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漫天煙雲

泰昌元年九月,遼東大地再一次進入收穫季節。

這一次,千山堡的秋收事宜已然步入按部就班的狀態,就連胡顯成,都不見往年的那般忙碌。農事部的管事們,盡皆是務農出身,雖然在管事過程中顯得不那麼靈活,但踏實肯幹的作風,還是讓諸事都順順利利地進行下去。而寬甸堡的蘇翎等人,則完全不參與,只顧在軍務上花費心思。

略顯寬鬆的時光,讓蘇翎與趙毅成都能在東奔西走中節省下更多的時間,往日匆匆而就的飯食,也能顯出幾分慢條斯理的清閒來。

蘇翎今日的飯食,是充溢着香味兒的白花花的大米飯。對於很少稻米產出的遼東來說,這可是件奢侈的享受,尤其是在今年荒年的年景下,更是難得。當然,這大米也不是頓頓都有,平日慣吃的小米之類的主食還是要佔多數。

京城裡的徐熙終於將消息傳了回來,這回走的是海路。胡德昌的商隊已經有八成是從鎮江堡經旅順口直奔西邊的天津,只要不是前段日子裡突如其來的颶風,這時間上便要快上許多。這回徐熙將前些日子積壓下的各種文書抄本之類的,足足有一尺多厚,一次性地送了過來。趙毅成一接到手,便二話不說,抱在懷裡前來尋蘇翎。

有關京城的消息,已經令人等得心焦,類似皇位更替倒不是關注的中心,朝廷上有關遼東的庭議,纔是蘇翎需要了解的。同時,徐熙抄錄的各種奏本傳言,也是讓位居遼東一隅的蘇翎能夠了解關內諸事的唯一途徑。

剛剛吃完午飯的蘇翎一見趙毅成抱着一摞文書進來,忙問:

“是徐熙送來的?”

“是。”趙毅成答道,將文書放在桌上。

蘇翎忙走向桌邊,與趙毅成一起,坐下翻閱。

祝浩見二人一言不發地埋頭在紙堆中,便輕手輕腳地上前給二人端上兩杯茶,放在一旁的矮几上,轉身退了下去。

徐熙原本是按時間順序將抄本依次整理成文,有些寫滿數張紙,有些卻一頁上只聊聊幾行。蘇翎是從最近的看起,趙毅成卻是從頭翻閱。

“大哥,你看這個。”趙毅成挑出一張,遞給蘇翎。

蘇翎伸手接過一瞧,見上面三個大字:“庭擊案”。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日,有一個男子,名張差,突然闖入案宮,擊傷守門內侍一人......】

未及看完,蘇翎便側頭一想,伸手在自己翻閱過的文書中尋出兩份,再次略略一閱,隨手放在趙毅成面前。

“你看看這個吧。”蘇翎輕描淡寫地說道。

趙毅成將手中的文書放在一邊,拿過那兩份細看。

【紅丸案:萬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日,大明朝朱常洛,繼其父萬曆之位,八月二十九日吃了進獻的“紅丸”藥,次日暴斃,在位一月。】

【移宮案:光宗泰昌寵妃李選侍,住在天子的乾清宮,欲與剛繼位的天啓皇帝同居,試圖謀封皇后,行垂簾稱制。都御史楊漣、御史左光斗,以李妃,素來無德,又不是皇帝的生母、或養母,惟恐有武(則天)氏之禍,迫使其遷至噦鸞宮,然後引太子還乾清宮舉行即位儀式。】

“這麼短命的皇帝,沒見過。”趙毅成粗略看了一遍,只說了這麼一句,便將那兩份文書放在一邊。

蘇翎看了一眼扔在一邊的文書,說道:“長與短,不都一樣?萬曆皇帝在位四十多年,遼東的事可沒少讓他煩心,這後面幾年,有多少大臣逼着讓他拿出銀子來?這位新皇帝,就算不死,也一樣會心煩。”

趙毅成笑道:“這做皇帝的滋味,可也未必舒服。”他指了指厚厚的文書,接着說,“這麼多煩心事,還不如胡德昌以前那樣,弄些田產過日子。”

蘇翎也笑了笑,這件皇家秘事,便就此作罷。

“現在便是朱由校繼位,明年又要啓用新年號了。”趙毅成又將一份文書遞給蘇翎。

蘇翎接過略略掃了一眼,見上面寫着:

