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戰線前哨

在馬上顛簸的遼東監軍胡嘉棟,竭力穩住身子,卻是將蘇翎說的話,一字不漏地聽進耳中,立時臉色刷白,全身僵直,那戰馬已然行的穩了,胡嘉棟卻是仍然一陣搖晃。

儘管胡嘉棟是被降級使用,頂着立功贖罪的名頭赴遼東監軍,胡嘉棟可是十分清楚監軍所擁有的權利,其所有的盤算,也是基於這種權利之上建立起來的。但,權利這個東西,何嘗是能看得見、摸着着的東西?整個大明朝的皇權,是建立在成千上萬的文官、士紳之上的,若沒有這些人的支撐,天啓皇帝,怕也就是一個小兒而已。這放在遼東,也不過是順着慣性而在百姓心中形成的等級森嚴的結果。與其說是某人屈服於某種權利之下,不如說是屈服於其心中的那種觀念。

但此時,這位遼東監軍胡嘉棟所擁有的權利,卻是遇到了往日名不見經傳卻新近猛然間崛起的蘇翎。胡嘉棟的臉色,也因剎那間想起蘇翎的神秘身世以及那些根本摸不清來路、是真是假都難以斷定的傳聞,而驟然失去血色。與其說胡嘉棟爲蘇翎的屬下挾持而遭受屈辱滿心憤恨,不如說此刻爲蘇翎的膽大妄爲而產生性命之憂。

大明朝何嘗有過這等行徑?除了反賊,又有哪一個敢於將欽命的監軍挾持?胡嘉棟也是近五十的年紀了,爲官幾十年,怕是連聽也未曾聽過,此時身在其中,焉能不由羞到驚,再由恐至駭?想想如今的遼東,除了蘇翎,又有哪一部人馬能與其並肩?而朝廷此次費盡錢物,也僅僅是爲了這一個蘇總兵,徵夷大將軍。那麼,自己所籌劃的。豈不是自尋死路?

胡嘉棟在想什麼,蘇翎顯然並不在乎。這剩下的路上,甚至連看也未看胡嘉棟一眼。這種架勢,更使胡嘉棟明白,這位蘇將軍,至少在遼東是沒有任何對手,誰人敢當其鋒芒?這樣一來。這餘下的路途,胡嘉棟默然無聲地隨軍而行,老實的就如是蘇翎軍中的一名侍從。若不是那身官服,可是半點差別都不見。

臨近午時,或許也是因遼東監軍胡嘉棟的忽然變得順從,蘇翎、趙毅成率五百黑甲騎兵提早抵達虎皮驛。

虎皮驛,作爲遼陽與瀋陽之間的一處堡寨,規模並不算大,往日也就是一處驛站,外加一些供瀋陽、遼陽間歇腳地酒肆、客棧等等,聚集的百姓人戶,倒是不算多。但按着遼東駐防地堡寨模式。也修築有堡牆防禦設施。不過,自打瀋陽失陷。此處也被努爾哈赤的八旗攻陷,將一應石牆、垛臺。全都損毀,只留下處處可見的斷壁殘垣。襯映着幾縷野火青煙。當然,所有的百姓、店鋪主僕,早已被戰火驅盡。

金正翔、彭維曉兩位遊擊將軍,率本營人馬共計一萬,進駐虎皮驛,便是選了這些斷壁殘垣作爲依仗,立下大營。

蘇翎摔黑甲護衛騎兵抵達虎皮驛,這率先見到的,便是互爲犄角的兩處營盤。只見依着以往虎皮驛堡牆,所有塌陷斷缺處,都另立着木柵,外面則是遍佈鹿角、拒馬槍,最外面,則是一圈兩人深地壕溝,溝底也佈下削尖的木樁,這出入只有前後兩處寨門,也是矗立着幾層拒馬與鹿角。而昔日殘留的堡牆上,則都能看見弓箭手與鳥銃手地身影,幾桿大旗也肅立其上,迎着夏日微風,嘩啦啦不停地作響。

距離虎皮驛五里處,蘇翎的先導騎兵,便與金正翔營的遊騎哨探接觸,兩邊各自回報。等蘇翎率隊臨近時,金正翔與彭維曉,已帶領各自的護衛騎隊,前來迎接。

“大哥。”金正翔與彭維曉一齊叫道。

“瀋陽如何?”蘇翎略微點頭。隨即問道。

“大哥。”金正翔笑着說道。7Z小說?“等進營再說吧。虎皮驛安穩如山。不必擔心。”

既然這麼說。蘇翎點點頭。隨即由金正翔與彭維曉前邊先導。進入大營。兩人帶着本營。就在虎皮驛原址地兩側紮營。中間虎皮驛倒成了兩營之間地通道。一應糧草軍需等。都置放在此處。那些遺存地房屋。倒真是合適存儲地。而蘇翎。正是被迎進虎皮驛殘留地一所宅院內。自然。這裡已被收拾乾淨。所作也不過是掃除灰燼而已。那努爾哈赤攻陷之後。也僅僅是掠走了物品、傢俱。對房屋倒還未損毀。想必是等着自用。留了下來。此時倒是給了蘇翎方便。

