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一)

陳同袍在臨行之際,忽見封鄉紳的公子來訪,便連忙招待。

二人對揖畢,封公子問道:“近日文掌櫃並不在家,賭坊怎也不太去?父親卻屢次三番想見其一面,皆未能如願。”

陳同袍勸道:“如今過員外方死,染坊的名分尚未完全確立,暫時還不了您家的恩情。但我與文掌櫃從來便是一體,待事情了結後,本官必及時相告,不使封大紳久等也。”

封公子謝過了陳同知,再寒暄幾句,便轉身出門離去。

到這時節,陳同袍纔算沒了事。他開始整好行裝,摸了摸褡褳,沒有多餘的銀子,止二三兩錢。他起初還考慮,需不需帶上幾張票子,以作和葉永甲的見面禮;但轉念一想,能讓那位知府眉開眼笑的東西,不外乎是柳黨的‘救援’了。

他不再猶豫,將喪服脫下,準備換上一套平民衣服,以避耳目,便進屋去問冷屏。

彼時冷屏正坐在牀邊縫衣,見同袍輕輕走來,對她笑着說:“冷屏,我那幾件短衣放在哪裡了?”

冷屏暗瞄了他一眼,小心謹慎地放下針線:“是放在裡屋的櫃子裡,我幫你去找……話說夫君這番是要去哪兒?”

“去南京會一個朋友,他前些時候寫了信給我,自然得去看望一下。”

冷屏猛然一回頭,眼睛裡彷彿在閃着亮光,和陳同袍四目相撞。她又趕忙將目光收回。

“怎麼了?”陳同袍的語氣平和,沒有一點波動。

“沒什麼……”冷屏又回了幾次頭,以作掩飾,“想看看你穿那件合適……”

無多時,冷屏從櫃子裡便拿了件土褐色的短衣,給同袍穿上,卻還合身。他嘖嘖讚歎幾聲,隨即輕裝簡行,出府上馬。冷屏倚在門旁,看着他遠去,方纔回屋。

“蔡師傅,有人要託您辦個事。”

蔡賢卿剛回到家,就有幾個弟子湊上來說。

“陳同袍?”他腦子裡只蹦出這個人的身影。

“是他,是他。”

蔡賢卿眉頭略皺:“看來我還歇不了。”說罷,他理了理頭髮,重新戴上氈帽,健步如飛,去尋知府葉永甲。

“他……來了?”葉永甲感覺有些措不及防,太過突然了。

“時間是早了點。但陸放軒已經開始在街巷裡放‘制止接管’的告示了,二人之黨爭已趨不可挽回之勢,遲早要殃及池魚,還請三思後行。”

葉永甲深知這些情形,可是陳同袍,這個僅有一面之緣卻印象深刻的人,帶給他極大的憎惡。那張山羊臉,使他感覺到極度的危險,如今怎能和自己站在同列呢?

蔡賢卿看見他糾結的神色,便道:“陳同袍也有難處,不然怎會來找你。”

葉永甲陡然一驚:“他有難處?”

“專挑你這個‘萬黨’下手,你不覺得奇怪?”蔡賢卿哈哈大笑,“終究是年輕,想得太少咧!”

葉永甲思索片刻,拍着額頭,含笑道:“晚輩不如您的腦子快。這樣的話,我不懼了。”

“見?”蔡賢卿問。

“見。”葉永甲變得肯定了。

蔡賢卿一敲大腿:“好!我即差人將他送到你府,葉大人不必親自派人去了。”

葉永甲搖搖頭:“此事定要讓萬郡王后知後覺。我派衙門的人去,魏衝正好當個跑腿信差,看他們現在怕不怕我!”說到最後,葉永甲竟覺得揚眉吐氣了。

“葉大人安在?”

