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

第二日一早,又有上師來請,兩人往那大殿中去。到得殿中,只見怕是有十幾位上師圍坐在仁欽桑布上師身旁,等着兩人。

仁欽桑布上師見了兩人,說道:“這幾位是苯教中精通醫術的上師,老衲未有十分把握,請了幾位一起爲孫施主診治。”

兩人更是感激,便也走近坐下。幾位上師輪番爲孫向景診脈看相,有幾位還反覆看了孫向景的面骨手相,一時諸位上師診畢,聚在一起,竊竊私語。

仁欽桑布上師見諸位上師診畢,便取了一個銀碗出來,遞給孫向景,讓他尿上半碗,以供諸位尿診。孫向景一時臉紅,看着諸位上師,輕聲問道:“在這裡麼?”

仁欽桑布上師笑道:“孫施主請隨意。若是覺得這裡合適,倒也可以,若是覺得不便,也可自行找一去處。”

孫向景紅着臉,拿了碗去殿角無人之處,解褲帶撒尿。

不多時,衆人便看見孫向景端坐滿滿一碗過來,只見他兩手捧着銀碗,腳下小步挪動,像是牧人敬酒一般,緩緩過來。

諸位上師表情複雜,默默地讓開一條道路,定力稍差些的已經笑出聲來。仁欽桑布上師見他如此,也是哭笑不得,卻也無法,只得讓他往另一個碗裡又倒了些,纔將銀碗放在面前。

孫向景自往徐方旭身邊一坐,兩手直在徐方旭身上蹭來蹭去,直蹭的徐方旭眼中怒火燃起,才滿意收手,看着諸位上師。

仁欽桑布上師取了一把銀匙,在銀碗中攪動半天,又看了半晌,招過幾位上師輪流觀看。

幾位上師看了半晌,又自交流,好半天,仁欽桑布上師纔開口道:“孫施主是否童身已失?”

兩人頓覺尷尬,徐方旭答道:“向景未曾婚娶。”

老上師搖頭,道:“不是問婚娶。”

兩人更是尷尬難耐,卻也知道上師意思。所謂童身,是指男子元陽未失,與那婚娶女色無關。男子十三四歲之後,便可算是童身不再,故此若是藥裡用到童子尿的,一般都向十歲以下的男孩要取。只是練武之人多有玄功,能夠保得元陽不漏,故而上師有此一問。

孫向景扭捏半天,才紅着臉道:“上師所言甚是。”

老上師聞言,長嘆一聲,道:“原本若是先天元陽不散,老衲倒有一門功法可以傳於孫施主,配合藥石齊下,或能壓制病氣不再發作。如今孫施主已非童男,練這功法也是無用了。”

徐方旭聽得焦急,卻又不敢插話,只得看着上師,恭候下文。

仁欽桑布上師看他面色着急,也知他心中所想,說道:“徐施主莫要着急,老衲自會與幾位上師查閱前輩典籍,看是否能尋得一個解法。這邊幾位上師也頗有些想法,若是孫施主願意一試,兩位可在神宮中多住幾日。”

徐方旭聞言感激不盡,起身向着諸位上師行了大禮,自是感激不盡。

如此,這兩人便在這神宮之中安心住下,也算千百年來入住神宮的唯二漢人。

兩人入住神宮,得了莫大的機緣,自然安心等待。

當日會診的上師中不乏名傳千古的醫術高手,會診之後又跟徐方旭討論了大半天,從孫向景日常所用藥石,到他起居規律,飲食喜好無一不問,到最後竟然開始問他每日大小二便,對周邊事物的看法以及初精之時的情景,徐方旭實在無從回答,只得叫了孫向景自己來說。

切不說幾位上師如何詰問孫向景,徐方旭在大殿中也是被幾位上師圍住。這幾位上師有些精修佛法,聽聞中原佛法盛傳之地有人前來,自然要與他多做交流;有幾位則是修行古瑜伽術,知道徐方旭能與桑格上師交手不落下風,也要與他討教武道招式。

