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三分士卒(二)

那半大小子一愣神,似乎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伸手摸了摸後腦勺,想了想,才愣頭愣腦地問了句:

“二位爺,要喝酒麼?”

這句話彷彿提醒了在座的幾位官兵,鄧飛傑與丁萬良倒是相互望了望,沒有出聲。在另一桌的幾人卻像是有些嘴饞,咂吧着嘴,一人小聲試探着問道:“鄧把總,丁把總,這天這般熱法,一路上也走得乏了,這酒......”

鄧飛傑面色一沉,說道:“蘇將軍已經頒下軍令,辦事途中不得飲酒,你們想挨鞭子麼?”

說話的那名士兵有些不服氣,低聲嘟囔着:“這不是看不到嘛......”

聲音雖小,這店內卻是聽得清清楚楚,鄧飛傑當即變色,便要站起身來,那丁萬良卻伸手一攔,說道:“算了,都是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兄弟。”

聽見這話,鄧飛傑的面色緩了下來,斜眼瞧了瞧那幾名士兵,“哼”了一聲,卻未再說什麼。

“這樣吧,少喝點。不誤事便好。”丁萬良說道,不過,看那樣子,倒不像是替人說話,八成自己也有些酒意。這自從蘇翎在遼陽城內發佈禁令,可讓遼陽城內的酒肆主人幾乎哭斷了腸子,背地裡難說將蘇翎的祖宗八代罵了多少遍,當然,那蘇將軍的祖宗是哪兒的人,卻是不知從何說起,只得天南海北的,都輪上一遍。當然,這羣不上陣的明軍官兵,那是久久沒有嚐到酒的味道了。

鄧飛傑聽丁萬良也開口說酒,這當然不好說什麼,但仍然未定下主意。他二人雖說是歸屬總兵李光榮,但蘇翎可是掛着徵夷大將軍,提督遼東軍伍的頭銜。如今雖然沒怎麼幹涉李光榮總兵的下屬,可那一路上收容的潰兵,可都被蘇將軍調走,總兵官李光榮與其餘幾位趕至遼陽護衛遼東經略袁應泰的武官,都只剩下各自的家丁、親兵可管。這若是犯了蘇將軍地軍令。難說會不會尋這個由頭,懲治一番被各武官視作家人的家丁。

丁萬良見鄧飛傑猶豫,便爽快地說道:“老鄧,咱們這條命都是在渾河邊上撿的,這是老天從手指縫裡漏下的,多活一天便佔了一天的便宜。這喝便喝。不喝便不喝,你倒是痛快點。”

一聽這話,鄧飛傑面色有些潮紅,猶如發狠般地說道:“好,喝酒。拿酒來。”

那半大小子再次摸了摸頭。嘟噥着向後面走去。不多時。便雙手抱着兩罈子酒。搖搖晃晃地走出來。這倒是讓那邊一桌地士兵分外揪心。這一不小心打了。可就喝不成了。

半大小子估計是常做這種事。倒是一路平安地將酒罈子放在桌上。順手拍開封口。便自顧去了。這也不另外換碗。大約是將就着適才喝茶地大碗便可。

丁萬良站起身。過去一手拎起一罈。回到桌邊。給鄧飛傑倒上一碗。又將自己地碗滿上。這才坐下。那邊地一桌還不等丁萬良轉身。便已經抱起剩下地一罈喝上了。

丁萬良端起酒碗。略略舉高。看着鄧飛傑。說道:“來。這碗酒。敬渾河邊陣亡地兄弟們。”

