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昏官悍勇

閣深夜遭匪徒洗劫、綁票之事,次日午時便傳遍了

登州府本離那白蓮教叛亂之地很遠,民心自然安穩,只是因連日來涌入不少避禍人衆而稍稍有些緊張而已。類似這樣的綁票案,平日裡也有,但都是一些遠離府城的偏遠鄉間才偶爾出現,遠沒有這般大張旗鼓地殺人綁票。

傳聞中,蓬萊閣下“血流成河”,那是見人便殺,逢人便砍,着實是一副戰亂的景象;再加上傳言其中有人看到白蓮教的標誌,百姓們這纔將遙遠的戰亂與自身聯繫起來。

恐慌,在無形之中蔓延。僅半日的功夫,登州府城的米價便上漲了兩成,城內幾家武館、打行原不過是勉強支撐,這一日卻都接到不少帖子,都是那些大戶人家請去看家護院的,真要算下來,即便將那才入行沒幾月的小廝算上,卻也不夠分派。大街小巷的行人倒是沒有減少太多,但卻見不到平日裡遊手好閒的大戶子弟的影子。各個商家、店鋪生意明顯清淡起來。

登州知府李尤德,五十多歲,倒是個幹練之人。聽聞此事,便立即派出人手查案,並親自到蓬萊閣下查看詳情。這別的不說,那人數倒是很快便算出來了。現場被殺二十九人,都是那些深夜買醉者的隨從、奴僕,至於店小二之類的,只是驚嚇了一番,面色仍然發白之外,倒是連個手指頭都沒傷着,當然,帶話的差事是一樣的。

至於被綁走的,有名有姓地便有五十八名,根據店小二的供述,還有類似嚴安途等人不知來歷的商人十九名。那些人的家眷,因自家人一夜未歸,聽到消息時便立即趕到蓬萊閣下。知府李尤德遣人一問,便紛紛上前求知府老爺做主。那五十八名被綁者,有十五人是本地大戶人家子弟,其餘的,卻都是來登州借住避難的富裕人家。

李尤德尋思半響,便吩咐將遭劫的店家、店小二等人全數帶回府去問話。回到府衙,知府李尤德便吩咐自己地刑名師爺胡宇主管此事,便不再多問。這件案子,看着雖然是件大案,人數夠多的了,但李尤德壓更根兒沒想往白蓮教上牽扯,只當一般綁票案子審理。

那白蓮教徐鴻儒起事的消息,李尤德自然清楚,還慶幸自己是在登州府,真要波及到登州地時候,怕是整個山東都亂了,就算朝廷治罪,自己也是頭一個。眼下還是低調一點的好,這件案子只有掩下來,可決不能往上報,更不能說是與白蓮教有關。

那時也胡宇問完話,便將一衆人等全部收監,自己到後院向李尤德稟報案情。

“如何?”李尤德一手抱着一個小巧的紫砂茶壺,一邊斜着眼睛問道:“可問出什麼來了?”

“大人。”胡宇上前一步。小聲說到:“那些人留話。都說地是豁嘴崖。”

聽到豁嘴崖三字。李尤德不由得皺起眉頭。顯然覺得麻煩。

那豁嘴崖距登州府五十里。是海邊地一處斷崖。倘若只是一處懸崖倒也罷了。偏偏那裡地人。倒真是令李尤德頭疼不已。豁嘴崖原無住戶。如今那裡卻住着數百人。都是因遼東戰事而渡海前來避禍地。說起來。遼東人到登州府避難地。數以萬計。朝廷還專門撥了銀子賑濟。那李尤德自然是做了番安置。當然。那銀子卻未必都用到安置流民上。

那住在豁嘴崖地人。便是被特意安置到那片無主之地墾荒種田地。但不知怎麼。一些遼東過來地兵痞。或是逃軍中一些悍勇之輩。卻將那裡作爲落腳處。雖然也能開些田種地。卻是將李尤德派去地管事趕了出來。李尤德曾派人去抓捕鬧事者。但沒想到那數百人卻抱成團兒。竟然敢與官府對陣。那李尤德派去地人瞧了瞧自己這面不過數十名衙役、捕快。便撂了幾句狠話。退了回去。

倘若真地要將那些人懲治一番。李尤德心中清楚。怕是要鬧出更大地亂子來。這可不符合李尤德地原則。一些窮地連長草蓆都沒帶過海來地人家。便乾脆不了了之。是故那豁嘴崖。便成了無人管地地帶。這沒過多久。便成了一些逃犯地聚居處。天知道哪裡究竟藏着多少人。李尤德顧忌地。只是那其中地遼軍身份。若是一處亂。其餘地地方。難免也跟着亂起來。好在那些人倒也知道規矩。並未在豁嘴崖以外惹事生非。

當然。李尤德將此事也是瞞下地。再有大半年。李尤德便能離開山東登州。往南京調職。這已經花銀子打點好地。只要這半年多不出大事。那剩下地麻煩。便等後來者去應付了。

李尤德想了片刻,便說道:“這事你去對那些人地家眷說說,叫他們拿銀子贖人吧。此事能了則了,不要惹大了。”

