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七章 寶刀伴才俊

孫向景和陳風崇兩人這次出門,雖然只是爲着救一救陳同光,叫他要麼就此退出官場,要麼就駐留一段時間保得他安全,對付無論是西夏那邊還是龐太師那邊的不利之人,照理說難度並不是很大,危險也不是很多,比之先前六月份太玄教的事情和年底傳國玉璽的事情來說都要安全上不少。但是爲着“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道理,陳風崇還可以不論,孫向景卻是將這段時間一來製作出的蠱毒一一都帶在了身上,不單將那個小錦囊塞得鼓鼓囊囊,往外拿東西都是困難,身上更是藏了不知多少東西,衣袖腰帶鞋底都有蠱藥藏匿,真真成了一個行走的蠱毒釋放工具。孫向景的蠱毒技巧遠不如杏妹,但是這一番準備卻是要叫杏妹見了也要汗顏。

因着之前多次吃虧,孫向景這次真是謹慎精明得不可思議,不單是全身上下遍佈的蠱毒,甚至還將那把苗人蠱師首領代代相傳的巫月寶刀也帶了出來。這把刀是苗人傳承千萬年的寶物,其具體由來已不可考,或許可以一直上溯直蚩尤先祖時代,端的是一件尋常人終其一生也無緣一見的神兵寶具。

這巫月寶刀照着杏妹所說,乃是諸多金屬加上百獸、百蟲、百草的毒性淬鍊而成,真真是蠱術一道的傳承神兵,早已超出了凡兵的範疇,真實不虛的是神器一流。其不單蘊含有不輸太玄祖師佩劍的武道蘊藏,更有近乎仙術一般的蠱毒在身,藉助淬鍊之時的無盡蠱毒排列組合,加上蠱師們秘傳從來不敢使用的符文咒語凝刻,這寶刀已經不似凡人使用的兵器,更像是刑天手中的干鏚一般的神兵,又類似道家所謂的五雷正法一類的法器。

巫月寶刀自身道理之深刻,之繁複,之悠遠,就是長生老人也不能述說其中萬一;寶刀更是歷經千萬年風雨時光而不朽不滅,似乎自有靈性,就是杏妹使用也要小心翼翼,行足了禮數纔敢請用,真像上古傳說之中陸壓道君手中那個斬仙飛刀葫蘆一般,不是御使之人在用,而是要靠着“請寶貝轉身”,才能勉強借用其中威力之萬一。

無論是長生老人還是杏妹,都不止一次地交代孫向景不得擅自使用這等絕世兇兵,莫說是拿出來對症殺敵,就是他戴在身邊只怕都會有無窮無盡的冥冥災禍降臨。只是杏妹爲了弟子的安危,咬牙將寶刀賜下;長生老人更是憂心近年來江湖世事,也不好多作阻攔,暗地裡也希望這人間不該存在的神兵能保得弟子一分安寧。兩人都是千叮嚀萬囑咐,又是叫孫向景小心攜帶,這才許他持有這等上古神兵。

孫向景自持有這巫月寶刀以來,隱隱約約覺得自己與這寶刀能有些模糊交流,雖不似尋常倆人談天說地一般自在,但冥冥中總有一種心意相通的感覺,似乎是一人一刀之間有了什麼感應,寶刀願意放下自己千萬載不變的高貴身段,許孫向景自由使用自身一次,護得他的平安。正是應着這一個感應,孫向景纔敢將寶刀隨身攜帶,以應對自己臨出發之前對西寧局勢的一種莫名不安之感。

長生老人一門的弟子,都是在老人指導之下苦修一本《太玄經注》,武功比之尋常人要高超許多不說,就是對道的理解也是遠遠超出同輩。雖然在老人的指點之下,衆人都是不信宿命一說,但是隨着對祖師經典的深入理解,一衆弟子多多少少都會對禍福吉凶之類產生莫名感應,雖不敢說百發百中,但是往往心生警兆,順應而爲,多作準備,也都能化險爲夷,多有神驗。

照理來講,兩人這一次前往西寧,雖然可能會遇上許多麻煩,無論是陳風崇父子相認,還是朝政軍中的各種問題,恐怕都不是一時半會兒所能解決;但是以着兩人的一身修爲,頂多也就是奔波勞苦,倒也遇不上什麼太大的危險。向來廟堂與武林不同,雖然各種陰謀,暗流涌動或許更甚,但是真刀真槍動起手來的時候不多,更多的時候暗中算計,政治鬥爭更多些,直接拳腳相向倒是罕見。兩人並不直接參與此事之中,一應危險倒是遠遠不如先前面對太玄教和彌勒教的時候。

但是孫向景這次出門之前,卻是莫名其妙感覺有些不妥,總是願意多出些力氣,自己辛苦些許,準備的一應十分充足,更是將這把寶刀隨身攜帶,莫名覺得或有需要寶刀護身救命的時候。孫向景尚且如此,陳風崇自己更是感應明顯,更是準備地十分充分,生怕出了什麼不測的危險,自己也好有個應對,不至於到時候臨時抓瞎。

先前接觸兩個邪教的時候,衆人倒是也隱約知道了一些邪教的內幕消息。雖然當時太玄聖女說不知道彌勒教總教所在,但是先前太玄教的根基卻是真實不虛地就在西北一帶。如今太玄教覆滅,一應勢力和教徒都被彌勒教接手,西北諸多城池雖然不說完全被彌勒教滲透,多少也是要比蘇杭一帶要危險許多,邪教的活動只怕要更爲頻繁。