鄧飛傑默默地也端起碗。與丁萬良略微一碰。便一口氣喝乾。絲毫沒見適才遵守軍紀地模樣。

這種鄉下自釀地土酒。大約也有些年頭了。不知這秦小四如何藏地。能避過戰亂。喝起來。有些高粱酒地味道。火辣辣地一股熱氣直通胸腹。

鄧飛傑一碗酒下肚,便開始面色緋紅,雙眼也像是要透出血來,顯然,這位鄧把總是不善於喝這種烈酒。

“我那些兄弟,一起從四川來遼東的,可只剩下我一人了。”鄧飛傑低聲說道。

“我還不是?”丁萬良這一碗,卻是隻喝了幾口,沒有像鄧飛傑那般實在。

鄧飛傑與丁萬良,都是在渾河血戰中的倖存者。原先二人分別是川兵營與浙兵營中的一名把總,算是最低級別的武官,都曾參與那場渾河死戰鄧飛傑是在瀋陽城外,渾河北岸被全殲地一部,當時川兵血戰多時,火藥、彈丸都已用盡,與努爾哈赤的八旗兵展開白刃戰,那鄧飛傑被一名揮舞這狼牙旁的八旗騎兵逼住,眼開着便要一擊送命,誰曾想斜刺裡又奔來一騎,將其撞飛,當即便昏了過去,但卻由此躲過了狼牙旁的利齒。等到戰事結束,鄧飛傑都混在死人堆裡昏迷着,那時八旗兵正追趕着馳援瀋陽地明軍,也無人顧及這些全數陣亡的川兵。待到夜深,鄧飛傑才爬着逃出戰場。

至於丁萬良,則與鄧飛傑類似,也是躺在血泊之中倖免於難的。不過,丁萬良當時正站在一堆火藥旁邊,那時八旗兵已經攻進明軍戰陣之中,雙方都是混戰的場面,未了避免火藥、火炮被八旗奪取,一名炮手殺紅了眼,伸手便將火把丟進火藥堆中,頓時炸成一片火海。而丁萬良卻十分僥倖,只是被氣浪震得暈了過去。這才得以混過不死不休的混戰,待到臨晨,也才從壓在身上的屍首下面鑽出來,連夜向遼陽奔去。

鄧飛傑與丁萬良的這番死裡逃生,卻是根本無人問津。逃到遼陽之後,被與其餘的潰兵混在一起,隨便編制到明軍一部之中。按說這等經歷,又是原有把總武職在身,這怎麼也得算是一個功勞吧,按慣例賞賜一個千總武職,也是在情理之中。但衆人所說,可都是渾河血戰之兵,盡數陣亡,弄得鄧飛傑、丁萬良只與一旁的人提及幾句,便被詢問是否是逃兵。

這下,鄧飛傑與丁萬良都不敢再開口提及,好在那時遼陽也是一片驚慌,無人再對二人感興趣。二人那時還未見過面,分別在各自地營中混日子。當然,這把總一職,也是不敢提及地。後來遼陽城外一戰,明軍再次大敗。鄧飛傑與丁萬良還未曾接敵,便被潰兵裹挾着,潮水一般向鞍山、牛莊一帶退去。並且一退便不可收拾,後面仍然有八旗兵的追趕,潰兵們爭相度過三岔河上地浮橋。一直奔到廣寧附近,方纔停了下來。

鄧飛傑與丁萬良,是經歷血戰之人,自不會如潰兵那般杯弓蛇影,但大軍既退,也不由自主地退到鎮西堡。那時潰兵如山塌般凌亂不堪。根本無人引領。鄧飛傑與丁萬良這才自亂軍之中相識,走到一起來。未解決吃食問題,二人手執一直沒有丟棄的兵器,弓箭、鳥銃,就在鎮西堡附近地林子裡打獵果腹。而鎮西堡,可是不會讓潰兵們進入的。

這樣堅持了近半月的功夫,眼瞧着越來越尋不到吃食,鄧飛傑與丁萬良依舊沒有拿定主意。到底是往山海關而去,還是另選個什麼地方落腳。就在這時,遼陽仍然在大明之手地消息傳來,而總兵官李光榮。正好一路收集潰兵至此,二人便投奔了李光榮總兵。這些潰兵大多與鄧飛傑與丁萬良一樣,無處可去,也無處覓食,李光榮便輕鬆地收攏到了數千人。

或許是鄧飛傑與丁萬良在那羣潰兵之中格外顯眼,不僅是二人甲杖、鎧甲、兵器俱全,且神色也完全不似別的潰兵那般驚恐萬分,反倒露出幾分沉穩。李光榮當即收二人爲家丁,每月領取二兩銀子的月餉。說是另外還有賞賜。這般待遇。當然不會令二人拒絕,自此。鄧飛傑與丁萬良便留在李光榮的麾下。

這番經歷,都由這碗酒引出。在二人心內好一番折騰。這一個月多的日子,二人還真沒有機會如此坐在一起,說出這樣幾句令人傷感地話語。不過,這樣的神情,也只有二人知道,那邊一桌的士兵,卻是隻顧着小口品嚐,連望也沒望上一眼。

那店主秦小四,動作也算麻利,很快便從後院端出幾盤酒菜,一大盆米飯。當然,鄧飛傑與丁萬良是最先上菜的。

“二位軍爺嚐嚐,味道可好?”秦小四笑着說道。

秦小四的出現,算是將鄧飛傑與丁萬良的情緒給拉了回來。二人伸出筷子夾菜,嚐了幾口,點點頭說道:“味道不錯。你這手藝,該去遼陽城裡纔是。”

“謝二位爺誇獎,小地鄉下人,就在本鄉吃口飯也就是了,不敢胡想。”秦小四說道。

鄧飛傑吃了幾大口菜,算是壓下了那股酒意,此時便問道:“聽說你這裡,對蘇將軍下屬,不要銀子?”

