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五)

“我說句不厚道的話,”魏衝道,“我感覺萬郡王對我已失去了信任。儘管他前些時候對我不錯,但如今我真得考慮改換門庭了。”

“話說得真是直接,不過我喜歡。”陸放軒發出一陣獰笑。

“那就再好不過了。我也討厭連說個話都得藏着掖着的人,既然雙方都心知肚明,就別搞那些虛的了。”魏衝咬牙切齒地說。

“看來您對萬和順已經深惡痛絕了。”

“沒錯!我此後就一心在您身邊幹事,不過……”魏衝突然停住,笑嘻嘻地掰了掰手指頭,一切都在不言中。

陸放軒淡淡地一笑:“鄭將軍,能幫本官走一趟嗎?拿個東西的事。”

“什麼?”鄭師嚴轉過身來。

“銀票嘛。一百兩夠了。”陸放軒用一根手指摸了摸桌子上的白瓷獅子筆架,慢慢說着。

“下官現在便去。”

陸放軒見鄭師嚴走了,便輕咳一聲,理了理頭髮。“不得不說,我無法完全信任你。”

“所謂日久見人心,我還能瞞過您?”魏衝平和地說,不帶有一絲猶疑。

“但願我能把所有人都看透了……”陸放軒仰頭長嘆。

“越公,給您找的銀票。”鄭師嚴朝魏衝點了點頭,便將兩張銀票交到陸放軒的手裡。

他將票子翻了兩翻,慢慢搓了搓票面,見魏衝的眼睛裡已經流露出迫不及待的神情了。

“你拿着,去銀局直接兌就行。”

“在下能承蒙越公的擡舉,榮幸至極!如若有事,只管吩咐!”魏衝激動地說。

“我暫且不需要替我辦事的人,但心意領了。送客!”

鄭師嚴隨即喚出幾個奴才來,帶着魏衝沿迴廊出去了。

“所以,他這回來訪到底是什麼意思?”鄭師嚴望着魏衝的背影,低語道。

“這還不明白?”陸放軒拿起那尊小巧的瓷獅子來,“萬和順想攪局。”

“此話何解?”

“你看看,此人連改換門庭都要撈一把油水,便知道是個見利忘義、左右逢源的東西。萬和順若真想在我這裡安插眼線,大可差一個忠心耿耿的絕對心腹,爲何還偏偏派他過來?惠之顯然明白我需要一個以供驅使的工具,但這魏衝卻有些棘手,鬼知道他那千變萬化的心思什麼時候會因利益而倒戈……”

“既是此輩,棄之何惜!”鄭師嚴不屑地說道。

“我改你一個字,分明是‘棄之可惜’也。”

“棄之可惜?”鄭師嚴愣愣地站住了。

陸放軒撫摸着獅子光滑的背部,“意思是說,他這步大錯特錯了。萬惠之忽略了一點,重要的一點:我現在手握着優勢,身後還有鎮江這一面大旗,只需紮好籬笆,堅壁清野足矣,何苦非得鬧大聲勢,對外露出破綻?急得反而是他自己。這樣,魏衝反能當做咱們奇襲的手段,使我那萬義兄自亂陣腳。”

“真是狗急跳牆……”鄭師嚴頓時釋懷了。

“貼切些,不過是黔驢技窮而已。”陸放軒將筆架重又放回原處,獅子的眼睛好似閃爍着勝利的曙光。

在方劍纔剛剛撤出南京後,葉永甲便即刻下令,關死東面的水門,算是緩解了河患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他主張開挑的赤山湖也已經開工,並揚言“赤山湖竣工之日,東水門開閘之時”,這樁河患的大事便也宣告了結。

南京城難得出現了一派和平景象,但依照葉永甲的看法,這隻能當得一個過渡期的名號,因爲在這光鮮之下,則是暗流涌動。

葉永甲瞻望着窗外的夕陽,已經注意到了當前的問題所在。

與此同時,衛懷拄着藤拐,也將目光投向了金紅色的天空。

“這便是冗官問題。”衛懷回身看了看夏元龍,“南京所設之官職本就繁蕪,職務重合不明者極多;今日陸公來此,萬郡王又得空出地兒來招待客人,安排好陸公的心腹,問題明顯就會更大。”

“若真要清理冗官,誰去誰留,同樣是個問題。”夏元龍補充道。

“你說的沒錯,”衛懷慢慢踱步,“他們二人又不想撕破臉面地去爭,便只能推聾作瞎,任我南京病入膏肓……”

夏元龍陷入沉默。

“這麼下去,南京會敗落成什麼樣子!”衛懷拿柺杖往門那裡敲了三下。

夏元龍還是不語。

衛懷初時歪着耳朵,後來略感失望地擡起頭:“還是我自己說罷。”

“人英,我們難道不能借着這個機會一掃冗官之弊麼?”

夏元龍卻沒有正面回答。他反而拽着衛懷的袖子,勸道:“還是先忙《新法行要》的撰寫爲好。愚弟忠告你一句,若書院制度不成,幹什麼都於事無補。”

“你還相信寫那玩意會有作用?”衛懷苦笑一聲,“我們是在做夢!就算真寫完這本《行要》,萬和順還有萬千個理由來推脫……我們整日寫來寫去,不過只是麻痹自己:我們幹了事啦,我們爲此努力啦,我們正在爲百姓幹好事呢……”

“別說了。”夏元龍重重地癱在衛懷的躺椅上,眼圈紅了,發出一陣傻笑。

“你也知道?”衛懷嘆了口氣。

“我是笑你這麼快就舉了降旗!妥協了!低頭了!”夏元龍又騰地站起來,抓住衛懷的肩膀,吼道:“當初我死心塌地爲你賣命,如今你卻想當懦夫?你這是耍了我大半輩子!”

“平靜,平靜。”衛懷拍了拍他的胸口,“我們這不正在思考冗官的事兒如何解決嗎……”

夏元龍卻雙眼迷離地凝視他:“但願是我多心。可我絕不想見到你有半點退縮之意,你應該還記得在孔廟裡的事。”

“記得。我說的話現在心裡還一清二楚。”衛懷錶情嚴肅,指着自己的心。

“但願,但願……”夏元龍長嘆一聲,喃喃說。

“人英,這裁撤冗官也是我等改革者的本分,希望你也重視,商議商議。我的意見,如今是他們畏首畏尾,不肯開口,我就幫他們說話。懷欲今日便上書郡王,請裁撤冗官,不知夏副盟主可同意?”

夏元龍掐了掐手指,先是皺着眉思前想後,然後一臉果斷:

“我不同意。”

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一)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五)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四)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一)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三)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四)序章 葬女、隱世(二)第六章 名歸、飭法(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六)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四)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六)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六)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二)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一)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三)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六)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二)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一)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二)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四)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五)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三)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四)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六)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二)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六)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三)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二)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四)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三)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五)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二)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六)第九章 瞞情、謀符(一)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一)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六)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四)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二)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四)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六)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五)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二)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四)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一)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三)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六)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六)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四)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六)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三)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四)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一)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三)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二)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一)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
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一)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五)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四)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一)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三)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四)序章 葬女、隱世(二)第六章 名歸、飭法(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六)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四)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六)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六)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二)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一)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三)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六)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二)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一)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二)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四)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五)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三)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四)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六)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二)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六)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三)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二)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四)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三)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五)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二)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六)第九章 瞞情、謀符(一)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一)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六)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四)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二)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四)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六)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五)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二)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四)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一)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三)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六)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六)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四)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六)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三)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四)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一)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三)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二)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一)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