胡宇點點頭,卻又遲疑地說道:“大人,此事怕不是豁嘴崖的那些人做的。”

李尤德卻並不意外,看了胡宇一眼,說道:“這我也知道。

那綁人的案子,也沒這麼個自報家門的,怕還是有人尋的藉口。不過,這事能壓便壓,總不能往白蓮教上引。”

“是。”

聲應道。知府大人的事,胡宇自然十分清楚,這還“拖延”的做法。

事實上,李尤德也只能拖延下去。那遼東過來的逃軍、逃民,可都是秉承了遼東人的彪悍的,雖然不敢與努爾哈赤對敵,要對付這山東地界上的漢人,可是絲毫不見弱勢。儘管山東本地也是民風悍勇,登州府的人,可都是有家有口的,自不能與那些類似流民的人鬥法。再說,登州雖然有衛所駐軍,且山東水師也在此處,但卻都不是李尤德能夠輕易調動的。至少豁嘴崖那數百人,便不是登州府中這幾十號衙役、捕快所能對付的。

別看這登州府是李尤德爲首,卻也未必便是一家獨大的場面,只要登州本地鬧出事來,這平定之功必要與衛、所、水師分享,敗了,卻要李尤德獨個兒承擔。那些遼東來地逃軍、逃民,李尤德可是花了好大的功夫纔給安置妥當的。但李尤德卻也心裡清楚,只要一處亂,便處處都亂。這息事寧人、和稀泥,可也要有一定的本事才行。

這讓家眷們拿銀子贖人,李尤德自然是知道那些人家可都是富戶,五千兩銀子根本不在話下。想想,這深更半夜的,還到蓬萊閣下喝酒的人,能是一般百姓人家麼?不都是銀子多的燒地,閒着沒事找事的麼?只要用銀子贖出人來,李尤德自然便繼續熬下去就可。

李尤德搖搖頭,竭力不去想這後面到底是誰在搗鬼,要接着豁嘴崖生事。這剛要說就這麼辦,卻聽見腳步聲傳來,一名衙役捂着臉,面色難看地了過來。

“大人,”衙役苦着臉說道:“外面來了個千總,說是要見大人。”

李尤德皺着眉頭問道:“哪兒來的千總?你這是爲何?”

“說是鎮江水師地,”衙役說道:“那人兇得狠,我不過多問了兩句,便給了小人一掌。”

李尤德一怔,怒道:“好大的膽子,敢到衙門裡打人。不過是個小小的千總算了,就說我身體不適,不見!”

李尤德自然知道鎮江水師是什麼。那可與山東水師是兩回事,李尤德在蓬萊閣上飲酒作樂時,可不止一次見到鎮江水師的戰船在海上迎風破浪的情景,船都是新船,遠比山東水師的高大,據說那船上的火炮,也是犀利地狠。這都是遼東總兵官、徵夷大將軍蘇翎的部屬,傳言那些火炮、戰船都是最新研製出來的利器。至於水師士卒,倒很少上到岸上來,但李尤德卻也見過一次,那鎧甲、兵器,還有那股桀驁不遜的神奇,印象相當深刻。

這話剛說完,李尤德又叫住那名衙役,問道:“他可說了,因何事要見我?”

那名衙役說道:“大人,那千總是問昨夜蓬萊閣綁人的事。”

“這與鎮江水師何干?”李尤德有些忍不住了,這息事寧人也有個底線不是?“這案子是登州府再辦,他來問這事做什麼?”

“大人,”那名衙役適才正是多問了這幾句,語氣不對,才因此捱打的,此時便答道:“那人說這回被綁的,有遼東水師的人。”

“什麼?”李尤德一怔,斜眼看向胡宇。

胡宇便說道:“大人,還有些不知來歷地人,大概其中便有他們的人吧。”

“就算是有,”李尤德此時似乎有些失態,畢竟一個千總算什麼官兒?到知府衙門裡發威?便怒氣衝衝地說道:“也輪不到他一個千總來問吧?你去說,此事自有本官再辦,讓他回去等消息便是。”

“是。”那名衙役答道,轉身出去回話。

“簡直沒了規矩,”李尤德恨恨地說道:“一個武官,也敢這般行事。”

當然,千總根本算不上級別,哪兒能與知府相提並論,若不是李尤德一向是敷衍的態度,擱在別的知府身上,打上一頓都是可能的。大明朝還沒哪個武官敢與文官作對。

那胡宇張了張嘴,卻沒有說出話來。

那名衙役很快便回來了,這回,卻是捂着另一面臉,顯然,又被打了。

李尤德不待衙役說話,便問道:“怎麼?又打你了?你不會還手麼?這是知府衙門,你們都白吃飯地麼?”

