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四)

“葉尚書到了!”

介文武渾身打着哆嗦,坐在牢房的角落裡,突然把眼皮擡了一下,只見葉永甲穿戴着官服,從晦暗的遠處逐步走來。

“你也叫……尚書了?”介文武有些安心,又有些忐忑。

葉永甲正色作答:“我只是暫時替代您的官職,若朝廷證實大人無罪,我就回去當我的侍郎。”

聽到此處,介文武驚措地擡起頭,目光裡面滿是渴望。

“但是不可能了。”葉永甲轉過身去,那雙揹着的手抓着一本薄薄的文書——正是他在臘祭那天親手寫下的。

介文武的心頓時冷了。他的眼睛空虛地盯着那張書信,呼吸逐漸急促,整張臉都蒼白了:“這麼說……你們要殺了我?”

“介公,他們殺你不是因爲這個……”葉永甲兩隻手微微顫抖,“但我拿此物來,是想問問您這件事。”

介文武輕輕冷笑了一聲:“此事有什麼可問的?難道讓這些流民脅迫官府不成?若任着他們進來,難保要擾亂京城。廷龍你動腦子想想,一旦地方被災,就可開倉賑濟,地方上也會備下口糧,送他們回原籍,何苦之有?分明是一小撮人趁機作亂……夠清楚了,你還要我怎麼說!”

“介大人!”葉永甲忽然回身,把介文武嚇得又一個寒戰,“你還以爲現在的世道太平嗎!山東、河南兩省出災,其波及範圍如此之廣,卻說僅有這數千流民,您真的相信嗎?如若個個安居樂業,無人流離失所,當初爲何欺上瞞下!”他眼眶紅着,把喊聲壓得很低。

介文武見他句句相逼,便搖了搖頭,慨然悲嘆:“縱算這些事在你看來是傷天害理,但我已爲將死之人了,平日待你亦如己出,也從未乾過對不起廷龍的事……就不能讓我瞑目前,聽個好話麼,哪怕一句也好……”

“我……”

葉永甲的聲音沙啞了,他往後退了一步,作了一個深深地揖,哽咽着說:“我作爲本朝的官員,爲了國家,是要把一些事情弄明白……但作爲葉永甲,我感激大人對我一路的扶持,您是我永遠的恩人。我還記得那口鐘,那本兵書……我會記着的。”

說罷,他徐徐擡起胳膊,朝身後說了聲:“帶走吧。”儘管這聲音過於微弱,但兵丁們還是領會了他的意圖,上前將介文武架了起來。

葉永甲淚如雨下,不再擡頭。

遵照柳鎮年的指示,晏良給介文武定了一個大不敬的死罪。考慮到其爲國家重臣,便使盧太監賜了他一條繩索,令其自縊。介文武因身材肥大,舉動不便,盧信忠嫌他甚慢,即叫了兩個軍士,活生生地把他勒死了,然後推出宮外,到荒郊野地裡隨意埋了。

與介文武同謀的劉冕則逃過一劫,他未被皇帝親自點名,所以罪名不重,只是貶去了職,遠調京外;陳同袍等人不曾參與,但因列名上奏一事,也被大理寺切責結黨營私,嚇得吏部上了幾大張的請罪表,方纔得以寬免,扣了三個月的俸祿而已。

在這柳黨抓人正盛的時節,自然沒人敢對新政提一個不字了,紛紛附和着鈕奉相的高明決策——於是,塵封已久的新政在一片血雨腥風中,重新拉開了帷幕。

“什麼?叫我派個人去?”

葉永甲正在鏡子前繫着烏紗帽,打理着新穿上的尚書官服。

“是啊,”蔡賢卿走進屋來,略掩上門,“鈕奉相言,葉大人已貴爲兵部尚書,朝廷之臂膀也,不宜遠涉邊地,徒增危險。”

“他可錯了,”葉永甲微微笑着,回過身來,“我若不親自去看,怎能摸清新軍的狀況?怎能對症下藥?新政豈不成了紙上談兵。”

“你說的對,”蔡賢卿拍掌說道,“不管咱們升了什麼官,多擔了什麼擔子,這回呀,還是你我兩個人去!少一個人都不行!”

鈕遠看他二人一齊站到了面前,就感覺一陣頭疼。他無奈地揉了揉太陽穴,開口就問:“葉大人,你不會打算讓蔡侍郎跟着吧?”

葉永甲猶豫地看一眼蔡賢卿,繼而答道:“是。”

“啊呀,還不如不升這個官呢!”鈕遠苦笑道,“這倒好了,兩個兵部的主官都跑宣化去了,部裡就不管嘍!”

“奉相,”蔡賢卿急忙拱手,“我二人巡邊日久,對邊關之事已瞭如指掌,要是派個別的官兒,恐怕是一問三不知,如何辦得好新軍?不如委屈一下大人,幫着兼顧一點。”

“好好好,”鈕遠捋須點頭,“蔡侍郎這口舌果然不饒人哪!”

“豈敢,豈敢。”蔡賢卿低着頭,臉上頗有得意之色。

“你們臨走之前,我還有幾句吩咐,”鈕遠站起身說,“飯要一口口地吃,事情要一步步的辦。雖然因爲介文武之事,那些廝們收斂了不少,但心裡總歸是怨氣,不是服氣。萬一再次惹毛了他們,還要出一大堆事,人都得累死了。”

他看葉永甲好像沒太明白,更加耐心地解釋起來:“當然,這力度不好把握,我很理解。此事呢,一共關聯着工、戶兩部,工部負責原料的運送,戶部負責出銀子。尤其是戶部,雖然撤了一個劉冕,新上來一個曾粱,但他們都是爲了本部的利益考慮,絕不會好意施捨你們半分的。只要在銀子上讓一讓步,弄得大家都沒多少意見,新政便能穩妥地進行下去。”

“這個曾……曾大人,是何來歷?我見一見他是否更好?”葉永甲一一詢問。

“這位曾粱,乃世家大族出身,是四年前開科選的探花。此人年僅三十三歲,對答如流,深受柳丞相喜愛,當時就贈了他一柄玉劍,望他爲之效力。此人近年在禮部作官,因時常主祭,皇帝也賞識他,故而選到戶部去任尚書。”

“他既和柳丞相走得近,辦事自當通融許多。”

鈕遠搖幾下頭,笑道:“通融不通融,你見見就知道了。”

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二)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一)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一)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二)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二)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四)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一)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一)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五)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五)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五)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一)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六)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四)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四)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三)第九章 瞞情、謀符(一)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三)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一)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六)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六)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四)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五)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五)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三)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五)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四)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一)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三)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八章 止險、牽掣(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一)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一)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一)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二)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三)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四)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五)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三)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四)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五)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二)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一)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三)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三)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一)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六)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六)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六)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二)第六章 名歸、飭法(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五)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四)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
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二)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一)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一)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二)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二)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四)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一)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一)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五)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五)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五)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一)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六)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四)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四)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三)第九章 瞞情、謀符(一)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三)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一)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六)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六)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四)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五)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五)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三)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五)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四)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一)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三)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八章 止險、牽掣(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一)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一)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一)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二)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三)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四)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五)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三)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四)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五)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二)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一)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三)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三)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一)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六)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六)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六)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二)第六章 名歸、飭法(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五)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四)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