“那是。”秦小四說道,“二位軍爺放心,小的說話算話,不會要半分酒錢。只要味道合適,軍爺想吃什麼,只管吩咐小的。”

那老胡果然沒有說謊,丁萬良便問:“你如何知道我們是蘇將軍屬下?若是都來吃,豈不是吃垮了你這個小店?”

“蘇將軍的兵,都不罵人的。”秦小四說道,“二位爺進來,說話可是客氣得很,這不是蘇將軍屬下,又會是哪個?”

“再說,蘇將軍的兵都不缺銀子,小的不怕被吃垮。”秦小四說道。

“敢情你還是要受銀子的?”丁萬良說道,這秦小四怕是用地別樣心思。

“不,不,絕不敢收的。只是有時蘇將軍的屬下來此,定要給銀子,小的也不敢不收。今日二位軍爺眼生,大約是頭一回來此,還請給小地一個面子,這次就讓小的報一次恩吧。”秦小四說道。

這話又引起鄧飛傑的興趣,問道:“蘇將軍如何於你有恩?”

提到這個,秦小四似乎感概頗多,說道:“還不是上回建奴攻打遼陽,這牛莊裡幾個大戶便要投敵,這裡都是世代居住的鄉親,當然有人不願,兩下就打了起來,小的當然也站在自己人這邊,被那幫沒良心的大戶殺了叔叔、侄子,小的是躲了起來,才免遭毒手。後來,蘇將軍派兵前來牛莊,將那幫子賤人都抓了起來,小的這才報了仇,親手砍了仇人的腦袋。”

“這就是你說地大恩?”鄧飛傑問道。

“正是,若不是小地年紀大了,便要跟着蘇將軍去當兵。那一身鎧甲,可當真威風的很,還有誰還欺負?哎呦,不好,我地鍋......”秦小四怪叫着奔向後院。果然,隱約傳來一股焦糊地味道。

這秦小四人跑了,話卻留了下來。鄧飛傑與丁萬良相互對視一眼,均對秦小四地話有一番別樣的想法。

“老鄧,”丁萬良率先開口,“你說。咱倆當真就在李總兵下面待着?”

“哪又能去哪兒?”鄧飛傑動了動眉毛。“二兩銀子的月餉,你還嫌不夠?”

“不是銀子,”丁萬良說道,“你沒聽說麼?蘇將軍的最新軍令?”

“什麼軍令?”鄧飛傑問。顯然,鄧飛傑心灰意懶,這消息也懶得打聽。

丁萬良斜眼瞧了瞧那些士兵,見其可沒有這二人這般斯文,一律狼吞虎嚥。將一桌酒菜都幾乎吃盡。

“你們,也都吃夠了吧,都去換那些留守地兄弟。”丁萬良說道。

那幾個士兵到還有良心,酒沒喝完。給其餘的兄弟剩了半壇,見丁萬良發話,便起身而去。

丁萬良這才說道:“老鄧,蘇將軍最新頒佈的軍令,一改大明官軍常例。將士卒分爲三等,餉銀各自不同。”

“哦?”鄧飛傑好奇道,“哪三等?”

“第一,就叫一等兵,月餉五兩;第二便叫二等兵。月餉一兩;......”

“剩下的便是三等兵?”鄧飛傑笑着說道。

“不。”丁萬良搖搖頭。說:“剩下的叫輜重兵,只給八錢銀子。這還得是有氣力、肯聽話的才行。”

這一等兵可比武官地家丁的月餉還要高。鄧飛傑有些不解。又問:“那如何區分?”

