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

嚴來甫眼珠一轉,連忙向後退了兩步,作深揖道:“晚輩之計雖能挽救時難,然或有冒犯之意,不知老先生可否接受。”

胡之章不能動彈,只把頭微微點着:“只要能保住田地產業,老夫什麼冒犯都受得,無妨!”

“那在下便直言不諱了……”嚴來甫又走近前,爲之籌劃道,“朝裡來的人催得甚急,必不甘心就這麼等下去,早晚要派人前來視疾,藉機逼着您去縣衙議事。老先生大可以將計就計,趁着官吏將要到來的時節,號召全體鄉民至孔廟祭祀,並在那裡與他相見。一則令其在聖人面前,不敢放肆;二則使百姓皆知官府之意,由人以言語相激,煽風點火,把民心鼓譟得怨怒起來,官府再想施行新政,便是難了。但不知您這副病體,能否支撐得住……”

“我打死也要拖起這副骨頭來,這個你不用擔心!”胡之章的一隻手在牀邊捶了兩下,竭力喊着,“可是那羣百姓不一定體諒老夫的心情,恐怕難以策動。不行,這還是步險棋啊……”

嚴來甫大驚失色,雙手從牀架上滑落了下去,膝蓋也微微一曲,慢慢地跪倒在他的面前,磕了兩個響頭,放聲大哭道:“老先生,除此之外別無良法,如今也只能試着走一步險棋了!何況以您的聲威民望,哪處鄉民對您不是又敬又怕,可謂一言九鼎呀!萬事俱備,晚輩求您不要再作猶豫了……”

胡之章長嘆一聲,卻漸漸合上了雙眼,不再開口。嚴來甫給了他深思的時間,可半天仍不見他迴應,頓時心急如焚,上前叫道:“胡老先生!您還醒着麼?”

“世弟放心,我沒睡,”他連咳兩聲,唾沫星子飛濺出去,“老夫已經決定好了,就這麼幹!”

“胡老先生英明!”嚴來甫抽泣着說,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

胡之章又握住他的手:“你我現在是一條心了,近日我不能料理外事,望世弟多多賙濟。”

“晚輩於外事一概不通,這些我插不上話;但如今是收買人心之時,希望能撥出庫中錢財,施惠百姓,請您恩准!”

胡之章道:“雖爲臨陣磨槍,但能多作一件就作一件,我沒有意見的。”

嚴來甫作揖道:“老先生如此大度,晚輩欽佩不已!願您好生將養身體,莫要操心外事,在下拜別了。”

胡之章點了點頭,目送着他出了屋子,一對愁眉逐漸舒展開來。

嚴來甫即按照胸中的成算,命府中撥出百兩白銀,盡賜予貧賤佃農及老病之家(學田上的農戶亦在此列),並言胡老爺不日將祭祀聖人,以此昭先代之禮,弘天子之聖德。大多百姓都是在胡家的田地上幹活,平日上交租米,已是窮苦不堪,忽見老爺賞了這麼多白花花的銀子下來,各自歡欣鼓舞,流涕跪拜,盛讚胡之章的大恩大德。

至此他還覺力度不夠,便大手一揮,將農家子弟中品質優秀者,盡選進胡傢俬塾入學,束脩也僅僅收取一半的費用,這令鄉民們愈發感激,對胡老爺那是交口稱讚,有不少人還得知了嚴來甫從中出力的事情,兩位德高望重的‘鄉賢’,就此成爲了備受推崇的對象。

可官府依舊矇在鼓裡,他們甚至還未處理完縣令的書信。縣令在衙門裡拖了兩日,才把書信送到知府面前,請其剖斷。兩個書辦怒火中燒,極力要求知府抓捕兩個鄉紳,明正典刑;陳同袍卻隨之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只命縣令派人前往探疾,若爲裝病,則押入監獄嚴刑拷打,若果真染上了病,則令之乘轎前往,不許延誤。二書辦的心情這纔算被安撫下來。

知府發回的批覆倒是很快,不用半天的時間,便送到了縣令手裡。面對差役嚴厲的催促,他也深感無可奈何,只得遣一名胥吏去了。人都散後,縣令便拿帕子擦拭起臉上的汗珠,喃喃說道:“胡、嚴二公要大難臨頭啊……”

“老先生,老先生!”嚴來甫不知怎地,忽然跑進內院,推開身旁的丫鬟,直直地走入了寢室。

胡之章經過兩日的調養,身上的發熱已稍微退去了,手腳也長了些勁兒,他勉強坐直起身子,伏在牀頭翻閱着一本《孝經》。

“嚴世弟,怎麼了?”他擡起頭問。

“老先生,我打聽到了,知縣的人已經出發了,您該走了。”嚴來甫火急火燎地說。

“哦……”

胡之章先把書放在枕頭底下,然後伸出兩隻手來,叫嚴來甫慢慢扶起,又遞與了他一根柺杖,便與他一併出了房門,告誡衆奴才道:“胡老爺欲去孔廟祭祀,汝等好好看家,若聽着有來訪之人,切記要慢手慢腳地開門,不能求快!若不聽吾言,害得胡老爺無法安心,回來必杖責處置!”

嚴來甫提前派出了自家的家丁,跑到各村各戶敲鑼打鼓,大聲吆喝,反覆喊道:“里正有言,凡是村中鄉民,必須跟着胡老先生前往祭孔,若因慵懶不去的,回頭清點名冊,當用大棍擊背,絕不寬恕!”百姓聽者,無不惶恐,紛紛穿好衣物,就都走出了巷子。到得此時,已經糾集起數以千計的鄉民,都緊緊隨着胡老爺的轎子,朝孔廟方向趕去。

視疾的胥吏剛剛抵達胡府,望着周圍一片冷清,街上也絕無人跡,心中納罕,猶疑地敲了敲門:“開、開門!”

片刻未聽見聲音。

“我是官府的人,開門!”他雙掌直接拍向了門板。

“他孃的,鬧鬼了不成!”他急得在門口打轉。

“唉,來了!”

只見門裡微微啓開一道縫隙,看着有一隻眼睛上下轉動。

“你們主子呢?”胥吏一臉慍色,“養着病嗎?”

“養着。”

“不管養沒養着,你能不能敞開門講話!”

僕人老老實實地從門後鑽了出來,怔怔地望着他。

“說呀。”胥吏只覺奇怪。

僕人膽怯地作了作揖:“官老爺,實不相瞞,我家老爺到孔廟去祭祀了!”

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一)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六)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八章 止險、牽掣(一)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四)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五)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四)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二)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六)第三章 興業、叛主(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四)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五)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二)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三)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三)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五)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一)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二)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四)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二)第三章 興業、叛主(四)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二)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四)第五章 流亂、再逢(三)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一)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六)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一)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一)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四)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五)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四)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五)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四)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四)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一)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二)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三)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三)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六)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二)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一)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一)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四)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四)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五)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六)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八)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五)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三)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三)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三)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
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一)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六)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八章 止險、牽掣(一)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四)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五)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四)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二)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六)第三章 興業、叛主(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四)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五)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二)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三)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三)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五)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一)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二)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四)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二)第三章 興業、叛主(四)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二)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四)第五章 流亂、再逢(三)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一)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六)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一)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一)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四)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五)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四)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五)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四)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四)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一)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二)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三)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三)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六)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二)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一)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一)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四)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四)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五)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六)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八)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五)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三)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三)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三)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