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

“這東西,您看要不要留它?”

過湘人的手從背後伸出來,抓着一本奏疏,拍到桌子上面。

陳同袍不言語,把那奏疏拿來,見紙上赫然寫着謝贊翼的名字,又翻開瞧見了御史臺的章,便冷笑一聲:“你是怎麼搞到手的?”

“仗着這個東西。”湘人狡黠地笑着,又從袖子裡攥出一塊小印。

陳同袍面不露喜,只用幾根指頭撥弄着印章,似乎在猶豫什麼。

湘人看了,瞭然在心,便微笑道:“大人,您新來朝廷,若事事都不出頭,空講究個韜光養晦,以後哪有您的用武之地?他們不敢爲的事,大人偏要爲。您就以此物示意衆人,先行上奏,請柳鎮年立相;至於……謝贊翼這份彈劾,日後再派用場。”

“不必如此麻煩,”陳同袍終於將那印章摁住了,“我當遍告朝士,面陳陛下,到時候思興按我說的來。我們只做一菜一湯,何需生兩堆火呢。”

陳同袍抓緊時間,不作休息,便急命人把內侍省的小印送與各司官員觀看,並言:“此是沈總管告訴我等,莫錯過了上書的最好時機,宜於此時進勸陛下。”諸位官員開始還不怎麼樂意,但聽說陳同袍來帶這個頭,便欣然答應。

最後,這消息傳到了晏溫及柳鎮年的耳朵裡。晏溫同樣贊成面聖的主意,認爲“若交於中書議論,則還要做個模樣,一來二去,花個十天半月,極爲不值;宰相大權不早日握緊,一旦變故,就讓它溜出去了。”

柳鎮年深以爲然,即令晏溫隨弟晏良共去面聖,給皇帝施加壓力。

陳同袍高舉着奏書走在最前列,身後的一班朝臣陸陸續續地從正門進了御苑。

“等等!”

衆人回頭一看,見晏氏兄弟都打着轎子過來了。

“晏參政、晏寺卿。”陳同袍亦上前行拜。

“好了,時候不早了,我兩個都是爲此而來,還是速速入宮面聖吧。”晏溫下了轎子,擺手招呼衆人繼續前進。

“你就是陳共胄?”晏良看着陳同袍問。

“小人正是。”陳同袍退後半步,又行一禮。

“坐我以前的位置,感覺怎樣?”

“下官惶恐至極,只怕做的不如您這個前人,叫同僚們埋怨,”陳同袍仍低着頭,繼續說,“現在您高遷大理寺,成了主官,陳某就更加望塵莫及了。”晏良大笑。

他們又走了一道偏門,直至皇帝寢宮的石階下立住。靜站片刻,便看沈竟走將出來:“陛下正在看書。諸位,進來覲見吧。”

“陛下素喜清靜,我們幾位要臣進去就夠了,剩下的人在此等候聖音。”晏溫向後一瞥,無人敢說句不字,紛紛退讓,叫晏溫點了同袍、晏良等,攏共六人,一齊入宮面聖。

“臣等叩見陛下!”

陳同袍把奏書抓得更緊了,他面對着御前的屏風,向皇帝的身影下跪磕頭。

“卿等請起,”皇帝道,“最前頭的是陳侍郎嗎?你有何奏?”

陳同袍將雙手略伸:“此是臣舉薦大將軍柳鎮年之奏。”

皇帝在屏風後沉吟半晌,一隻手漸漸按在腰間:“念。念簡明些。”

陳同袍看一眼旁邊的沈竟,後者向他點頭,便自己開讀起來:“臣以爲,國家久無元輔,百官不相統攝,政令莫知所從,誠爲朝廷所苦。今柳公名望隆重,四方慕之,若得拜相,足使中外服化,可望輯寧之世矣。故與諸臣推舉,望陛下思之。”

“諸臣三十七人,並同侍郎所言。”晏溫補充了一句。

皇帝徐徐吐出一口氣,好似愣愣地坐在牀沿,一動不動。

“陛下。”晏良怕等得久了,又提醒了他一句。

但這提醒無異於逼迫,不僅沒讓皇帝開口,還讓後者微抖的手離腰間的匕首越來越近了。

正當大家舉足無措之時,一個急促的腳步聲突然從背後傳來,嚇得晏溫心裡砰砰亂跳。

“報皇上!外頭一位書吏闖入,帶着御史臺的謝、謝贊翼大人,本來都好好的,一進宮門就扯着謝御史不鬆手,說此人誣告賢臣,意圖謀反……”

“咄!”晏良起身怒斥,“連小吏都敢如此膽大妄爲,劫持朝廷命官了!”

“我朝並不阻攔他人告發,”沈竟代皇帝開口了,“全帶進來,讓皇上評個曲直。”

“是!”那小太監領了命。

“微臣過湘人蔘見陛下!”

只聽‘咚’地一聲響,過湘人的膝蓋實實地落在地上。

“臣是吏部侍郎陳同袍的僚屬,特來進獻這位御史悖逆的證據!”

“你!你!”謝贊翼失態地怒撲上去,手腕竟被左右宿衛狠狠摁住,“你這奸吏!我的忠心天地可鑑!”

湘人卻目光如炬,死死盯着謝贊翼:“大人有話直說,何必尋事罵人!”

“你們都住嘴!”沈竟沉下臉來,二人方纔停止爭吵。

“皇上,這就是證據!”湘人正拿着那疊奏疏,膝蓋向前挪了挪,“此人誣陷良臣啊!”

沈竟取過奏疏,先遞與皇帝翻閱一遍,再交給晏溫諸人看了,見這彈劾書上寫滿了柳黨的罪狀,更不乏有逼殺太子等等禁止流傳的秘聞,簡直把柳鎮年罵了個透。

晏良羞愧難當,恨不能當場撕了,便提高了嗓門,諫道:“這……這謝贊翼詆譭大臣,還爲廢太子張目,簡直是逆臣中的逆臣,罪不容誅!”

“你兄長如何看?”皇帝對謝贊翼的命運顯然不怎麼關心。

晏溫卻覺背後發涼,半天說不出話,微聲回答:“臣以爲,當交大理寺審問。”

“好。”皇帝將手放回了牀邊,語氣冰冷。

謝贊翼張着嘴巴,放聲大哭,連連向皇帝磕頭:“這是太子教我的啊!皇上爲何不保微臣!皇上哪……”

“大膽!”過湘人怒道,“還敢牽扯太子,其心可誅!帶下去!”

宿衛們沒有等待的耐心了,硬拽着謝贊翼走去,後者抓着地,卻一直嘶喊:“過湘人!你假傳聖意,不得好死……”

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三)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一)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六)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五)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一)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三)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二)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五)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二)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三)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二)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四)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四)第十章 通鹽、焚誣(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四)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五)第六章 名歸、飭法(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五)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三)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五)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二)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一)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二)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五)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四)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六)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六)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二)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四)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一)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一)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二)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二)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二)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六)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五)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一)第八章 止險、牽掣(二)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一)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四)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六)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四)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三)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六)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三)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三)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四)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六)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二)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六)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
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三)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一)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六)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五)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一)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三)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二)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五)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二)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三)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二)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四)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四)第十章 通鹽、焚誣(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四)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五)第六章 名歸、飭法(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五)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三)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五)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二)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一)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二)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五)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四)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六)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六)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二)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四)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一)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一)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二)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二)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二)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六)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五)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一)第八章 止險、牽掣(二)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一)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四)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六)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四)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三)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六)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三)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三)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四)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六)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二)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六)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