“本事。”丁萬良顯然對這兩個字十分在乎,說道:“所有的士卒。都需考覈評定。一等兵,要十箭九中,舉得起五十斤的石鎖,能奔行十里不歇。”

這樣的條件,怕是在明軍裡找不出多少。“就這些便能拿五兩月餉?”鄧飛傑問。

“不止,還要由蘇將軍的護衛騎兵親自比試,能拼過十招的,纔算過關。”丁萬良說道。

“比什麼?”

“任選。”

這可有些張狂了,未必蘇將軍的護衛什麼兵器都會?想到這裡,鄧飛傑忽然發現丁萬良眼睛裡有一絲笑意,一怔,便隨即明白。這丁萬良怕是正是打着任選地主意。丁萬良最拿手的兵器,只一杆鳥銃。六十步之內,百發百中。那杆鳥銃也是經其自己稍加改制的,也只有這把鳥銃,能讓丁萬良用得趁手,當初打獵時,鄧飛傑已經見識過了。

“怎麼樣,我們也去試試?”丁萬良問道。

“我?”鄧飛傑卻是還未想過。

“老鄧,你拿手的可是箭,這十發十中,你該是不會失手地。”

這倒是實話,這二人走在一起,也有這方面的緣故,沒點本事的人,又怎麼留得性命?

見鄧飛傑依舊遲疑,丁萬良又說道:“老鄧,這一等兵的銀子還是小事,蘇將軍定下的規矩,這以後所有的領兵武官,必須由一等兵中選取。其餘立功受賞的武官,則只能升職,卻不能領兵。”

這可當真是憑本事做官了。一時間,鄧飛傑心中又浮起自己升任把總的艱難,且經過渾河苦戰,自己奮力殺敵,留得一條性命,卻是連提都不敢提。擡頭看看丁萬良,果然,鄧飛傑也看到類似的神色。

“那李總兵這裡......”鄧飛傑有些顧慮。

畢竟二人現在還算是屬於李光榮總兵地家丁、親兵,連蘇將軍不是也沒有動麼?這麼離去,恐怕讓李光榮總兵大失面子。如今大明武官名下地家丁,半是奴僕,半是親兵,家丁與武官是捆在一起的。家丁爲武官賣命,而武官則爲家丁發餉銀,賞財物。若是沒有主官發話,這麼走等同於叛主。

不過,丁萬良卻絲毫不在乎,他用極爲不屑地語氣說道:“李總兵,哼,你以爲他還能當多久的總兵官?老鄧,你還沒看出來,這遼東,可不是當初地遼東了?”

“哦?怎麼講?”鄧飛傑顯然對這些內容,腦子沒有丁萬良轉的快。

“自從蘇將軍出現,這軍糧,這月餉,還有蘇將軍麾下的那些黑甲騎兵,你可都看到了?”丁萬良說道。

“嗯,知道。的確不一樣。”鄧飛傑雖不是高級武官,可這從瀋陽失陷之前,到眼下,這糧草、軍需的供給,朝廷可完全是不一樣的態度。而要給這個劃分一個界限,則只能以蘇翎的出現爲準。

“還有這回的兵制變動。”丁萬良說道,“我不管李總兵如何,至少蘇將軍的這句憑本事的話,我是願意聽的。老鄧,你當把總也有些年頭了吧?幾時還能升職?”

鄧飛傑苦笑着搖搖頭,他這把總,可是在四川時,就當上了,這麼多年下來,戰陣也上過不少,說升職,可是今生無望。

“那就得了。”丁萬良說道,“咱們這回都在遼東死過一次了,難道還怕什麼李總兵。我不服,我要憑本事立功,升官發財。”丁萬良恨恨地說道。

鄧飛傑看着丁萬良,久久不移開目光,然後,緩緩點頭。

“老鄧,咱們可得比一比,”丁萬良嘿嘿一笑,說道,“看誰殺敵最多,官升得更快。”

鄧飛傑微微搖頭,笑而不答。

“怎麼,”丁萬良緊盯着鄧飛傑說道,“你是怕比不過我的鳥銃?”

這句話,當即激起了鄧飛傑的豪氣,他猛地一拍桌子,將丁萬良嚇了一跳,然後才慢悠悠地說道:

“你的鳥銃,能有我的箭快?”

