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

蔡賢卿只好老老實實地回到值房,並被命令不許踏出門外一步,待事情解決後,再作區處。

介文武坐在書房內看了會兒書,氣已漸消,心裡竟突然有些懊悔,便重新將那兩本奏書拾起來,仔細看過兩三遍,鬱悶地嘖了兩聲。

“適才的舉動……是否太過了?”他一臉的愁色,望向侍立左右的兩個心腹。

“蔡賢卿膽敢欺上瞞下,實該懲治。但奉相是得罪不起的,應當設法緩之。”

“不如我親自奉書前去,登門道歉。”

“不可不可,”兩個心腹連聲說,“尚書雖是道了歉,但他鈕遠肯定是信不過大人的,早晚要來兵部問個虛實。蔡賢卿肚子裡有怨氣,免不了添酒加醋,把您推到柳黨的對立面。”

“那如何是好?”介文武捂着腦袋,無奈地問。

“惟今之計,只有將蔡賢卿召來,先以溫言好語勸慰,再拿出金銀珠寶等物安撫,穩住了這戲子,才讓他去省上見鈕遠。一來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使人無可指摘;二來大人與葉侍郎私交不錯,蔡賢卿奉着他的命令,必不得不顧及於此。”

“還是你們聰明,”介文武挪動着肥胖的身軀,“趕快將蔡主事請過來。記住,叫衆衙役在後頭裝個笑臉,賠一賠禮。”

“明白。”

蔡賢卿再次站到了書房的門前。此時介文武已經變得和顏悅色,泡上了茶,還令書辦擺出了一張圈椅,叫他在對面坐下。

“適才之事多有冒犯,”介尚書笑道,“希望主事聽我解釋。”

“我也有錯,您畢竟是我的長官,這奏書應該早交出來,由您派人去遞爲好。”蔡賢卿俯着身子,慢慢坐下。

介文武忙說:“唉,何出此言!就算如此,杜都督的信我怎麼能留?葉侍郎的奏我本是該看一下的,奈何心上正急,以致言語欠妥,和你鬧了一場,實在愧疚。”說罷,他順手從桌上拿起那兩本奏書,順便給了心腹一個眼色,後者便到裡屋去了。

“說了這麼多,我當物歸原主了,”介文武將奏書伸到他的面前,“依舊由你拿着去送奉相。部裡的事咱關起門來解決,何況葉侍郎同我甚契,亦不想其滿心抱負,於此節外生枝,爲外人所曲解。上次巡邊,不就是因此而憤懣嗎?”

蔡賢卿被他的話說得一怔,竟然無理反駁,只好接在手裡,微微頷首:“介公懂得大局,下官佩服。”

“來人,將銀子送與蔡主事作賠禮!”他一拍掌,方纔進屋的書辦就捧着一個方盒子出來,直接放在桌上打開,裡面盛放着十餘顆白亮的紋銀。

蔡賢卿乃是戲子出身,平素是不忌收銀子的,滿心歡喜瞧了幾眼,就向介文武作揖道:“下官寸功未立,何德何能!”

“說是賠禮,實則也是看你辦事辛勤,特意獎賞罷了。”便推着他強收了。

蔡賢卿先回值房,暗自取出銀錠一掂,果然不輕,便安心地放在抽屜裡,出門去幹他的正事了。

他悶頭走了片刻,眼見着穿過一道大門,將行到中書省的大堂,腦子裡就想道:‘介文武可真是精明,絞盡腦汁地想堵我的嘴。不過確實不知廷龍本意如何,我奉命而來,最好別給他添那麼多亂子了。且我收下他的銀子,就說明事情已然了結,再翻出來說,難免不妥……’

斟酌已定,腳下便走得快了,徑直來到議事廳上,見身邊人來人往,不好多言,僅與鈕遠行過禮後,即奉上二書。

鈕遠未聽他說一句話,全當作等待批覆的公文,誰知一掀開封皮,那官的名字赫然出現在第一行。

“葉永甲……”他喃喃地念着這個名字,猛然擡頭細看,竟正是蔡賢卿。

“蔡……”他正要發言,才注意到身旁的官吏們,便咳嗽一聲,吩咐道:“汝等都去後殿找洪副參政批公文去,我這裡有要緊之事。”

衆人紛紛聽令,各自捲了文書退下了。

終至無人冷清之際,鈕遠方纔抽出一把椅子,示意賢卿坐下,激動地問:“主事爲何又回京啦?”

“葉侍郎叫我帶着這兩本奏書交呈大人,故下官特意驅馬趕回。”

鈕遠連忙去審視奏書的內容,一邊看,一邊繼續問道:“你去兵部沒有?”

“下官正是從兵部來的。”

鈕遠略皺眉頭:“介文武看了?”

“介大人看的只是葉侍郎的奏本,沒說什麼……”

“這樣就好,”鈕遠吐出一口氣,“最怕他以此糾合黨援,反對新政。”

“那葉大人的意見……”經過上次的教訓,蔡賢卿未那麼放心地看着他。

“我覺得很好,”鈕遠不假思索地回答,“現在這太平時節,弄得大家都太清閒了,是時候逼一逼他們了!”

翌日,一封杜擎的奏疏徹底點燃了朝廷。鈕遠把這件上書拿給監國太子時,還特意留了個心眼,暫且藏住了葉永甲的那封。

“可惡至極!”太子怒罵道,“朝廷給石一義撥了那麼多打仗的銀子,他卻如此糊弄我們,糊弄父皇!新軍募了這麼多人,連火槍都不會打,成何體統!若不想出個救時的法子,綏狄亦將淪入敵手!”

此話一出,整殿震恐,大臣們都冒起了冷汗,面面廝覷,皆不知如何應對這棘手局面;甚至連坐在太子左手下的柳鎮年,都稍顯緊張地瞅了瞅鈕遠,後者卻直向他擺頭,讓他只管放心。

“說話呀!”柳鎮年頓時提高了嗓門,大喊。

“殿下,臣以爲,”戶部尚書劉冕走出班列,一捋花白的鬍子,直直地望向鈕遠,“設立新軍之策當初爲鈕遠所贊,費財費力,枉耗國庫。如今邊關有事,雖爲兵部負責,但具體事務全爲奉相接管,難道不用擔負責任嗎?”

“劉尚書,你這話說的奇怪,大敵臨前,難道不該先想對策麼?着急要人頂罪,是何道理!”

“那還望奉相提出辦法。”

“辦法?馬上就讓諸公一見。”他伸手就從懷裡拿出了葉永甲的奏書。

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四)第七章 裁吏、疑銃(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二)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三)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三)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一)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一)第九章 瞞情、謀符(一)第六章 名歸、飭法(一)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一)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四)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五)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四)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二)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一)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五)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四)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四)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四)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一)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三)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一)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二)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六)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一)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五)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六)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四)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二)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二)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六)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五)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五)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四)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一)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六)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四)第五章 流亂、再逢(三)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四)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四)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六)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四)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二)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三)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五)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三)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六)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四)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五)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三)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四)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六)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六)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五)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一)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二)第五章 流亂、再逢(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
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四)第七章 裁吏、疑銃(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二)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三)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三)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一)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一)第九章 瞞情、謀符(一)第六章 名歸、飭法(一)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一)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四)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五)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四)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二)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一)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五)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四)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四)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四)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一)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三)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一)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二)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六)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一)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五)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六)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四)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二)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二)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六)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五)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五)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四)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一)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六)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四)第五章 流亂、再逢(三)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四)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四)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六)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四)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二)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三)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五)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三)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六)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四)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五)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三)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四)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六)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六)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五)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一)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二)第五章 流亂、再逢(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