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晨起修武道

所謂“知易行難”,孫向景雖然受了激勵,憋着一口氣要早起練功。奈何褥子實在太軟,棉被實在太厚,春風實在凜冽,日頭實在太毒,想要早起那是萬萬不能。

徐方旭幾次叫他起來,他都含混過去,只抱着被子撒嬌,說什麼也起不來牀。徐方旭也是無奈,只得自己洗漱之後到了前堂。

長生老人年老覺少,早一個時辰前就起來了。師孃一旁相伴,也是一早坐在前堂。兩人用了些稀粥點心,老人望着東面煉氣行功,直到日頭出來,才收工坐下。師孃在旁邊喝茶看書,也是怡然自在。

徐方旭向兩位長輩問了好,師孃連忙問了他昨晚的情況。原本師孃並無半點武藝傍身,長生老人不願她摻和其中,也就沒與她細說昨日之事。徐方旭知道師孃心細,總是擔心,也就挑挑揀揀與她說了些。師孃這才安心,又問起孫向景怎麼沒過來。

徐方旭哭笑不得,直說叫他不起。長生老人也是無法,說年輕人貪睡,又是在外面辛苦奔波了些日子,也就由他。

徐方旭喝了幾口茶水,又自到了院裡打磨功夫。長生老人在一旁指點幾句,越發覺得他進展神速,這兩三個月功夫又精進了許多。

徐方旭本就捨得下苦功,悟性又是極好。此番出行雖沒有太多磨礪機會,始終心性又有了些進展。加上他對本門精要《太玄經注》的理解大大加深,一時間也有了不小的進步。

長生老人看着他唏噓感嘆。他這幾名弟子都是精挑細選的人物,個個根骨極好。清平夫人最先入門,更是在他的傳授之外自悟了浮世真氣,弟子一輩中也堪稱佼佼;陳風崇生來筋骨結實,悟性雖然差些,修行也還算勤奮;徐方旭更是天資過人,又吃得苦,別人練八分的他要練十二分,也是不錯;就連孫向景先天有病,後天懶惰,也架不住他聰慧異常,靈巧過人,雖是武藝最稀疏的一個,也不比同齡之人差上點滴。

老人一時又想起早夭的四弟子,也是有些傷感。徐方旭之前,陳風崇之後,長生老人還收過一名弟子,取名作周其誠。這名四弟子在六人之中天資最好,堪稱不世出的全才奇才。可惜早年間周其成行走江湖,出了些許變故,還未闖出些名堂就落了個身死道消的下場,就連屍骨都不曾留存下來。

想到此處,長生老人也是有些出神。徐方旭聽着師父唸叨,知道他又想起了傷心事。提到四師兄,他也是滿心的悲切。原本四師兄最是和善不過,雖有着過人天賦,卻沒有半點驕傲,對幾位同門都是真誠相待,頗爲親厚,比之三師兄更多了一份沉穩。那年他去世的噩耗傳來,衆人俱是哀痛無比。師孃當場昏死在地,悲悲切切半個月下不得牀;孫向景更是哭得死去活來,兩天兩夜滴水不進;長生老人作爲師父,自是傷心不已,嘴上雖然不說,整個人卻是一夜之間蒼老了許多。

也是從那時起,長生老人對門下弟子的要求愈發嚴格,生怕衆人在外吃虧,重蹈周其成的覆轍;師孃對幾人更是疼愛得無以復加,張口閉口離不開幾人,時時刻刻爲弟子着想思量,只願衆人長久陪伴身邊纔好。

徐方旭不忍師父沉浸於昔日回憶,便尋了幾個武道上的困惑之處請教於怹。長生老人一一爲他解釋,又親自演示了多時,也就不再感懷。

又過了半個時辰,孫向景才揉着眼睛,衣冠不整地從房裡出來。師孃迎上去替他整理了衣服,替他豎了頭髮,又忙着去給他張羅新鮮吃食。

孫向景吃了些東西,看見師父師兄在院裡練功,這纔想起昨日師父的威風,連忙跑過去參與其中。

長生老人見孫向景過來,也就單獨將他叫到一邊,問了他杏妹傳授了哪些東西。孫向景早就想要告訴師父,只是一時沒有機會。如今師父問起,他連忙回房取了杏妹給他的書卷過來。老人接過那書一看,也是大吃一驚。他原以爲杏妹不過傳了些防身手段、御毒藥方給弟子,卻不想手上這本書上端端正正寫着“九黎蠱經”四個大字。

杏妹的蠱術得傳與苗人師傅。相傳苗人本是上古戰神蚩尤的後裔,正是那九黎氏族。軒轅黃帝打敗蚩尤之後,苗人與漢人抗爭良久,花了幾千年的時間才逐漸融入中原社會。這《九黎蠱經》,傳說是遠古傳承的奇書,苗人蠱師的聖典,自始皇開國以來就軼失在歲月之中,只在苗人蠱師之間口耳相傳。眼前這本,只怕是杏妹在她師傅的理論之上整理而來,雖不是全本,卻也是足以攪動風雲的神書秘典。

