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經略媒人

當日晚間,因蘇翎已提前讓鍾維澤告知要面見袁應泰議事,所以忙於辦理遼陽城內諸事的遼東經略袁應泰,也專門抽出空來,接待蘇翎。

二人此時的關係,已遠非大明朝常見的文官與武官的微妙情形,尤其是這遼陽城的去留問題,蘇翎的決定,更是在袁應泰心中獲得了更重要的地位。遼東經略袁應泰已經無法離開遼東總兵官蘇翎,袁應泰知道的十分清楚,單憑其自己一人之力,即便是皇上給予其再高的職位,再大的權限,也無法收拾遼東的敗壞局面。尤其是不斷向遼陽進發的援遼兵馬,那可不是發點官威,再殺幾個武官所能改變。大明朝官兵的戰力,已經非一日之寒,即便日頭再高,也無法段時間內融化。

而作爲徵夷大將軍的蘇翎,面對朝廷一反常態的大力支持,也自知是與袁應泰不無關係。若不是袁應泰的妙筆生花,蘇翎自己是寫不出那些正對朝廷胃口的文章來,說不定字詞之間,便將所有努力都化爲泡影。再說,蘇翎也懶得去分析朝廷上文官們的勾心鬥角,這些,都自有袁應泰袁大人去應付,算是各有分工。就目前來看,二人的合作還算是珠聯璧合,十分默契。袁應泰對蘇翎的一系列軍令的下達,沒有絲毫疑問,而蘇翎對袁應泰調發各類民夫或是下達一連串的榜文,也未嘗有過異議。

是故這一晚,兩人的會面,氣氛尤其輕鬆。而來自瀋陽一帶的消息,也令二人時時繃緊的神經稍微的舒展下來,當然,更爲二人高興的。是朝廷不斷運抵地糧草、軍需,且入山海關的明軍官兵。也逐日增多。目前正集結在廣寧一帶,並將繼續向遼陽彙集。

爲此,遼東經略袁應泰專門令何丹旭,到遼陽城中地酒肆之中,定了一桌酒席,送到經略衙門後院。專門要與蘇翎,好好對飲幾杯。這也算是頭一回,不光是何丹旭前後叮嚀得過分,那酒肆地主人,也是分外殷勤,大約是將家中廚子的看家本事,都拿了出來。那酒也是珍藏了多年的好酒,怕是整個遼陽城內,也尋不到多少。

蘇翎赴遼東經略袁應泰的晚宴,並未多帶護衛。7Z小說?只令唐平叫上兩人跟隨,預備着有事方便傳喚。不過,那唐平除了尊令之外,還是另派了二十多名護衛,隱藏在遼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的衙門前後,而鍾維澤,更是在袁應泰的僕從之中,也隱伏了人手。這都是二人份內之事,倒是不需要蘇翎地批准。

酒宴就擺在袁應泰的後院宅內。照例是一股幽香繚繞。二人既然已經熟悉。袁大人也沒什麼顧忌,那兩名日夜伺候袁大人的女子。也就在一旁陪着,斟酒參茶。倒讓這酒宴有了幾分香豔之氣。

蘇翎就護衛留在後院門口,隻身進入屋內。乍一見還有女子,不免一怔,掃視一圈,卻不見袁應泰。

“蘇將軍,請坐。老爺吩咐請將軍稍等,老爺去前面衙門取份公文,這隨後便至。”一名女子柔聲說道。

這香氣、聲音、身影,讓慣於在一羣男人中生活的蘇翎有些不自在。

“我也去看看。”蘇翎說了聲,便走出門外。

身後那兩名女子略略驚訝。卻未再開口。

蘇翎隱隱有些惱火。這何丹旭是如何辦事地?蘇翎自前門進入。何丹旭卻是什麼也未說。這算是什麼。

正想着。袁應泰與何丹旭便一前一後地到了。袁應泰見蘇翎站在門外。稍有些疑問。但隨即便說道:

“怎麼站在外面。走。進去說去。”

兩人便又回到屋內。袁應泰也不多說。便伸手示意蘇翎就座。兩人便面對面地坐在一桌子酒菜面前。那何丹旭卻沒進來。就在門口與蘇翎地護衛站在一起。等候召喚。屋內那兩名女子。過來給蘇翎與袁應泰斟滿一杯酒。路過蘇翎身邊時。另有一股女人地味道從蘇翎面前晃過。

蘇翎被這股濃郁地香氣弄得微微皺眉。也不知是袁應泰屋內地香料味道。還是那女人身上地氣息更濃一些。這一幕。倒讓在對面留心觀察地袁應泰看在眼裡。

袁應泰微微一笑,伸出雙手,用三指捏住酒杯,端起略舉,說道:“蘇將軍,請。”

“袁大人,請。”蘇翎也是雙手捧杯,舉在面前。

二人將酒一飲而盡,不過袁大人當真是帶着五分風雅,而蘇翎卻是七分豪爽。

“蘇將軍,”袁大人放下酒杯,一名女子趕緊過來小心再次斟滿,另一名女子則給蘇翎斟酒。

蘇翎聞聲,擡頭看向袁應泰的笑臉。

“蘇將軍可曾婚配?”袁應泰問道。

蘇翎一怔,隨即答道:“還未成家,不過,已經定了門親事。”

“哦?”袁應泰還是第一次在兩人之間談論這等家事,當然不知蘇翎會這般回答。

“是哪家的女子?”

