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遼東經略

馮伯靈又失望了。

在蘇翎與趙毅成的臉上,馮伯靈沒有看到預期的反應,二人的眼神明白無誤地透着“懷疑”二字。就連一直客客氣氣還念着舊情的蘇翎,這時也沒給馮伯靈半點面子,那神色似乎在說:怎麼可能?

這新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遼東經略,其中任何一個官職都足以讓馮伯靈這個千總站得遠遠的遙望。再則,這大明朝武職與文官之間,早就不能用品級等同。就算同品級的俸祿拿得差不多,這武官也不能與文官相提並論,何況馮伯靈這個不入流的千總,真要見面,馮伯靈真還只有一旁站隊的份兒,那還輪得到說話?適才所說,六月二十二日才任命新任遼東經略,這個消息蘇翎等人尚未得報,但這一個多月並未傳來熊廷弼到任的消息,可見人尚未入遼,怎麼馮伯靈倒先得了差事?

這些疑問大約馮伯靈也約略猜到了,不待蘇翎、趙毅成詢問,便主動給予解釋。

“開原失陷的消息是六月二十一日傳至京城,六月二十二日皇上便下旨鎖拿楊鎬,任命熊廷弼熊大人經略遼東。熊大人因京城事務未妥,是以先派人由天津搭乘運往遼東的糧船抵達旅順口,再到鎮江堡尋到我這裡。”馮伯靈說的十分精確,倒是不能不信。但,這卻不能完全釋疑。

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遼東經略熊廷弼爲何要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海防千總?兵部衙門裡未必會在如山的案卷中尋得到一個叫馮伯靈的人。

不過,很快馮伯靈便有了說法。

“那是萬曆三十六年的時候,熊大人任巡按御史,奉命巡按遼東,我那時還是個管隊旗甲,奉命隨熊大人巡視遼東各地。”

“三十六年?”蘇翎問了句。不過那時蘇翎還未至遼東,這情形便不知道了。

“對,熊大人是萬曆三十九年離開遼東的,那時你纔來。”馮伯靈說道。

蘇翎與趙毅成未在插言,靜聽馮伯靈說下去。

“我記得好像熊大人是爲李成樑遷移寬甸百姓一事來的遼東。”馮伯靈對此事不太清楚,“熊大人在遼東各地巡視時,我一直帶隊隨同,記得有一次下着大雪,我們就在山裡宿營,還與熊大人一起烤了只兔子。好像那晚熊大人還作了首詩,我想想......”

這馮伯靈絞盡腦汁地回憶着,試圖抓住他根本就不太明白的詩句。這未免讓蘇翎與趙毅成有些好笑,武官去談什麼詩詞,那都是文官的做派。蘇翎往日露出那麼一兩句,就引得衆人詫異,更別說這五大三粗的馮伯靈了。

“馮大哥,這個不急,以後慢慢說便好。”蘇翎說道,“那熊大人一直都記得你?卻又爲何尋你?”

這纔是關鍵。

“這個......”馮伯靈竟然顯出幾分尷尬之意,“那熊大人雖然平日脾氣暴躁,都我們倒還和氣,大約是看在我戍守邊牆多年的份上,這很多事,都向我詢問。”

這倒是可以理解。那馮伯靈隨後接着說道:“後來,我想我這海防千總也做得久了,想挪個位置,可這遼東都司裡又沒人,便試着給熊大人寫了封信,想問問熊大人能否給指點一二。”

這封信寫下來,那顏面可不是一般的厚了。不過馮伯靈不是文官,倒也不在乎,況且文官的臉面,也未必都是薄的。當然,馮伯靈未能得到指點,否則便不在這裡了。

“熊大人一口便回絕了。不過,倒是回信時詢問一些關於遼東的事情。我便再去信告知,便這般,大約每年一封吧,這信便沒斷過。”

這便可以理解了。看來這熊廷弼對遼東可是一直關注的,或許是爲了當初他曾盡力籌劃的事?

蘇翎暫時將這些放在一邊,問道:“那這次,馮大哥奉令一事,與我這裡有何相關?”

馮伯靈嘆了口氣,說道:“這熊大人派人來,一是讓我將最近遼東的事情都講一講,似乎熊大人並不相信遼陽城那般人的說法。這其二,便是讓我以他的名義,先行收攏散兵、敗兵、逃兵,並說可以既往不咎,只要能繼續入營,過去的一概不問。”

蘇翎問道:“馮大哥的意思,是讓我走這條路?”