一時兩人被這羣上師團團圍住,耳邊問詢不休,只恨少生了兩張嘴,一時答不過來,鬧得頭昏眼花。

幾日間,曾有多位上師爲孫向景施治。有的調製了湯藥丹丸,只給孫向景服下少許,看了脈相便搖頭而去;有的準備了銀針蒸桶,將孫向景扒光了丟在桶中以湯藥蒸療,同時施以鍼灸之術,也是無功而返;更有的聯合了幾位精修佛法的上師,讓孫向景薰香沐浴,大作法事,以期消解前世冤孽。

期間徐方旭也幾次與仁欽桑布上師交談,知道他們這次本是爲着西夏邊境之事聚攏此處。原來吐蕃國邊上的西夏一直對吐蕃和大宋虎視眈眈,幾年前吐蕃唃廝囉贊普受了大宋皇帝的敕封,做了大宋的寧遠大將軍,在宋夏邊境上抵禦西夏入侵。苯教內部對此事看法不一,因此聚集此處討論。

徐方旭知道仁欽桑布上師素有神通,便問他對此事的看法。上師直言,中原人修行任督二脈,刀劍拳腳,稱作武術;苯教則修行五輪三脈,佛祖真言,瑜伽之法,稱作神通,其實都是一體兩面,不分彼此,既然武道不能預知過去未來,神通自然也不能。他一生修行佛法,曾多次往返身毒與中原,機緣巧合之間才能在繞山轉湖之時看到些許因果,卻也是模糊不清,耐人尋味。

上師直言,此番傾力相助徐方旭兩人,一是本着慈悲救世心腸,不忍看孫向景小小年紀便無辜喪命;二則是在觀湖景時模糊看到兩人因果糾纏,竟是牽連大宋、西夏、北遼和吐蕃,上師心中震驚,也願意結下善緣,他日若是吐蕃遭逢劫數,只怕還要在兩人身上化解。

徐方旭聽得莫名,也知觀湖景之事神秘莫測,因果模糊之事本不宜過深追索,否則不僅不能明澈,還會陷入危局,既然上師已然觀定,自然無需自己多想,日後真有上師所言的結束,便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便是。

徐方旭聽上師言語中多次提及長生老人和《太玄經注》,也大方與上師分享,原本他此行之前,長生老人也囑咐過他,若是苯教上師有所求,可將《太玄經注》與之交流。那仁欽桑布上師也是難得的實在人,也不要徐方旭全文經書,只是將佛法中的道理與他討論,徐方旭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將自身感悟及長生老人傳授傾囊道出,上師聽後又多方指點,開解了徐方旭對《太玄經注》的諸多疑惑之處。

一時兩人各有所得,皆大歡喜。

轉眼七日時間過去,幾位上師仍未尋得一個治癒孫向景的辦法,仁欽桑布上師帶領諸人查閱了前人的書卷,尋得了幾個治病的殘方,終究是時間太短,未能盡的全功。那幾個方子都是前人所留,幾千年間多有錯漏,並不完全,有些甚至自相矛盾,君臣佐輔相互攻訐爲戰,比之毒藥還要厲害。只是前人卻又記載,這些藥方都對症類似孫向景的病症,一時間諸位上師不敢輕易使用,只得抄了方子交給徐方旭保留。

仁欽桑布上師知曉兩人的師父長生老人也是精通醫術,就是徐方旭的在醫道之上也多有建樹,便取了神宮中藏有的《四部醫書》殘卷,贈與徐方旭。

徐方旭結果書來,一時感慨萬千,想到自己兩人普通世俗人等,竟能勞動苯教諸位上師費心多日,雖未能治癒向景,卻也得了許多啓發,便朝着諸位上師跪拜謝道:“弟子何德何能,感謝諸位上師搭救。大恩大德,方旭恐此生難報,諸位上師若有差遣,只須吩咐一句,方旭縱刀山火海卻也去得,今生難報之恩,來生方旭定結草銜環,誓不相忘。”

孫向景更是感激不已,他雖年幼不經事,卻也能感覺到諸位上師連日來的勞心勞力,其中有位上師,甚至半夜冥思苦想,稍有所得便將他叫起嘗試,不由叫他感動。他自幼與這疾病爲伴,長生老人收養他後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幾位師兄師姐更是對他溺愛有加,百般照拂。這幾日來,上師們忙碌的身影就如師尊一般,在他心頭反覆浮現,有幾次實在難忍熱淚,上師們還以爲他受不了藥石之苦,多有勸慰疏解,言語間盡是慈悲祥和。