至於那位遼東監軍胡嘉棟。則被蘇翎特意安置到一處殘垣缺口處地營帳內。那裡是兩營防禦重點。不僅佈滿重甲裝備地士兵。且都是一副如臨大敵般地神色。當然。那些明軍士兵。見到這位身着顯目官服地文官。自然是紛紛露出詫異地眼神。但職責所在。卻是不容過多分心。以至沒過多久。胡嘉棟地身上。已經再無一人注目。飲食倒是有一人專門送至。但也是一句話不說。讓新任遼東監軍胡嘉棟感受到從未有過地寂寥之情。這種導致無助地感覺。甚至連昔日急行逃離遼陽城時也從未有過。

蘇翎摔黑甲騎兵護衛略作收拾。便在金正翔、彭維曉地陪伴下。巡視左、右兩座大營。足足花了一個時辰。蘇翎才巡視完畢。其一應防禦設施、兵力部署以及應急預設。都十分滿意。當然。這些步驟及防禦手段。都是金正翔、彭維曉自黑甲騎兵營中做熟了地。此時不過是擴展到獨立一個營而已。對於這兩位兄弟。能夠在短短地時間之內。便初步具備了獨自帶兵能力。蘇翎深感自豪。至少從所見到地來看。蘇翎挑不出不妥之處。

巡視完畢。蘇翎在金正翔、彭維曉陪伴下回到住處。在難得完好無損地廳內坐下。開始商議戰事。

“說說吧,”蘇翎說道,“瀋陽城那邊的情形如何?”

“大哥,”金正翔說道,“我們二營自到虎皮驛起,便照舊廣派遊騎,哨探軍情。不過,那瀋陽城內的八旗兵,卻是沒什麼異動。那些遊騎,見了我們的哨探小隊,都是隨即退回,沒有半點交戰的意思。”

“是這樣?”蘇翎有些起疑,問道,“所有的八旗遊騎都是如此?”

“是的,”彭維曉補充到,“大哥,我們派出遊騎哨探之後,那瀋陽城內的八旗兵知道後,連渾河以南的地域,都不再進入。如今在渾河以南,白塔鋪到奉集堡之間,我們的遊騎可以自由往來。”

蘇翎細細思索片刻,說道:“你們沒有越過渾河吧?”

“沒有,”金正翔說道,“大哥,八旗只在渾河橋對岸加派了一千人馬,並在橋上設置了拒馬、木欄,完全是一副據河而守的態勢,並無一兵一卒渡過渾河。”

“起初,我還擔心瀋陽城內的八旗兵會出城襲擊你們兩營。”蘇翎說道,“這麼個情形,卻是沒有想到。他們到底是什麼意思?”

“大哥,我們起初也是疑心,一直萬分小心,不敢有絲毫疏忽。”彭維曉說道,“若是對面八旗兵故意示弱,引我們去攻,再來一次野戰,怕是我們兩營目前的戰力,還不好對付。不過.......”

說道這裡,金正翔看了看彭維曉,接過去說道:“昨日晚間,我們挑了五十名一等兵,趁夜繞行二十里,渡過渾河,在瀋陽城下繞了一圈,卻是沒遇到一個八旗兵的攔截。”

“沒有巡哨?”蘇翎皺着眉頭,問道。

“沒有。”金正翔繼續說道,“大哥,據昨夜的行動來看,瀋陽城四周,除了渾河橋頭有八旗駐兵外,再沒有八旗兵馬紮營,剩餘的都在瀋陽城內。那些一等兵還帶回幾個瀋陽城外的百姓。”

“問過了麼?”蘇翎問道。

“問過了。”彭維曉說道,“大哥,你猜如何?那八旗兵如今在瀋陽城內倒是還有五千左右,其餘的,還有零星而來的女真人,約有萬人左右。”

“是兵?還是女真百姓?”蘇翎問道。

“是女真百姓。”金正翔說道,“這些都是自赫圖阿拉以及界凡那一帶遷來的,攜家帶口的,不過,連頭牛都沒有。這些人到了瀋陽城內,便與那些漢人住在一起。據說,是按每戶人數而定,大戶人家住得多一些,小戶的便少,由那些漢人人家供應吃食。”

“他們不走了?”蘇翎動了動眉毛,問道。

“正是。這些人晚間與漢人合住,五月初,開始白日出城種地,也不知是種的什麼,這個時節,種什麼也趕不上收成了,據說是從山裡帶出來的什麼種子。”

“不僅是這些人,”彭維曉補充道,“那數千漢人降兵,也是如此,白日出城,晚間回去。到這月初纔算沒有再動。”

蘇翎想了想,說道:“這麼說,那薩爾滸、界凡一帶,已經養不活這些女真百姓了?”