馮伯靈點點頭,卻沒說話。顯然這個想法,在剛纔已經做了回答。

“不論如何,還是要多些馮大哥的好意,只是既然已經走成這樣,我們是不會再回頭的。”

馮伯靈只得點點頭,不再相勸。

但蘇翎卻沒有結束交談的意思。

“馮大哥,你覺得這熊大人來遼東,能收拾好這些麼?”蘇翎問道。

馮伯靈搖搖頭,說:“這我可說不好。不過這熊大人身有武藝,還能左右開弓,若不是他有那個御史的名頭,倒有幾分像武人。”

趙毅成忍不住插話,說:“文官還有什麼武藝?再好的身手,還能比得過劉綎?”

這當然不能如此比較,趙毅成說了一句便就住口。

蘇翎想了想,問馮伯靈,“熊廷弼巡按遼東時,是如何做的?”

馮伯靈回答很快,“這些,在那次夜宿雪地時,熊大人倒說了幾句,我也只知道這麼多。”

“說說看。”

“有屯田積糧,整修邊牆堡寨,對努爾哈赤要嚴防於邊牆下,還有就是分化女真各個部族。”馮伯靈大約只能說出這麼多。

蘇翎仔細思索着這幾條,按理說,這些都還算是針對遼東實情做的舉措,應該是比較有效的,但這並不能在遼東一事上治本。

“馮大哥,不論這熊大人會採取什麼手段治理遼事,我看還是多做準備的好。”蘇翎慢慢說道。

馮伯靈半信半疑,問道:“你覺得熊大人也不能挽回遼事?”

“不是這個意思。”蘇翎搖搖頭說到,“熊廷弼如何做,我也猜不出。只是按照適才說的熊大人的策略,仍然只是一個守字。這麼多年,遼東哪一年沒在守?又守得住幾時?”馮伯靈不說話了,對面這位年紀雖輕,卻比他要考慮的更細緻。

這次交談,便這麼嘎然而止。雙方都有收穫,儘管馮伯靈沒有實現他的一番“好意”,卻在臨走時,收下了蘇翎的一千兩銀子,並且,蘇翎的話,終將對馮伯靈產生無法估計的影響。

馮伯靈離開寬甸堡後,蘇翎便立即讓趙毅成派人去收集有關熊廷弼的消息,不僅派人前往遼陽,還派人去向東路軍的軍官們打聽。

最終整理出的消息,讓蘇翎對熊廷弼有了更深的瞭解。這位還未抵達遼東的遼東經略,將在未來幾年裡面對一個已經悄悄崛起的羣體,但此時,熊廷弼還在山海關之外的驛道上急奔,對蘇翎,對千山堡,一無所知。

趙毅成看着滿紙的熊廷弼生平軼事,曾詢問過蘇翎,這遼東的邊事,是否有更好的處置方法。

蘇翎的回答多少令趙毅成有些啓發,他說,熊廷弼之策大致是沒錯的,但這無法消除邊牆外的威脅,守得一年,守得十年,還能守得住百年?那努爾哈赤在女真部族來說,便屬於百年罕見的人物,就算是守到努爾哈赤老死,未必不能再出一個努爾哈赤?這事從根本上來說,不是一個熊廷弼能解決的。整個大明朝不變,遼東便永無可戰之兵。遼東出兵,動輒百萬糧餉,那努爾哈赤卻僅需要足夠的糧食便可一戰,除非一戰解決所有禍根,否則大明朝遲早會被拖垮。

趙毅成便問,組建一支奇兵,直搗赫圖阿拉,不是一戰而定?

蘇翎略作遲疑,沒有否定趙毅成的想法,只是說,那要看是誰的兵。

這個構想最後便在千山學堂武官學院裡出現,併成爲每一期整訓武官的必答問題,只是蘇翎從不宣佈哪一個纔是最好的,讓所有武官們自己尋找可勝之機,或是,必敗之處。

送走馮伯靈,蘇翎又在寬甸堡內處理繁忙且似乎永遠都處理不完的各項事務,儘管做了大致分工,蘇翎主要掌管與軍事相關的重要事項,其餘的,都交給胡顯成與陳芷雲。但萬事初立,人手始終不夠,寬甸五堡的百姓即便已經在短短數月之內有所轉變,但仍然不足以形成類似千山堡的環境。對此蘇翎也很無奈,戰事可一斷而下,對於這些瑣碎到極致的事情,卻是急不得的。