眼看着要與諸位上師分別,孫向景也乖乖叩頭行禮,只是他一向不修禮數,卻是說不出師兄那樣的話,只是一一叩頭,猶自流淚。

上師們這幾日與這兄弟二人相處,也是極爲喜愛。徐方旭博聞廣知,對中原佛法醫術都有不淺的研究,加上他爲人謙和有禮,上師們與他談佛論武也是頗爲盡興;孫向景更是年少可愛,身在病中卻又堅韌樂觀,更是讓上師們又愛又憐。所謂緣分所在,也就如此。

兩人拜謝了諸位上師,又接了經書,妥善收好。上師們也是多有祝福,個個或是誦經,或是祈福,其中一位還取了把玩多年的一串瑪瑙佛珠給孫向景戴在手上,願他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兩人七日祝罷,上師們也完成了這十三年的九日功課,衆人便一同離開了神宮,各奔東西而去。徐方旭兩人與仁欽桑布上師同路,被桑格上師護送着,四人也下得山來。

山間雲霧漸濃,一時將神宮掩住,幾人在路上只聽得雪聲隆隆,就如悶雷一般,知道神宮再度藏匿,只待十三年後機緣到來纔會再現人間。

四人下得山來,桑格上師也就告辭,往布達拉宮去了。仁欽桑布上師帶着兩人依舊回了破舊寺廟之中,又再囑託許多,那小沙彌依舊牽了馬來,歸還兩人,兩人一時灑淚道別。

臨行之前,仁欽桑布上師說道:“我觀風起雲涌,只怕世間又要多事。兩位施主既與法王有緣,十三年後若是可能,還請再回神宮一敘,老衲自當還有一次登上聖山的機緣,靜候兩位。若是需要尋找老衲,老衲就在那色康佛堂之中。”

兩人口中稱是,又再辭謝,想千里搭長棚也沒有不散的筵席,這才策馬離開,一步三回頭地走遠了。

一路之上,孫向景不捨諸位上師,沉默無語,徐方旭此行未盡全功,卻也有些收穫,也是心中思慮繁雜,兩人一時無話。

待得過了李老頭的客棧,兩人也不進去,生怕又生事端,只是直直沿着來時的路線原路返回。

過了中午時分,孫向景實在難耐寂寞,纔開口說道:“師兄,我們這次回去還是走水路麼?”

徐方旭答道:“也只有水路方便太平。如今得了上師們的方子和經書,更要儘快返回,請師父看了,好想個辦法治你的病。”

孫向景聞言,思慮半天也才說道:“師兄,我與上師們相處多日,覺得因果皆是緣分,諸事無我無常,若是實在治不好病,也就罷了。”

徐方旭聞言笑道:“你卻是像個和尚了,不如我將你送回那仁欽桑布上師身邊,你做個小沙彌算了。向景,你放心,師兄一定會想盡辦法將你治好。上師也說了,十三年後,相約我‘兩人’再赴神宮,必是早知了因緣,不願說破罷了。”

孫向景又問道:“那我們這次,是先去蘇州還是先去杭州呢?”

徐方旭已是知他心意,卻故意道:“自然是回蘇州拜見師父回話,你又想去杭州作甚?”

孫向景一臉不滿,說道:“三師兄說他這半年都會呆在杭州,我想去找他了。”

徐方旭笑道:“三師兄在杭州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你又去攪他的局作甚。更何況他盡是跟你胡言亂語,我還沒有找他算賬,又怎能將你送進他的虎口。”