苗人的蠱術遠古流傳,神秘詭異,與原始巫術混雜,以御使毒物見長。在苗人蠱師的眼裡,世間萬物都可作蠱,無論花草樹木,還是蛇蟲虎豹,甚至活人死屍,都可以煉作蠱物。

數千年來,民間獨特的種種傳承慢慢消失,隨着無盡神話傳說或是湮滅,或是融合。其中,祝由術融入了中醫,蠱術也融入了中藥,兩者結合道家陰陽五行,一起組成了浩如煙海的中醫體系。也只在那些深山老林之中,千載不與外界相通之處,還有些許殘存的秘法流傳,孫向景手中這本《九黎蠱經》便是其中之一。

長生老人粗略看了這本《九黎蠱經》,只覺得其中道理精深,知識龐雜,直與《太玄經注》各有千秋,難分上下。老人知道這書是苗人幾千年傳承的知識,又經過杏妹的歸納整理,糅合了苗人侗人無數能人的智慧,一時半會間也難以讀透,便將書還給孫向景,千萬囑咐他仔細收好,小心研讀;若有不明之處不可自作主張,一定要與自己商量。

孫向景甚少見師父這般嚴肅,也就認真答允。長生老人還是不放心,又細細將這本《九黎蠱經》的厲害之處說與他聽,告誡他千萬不可在外人面前顯露,否則一門上下只怕都要大禍臨頭。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便是這個道理。

孫向景聽得害怕,直要將書卷交於師父保管,自己再向師父學習。長生老人只說這是他的緣分,既是杏妹親授於他,那就是他的東西,萬不能與自己一脈混雜。說着,老人又讓孫向景往西南方向叩頭行禮,說是孫向景與杏妹雖無師徒名分,卻已是有了師徒的情義。長生老人豁達大方,自己不拘弟子與誰學習,只是這禮數萬萬不能少了。

孫向景這才知道杏妹對他多好,又想起初見之時,杏妹曾提出收自己爲徒,自己沒有答應。現在想來,那會兒杏妹的臉上也是真摯渴望的。想她作爲侗人的神女,自有無數侗族兒女排着隊跟她學習醫術;可是她的一身蠱術毒功卻是萬萬不能傳與侗人,卻又不願令其就此失落。好容易有投緣的外族人來了,這才得了機會,將這本《九黎蠱經》傳下。

想通了這些,孫向景鄭重其事地向西南行了拜師的禮節,打算着明年去大理國之時,再去侗人寨子,與杏妹婆婆全了師徒之禮,也不枉她施藥續命,傾囊相授的恩情。

禮數完成,長生老人一時間也不能指點孫向景杏妹一脈的手段,便尋了幾種精妙的暗器手法仔細傳授,要他勤加練習。原本孫向景就會些飛石暗鏢手法,只是現下他又多了銀針藥粉之類的東西,先前的手段就有些不合,他爲此也苦惱了好些時候。如今長生老人專門傳授了對應的手法,又準備令尋些醫藥上的道理給他,孫向景的毒術功夫總算走上了正軌。

長生老人最是開明豁達,又頗通天理易數,對弟子們的前途看得極開。弟子做了飛賊他不管,弟子開了勾欄他也不管,如今孫向景得了蠱術用毒的機緣他自然更是不管。老人一生所願,不過是弟子平安,活得正直坦然罷了;至於一門榮辱,在他眼中不過世俗雲煙,就連草芥都不如,最是不放在心上的。

就這樣,兩人又在山莊陪伴了師父師孃數日。長生老人在江南一帶各處都有些莊子,其中也不乏精明能幹的主事之人,不幾日,杏妹方子上要求的藥材大部分便送了過來。

只是始終杏妹的方子整合自吐蕃苯教殘方,中間少量幾味藥材卻是實在難尋。常見的草藥一類,自然是常備下的;少見些的成型人蔘、雄麝臍香之類,多花些銀錢也還是尋得;只是其中幾味卻是當世罕見的物事,長生老人手下之人也無從尋找。

幾番苦尋不得,長生老人只好叫兩人再往杭州一趟。始終清平夫人長袖善舞,這些年積攢的人脈勢力實在不可小覷,這些藥材中有些御用的貢品只怕要走她的路子才能取得。

聽說又要去杭州,孫向景自然歡喜非常,着急忙慌地就要去打包行李。師孃見他這般模樣,故意做出傷心可憐的樣子,嘆氣說道:“你這纔回來幾天,又要走了。果然兒大不中留,真真是娶了媳婦就忘了師孃……”