【朱由校,朱常洛長子,萬曆三十三年(1605)十一月十四日生,母選侍王氏。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日,朱常洛病死,遺詔皇長子繼皇帝位。九月初六日朱由校登基,時年十五歲。頒詔大赦,以明年爲天啓元年。】

www●тт kдn●C〇 蘇翎將文書放在一旁的“三案”文捲上,說道:“抽空給徐熙交待一下,日後這些文書,不必按時間先後,先將與遼東有關的送來,其餘的放在次處。”

“是。”趙毅成答道。

這些消息暫時對千山堡來說意義不大,蘇翎的語氣像是覺得這些過於繁瑣了。蘇翎最先關注的,仍然是遼東的軍事部署,以及糧餉調集情況。但,趙毅成似乎想得要比蘇翎雜一些。

“大哥,”趙毅成指了指那份文書,說道,“這大赦,是不是讓兵部劉大人想想法子?”

蘇翎揚了揚眉毛,趙毅成此話與當初馮伯靈初來的意思類似,此時提起,蘇翎知道趙毅成不過是隨口一問,他們做下的事情,已經不是大赦可一筆勾銷的事情。

“朝廷上已經夠亂的了,咱們不必攪進去。那些官老爺們是憑嘴皮子謀富貴,咱們只能憑刀子留性命。”蘇翎說道,“以後這事還是不要再提了。”

這後一句已有些嚴肅的意味,趙毅成便不再開口。兩人便再次埋首於文書中,好長一陣子沒有開口。

粗粗看完一遍,蘇翎伸手端起茶盞喝了一大口,然後再在看過的文書中一陣翻撿,取出兩份來。

“上次鎮江水師的事,不是一直想不明白麼?你先看看這個。”蘇翎說。

趙毅成一聽,連忙接過細看。

第一份是戶部尚書李汝華於泰昌元年(1620)八月初三日的奏書抄本,上面說:“山東巡撫王在晉報告海運六十萬石,尚欠一半,欲留解進戶部的銀兩。當前京邊皆急需用銀,只有以平價入糴可以通融。今山東報倉谷七十萬餘石,請以其本平餘。萬曆四十八年該省加派田賦銀爲五十四萬餘兩,擬以二十萬餘兩解運戶部,三十四萬餘兩用爲收餘倉谷,以爲明年備荒之用。以使上下兩便。”

另一份是餉司楊嗣昌於泰昌元年八月二十三日的奏書抄本,上面說:“淮北及鎮江、蘇州、松江等府大飢。聞聽淮北居民食盡草根樹皮,甚或數家村舍,合門婦子,並命於豆箕菱稈。此渡江後,竈戶在搶食稻,饑民在搶漕糧,所在紛紜。一入鎮江,鬥米百錢,漸至蘇、鬆,增長至百三四十而猶未已。商船盼不到關米,店鋪幾於罷市,小民思圖一逞爲快。”

這兩份有什麼關聯?

趙毅成擡頭看了看蘇翎,又低頭重新讀了兩遍,細細琢磨。蘇翎則喝着茶,略帶笑意地瞧着趙毅成思索的模樣。

過了一會兒,趙毅成搖搖頭,示意想不出合理的解釋。

“你再看這一份。”蘇翎又拿出一份,遞給趙毅成。

這次紙上只有一行字:泰昌元年(1620)八月二十二日,颶風損壞山東登州、萊州二處運糧漕船一百多艘,沉溺大米三萬九千餘石。

趙毅成睜大了雙眼,反覆看了幾遍,然後望向蘇翎。

蘇翎微微搖頭,說道:“這回咱們既是冒了兇險,卻也是撿了個便宜。”

“大哥,你細細說說。”趙毅成催促道。

“山東登州水師的那個符寶正,還有他背後的人物,可能此時正在後悔。若是早知道有這麼一場颶風,恐怕就不會過海來找咱們了。”蘇翎說道。

上次的跨海行動,算是蘇翎一意孤行的決定。符寶正的解釋並未完全說服蘇翎,心中的疑慮並不比趙毅成等對此事的顧慮少。但那上萬的糧食,可是誘惑極大,就算是冒險,蘇翎也決定去試一試。何況,這事本身的兇險也能承受,若是損失人手,也僅僅是五百多人而已,其餘的水手、船隻,那是付了銀子的,這關係便是另算的。再說,就算有人要對付蘇翎,也不必跨海這麼麻煩吧?只是這個解釋,卻是不能細說,以至趙毅成等人,一直沒有得到一個合理的答案。