八月初,胡顯成匆匆自千山堡趕來,一件令蘇翎措手不及且從未想過的事情,從胡顯成略有些乾裂的脣間吐露出來。

萬曆四十七年夏,遼東大旱,蝗災四起。

第6章 烈火焚城第74章 雙喜臨門第28章 雪夜湮滅第4章 豪酋遲暮第27章 十萬知府第11章 撥雲見日第87章 一敗塗地第88章 斬草除根第26章 背影如煙第72章 策反八旗第31章 攻守同進第16章 嚴寒將至第62章 事本尋常第29章 遼東畫卷第3章 西洋之慾第18章 鎮江堡第24章 斷酋根本第47章 大興土木第18章 振武染血第3章 經略奇功第48章 建奴內亂第34章 臨時整軍第64章 依計漸進第5章 七月流火第3章 七恨起兵第66章 將軍嫡系第50章 夜話姻緣第1章 牛錄商人第61章 再聚雄兵第6章 海濱遇匪第10章 聯手剿賊第25章 進退之間第34章 遊擊將軍第34章 月下琴音第24章 驅虎吞狼第70章 天啓內帑第37章 酒肆客棧第66章 將軍嫡系第21章 撫軍心第25章 四萬明軍第49章 順勢而爲第4章 豪酋遲暮第20章 棄婚約第17章 嗜血之兵第9章 整編軍第19章 安享冬雪第31章 兵臨遼陽第57章 女真國策第24章 布場作坊第26章 遼陽血戰第33章 波光之下第28章 草場新城第8章 煙花柳巷第21章 撫軍心第25章 以商爲引第55章 再起波瀾第56章 牛錄歸附第8章 煙花柳巷第28章 新生活第31章 信手拈來第58章 變通之道第37章 欲赴蒙古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2章 奪命斬第16章 烽火連綿第6章 破金大陣第17章 鹽參商第4章 雷厲風行第54章 越來越近第1章 天災人禍第78章 利刃穿心第13章 定移營第26章 整軍威第25章 以商爲引第12章 將星隕落第40章 虛張聲勢第93章 遷居移民第71章 京城兄弟第20章 漸變舊俗第69章 經略媒人第76章 再組商行第25章 四萬明軍第2章 百戶屯田第27章 分而擊之第48章 喬裝赴遼第15章 十字路口第8章 越河演練第30章 蒙古騎兵第12章 兩岸相連第75章 袁家遷族第2章 贈書助力第13章 以牙還牙第24章 築江城第37章 酒肆客棧第1章 遼東監軍第5章 七月流火第10章 聯手剿賊第23章 經略牽線第53章 將軍幕僚第92章 開疆拓土
第6章 烈火焚城第74章 雙喜臨門第28章 雪夜湮滅第4章 豪酋遲暮第27章 十萬知府第11章 撥雲見日第87章 一敗塗地第88章 斬草除根第26章 背影如煙第72章 策反八旗第31章 攻守同進第16章 嚴寒將至第62章 事本尋常第29章 遼東畫卷第3章 西洋之慾第18章 鎮江堡第24章 斷酋根本第47章 大興土木第18章 振武染血第3章 經略奇功第48章 建奴內亂第34章 臨時整軍第64章 依計漸進第5章 七月流火第3章 七恨起兵第66章 將軍嫡系第50章 夜話姻緣第1章 牛錄商人第61章 再聚雄兵第6章 海濱遇匪第10章 聯手剿賊第25章 進退之間第34章 遊擊將軍第34章 月下琴音第24章 驅虎吞狼第70章 天啓內帑第37章 酒肆客棧第66章 將軍嫡系第21章 撫軍心第25章 四萬明軍第49章 順勢而爲第4章 豪酋遲暮第20章 棄婚約第17章 嗜血之兵第9章 整編軍第19章 安享冬雪第31章 兵臨遼陽第57章 女真國策第24章 布場作坊第26章 遼陽血戰第33章 波光之下第28章 草場新城第8章 煙花柳巷第21章 撫軍心第25章 以商爲引第55章 再起波瀾第56章 牛錄歸附第8章 煙花柳巷第28章 新生活第31章 信手拈來第58章 變通之道第37章 欲赴蒙古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2章 奪命斬第16章 烽火連綿第6章 破金大陣第17章 鹽參商第4章 雷厲風行第54章 越來越近第1章 天災人禍第78章 利刃穿心第13章 定移營第26章 整軍威第25章 以商爲引第12章 將星隕落第40章 虛張聲勢第93章 遷居移民第71章 京城兄弟第20章 漸變舊俗第69章 經略媒人第76章 再組商行第25章 四萬明軍第2章 百戶屯田第27章 分而擊之第48章 喬裝赴遼第15章 十字路口第8章 越河演練第30章 蒙古騎兵第12章 兩岸相連第75章 袁家遷族第2章 贈書助力第13章 以牙還牙第24章 築江城第37章 酒肆客棧第1章 遼東監軍第5章 七月流火第10章 聯手剿賊第23章 經略牽線第53章 將軍幕僚第92章 開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