孫向景騷紅了臉,直要去捂師孃的嘴,又被她一把拉住,攬入懷中。徐方旭聽師孃一說,瞪大了眼睛看着師父,長生老人點了點頭,示意自己已經知道大理之事,不必掛懷。

第一十一章 兩家父母會第四十八章 軍中起亂弦第一十二章 水寒傷馬骨第六章 化作江湖義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二十章 山下人間態第一十章 向景苦斷腸第一十四章 路遇刁民難第九章 神女慈悲意第九章 青鸞送報書信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三十二章 望輝照空玄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二十六章 殉道有情人第九章 難得有情郎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第一十八章 歸來對峙時第一十二章 兄弟啓程忙第三十一章 明有誠惶意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四十一章 修羅求經卷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一章 前情或已忘第五十章 難敵血修羅第二十七章 一招得其道第六章 熱心薦故人第一十二章 水寒傷馬骨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四十五章 又聞秘聞事第二十八章 借刀斬生機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三十四章 屋中少年急第二章 當知不仁意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二十三章 佳人一心渡第七章 佛道接哀慟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七章 衷腸相傾訴第二十五章 悲愴難言盡第四十七章 高僧涅槃處第一章 前情或已忘第五十一章 功成得圓滿第二十六章 驚聞不詳訊第二十七章 他人正得意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四十一章 倉皇逃竄時第一章 波瀾隱又起第四十三章 父母愛子義第二十章 山林神醫隱第一十一章 舊事重提起第三十四章 美婦隱暗懷第二十四章 尋常百姓家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光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四十六章 重開不熄宴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一章 冬日練功時第一十七章 一曲勾心事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二章 那人下山來第三十九章 香火薰菩提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八章 莊中備考忙第三十六章 難解自身情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一十七章 四郊未寧靜第二章 大業有望日第一十七章 寶刀伴才俊第二十章 再見故人顏第五十三章 月下相救心第三十八章 笑迎刀斧來第九章 融融冬日暖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八章 莊中備考忙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四十六章 神卦通天玄第三章 江湖終大亂第一十八章 日暮掩柴扉第四十五章 又聞秘聞事第四章 再看理和情第八章 惡藥露崢嶸第三十四章 地仙隕落時第三十一章 明有誠惶意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四十九章 師徒情深處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第一十章 天有飛來禍第二十八章 崎嶇不易行第一十八章 垂老不得安第四十二章 重返清平日第二十五章 青城山下客第一十四章 路遇刁民難第五十八章 故交有心人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
第一十一章 兩家父母會第四十八章 軍中起亂弦第一十二章 水寒傷馬骨第六章 化作江湖義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二十章 山下人間態第一十章 向景苦斷腸第一十四章 路遇刁民難第九章 神女慈悲意第九章 青鸞送報書信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三十二章 望輝照空玄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二十六章 殉道有情人第九章 難得有情郎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第一十八章 歸來對峙時第一十二章 兄弟啓程忙第三十一章 明有誠惶意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四十一章 修羅求經卷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一章 前情或已忘第五十章 難敵血修羅第二十七章 一招得其道第六章 熱心薦故人第一十二章 水寒傷馬骨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四十五章 又聞秘聞事第二十八章 借刀斬生機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三十四章 屋中少年急第二章 當知不仁意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二十三章 佳人一心渡第七章 佛道接哀慟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七章 衷腸相傾訴第二十五章 悲愴難言盡第四十七章 高僧涅槃處第一章 前情或已忘第五十一章 功成得圓滿第二十六章 驚聞不詳訊第二十七章 他人正得意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四十一章 倉皇逃竄時第一章 波瀾隱又起第四十三章 父母愛子義第二十章 山林神醫隱第一十一章 舊事重提起第三十四章 美婦隱暗懷第二十四章 尋常百姓家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光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四十六章 重開不熄宴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一章 冬日練功時第一十七章 一曲勾心事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二章 那人下山來第三十九章 香火薰菩提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八章 莊中備考忙第三十六章 難解自身情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一十七章 四郊未寧靜第二章 大業有望日第一十七章 寶刀伴才俊第二十章 再見故人顏第五十三章 月下相救心第三十八章 笑迎刀斧來第九章 融融冬日暖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八章 莊中備考忙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四十六章 神卦通天玄第三章 江湖終大亂第一十八章 日暮掩柴扉第四十五章 又聞秘聞事第四章 再看理和情第八章 惡藥露崢嶸第三十四章 地仙隕落時第三十一章 明有誠惶意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四十九章 師徒情深處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第一十章 天有飛來禍第二十八章 崎嶇不易行第一十八章 垂老不得安第四十二章 重返清平日第二十五章 青城山下客第一十四章 路遇刁民難第五十八章 故交有心人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