡牆上迅速奔上數隊士兵,旋即拉開掩蓋住的火炮,奮力推動,將火炮炮口指向徐徐前進的騎兵陣營。蘇翎已決定不再有所保留,此時將用火炮展示守禦能力。兩門大將軍炮被緩緩推出,粗大的炮口象嗜血的怪獸,隨時發出震耳欲聾的咆哮聲。確定其餘三面都無後金兵馬臨近後,所有的火炮都被調到這一面的堡牆上,炮手們已經點燃火繩,每一門炮都在準備或是已經裝填完畢,隨時進行第一輪炮擊。

蘇翎望見鑲藍旗騎兵的滾滾洪流,在心裡暗暗讚歎幾句,努爾哈赤的鐵騎畢竟不是虛言傳說,這樣的騎兵大隊,若是千山堡擁有,那將是何等的力量?想到這裡,蘇翎不禁看了眼捆在一旁的費英東,見其也遙望着鑲藍旗鐵騎,神色卻是有些悽然,大約是想起自己的鑲黃旗,同樣的精銳,卻已是昨日黃花。蘇翎不禁產生一些理解費英東的念頭,作爲一位武將,對軍隊的情感都是相同的。

“若是我們也有四千騎兵,”郝老六恨恨地說道,“老子就殺出去,看誰還敢如此囂張。”

的確,鑲藍旗此時所顯露的騎兵集團氣勢,讓同爲騎兵的所有戰士們都極爲不滿,若論戰力,沒有千山堡騎兵不敢挑戰的對手。只是眼下,只能如此。這種心理在日後的騎兵對決中,將產生了無以倫比的銳氣,一戰絕勝。

見鑲藍旗騎兵已經進入射程,蘇翎命令兩門大將軍炮速射五發。這兩門大將軍炮都是子母式後鏜裝彈,算是當時最快的射速。兩門炮組中的炮手迅速裝填完畢,在炮長的一聲令下,點燃引線,火花跳躍着慢慢鑽進藥室,“轟”的一聲,大片的濃煙散開,在堡牆上隨風飄動。炮手們不待煙散,用一根鐵鉗鉗出子銃,隨即第二枚子銃被放入炮筒內,隨即點火,燃放......兩門大將軍炮接二連三地各發射五枚近七斤重的鉛彈,逐一落入鑲藍旗騎兵陣中。

彪悍的鑲藍旗騎兵隊列正依令行進,卻被連續的炮聲所驚動,那名走在頭裡的武官稍稍一愣,但卻沒有停下步伐。十枚炮彈依次在騎兵整齊的隊列裡犁出一道道血溝,每條溝裡都是數騎被連人帶馬打得稀爛。但整個騎兵隊列絲毫沒有停滯,而是繼續向前行進。

千山堡上的大將軍已經不能再連續發射,五枚子銃需要重新裝填,並且還需要降溫,以避免火yao自燃,這都需要不少功夫。後金鑲藍旗騎兵見此更加堅信這些炮聲不過是些微小的威脅,不足以阻擋鐵騎的進攻。大隊騎兵開始小步跑動,直到全部騎兵都按着同一步伐跑動起來。而此時,千山堡上卻再也沒有炮聲。

鑲藍旗騎兵大隊奔近千山堡,在臨近弓箭射程之內,前排的近三千騎兵大部分都跳下馬來,一些人重新扛起丟在地上的長梯,一些人則手握鐵鎬,呼號着蜂擁而上,看來,一部分人是仍然爬城,一部分則奔至城下,開始挖掘城基。而剩下的一千鑲藍旗騎兵則仍然縱馬奔行,不過,他們一邊在堡前橫向奔過,一邊紛紛張弓放箭,向堡牆上射去,待奔至盡頭,便又撥馬迴轉繼續奔行放箭。後金的騎射一向是個強項,射程既遠且準,一時間,城下射上的羽箭竟然有壓住城上射下的趨勢,那些隱藏在牆垛旁的戰士有不少都被羽箭射中,雖不會礙事,卻是將向城下射箭的密度準頭全都打亂,而堡牆下的後金兵更是越發奮勇地向上攀登,眼見着要不了多久,堡牆上的火力便會被完全壓制,而那些登牆而上的後金兵必然會登上城頭。