孫向景聞言不悅,一路吵鬧不休,徐方旭也不理他,兩人策馬便朝着中原去了。

吐蕃的窮山惡水,風土人情就這樣落在了兩人身後,江南的花紅柳綠便在前方。

第二十六章 驚聞不詳訊第五十八章 故交有心人第二十一章 大理好風光第三十六章 難解自身情第三十四章 地仙隕落時第五十九章 南北並一處第二十三章 盛會召開日第三十三章 場中亂戰處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三十六章 好漢惜英雄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九章 先前遺漏事第四十八章 軍中起亂弦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四十四章 事了卻無言第四章 太師顯鋒芒第四十四章 三人歸門來第一十八章 日暮掩柴扉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二十章 寺中品香茗第一十八章 美酒敬英豪第二十四章 紅顏夢魘中第一十三章 何意百鍊鋼第一十一章 父子難相道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一十八章 日暮掩柴扉第三十四章 朱門閉雲羅第七章 衷腸相傾訴第二十三章 相會待明年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三十四章 美婦隱暗懷第二十四章 熱酒暖人心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五章 昔日姐妹情第二十章 再見故人顏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二十七章 他人正得意第一十二章 勾欄少年意第五十八章 故交有心人第一十八章 日暮掩柴扉第六十章 三家齊征伐第一章 波瀾隱又起第一章 冬日練功時第二十一章 再回久別處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二十二章 見面好相認第二十一章 北來性情士第五十五章 神通現端倪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三十三章 佳人念故舊第三十二章 暗藏虎狼師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第二十三章 英雄末路時第一十九章 久候偶得信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三十九章 香火薰菩提第六十章 一去一歸來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六章 熱心薦故人第五十四章 反掌滅外敵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四十九章 一門相商議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一十九章 久候偶得信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二十章 分道揚鑣時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第四章 人情亦艱難第一十八章 美酒敬英豪第六十一章 此景似相識第三章 江湖終大亂第三章 晨起修武道第二十五章 武林有盟主第九章 先前遺漏事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一十二章 兄弟啓程忙第四十五章 又聞秘聞事第五十三章 性命終得保第一十九章 忽聞羣雄會第四十四章 三人歸門來第一十五章 往事憶紛繁第三十七章 退而求其次第一十五章 往事憶紛繁第五十章 難敵血修羅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一十六章 枯榮自有時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三十二章 望輝照空玄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四十七章 高僧涅槃處第一十四章 化爲繞指柔
第二十六章 驚聞不詳訊第五十八章 故交有心人第二十一章 大理好風光第三十六章 難解自身情第三十四章 地仙隕落時第五十九章 南北並一處第二十三章 盛會召開日第三十三章 場中亂戰處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三十六章 好漢惜英雄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九章 先前遺漏事第四十八章 軍中起亂弦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四十四章 事了卻無言第四章 太師顯鋒芒第四十四章 三人歸門來第一十八章 日暮掩柴扉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二十章 寺中品香茗第一十八章 美酒敬英豪第二十四章 紅顏夢魘中第一十三章 何意百鍊鋼第一十一章 父子難相道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一十八章 日暮掩柴扉第三十四章 朱門閉雲羅第七章 衷腸相傾訴第二十三章 相會待明年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三十四章 美婦隱暗懷第二十四章 熱酒暖人心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五章 昔日姐妹情第二十章 再見故人顏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二十七章 他人正得意第一十二章 勾欄少年意第五十八章 故交有心人第一十八章 日暮掩柴扉第六十章 三家齊征伐第一章 波瀾隱又起第一章 冬日練功時第二十一章 再回久別處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二十二章 見面好相認第二十一章 北來性情士第五十五章 神通現端倪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三十三章 佳人念故舊第三十二章 暗藏虎狼師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第二十三章 英雄末路時第一十九章 久候偶得信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三十九章 香火薰菩提第六十章 一去一歸來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六章 熱心薦故人第五十四章 反掌滅外敵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四十九章 一門相商議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一十九章 久候偶得信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二十章 分道揚鑣時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第四章 人情亦艱難第一十八章 美酒敬英豪第六十一章 此景似相識第三章 江湖終大亂第三章 晨起修武道第二十五章 武林有盟主第九章 先前遺漏事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一十二章 兄弟啓程忙第四十五章 又聞秘聞事第五十三章 性命終得保第一十九章 忽聞羣雄會第四十四章 三人歸門來第一十五章 往事憶紛繁第三十七章 退而求其次第一十五章 往事憶紛繁第五十章 難敵血修羅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一十六章 枯榮自有時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三十二章 望輝照空玄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四十七章 高僧涅槃處第一十四章 化爲繞指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