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

夏元龍所知道的衛懷,素來是不敢放手一搏的。這種心理,大抵是他自知能力有限,恐怕每走錯一步都會葬送近在咫尺的勝利;同時,這位憂心忡忡的院長也太關心百姓的安危、新政的興滅,致使他不願放棄眼前的美好景象,步入漆黑的深水當中。於是,被這樣的情緒所遮蔽的思考,自然會將書院引向更加窘迫的困境——這條路即將到達盡頭。

衛懷已然感到盟中僵死的氣氛,但支撐着他堅持這份事業的,永遠是南京城裡的百萬人民。他們是如此敬仰他,如此支持他,聽到浪潮般的歡呼,是讓衛懷最陶醉的事情。可若這股力量也對自己失去信任,那擺在書院面前的就是一條消亡之路。

然而,不出意外,民衆對衛懷的懷疑開始進入倒計時了。衛懷的猶豫使得書院喪失了統一民意的機會,各地零零散散的反抗對萬黨來說簡直無關痛癢,大多爲書院鳴冤叫屈的百姓被輕鬆驅散,而其中幾個相當頑固不化的‘刁民’,便指爲反叛同黨,前後一併捉去十三人,皆繫獄中拷問。

隨後的幾天裡,萬黨接着又廢除了一切所行之新政,且告誡衛懷‘近滋變亂,應先整飭書院,再議新政’,讓百姓們積攢的怒火達到了頂點。

他們把問題都推給了衛懷,他本有可能帶着衆人走向光明,但在關鍵時刻卻無動於衷,坐視着那麼多無辜之士身陷監牢。他們甚至認爲衛懷的本心變了,他似乎是和官府同流合污了。像這樣的觀點越傳越廣,百姓們對他的仇恨也就越來越大。

約有數千人把衛懷的家宅圍成三堵牆一般厚,朝着門內破口大罵:“衛懷,你個他媽的孬種!萬黨抓了這麼多冤枉人,你不是爲民請命嗎?怎麼還縮在家裡不吱聲!大旗叫我們扯,血路叫我們衝,自己卻安穩坐在高臺之上……當初就不該把你從大牢裡救出來!”

“是啊,是啊!真不是個東西!”衆人像浪潮一般呼喊,激烈地附和道。

沒聽到迴音之後,悲憤交加的人們便拖出放在牆角的轎子,頓時對這物件拳打腳踢,將轎子拆得七零八落。

府裡的家眷驚得急忙報與衛懷,見他左手緊張地摩挲着柺杖,掌心的汗珠滾滾而下;右手按在鼻上,眼睛全神貫注地目視窗外,也不知在望些什麼。

“知道了。”他的語氣極盡悲涼。

“可……”

“讓我一個人在這兒。”衛懷毅然打斷了她的話語。

只聽那門吱吱幾響,大概是走了,衛懷也無心去確認。他又聽見有許多石子猛擊牆壁的聲音,夾雜着衆人的狂吼,形成了一種別樣的旋律。

他想象着門外的情況,那一具具撕裂得極其猙獰的面容,那一雙雙瞪大的充滿憎怨的眼睛。他並不感到可怕,但想起了之前那些善意的呼喚,以及曾受到的最尊崇的愛戴,心底就莫名的刺痛。

他想把自己的心跡表露於人,他想證明自己是真誠的,可是現在卻只能看着他最深愛的人們向自己刺來刀槍,毫無辦法。他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但他不想被這樣對待。

夏元龍近兩天一直在書院守候,不曾回家,夜晚只睡兩三個時辰,便強打精神,起來辦理公事。時值正午,他正面對着一封官府的詰問文書,咬着筆桿,腦中一片茫然,不知如何迴應。忽然擡頭,看衛懷慢慢走來,便起身笑道:“及民兄,你在家不知,官府屢次派人來遞書詰難,問我書院情形何如,平日治理何法,所秉何道,皆須一一答覆,實在累人。”

他一時忘了看衛懷的臉色,把他拉到桌案前,“正好遇到一個難辦的事兒,請兄長瞧瞧。”

衛懷冷冷地瞥了幾眼,說一聲“哦”,便疲乏地倒在躺椅上,側過臉去,嘴巴像鐵一樣緊閉。

夏元龍的心思卻全在文書上,沉思片刻,才意識到衛懷沒說一句話,擡起頭來,見衛懷直直地盯着他,很猶豫,似乎要準備說什麼。

他輕輕一笑:“我的衛院長,你發着呆是幹什麼呢?”

衛懷的目光裡突然有了一絲不忍,但思前想後,還是掙扎地說了出來。

“我要辭了盟主和院長的位置。”

夏元龍的笑容瞬間消失了,僵硬得鐵青。

衛懷感覺頗爲愧疚,就嘆一口氣,向夏元龍欠了個身:“抱歉。”

後者不予應答,而是堅定揚起頭,冷漠地說:“你也不配做這個院長了。”

衛懷頓時發了愣,他疑惑地看着這個結義兄弟。

“遇到難處了,就把大家撇去一邊?!”夏元龍發出了和那些百姓類似的怒吼,“我知道你衛懷是個缺乏果決、缺乏氣概的人,但不曾想你是個懦夫!遺臭萬年的懦夫!”

“你有必要這麼說我嗎?”衛懷的話語帶着幾許顫抖,他漸漸閉上了眼睛。

“我不管你怎麼想……”夏元龍背過身去,“但對我而言,一往無前纔是真理。沒錯,真理,不管是誰都要遵循的東西!”

“可你不知道,人們咒罵我,唾棄我,連我最深信的羣體都……”衛懷說到這裡,竟微微哽咽了,他不想評價自己願爲之奔走的人民。

“我理解,”

衛懷聽到這話,急切地看向元龍,

“我理解他們。”

他的臉色一下子黯淡下來。

“他們肯爲了你受盡嚴刑拷打,他們在監獄裡奄奄一息,就爲了拼出個新政。你卻毫無作爲,在這逍遙自在了,你有什麼好委屈的?”夏元龍壓抑着心中的憤怒,一字一句地質問着。

“我只是宣揚新政的其中一個書生而已,並非能打天下的英雄。我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夠引路,能使後來者前仆後繼……但包括你們所有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我身上,我又怎麼負擔得起……”

“你有苦衷,我夏元龍沒苦衷?”夏元龍指着自己的心,“但我從未想過這些。”說罷,他一揮衣袖,摔門而去。

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六)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三)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四)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一)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六)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六)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六)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五)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四)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二)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四)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二)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五)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六)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四)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五)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四)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三章 興業、叛主(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五)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六)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六)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三)第三章 興業、叛主(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四)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二)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二)第六章 名歸、飭法(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一)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二)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四)第七章 裁吏、疑銃(一)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二)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六)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六)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三)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二)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一)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五)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四)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三)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二)第八章 止險、牽掣(三)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一)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四)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四)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四)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五)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四)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
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六)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三)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四)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一)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六)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六)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六)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五)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四)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二)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四)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二)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五)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六)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四)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五)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四)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三章 興業、叛主(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五)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六)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六)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三)第三章 興業、叛主(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四)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二)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二)第六章 名歸、飭法(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一)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二)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四)第七章 裁吏、疑銃(一)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二)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六)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六)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三)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二)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一)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五)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四)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三)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二)第八章 止險、牽掣(三)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一)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四)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四)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四)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五)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四)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