蘇翎接着說道:“我也是此時看到這個,才前後連起來。那符寶正雖沒說背後是什麼人,但肯定不止藍參將一人。那兩份你也看到了,左右不過是事關銀子的事情。”

趙毅成一直望着蘇翎,直到此時他也沒看出到底是如何。

“若是符寶正不來這一趟,這山東的把戲是誰也猜不出的。山東的糧,這剩下的數十萬石,定是被挪去謀利,而不是那上面說的那樣。”

趙毅成若有所悟,低頭再看。

“這麼說是運到淮北及鎮江、蘇州、松江府去了?”趙毅成說道。

“這前後連起來,你說朝廷還能從海上繼續運糧麼?自然是準了前面的。”蘇翎說道。

“只要不繼續催運糧餉,這留下來,便可從中動手腳?”趙毅成似乎不相信自己這個說法。

蘇翎一笑,說道:“你這麼想,便可做一府的官兒了。”

“這麼大膽?這得動用多少人手?牽連到多少人事?”趙毅成估摸到其中的難處。

“所以馮伯靈的官職一直上不去,便是膽子的緣故。”蘇翎拿馮伯靈說笑。

“運到淮北、蘇州,翻了兩番的利,再在本地平價收糧入庫,甚至再報個歉收什麼的,豈不是這事便了啦?”

“做官怎麼發財,你算是知道了點吧?”蘇翎笑着說道。

“怪不得說官官相護,這豈不是所有的官兒都聯起手來發財?”

對於趙毅成等人,這發財的路子,也只知道胡德昌的那些手段,這官場上的熊心虎膽,卻是第一次見到。

“罷了,這些便不說了。”蘇翎說道,“不過這一回,我們這個莽撞之舉,倒是真撿了個便宜。”

趙毅成則說道:“這損失的糧、船,到還算說的實話。不過,大哥,那符寶正不會因此難爲咱們?”

說道符寶正,蘇翎面色嚴肅起來。這符寶正居然能夠了解到蘇翎等人更多的細節,這不得不多方考慮一下。

“不過是多要些銀子罷了。”蘇翎已想過這個問題,“讓胡德昌單獨給他送些銀子去,不必等人家開口。這回,咱們也講講他們官場上的規矩,送點年例銀子。”

“是。”趙毅成答道。

符寶正等人做下這等事情,雖然後來的颶風讓他們白白冒了這個風險,讓蘇翎平白得了便宜,卻也怪不到蘇翎頭上。此事對於符寶正等人自是不敢再興什麼風浪,這種事越少引人注意越好,不會傻到不知深淺的地步。

當然,蘇翎與趙毅成不會知道,那符寶正等人本打算是用海匪的藉口,這算在蘇翎頭上也不算冤屈。這一方面能解決糧事上的虧空,另一方面,也能讓登州水師有藉口擴編人馬船隻,這糧餉上又是一塊肥肉。若是當初倭寇橫行之時,也輪不到蘇翎頭上,但如今這左近也只能蘇翎有份做這等謀反的事情。

至於登州水師自己,一是與運糧的漕運人馬始終談不到一起,說不定便是分贓不均的結果;二來,讓登州水師那些拿刀子只能嚇唬人的士兵殺人,且不說願不願意殺自己人,真上前對殺,還不知是誰被砍落大海。而餘彥澤帶着的數百人,先以鎮江水師巡查的名義將漕船截停,然後分頭上船,將船上的人逼到一處,便是一陣短弩密集的攢射,隨後每人補上一刀,扔進大海。這般一艘一艘地幹下去,真沒見一個人手軟過。果真如符寶正要求的,寸草不留,這可比指揮自己手下的士兵們有效得多。

說完這彎彎繞繞的暗事,蘇翎與趙毅成又花了半個時辰看完剩下的文書。

“術虎有什麼消息?”蘇翎揉着脖頸問道。

“明日就到。”趙毅成答道。

“郝老六他們呢?”