第23章 經略牽線第21章 且變且行第81章 合圍瀋陽第19章 峽谷藏兵第23章 思籌謀第7章 蒙古饑民第8章 暗流涌動第80章 戰事前移第3章 宿營地第27章 悍兵來源第24章 驅虎吞狼第41章 擠壓行動第21章 且變且行第26章 背影如煙第74章 雙喜臨門第20章 遼系一派第13章 以牙還牙第24章 築江城第25章 各取所需第4章 東西教派第93章 遷居移民第25章 各取所需第19章 安享冬雪第79章 梟雄鼠輩第32章 何去何從第29章 遼東畫卷第17章 鹽參商第26章 遼陽血戰第16章 各有所專第7章 保留地第53章 疑慮重重第35章 太平新城第14章 萬事俱備第21章 遙相呼應第53章 將軍幕僚第74章 相見之宴第4章 東西教派第6章 山中人第82章 震懾之戰第79章 梟雄鼠輩第53章 疑慮重重第31章 攻守同進第5章 商人心思第29章 新學堂第19章 安享冬雪第36章 孤注一擲第33章 鄉鎮攻略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25章 進退之間第7章 六月風過第54章 越來越近第3章 西洋之慾第36章 空城以待第35章 後續手段第79章 梟雄鼠輩第93章 遷居移民第7章 六月風過第8章 越河演練第72章 海上船隊第87章 一敗塗地第75章 袁家遷族第14章 遼東經略第25章 進退之間第24章 斷酋根本第25章 以商爲引第87章 一敗塗地第8章 越河演練第84章 以火剝皮第90章 借力蒙古第35章 太平新城第7章 全心備戰第58章 各算各的第57章 女真國策第92章 開疆拓土第3章 西洋之慾第19章 峽谷藏兵第13章 鐵壁消融第60章 豪酋頹途第70章 天啓內帑第81章 合圍瀋陽第21章 餘波未止第36章 孤注一擲第7章 變中有變第31章 信手拈來第26章 再選官兵第88章 斬草除根第7章 保留地第62章 事本尋常第14章 登州計劃第7章 蒙古饑民第77章 外圍殺戮第3章 宿營地第33章 鄉鎮攻略第4章 雷厲風行第1章 遼事再變第66章 周全安置第10章 身份之疑第3章 七恨起兵第19章 安享冬雪第8章 暗流涌動
第23章 經略牽線第21章 且變且行第81章 合圍瀋陽第19章 峽谷藏兵第23章 思籌謀第7章 蒙古饑民第8章 暗流涌動第80章 戰事前移第3章 宿營地第27章 悍兵來源第24章 驅虎吞狼第41章 擠壓行動第21章 且變且行第26章 背影如煙第74章 雙喜臨門第20章 遼系一派第13章 以牙還牙第24章 築江城第25章 各取所需第4章 東西教派第93章 遷居移民第25章 各取所需第19章 安享冬雪第79章 梟雄鼠輩第32章 何去何從第29章 遼東畫卷第17章 鹽參商第26章 遼陽血戰第16章 各有所專第7章 保留地第53章 疑慮重重第35章 太平新城第14章 萬事俱備第21章 遙相呼應第53章 將軍幕僚第74章 相見之宴第4章 東西教派第6章 山中人第82章 震懾之戰第79章 梟雄鼠輩第53章 疑慮重重第31章 攻守同進第5章 商人心思第29章 新學堂第19章 安享冬雪第36章 孤注一擲第33章 鄉鎮攻略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25章 進退之間第7章 六月風過第54章 越來越近第3章 西洋之慾第36章 空城以待第35章 後續手段第79章 梟雄鼠輩第93章 遷居移民第7章 六月風過第8章 越河演練第72章 海上船隊第87章 一敗塗地第75章 袁家遷族第14章 遼東經略第25章 進退之間第24章 斷酋根本第25章 以商爲引第87章 一敗塗地第8章 越河演練第84章 以火剝皮第90章 借力蒙古第35章 太平新城第7章 全心備戰第58章 各算各的第57章 女真國策第92章 開疆拓土第3章 西洋之慾第19章 峽谷藏兵第13章 鐵壁消融第60章 豪酋頹途第70章 天啓內帑第81章 合圍瀋陽第21章 餘波未止第36章 孤注一擲第7章 變中有變第31章 信手拈來第26章 再選官兵第88章 斬草除根第7章 保留地第62章 事本尋常第14章 登州計劃第7章 蒙古饑民第77章 外圍殺戮第3章 宿營地第33章 鄉鎮攻略第4章 雷厲風行第1章 遼事再變第66章 周全安置第10章 身份之疑第3章 七恨起兵第19章 安享冬雪第8章 暗流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