蘇翎斷然下令,所有火炮自由燃放。一瞬間,數十門火炮幾乎在同一時間內響起巨響,濃厚的硝煙竟然將城頭全部籠罩,城下奔行的後金騎兵居然看不見堡牆上任何人影,只能任意射去。緊接着,煙霧中不時響起巨響,火光倏然一現,然後在不遠處又是一聲炮響。千山堡炮隊終於得到一個任意放炮而沒有限制的時刻,所有的炮手都異常興奮,不停地裝填、燃放,雖說這射速極慢,但數十門火炮仍然讓間隔時間變得短暫,而那炮聲也像是連在一起,沒有間隙。

城下的後金兵立即嚐到了炮擊的滋味,挨的近的,幾乎被無數迸射的鉛子,鐵子、石子將全身打成篩子,而虎蹲跑、滅虜炮發射一次都是將近五百枚碎粒,第一輪炮擊便將正在爬城、挖掘的後金兵轟死二百多人,如此密集的人羣,被如此密集的活力呈面狀轟擊,場面是極其血腥的。後金兵攻城的前置隊伍竟然被轟出一大片開闊地,那上面除了死人再沒有一個能動的身影。攻城的後金兵只稍稍一愣,但隨即繼續涌上,讓停頓的攻勢繼續展現出凌厲的力量。千山堡堡牆上的炮擊不過兩輪,後面的投石車也開始投出燃燒着的火球,在後續騎兵隊列裡繼續燃放大片的煙雲。後金騎兵的箭陣被擾亂了,就在這眼看着雙方都覺得只要再持續一會,便能分出勝負之時,後金營地出卻傳出長長的號角聲。

城下的後金兵一聽,立即如來時一樣,潮水般地退去,讓千山堡上追殺的羽箭幾乎毫無所獲。看來,敵人撤了。這一次,千山堡又勝了。

不說千山堡堡牆上忙碌的隊伍,那鑲藍旗騎兵重新列隊,在號角聲裡緩緩退回原陣。雖然在城下鑲藍旗又留下數百具屍體,但這數千騎兵依舊沒有亂陣的樣子。

蘇翎緊緊盯着退下的後金騎兵,不知道又將變換什麼新的花樣。但卻看見從正白旗中涌出一隊人馬,鑲藍旗的大旗也在一隊人馬的簇擁下與之匯合。兩隊人馬似乎在商議什麼事情,蘇翎忙傳令下去,讓加快速度,敵人又將進攻。

“不必了。”費英東在一旁忍不住叫道。“不會再打了。”

蘇翎與郝老六相互對視一眼,問道:“你說什麼?”

費英東咧咧嘴,說道:“他們不會再打了。再打下去,就算勝了,兩旗也不會剩下多少人。”

蘇翎看了看遠處,有些不相信。這麼就算了?那麼這麼遠搞這麼大動靜做什麼?努爾哈赤未必是昏了頭?還是這費英東真的有如此大的影響?

那費英東卻長嘆一氣,不再說話。

果然,從敵營那邊馳來一個騎兵,只單獨一人,蘇翎命不許放箭,要看看這人是何意思。

那人奔至城下,張着雙手,大聲叫道:“蘇將軍何在?”

蘇翎笑了笑,未必打成這樣,還來勸降不成?便高聲答道:“我就是。你是何人?”

那人在馬上行禮,高聲說到:“奉兩位旗主之令,前來傳話。”

“有話便說。”蘇翎說道。

“旗主請問蘇將軍,費英東費將軍可還活着?”

蘇翎皺皺眉,說道:“給他解開。”費英東便被放開,站在堡牆上現身。

底下那騎兵一見,立即行禮,費英東卻不發一言。

那人又說:“旗主說若蘇將軍肯將費將軍送回,兩旗兵馬立即退兵,絕不反悔。”

郝老六哈哈大笑,叫道:“你們死了這麼多人,還睜眼說瞎話麼?要戰便戰,少羅嗦。”

那人尤不死心,問道:“蘇將軍如何作答?”

蘇翎笑道:“我要說的,那李永芳回去沒講麼?不必囉嗦,回去告訴皇太極、莽古爾泰,要戰儘管來戰。你再告訴他,就說我說的:殺了我的兄弟一人,就要用十人來償命,此仇必報。快滾!”說完,郝老六一箭便射在那人馬前。那人不再說話,打馬飛奔而去。

蘇翎瞧着那人的背影,又再看看遠處列隊的兩旗騎兵,一時搞不清楚他們在做什麼打算。瞧瞧費英東,見其不住地唉聲嘆氣,哪兒象傳說中的萬人敵?這銳氣,說散便散。

不多時,傳話的那人又再次奔來,這時堡牆上已經無人放箭,知道此人必然又要囉嗦一番。但遠處的兩旗騎兵卻有異動,開始緩緩向河谷方向移動,營地裡也出現不少人馬,紛紛攘攘地,開始拆卸營帳。