“姓陳,原也是鎮江人。”蘇翎答道。

“蘇將軍也該成家了,既然已經定下親事,何不早點辦了喜事?也好照料將軍起居。”袁應泰說着這話,有意無意地看了看站在蘇翎身側的女子。

“待遼事平定之後吧。”蘇翎說得簡單。

“其實也不必如此......”袁應泰還未說完,蘇翎便打斷說道:

“袁大人,此時不必多說。”

袁應泰一怔,臉上跳了跳,隨即說道:“也好,將軍此舉,可當真是令人敬佩。”

蘇翎擺了擺手,說道:“袁大人,你知道我是個武人,不耐你們這套,有得罪之處,還請勿怪。”

“明白,蘇將軍快人快語。”袁應泰倒當真沒有生氣的意思。

“成家之事,遲早會辦。”蘇翎說道,“不僅是我,我那些兄弟們,也要一併成親。這是當初我跟兄弟們發的誓。”

袁應泰這會兒沒有接言,對於武職官員,以往袁應泰可絲毫沒有花功夫去了解,這蘇翎是唯一的一個,也是促使袁應泰轉變了不少想法的武官。蘇翎的這句話,當然要令袁應泰細細琢磨片刻。

“你有多少兄弟?”袁應泰試探着問道。

“算起來,最初我們兄弟十九人,可惜,有兩個在千山堡陣亡,現在,連我是十七個。”蘇翎想起那兩名一起做夜不收地兄弟,心內不免有幾分感概,如今這番氣象,那兩名兄弟是看不到了。當然,在那時,就連蘇翎也不會想到會有今日。

“都沒成家?”袁應泰問道,此時他已明白,蘇翎所說地兄弟,不是血緣上的家人,當然,對這一點,文官可是不會真正理解。

“有幾個已經成親,都當爹了。”蘇翎想起胡顯成地兒子,倒是猛然間覺得,還沒好好瞧瞧那小子的樣子,是象爹呢?還是象他娘?這忙於軍伍,當真是沒顧及這些本該有地人之常情。

“都定親了麼?”袁應泰又問。

“還沒有。”蘇翎笑了笑,說道,“這兵荒馬亂的,還談不上。”

“要不要我幫着尋幾戶合適的人家?”袁應泰這個主意,說不清是起的什麼念頭。當然,若是以袁應泰的官職、名氣,這隨便也能尋到無數大戶人家的女兒出來。蘇翎的兄弟們可是在遼東出盡風頭的新晉武官,袁應泰即使不拿出他那些文官的人脈,也能尋出不錯的人家來。

“那就多謝袁大人費心了。”蘇翎一口答應。

大概是袁大人也是臨時起意,這蘇翎答得痛快,袁應泰不免有些過意不去,便又問道:

“蘇將軍,你那些兄弟,可有什麼條件?”

“沒有。”蘇翎答得簡單,“不過,我這些兄弟都是貧苦出身,袁大人,若當真你幫了這忙,可不能尋些仗着孃家是大戶人家,便生事的女子,那樣的話,可別怪我不給你袁大人面子。”

這番話,讓袁應泰一時一愣,隨即哭笑不得。這位蘇將軍可當真是武人,難道人家這家事也要管麼?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這當真若是生事,誰又能斷定誰是誰非?未必你這總兵官,還能斷這等是非?

這話,讓一旁聽到的兩名女子,也都掩嘴偷笑。這位蘇將軍,可是愛護兄弟到了極點,連人家老婆,也要管着,若是再娶上幾位小妾什麼的,可不成了娘子軍了?