“明日午時準到。”

蘇翎站起身來,走到窗前看了看天,說道:“好,明日,咱們就好好說說這奪金的事兒。”

第9章 李氏農莊第10章 此長彼消第16章 太平哨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3章 鐵壁消融第60章 直截了當第8章 峰迴路轉第68章 瓜熟蒂落第23章 雪夜除夕第15章 小勝暗襲第49章 人算天算第74章 雙喜臨門第19章 峽谷藏兵第9章 整編軍第2章 昏官悍勇第70章 天啓內帑第41章 擠壓行動第29章 新學堂第16章 大勢所趨第2章 百戶屯田第15章 三十天第49章 順勢而爲第32章 城下收兵第25章 進退之間第69章 經略媒人第26章 整軍威第5章 鎮江參將第26章 商務總辦第92章 開疆拓土第22章 火器四營第7章 變中有變第88章 斬草除根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27章 黃雀在後第28章 草場新城第79章 梟雄鼠輩第28章 草場新城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57章 女真國策第31章 練兵收心第29章 遼東畫卷第16章 各有所專第9章 未來基石第72章 海上船隊第67章 蘇府新家第22章 京韻邊聲第56章 牛錄歸附第29章 風雲隱現第14章 戰線前哨第25章 四萬明軍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8章 千山浴血第87章 一敗塗地第16章 將值幾何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23章 雪夜除夕第70章 去舊迎新第30章 蒙古騎兵第77章 外圍殺戮第49章 順勢而爲第47章 重振陳家第7章 六月風過第3章 經略奇功第68章 燧發短銃第82章 震懾之戰第43章 七虎獵熊第89章 殺光慶功第13章 定移營第51章 異域奇事第14章 遼東經略第4章 東西教派第24章 海上將軍第73章 襲擾規模第33章 叛將結局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11章 顧此失彼第36章 孤注一擲第9章 未來基石第14章 千山堡第14章 萬事俱備第79章 梟雄鼠輩第17章 嗜血之兵第36章 孤注一擲第74章 相見之宴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32章 城下收兵第15章 三十天第35章 太平新城第47章 大興土木第48章 喬裝赴遼第61章 好事多磨第75章 袁家遷族第25章 進退之間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11章 暗磨刀第11章 故人相見第18章 兌現軍功第89章 殺光慶功第11章 暗磨刀第24章 世家大戶
第9章 李氏農莊第10章 此長彼消第16章 太平哨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3章 鐵壁消融第60章 直截了當第8章 峰迴路轉第68章 瓜熟蒂落第23章 雪夜除夕第15章 小勝暗襲第49章 人算天算第74章 雙喜臨門第19章 峽谷藏兵第9章 整編軍第2章 昏官悍勇第70章 天啓內帑第41章 擠壓行動第29章 新學堂第16章 大勢所趨第2章 百戶屯田第15章 三十天第49章 順勢而爲第32章 城下收兵第25章 進退之間第69章 經略媒人第26章 整軍威第5章 鎮江參將第26章 商務總辦第92章 開疆拓土第22章 火器四營第7章 變中有變第88章 斬草除根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27章 黃雀在後第28章 草場新城第79章 梟雄鼠輩第28章 草場新城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57章 女真國策第31章 練兵收心第29章 遼東畫卷第16章 各有所專第9章 未來基石第72章 海上船隊第67章 蘇府新家第22章 京韻邊聲第56章 牛錄歸附第29章 風雲隱現第14章 戰線前哨第25章 四萬明軍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8章 千山浴血第87章 一敗塗地第16章 將值幾何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23章 雪夜除夕第70章 去舊迎新第30章 蒙古騎兵第77章 外圍殺戮第49章 順勢而爲第47章 重振陳家第7章 六月風過第3章 經略奇功第68章 燧發短銃第82章 震懾之戰第43章 七虎獵熊第89章 殺光慶功第13章 定移營第51章 異域奇事第14章 遼東經略第4章 東西教派第24章 海上將軍第73章 襲擾規模第33章 叛將結局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11章 顧此失彼第36章 孤注一擲第9章 未來基石第14章 千山堡第14章 萬事俱備第79章 梟雄鼠輩第17章 嗜血之兵第36章 孤注一擲第74章 相見之宴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32章 城下收兵第15章 三十天第35章 太平新城第47章 大興土木第48章 喬裝赴遼第61章 好事多磨第75章 袁家遷族第25章 進退之間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11章 暗磨刀第11章 故人相見第18章 兌現軍功第89章 殺光慶功第11章 暗磨刀第24章 世家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