“這是要走了?”郝老六也覺得奇怪。

蘇翎則盯着傳話之人,此人必有答案。

“蘇將軍,兩位旗主說了,請蘇將軍善待費將軍,兩旗即刻撤兵。蘇將軍的千兩黃金、馬匹、牛羊,俱都歸還。只要費將軍安然無恙,兩旗從此不踏過坎川嶺半步。”說完,那人也不等回話,快馬一鞭,向遠處的騎兵大隊馳去。

這番話聽得衆人是目瞪口呆,完全不明白這一戰到底是爲了什麼。這虎頭蛇尾的一戰,難道是努爾哈赤的什麼詭計?

不多時,只見對面出現大羣馬匹,牛羊,被人驅趕着來到千山堡面前,幾個騎兵縱馬過來,也不說話,就在衆人面前將幾個包裹放下,隨即連同驅趕牛羊之人一起離去。不消半個時辰,對面的兩座軍營便無影無蹤,只留下無數堆柴禾的灰燼。蘇翎等人面前只有大片的牛羊馬匹,在無人看管之下,隨意的四處走動。

蘇翎看看郝老六,郝老六看看趙毅成,趙毅成又看向胡顯成,這一圈看下來,幾人都是疑惑不解,不過,這場莫名其妙的戰鬥算是結束了。但戒備仍然不會被取消,在得到兩旗騎兵真正離開的消息之前,千山堡仍然戒備森嚴。

蘇翎只好對費英東說道:“費將軍,你說這是爲何?”

費英東看了看這位年輕的將軍,想了想,沒有答話,卻問道:“你到底是哪一個部族的子弟?”

這一問,算是提醒了蘇翎,他心中一動,轉念尋思了片刻,轉身向衆人問道:“莫不是這皇太極、莽古爾泰也是如此想的?”衆人均順着這個思路,若有所思。

這多少要與明朝與女真等部族的不同思維方式有關。朝代更替、皇族變更,哪一個都講究什麼天道、人心,其實就是尋個藉口,留個美名而已。但部族之間,有時僅僅爲了一頭牛便能舉族血戰。這說起來本質都是一樣的,不過是爲了“我的”還是“你的”,程度不同罷了。只是風俗習慣不同,很多明明理所當然的事情,在另一方看來,卻是不可理喻。

這部族間的戰爭,便是如此模式。要麼戰勝征服,要麼戰敗爲奴,若是勢均力敵,而一方又不能勝,自然便是訂立合約,互不侵犯,當然,這等到一方勢力增強,那麼便再來一次。至於贖金,則是部族間有貴族被俘的慣例。這麼說,努爾哈赤也是將蘇翎的千山堡視爲一個新興崛起的部族?看來,李永芳必是在努爾哈赤面前說了什麼,不然便是努爾哈赤完全錯解了李永芳提供的消息。此時努爾哈赤一世梟雄的威名僅僅在於建州區域,看向遼東的目光總是帶着劫掠或是佔些便宜而已,國雖立,這眼光卻是未必真切。

蘇翎當然不會相信兩旗不踏入坎川嶺的誓言,自顧按着自己的路子走下去。這一戰下來,不單是將千山堡勢力死角被暴露,各種預想的弊端也被發現,還有那些陣亡騎兵的被殺讓騎兵們得以改進戰術方法,以增添更強的戰力。

不過,這個部族戰爭的概念,卻激發了蘇翎的許多想法,只是努爾哈赤會有這種看法完全出乎蘇翎的意料,這對千山堡到底是好還是壞?但有一點可以認定,八旗兵不會再在千山堡無故損失本就不多的兵力,剩下的冬天,千山堡將更加安全。大兵壓境的可不是針對千山堡,努爾哈赤麾下八旗雖已有數萬,也不能在千山堡這根刺上出太多的血。算下來,正白旗與鑲藍旗走這一趟,完全做了份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就算繼續進攻佔了千山堡,兩旗精銳騎兵被完全當作步兵使用,這還能留下多少?況且在他們看來,千山堡最有價值的也僅有費英東一人。這炮聲一響,那莽古爾泰已然開始心痛,皇太極更是早已後悔。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千山堡自此不擔心坎川嶺方向的威脅,但威脅卻並不會消失。遼東這片土地上註定不會消停。不待雪化,來自遼陽的哨探回報,讓千山堡開始面對另一種威脅。