那名衙役苦着臉點點頭,說道:“大人,他們可都是穿甲帶盔的,都帶着刀子,我們我們可打不過。”

李尤德氣得牙齒咬地緊緊的,簡直不敢想象那幫子兵與衙役們對毆是怎樣地情景。自然,是那名衙役仗着知府大人撐腰,想召回面子先動的手,卻沒想到根本不是人家對手。看適才那樣子,若不是在知府衙門裡,怕是直接就動刀子殺人了。顯然,這幫兵與一般地衛所軍完全不同,眼裡根本無人。

“大人,”那名衙役偷眼瞧了瞧李尤德,說道:“那人說”

“說什麼?”李尤德問道。

“讓大人三日之內找回他們的人,不然,他們便要自己動手了。”

第31章 兵臨遼陽第26章 商務總辦第78章 利刃穿心第6章 烈火焚城第43章 七虎獵熊第90章 借力蒙古第17章 戰馬悲鳴第46章 籌辦喜事第31章 兵臨遼陽第74章 雙喜臨門第54章 越來越近第13章 以牙還牙第23章 思籌謀第4章 紅色戰旗第24章 斷酋根本第8章 越河演練第61章 再聚雄兵第13章 如箭在弦第4章 雷厲風行第21章 撫軍心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3章 定移營第41章 遼陽又變第16章 大勢所趨第14章 萬事俱備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16章 大勢所趨第47章 大興土木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26章 背影如煙第22章 赫圖阿拉第25章 各取所需第24章 布場作坊第72章 策反八旗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19章 新遼商第14章 登州計劃第59章 亂上加亂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27章 新世界第25章 以商爲引第20章 阿哈諸申第12章 將星隕落第23章 經略牽線第5章 商人心思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50章 夜話姻緣第3章 西洋之慾第58章 變通之道第23章 戰雷隱隱第26章 再選官兵第20章 部族戰爭第41章 擠壓行動第17章 鹽參商第20章 部族戰爭第25章 各取所需第82章 震懾之戰第27章 蒙古一部第76章 再組商行第5章 鎮江參將第18章 千山浴血第71章 京城兄弟第4章 雷厲風行第30章 來去由心第5章 鎮江參將第29章 風雲隱現第20章 漸變舊俗第17章 村落糧稅第30章 事在人爲第26章 整軍威第93章 遷居移民第18章 振武染血第4章 雷厲風行第53章 疑慮重重第25章 各取所需第70章 天啓內帑第16章 大勢所趨第10章 身份之疑第4章 軍政之分第31章 攻守同進第56章 疑神疑鬼第1章 旗軍戍邊第17章 戰馬悲鳴第31章 信手拈來第2章 兵部題稿第60章 直截了當第73章 襲擾規模第52章 蘇系武官第54章 越來越近第36章 空城以待第13章 如箭在弦第42章 固定航線第39章 兩軍相聚第22章 兵將之選第26章 整軍威第4章 雷厲風行第14章 將軍視角第11章 遮掩形跡第10章 轉念餘韻
第31章 兵臨遼陽第26章 商務總辦第78章 利刃穿心第6章 烈火焚城第43章 七虎獵熊第90章 借力蒙古第17章 戰馬悲鳴第46章 籌辦喜事第31章 兵臨遼陽第74章 雙喜臨門第54章 越來越近第13章 以牙還牙第23章 思籌謀第4章 紅色戰旗第24章 斷酋根本第8章 越河演練第61章 再聚雄兵第13章 如箭在弦第4章 雷厲風行第21章 撫軍心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3章 定移營第41章 遼陽又變第16章 大勢所趨第14章 萬事俱備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16章 大勢所趨第47章 大興土木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26章 背影如煙第22章 赫圖阿拉第25章 各取所需第24章 布場作坊第72章 策反八旗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19章 新遼商第14章 登州計劃第59章 亂上加亂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27章 新世界第25章 以商爲引第20章 阿哈諸申第12章 將星隕落第23章 經略牽線第5章 商人心思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50章 夜話姻緣第3章 西洋之慾第58章 變通之道第23章 戰雷隱隱第26章 再選官兵第20章 部族戰爭第41章 擠壓行動第17章 鹽參商第20章 部族戰爭第25章 各取所需第82章 震懾之戰第27章 蒙古一部第76章 再組商行第5章 鎮江參將第18章 千山浴血第71章 京城兄弟第4章 雷厲風行第30章 來去由心第5章 鎮江參將第29章 風雲隱現第20章 漸變舊俗第17章 村落糧稅第30章 事在人爲第26章 整軍威第93章 遷居移民第18章 振武染血第4章 雷厲風行第53章 疑慮重重第25章 各取所需第70章 天啓內帑第16章 大勢所趨第10章 身份之疑第4章 軍政之分第31章 攻守同進第56章 疑神疑鬼第1章 旗軍戍邊第17章 戰馬悲鳴第31章 信手拈來第2章 兵部題稿第60章 直截了當第73章 襲擾規模第52章 蘇系武官第54章 越來越近第36章 空城以待第13章 如箭在弦第42章 固定航線第39章 兩軍相聚第22章 兵將之選第26章 整軍威第4章 雷厲風行第14章 將軍視角第11章 遮掩形跡第10章 轉念餘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