葉永甲泡了杯茶,擡起眼,見陳同袍朝這裡趕來,遂迎上去。

他的臉雖仍是像山羊一般,但那面目沒那麼可憎了,反而多了幾分可敬。

“陳大人!”葉永甲熱情地說道,“許久未見,現居何職!”

陳同袍發出爽朗的大笑聲:“當年都還年青,現在官都做大了,兩鬢稍添幾根白髮嘍!”

“一別十年,日子說起長了,我們有事坐下來談吧。”葉永甲拽住陳同袍入了坐。

“想到當初,我們是在何處相見?”陳同袍慢慢地問。

“陳州,離陳州很近的官驛裡。”葉永甲饒有興趣地回答。

陳同知突然話轉沉重:“聽說你在陳州九死一生啊。”

葉永甲愣了一會兒,意轉低沉:“那往事,不提也好。”

“如何提不得?”陳同袍道,“那盧德光如此風光,割據一州,你尚能一舉擊滅,親手斃之,是何等偉業哉!我那日奉勸你提防盧德光,回頭看,還真是說準了。”

葉永甲知其話中之深意,便順勢說道:“那看來,今日這次見面,同知仍有良言相告。”

陳同袍往自己胳膊上一掐:“沒錯!這次遠來,確是想來締結一個盟約,好比古時之孫劉聯合哇!”

“如此重要,不妨快些說來。”

“陳某早有聞,葉公爲一地長官,統領南京,修浚河道,乃英明之才;奈何遇上了萬、陸二黨,受了他們不少的氣。若聽之任之,豈不形如垂手待斃?某爲柳黨鄺巡撫屬下之官,正能爲您解一二之憂。”

陳同袍說了一半,忽然不再言語,而是試探性地作了作揖:“不知您可願同在下結交,以保地位之平安?”

葉永甲也不想在南京繼續蹉跎下去了。他渴望能剪開那些縛手腳的東西。他聽着,陳同袍氣勢上的正義凜然,舉手投足間的慷慨陳詞,還有那激動的神情、鏗鏘有力的音調,無一件沒把葉永甲打動。他看着這位同知,自己即將喪失無餘的個性彷彿都被他展現出來了,令他不得不熱血涌動。何故計較什麼山羊臉,什麼陰險的氣息,二人竟拋棄了往日的成見,契合在了一起。

陳同袍挽開袖子,將手伸了過去。

葉永甲不再猶豫,也一把挽起袖子,將手伸去,和他的手掌緊緊握在一起,如同鐵石一般牢固。此刻,葉知府的心是熱的,眼睛自然迸發出團團的火苗;陳同袍的臉上也流着斗大的汗珠,目光炯炯有神——可惜,這些都只是極力的掩飾,散發的唯獨有冷淡的光輝;偏偏只有後者的光輝,在陳同袍的心胸中,永世不滅。

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三)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序章 葬女、隱世(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四)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六)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五)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一)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二)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四)序章 葬女、隱世(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六)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五)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三章 興業、叛主(二)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三)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四)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二)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四)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三)第八章 止險、牽掣(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七)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六)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二)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四)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二)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二)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六)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六)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六章 名歸、飭法(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五)序章 葬女、隱世(二)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四)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二)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一)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五)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四)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五)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四)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二)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八章 止險、牽掣(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一)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三)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四)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四)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二)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六)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五)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四)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三)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八)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六)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三)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四)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六)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四)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四)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四)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三)
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三)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序章 葬女、隱世(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四)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六)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五)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一)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二)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四)序章 葬女、隱世(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六)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五)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三章 興業、叛主(二)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三)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四)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二)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四)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三)第八章 止險、牽掣(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七)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六)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二)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四)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二)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二)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六)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六)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六章 名歸、飭法(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五)序章 葬女、隱世(二)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四)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二)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一)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五)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四)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五)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四)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二)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八章 止險、牽掣(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一)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三)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四)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四)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二)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六)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五)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四)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三)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八)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六)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三)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四)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六)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四)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四)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四)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