第4章 豪酋遲暮第50章 逃亡官兵第75章 袁家遷族第28章 雪夜湮滅第11章 顧此失彼第40章 存身根本第20章 漸變舊俗第18章 羣山缺口第7章 全心備戰第13章 強行監軍第10章 聯手剿賊第14章 將軍視角第26章 遼陽血戰第7章 六月風過第50章 逃亡官兵第8章 千山書坊第5章 七月流火第92章 開疆拓土第27章 悍兵來源第47章 大興土木第2章 一家人第18章 兌現軍功第70章 天啓內帑第6章 海濱遇匪第75章 躍躍欲試第32章 山東水師第23章 經略牽線第14章 千山堡第41章 擠壓行動第8章 暗流涌動第53章 將軍幕僚第11章 天朝小國第16章 太平哨第17章 戰馬悲鳴第8章 越河演練第36章 各有所爲第36章 各有所爲第22章 火器四營第9章 未來基石第27章 分而擊之第17章 工部庫存第19章 安享冬雪第3章 西洋之慾第1章 天災人禍第6章 海濱遇匪第82章 震懾之戰第54章 攻守易勢第10章 聯手剿賊第30章 蒙古騎兵第29章 遼東畫卷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49章 人算天算第9章 李氏農莊第34章 遊擊將軍第29章 新學堂第7章 變中有變第67章 蘇府新家第2章 新舊交替第50章 夜話姻緣第23章 經略牽線第26章 商務總辦第30章 來去由心第16章 大勢所趨第40章 存身根本第29章 遼東畫卷第1章 遼事再變第6章 三江連號第11章 故人相見第30章 來去由心第20章 阿哈諸申第32章 山東水師第20章 遼系一派第21章 且變且行第18章 兌現軍功第27章 黃雀在後第57章 臉面交情第9章 以血授職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15章 十字路口第26章 振武新營第34章 遊擊將軍第50章 逃亡官兵第33章 波光之下第25章 各取所需第3章 宿營地第51章 提督遼東第1章 旗軍戍邊第63章 黑山之城第44章 鎮江新城第74章 相見之宴第30章 來去由心第25章 女真戰俘第21章 遙相呼應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8章 煙花柳巷第15章 兵事之初第14章 登州計劃第18章 千山浴血第23章 興京易主
第4章 豪酋遲暮第50章 逃亡官兵第75章 袁家遷族第28章 雪夜湮滅第11章 顧此失彼第40章 存身根本第20章 漸變舊俗第18章 羣山缺口第7章 全心備戰第13章 強行監軍第10章 聯手剿賊第14章 將軍視角第26章 遼陽血戰第7章 六月風過第50章 逃亡官兵第8章 千山書坊第5章 七月流火第92章 開疆拓土第27章 悍兵來源第47章 大興土木第2章 一家人第18章 兌現軍功第70章 天啓內帑第6章 海濱遇匪第75章 躍躍欲試第32章 山東水師第23章 經略牽線第14章 千山堡第41章 擠壓行動第8章 暗流涌動第53章 將軍幕僚第11章 天朝小國第16章 太平哨第17章 戰馬悲鳴第8章 越河演練第36章 各有所爲第36章 各有所爲第22章 火器四營第9章 未來基石第27章 分而擊之第17章 工部庫存第19章 安享冬雪第3章 西洋之慾第1章 天災人禍第6章 海濱遇匪第82章 震懾之戰第54章 攻守易勢第10章 聯手剿賊第30章 蒙古騎兵第29章 遼東畫卷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49章 人算天算第9章 李氏農莊第34章 遊擊將軍第29章 新學堂第7章 變中有變第67章 蘇府新家第2章 新舊交替第50章 夜話姻緣第23章 經略牽線第26章 商務總辦第30章 來去由心第16章 大勢所趨第40章 存身根本第29章 遼東畫卷第1章 遼事再變第6章 三江連號第11章 故人相見第30章 來去由心第20章 阿哈諸申第32章 山東水師第20章 遼系一派第21章 且變且行第18章 兌現軍功第27章 黃雀在後第57章 臉面交情第9章 以血授職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15章 十字路口第26章 振武新營第34章 遊擊將軍第50章 逃亡官兵第33章 波光之下第25章 各取所需第3章 宿營地第51章 提督遼東第1章 旗軍戍邊第63章 黑山之城第44章 鎮江新城第74章 相見之宴第30章 來去由心第25章 女真戰俘第21章 遙相呼應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8章 煙花柳巷第15章 兵事之初第14章 登州計劃第18章 千山浴血第23章 興京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