“大哥,想必必是如此。”金正翔笑着說道,“那努爾哈赤向來都將人口往山裡擄,何時見往外遷的?這回,定是要讓瀋陽城內的漢人分擔一些糧食供應。”

彭維曉笑着說道:“大哥,你說這般情形,他們哪兒象要攻打我們的架勢?”

第36章 百萬之初第26章 背影如煙第33章 叛將結局第11章 天朝小國第32章 衆心所向第14章 登州計劃第12章 奪命斬第16章 大勢所趨第1章 夜不收第92章 開疆拓土第60章 豪酋頹途第24章 築江城第16章 烽火連綿第48章 喬裝赴遼第51章 異域奇事第10章 兵鋒初顯第32章 山東水師第14章 遼東經略第11章 暗磨刀第35章 太平新城第11章 暗磨刀第18章 千山浴血第28章 雪夜湮滅第50章 逃亡官兵第70章 去舊迎新第56章 疑神疑鬼第30章 賊酋血脈第57章 臉面交情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12章 兩岸相連第4章 女真人第22章 火器四營第48章 建奴內亂第30章 事在人爲第36章 空城以待第8章 峰迴路轉第75章 袁家遷族第90章 借力蒙古第53章 將軍幕僚第12章 奪命斬第75章 躍躍欲試第34章 遊擊將軍第15章 堅城瀋陽第1章 旗軍戍邊第35章 太平新城第66章 周全安置第10章 此長彼消第59章 將軍賜名第5章 鎮江參將第77章 外圍殺戮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65章 豪爽胸懷第93章 遷居移民第29章 商務二局第52章 蘇系武官第4章 紅色戰旗第63章 黑山之城第11章 天朝小國第4章 軍政之分第23章 商人心思第72章 策反八旗第50章 夜話姻緣第18章 鎮江堡第23章 商人心思第10章 此長彼消第52章 蘇系武官第28章 草場新城第22章 兵將之選第3章 七恨起兵第6章 獅子張口第59章 將軍賜名第2章 新舊交替第31章 練兵收心第33章 跨海揚帆第3章 以河爲界第23章 興京易主第13章 強行監軍第1章 遼東監軍第30章 風漸起第20章 漸變舊俗第70章 天啓內帑第8章 暗流涌動第15章 堅城瀋陽第9章 莽撞之餘第11章 撥雲見日第4章 紅色戰旗第71章 火炮長槍第23章 經略牽線第47章 重振陳家第18章 兌現軍功第6章 獅子張口第24章 布場作坊第70章 天啓內帑第47章 重振陳家第83章 一勞永逸第22章 劫掠軍第18章 鎮江堡第38章 部族分立第10章 此長彼消第26章 再選官兵
第36章 百萬之初第26章 背影如煙第33章 叛將結局第11章 天朝小國第32章 衆心所向第14章 登州計劃第12章 奪命斬第16章 大勢所趨第1章 夜不收第92章 開疆拓土第60章 豪酋頹途第24章 築江城第16章 烽火連綿第48章 喬裝赴遼第51章 異域奇事第10章 兵鋒初顯第32章 山東水師第14章 遼東經略第11章 暗磨刀第35章 太平新城第11章 暗磨刀第18章 千山浴血第28章 雪夜湮滅第50章 逃亡官兵第70章 去舊迎新第56章 疑神疑鬼第30章 賊酋血脈第57章 臉面交情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12章 兩岸相連第4章 女真人第22章 火器四營第48章 建奴內亂第30章 事在人爲第36章 空城以待第8章 峰迴路轉第75章 袁家遷族第90章 借力蒙古第53章 將軍幕僚第12章 奪命斬第75章 躍躍欲試第34章 遊擊將軍第15章 堅城瀋陽第1章 旗軍戍邊第35章 太平新城第66章 周全安置第10章 此長彼消第59章 將軍賜名第5章 鎮江參將第77章 外圍殺戮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65章 豪爽胸懷第93章 遷居移民第29章 商務二局第52章 蘇系武官第4章 紅色戰旗第63章 黑山之城第11章 天朝小國第4章 軍政之分第23章 商人心思第72章 策反八旗第50章 夜話姻緣第18章 鎮江堡第23章 商人心思第10章 此長彼消第52章 蘇系武官第28章 草場新城第22章 兵將之選第3章 七恨起兵第6章 獅子張口第59章 將軍賜名第2章 新舊交替第31章 練兵收心第33章 跨海揚帆第3章 以河爲界第23章 興京易主第13章 強行監軍第1章 遼東監軍第30章 風漸起第20章 漸變舊俗第70章 天啓內帑第8章 暗流涌動第15章 堅城瀋陽第9章 莽撞之餘第11章 撥雲見日第4章 紅色戰旗第71章 火炮長槍第23章 經略牽線第47章 重振陳家第18章 兌現軍功第6章 獅子張口第24章 布場作坊第70章 天啓內帑第47章 重振陳家第83章 一勞永逸第22章 劫掠軍第18章 鎮江堡第38章 部族分立第10章 此長彼消第26章 再選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