看着袁應泰的神情,蘇翎似乎也猜出幾分,便也笑了笑,說道:“袁大人,我們這些兄弟的出身,你是斷斷想象不出的。我本想閒下來,要好好給我這些兄弟們尋們親事的。既然袁大人願意幫忙,那就太好不過了。只是,我不想讓我的兄弟們,因爲門第之事,受半點欺辱。”

這當然是實情,袁大人也不會認識什麼貧寒之家。大戶人家的女子,哪兒能不帶些意氣?蘇翎的這番話只能說明一點,那便是誰也別想給他們氣受。

由此,袁應泰微微沉吟一下,然後說道:“蘇將軍,適才我是去會衙門取公文。朝廷,已經向遼陽重新派下監軍。”

第24章 海上將軍第12章 將星隕落第23章 戰雷隱隱第28章 草場新城第72章 策反八旗第12章 兩岸相連第4章 紅色戰旗第33章 鄉鎮攻略第7章 變中有變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11章 天朝小國第22章 兵將之選第21章 且變且行第92章 開疆拓土第10章 身份之疑第26章 再選官兵第13章 如箭在弦第46章 籌辦喜事第50章 逃亡官兵第45章 鎮江新城第83章 一勞永逸第22章 劫掠軍第20章 遼系一派第83章 一勞永逸第20章 阿哈諸申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27章 悍兵來源第74章 相見之宴第10章 聯手剿賊第68章 燧發短銃第33章 叛將結局第28章 草場新城第24章 築江城第4章 軍政之分第11章 暗磨刀第36章 各有所爲第35章 遼陽移民第20章 部族戰爭第1章 牛錄商人第10章 此長彼消第36章 百萬之初第60章 直截了當第15章 兵事之初第4章 東西教派第27章 黃雀在後第25章 女真戰俘第22章 京韻邊聲第51章 提督遼東第6章 山中人第74章 雙喜臨門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14章 登州計劃第21章 且變且行第26章 振武新營第10章 身份之疑第25章 進退之間第22章 京韻邊聲第18章 羣山缺口第24章 布場作坊第25章 四萬明軍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2章 鎮江水師第3章 宿營地第31章 攻守同進第6章 海濱遇匪第22章 劫掠軍第92章 開疆拓土第27章 蒙古一部第2章 一家人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4章 雷厲風行第22章 赫圖阿拉第4章 東西教派第37章 欲赴蒙古第11章 遮掩形跡第66章 周全安置第31章 練兵收心第1章 天災人禍第32章 城下收兵第16章 太平哨第18章 羣山缺口第47章 重振陳家第7章 變中有變第15章 兵事之初第78章 利刃穿心第5章 商人心思第22章 登州城下第44章 賀禮雲集第20章 部族戰爭第71章 火炮長槍第77章 外圍殺戮第48章 建奴內亂第4章 女真人第36章 孤注一擲第9章 整編軍第30章 來去由心第1章 旗軍戍邊第85章 用心險惡第21章 窮途末路第80章 戰事前移
第24章 海上將軍第12章 將星隕落第23章 戰雷隱隱第28章 草場新城第72章 策反八旗第12章 兩岸相連第4章 紅色戰旗第33章 鄉鎮攻略第7章 變中有變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11章 天朝小國第22章 兵將之選第21章 且變且行第92章 開疆拓土第10章 身份之疑第26章 再選官兵第13章 如箭在弦第46章 籌辦喜事第50章 逃亡官兵第45章 鎮江新城第83章 一勞永逸第22章 劫掠軍第20章 遼系一派第83章 一勞永逸第20章 阿哈諸申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27章 悍兵來源第74章 相見之宴第10章 聯手剿賊第68章 燧發短銃第33章 叛將結局第28章 草場新城第24章 築江城第4章 軍政之分第11章 暗磨刀第36章 各有所爲第35章 遼陽移民第20章 部族戰爭第1章 牛錄商人第10章 此長彼消第36章 百萬之初第60章 直截了當第15章 兵事之初第4章 東西教派第27章 黃雀在後第25章 女真戰俘第22章 京韻邊聲第51章 提督遼東第6章 山中人第74章 雙喜臨門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14章 登州計劃第21章 且變且行第26章 振武新營第10章 身份之疑第25章 進退之間第22章 京韻邊聲第18章 羣山缺口第24章 布場作坊第25章 四萬明軍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2章 鎮江水師第3章 宿營地第31章 攻守同進第6章 海濱遇匪第22章 劫掠軍第92章 開疆拓土第27章 蒙古一部第2章 一家人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4章 雷厲風行第22章 赫圖阿拉第4章 東西教派第37章 欲赴蒙古第11章 遮掩形跡第66章 周全安置第31章 練兵收心第1章 天災人禍第32章 城下收兵第16章 太平哨第18章 羣山缺口第47章 重振陳家第7章 變中有變第15章 兵事之初第78章 利刃穿心第5章 商人心思第22章 登州城下第44章 賀禮雲集第20章 部族戰爭第71章 火炮長槍第77章 外圍殺戮第48章 建奴內亂第4章 女真人第36章 孤注一擲第9章 整編軍第30章 來去由心第1章 旗軍戍邊第85章 用心險惡第21章 窮途末路第80章 戰事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