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一)

葉永甲回朝之後,不待休整,即將報捷文書遞至柳鎮年手中。柳鎮年大喜過望,又將文書示與參政晏溫參看,問其定奪之策。晏溫雖對鈕遠心存芥蒂,但亦慮同僚失和,便與他說道:“此事乃奉相之功,下官不曾參與分毫,若擅作主張,必生嫌隙。柳公可將捷書送到奉相那裡,由他本人自行處置。”

柳鎮年頗以爲然,便按着晏溫的說法,派人將捷書呈送給鈕遠觀閱。鈕遠已從邊關那裡得知了消息,心中早就有打算,故而接了這封文書後,不經猶豫,便叫李文守攜書奏表皇帝,爲己邀功,請出旨意頒賞羣臣。李文守不願被鈕遠利用,但畏懼他如今的權勢,只好就範。

未頃,皇帝即命桂輔草詔,佈告百官:加鈕遠爲少師,賜絹帛三十匹;葉永甲爲資政大夫,賜絹六十匹,銀二百兩;杜擎爲懷遠將軍,亦賜絹三十匹,其餘蔡賢卿、李文守等人各自給賞有差。衆大臣惶恐領旨,相視無言。

自從鈕遠主導的這次新政大勝以後,他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在朝野間威名大震,顯赫一時,一躍成爲了柳黨中的領軍人物,柳鎮年本人也越發對他刮目相看了。大臣們顯然察覺到了老宰相的心思,除了那些‘清正’之士外,大多都奔走於奉相之門,一律將軍政大事先交由鈕遠過目,方纔告知他人。

葉永甲自然看到了鈕遠幾乎遮天的權勢,認爲這正是深入改革的天賜良機,便趁着日中人少的時候,徑直來中書省見鈕奉相。

“大人,您最近很忙吧?”

鈕遠慢慢擡起頭,看見葉永甲笑着走進來了,便使眼色示意,讓他在一旁坐下。

“忙啊,”鈕遠苦笑了一聲,抄起手中的公文,“你瞧瞧,平常這些東西都是積放在晏相那屋的,如今都交與本官批覆,可不是累死人。”

葉永甲從他的語氣中聽出幾分得意,便順水推舟地說道:“畢竟是您立下如此奇功,衆人自然佩服,這也是社稷之福。可目前宣化尚未收復,若奉相能繼續倡議改革,更新兵政,到那時北掃虜庭,則爲萬古不朽之勳矣,旁人焉得比擬!”

鈕遠聽奉承話聽慣了,原本不甚在意,但聽到後半段話,手中的筆寫得慢了,眉毛也皺緊了:“如今新軍已成,鳥銃也源源不斷地送到邊關,還需怎麼改?”

見他意志不堅,葉永甲心裡犯了嘀咕,但仍慢慢與他講道:“奉相,我看這造槍炮的權力不能一直讓外國人操持。若使國家自主打造火銃火炮,親學鑄法,通曉其之原理,則吾國人何患不知火器!如果一味取之於人,只怕數十年之後,我輩一去,天下再無洞悉此物之人,新軍的覆滅是遲早的事情。”

鈕遠聽罷,更加悶悶不樂,撂了筆說:“葉大人,不要提什麼數十年後,我不喜歡奢談以後的事,畢竟誰都拿不準。戶部已經對我們心存不滿了,還要接二連三去得罪人家,豈不是自找苦吃?再說了,由番人替咱幹活,既省工匠,又節國財,豈非兩全之計?如今邊上勢如破竹,已然足矣,還費那麼大力氣作甚?”

“大人不能因一時的利益,廢了這千古之舉!”葉永甲力爭道,“就算退而求其次,也要培養一羣教練官,分派各大邊關,教授軍士火銃施放之法。”

“我還有更重要的事在想,”鈕遠忽然板起了臉,“你若無事,可以出去。”

“我……”葉永甲一時語塞,儘管他已有心理準備,但當面遭受如此拒絕,像是有一盆冷水從頭頂澆了下來,將他的熱情澆滅得一乾二淨。

“我走了。”葉永甲向他作了一個深揖,可半天也沒得到迴應,便尷尬地直起身子,朝着門外走去。鈕遠的眼皮甚至都不擡一下。

葉永甲順手爲他關上了門,不留片刻,便悶着頭離開書房,只怔怔地看着腳下的道路。

“葉大人,你……怎麼了?”

葉永甲根本沒聽進去,又走了三四步,才猛醒過來,仰頭看時,乃是晏良。

“抱歉,剛纔心裡想着事,沒聽見您問話……我來找奉相商議了點事情,這就回署。”葉永甲道。

“哦……”晏良見他失魂落魄的,便不敢再問,“那廷龍就快回去罷,午間睡個好覺。”

葉永甲應了一聲,二人隨即擦肩而過。

晏良見他已走開的遠了,便顧自慨嘆道:“真是世態炎涼。如今鈕遠得勢,不管什麼人都去拜訪他了,反將兄長晾在一邊,視若無睹……全忘了兄長平日對他們的恩情!”他恨恨地將腳在地上旋了旋,碾出了一個坑印,轉身離開。

他走過一間間房舍,在一所最大的屋子前停下,輕輕敲了敲門,往後退卻半步——裡面沒有一點聲音。

晏良又等了等,發覺沒人來開,便清清嗓子,儘量壓低了聲音喊:“兄長,是我!”

“晏良?”裡面終於有了人聲,房門隨之被推開了。只見晏溫穿着一身白色的布衣,頭髮業已半白了。

“兄長,”他連忙抓住晏溫的手說,“您沒事吧?”

晏溫苦澀地笑道:“我能出什麼事?無非是看着小人得志,有些失落罷了。”

說罷,他請着晏良進了屋,與他泡了杯茶。

“我先不喝,”晏良推卻道,“心裡正着急呢。”

“你急什麼?”晏溫不急不躁地坐下,乜了他一眼。

“你還問我?”晏良嘆口重氣,“現在連葉永甲都把您冷落了,還有那個官員不是去巴結鈕遠的?再這樣下去,我們晏家就要失勢啦!”

“你且莫急,我心中已有了主意,”晏溫吹了口茶水,“別看鈕遠現在風光無兩,實際支持他的能有幾個?不過是迫於形勢而已。此人性情偏狹,不能容下異見,就中書省裡都有不少人厭惡他。李文守、洪立慎二人便是明證。放心,只要還有和鈕遠作對的,你我兄弟便垮不了!”

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五)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一)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四)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六)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四)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五)序章 葬女、隱世(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一)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六)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三)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六)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一)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五)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三)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五)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四)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三)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二)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一)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一)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四)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二)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一)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四)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九章 瞞情、謀符(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六)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六)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七)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三)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五)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五)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六)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五)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三)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第八章 止險、牽掣(四)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一)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八章 止險、牽掣(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三)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四)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六)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三)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三)第四章 僞奏、恩絕(二)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四)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六)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五)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第三章 興業、叛主(四)第四章 僞奏、恩絕(二)
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五)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一)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四)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六)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四)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五)序章 葬女、隱世(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一)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六)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三)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六)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一)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五)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三)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五)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四)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三)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二)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一)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一)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四)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二)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一)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四)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九章 瞞情、謀符(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六)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六)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七)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三)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五)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五)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六)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五)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三)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第八章 止險、牽掣(四)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一)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八章 止險、牽掣(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三)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四)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六)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三)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三)第四章 僞奏、恩絕(二)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四)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六)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五)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第三章 興業、叛主(四)第四章 僞奏、恩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