大宋的西北邊境,大概從蘭州城算起,都是苦寒之地,土地貧瘠,商賈也不是十分衆多;加上多年以來戰事頻發,西夏屢屢侵犯掠奪,更有幾年前大宋與西夏全面開戰,更是烽火連天,百姓苦不堪言。在這種情況之下,一應的宗教勢力就更加容易滲透發展,以冥冥中虛無縹緲的宿命神祈來蠱惑百姓,使其在亂世之中能尋求到些許的內心慰藉。故而比之豐饒富足的江南水鄉,西北邊境上邪教的活動卻是更加頻繁。

朝中其實也是對此事略有耳聞,但始終法不責衆,百姓信仰太深,官府驟然干涉反而容易激起民變;加上無論是太玄教還是後來的彌勒教,在西北諸多城池之中倒也沒有什麼太過分的舉動,無非是溝通商賈,暗中侵吞些錢財,不但不禍害民生,反而在氣節艱難的時候贈衣施粥,幫助百姓渡過難關。因着此,朝廷對彌勒教在西北的發展一向是睜隻眼閉隻眼,從不多加干涉。

朝廷態度如此,朝中無論文武官員自然也就知曉,只要被派遣到邊防前線的,一應的行事之中都是對彌勒教十分忍讓,有些甚至還有暗地裡的合作,許多事情需要彌勒教幫忙。正如此次莫之代在城外被西夏人鼓動暴民劫掠了軍糧,自己手握大軍都無力挽回,最終還是靠着龐太師聯絡了彌勒教,藉助彌勒教的幫助才勉強解決此事。軍糧倒是沒有追回多少,至少藏在其中的火器沒有落入西夏人手中,只是受了申斥,沒有鑄成大錯。

這些情況,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心知肚明,也不曾擺在檯面上來。原本西北一帶因着地理氣候,就甚少出養生練武的道家門派,少許的幾個武林門派也是當地百姓自發組織,練些兇狠殺戮的武功,以求自保。因着資源限制,這些門派都不是十分壯大,有些連個山門都沒有,組織上十分鬆散;加上西北漢人比例不多,各民族的大宋子民混居一處,也不怎麼跟中原往來,故而這一帶的門派都遊離在中原正道之外,地位十分尷尬。

陳風崇兩人這次前來,也不曾指望能獲得當地武林門派的幫助。縱是他交友廣泛,對這西北武林也是瞭解不多,少數幾個朋友都只是門派中尋常弟子,也幫不上什麼忙。

兩人在京兆府惠天成家住了兩日,也是實在難敵惠天成的熱情款待,加上又是長輩極力挽留,晚輩們卻之不恭,只好多住了一日。到得第三天一早,兩人實在心急,這才百般辭謝了惠天成挽留的好意,準備繼續上路前往。惠天成是年紀大了,不過也知道兩人要事在身,能多留一日已是給足了自己作爲長輩的面子,倒也還是好生送兩人上路,又沿路交代,要這一帶的商會多多給予方便,能幫助兩人只是儘量多出些力。

如此兩人告辭,從京兆府出發,沿着水路一路趕往熙州。

大概三日之後,兩人到達了熙州地界,水路也至此斷絕,後面就只能靠着陸路前進。

此時兩人已經深入了邊境,也是看到了一番與中原江南大相徑庭的山水風景。西北自熙州開始,河道水路逐漸減少,高山密林也慢慢消失不見,舉目望去大多是些草地荒漠,低矮灌木,一眼就能看到天邊,倍感遼闊的同時也令人心生天地無垠之感,又覺渺小身軀在這無盡天地之間的孤寂,頗令人有一番別樣感覺,一時又是覺得心胸開闊,同事有莫名有些淒涼感覺。

眼看着這一望無際的平原,倒真有些前朝詩人王維所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兩人一時停下了腳步,呆呆望了許久。

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一十八章 美酒敬英豪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二十八章 彌勒行大事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四十六章 重開不熄宴第五十四章 反掌滅外敵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五十四章 又訴山中聞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四十章 菩提見心魔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第四十七章 得賜寶神兵第一十章 切切美規嬌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一十七章 寶刀伴才俊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一十二章 勾欄少年意第一十四章 不老長春谷第一十九章 月下述心事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七章 朝中心機重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四十章 菩提見心魔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四十九章 師徒情深處第四十六章 再別恩施顏第三十一章 座下神武者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二十九章 佛道重相聚第三十九章 百兵皆歸祖第一十八章 歸來對峙時第二十九章 風捲江湖雨暗村第二十四章 同門商議忙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三章 曲罷善才服第五章 江湖路雖遠第二十章 再見故人顏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二十章 寺中品香茗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三章 神山金剛來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九章 先前遺漏事第四十四章 三人歸門來第九章 神女慈悲意第一十二章 勾欄少年意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二十三章 盛會召開日第三十二章 奸佞難脫逃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一十三章 山莊處處情第二十五章 武林有盟主第一十四章 相會再無期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三十一章 太師爲官道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二十一章 崑崙有故人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四十六章 重開不熄宴第一十五章 花子遭不測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五十七章 得聞今天秘第二十二章 南行探太玄第五章 秀英重換骨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二十八章 彌勒行大事第二十一章 大理好風光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六章 萬戶起紛爭第五十五章 隕星從天過第四十四章 事了卻無言第一十章 天有飛來禍第一十四章 老者露愁容第二十六章 惡客入莊來第五十六章 神刀顯真意第八章 莊中備考忙第九章 融融冬日暖第五十六章 一門宴席中第三十四章 屋中少年急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四十一章 倉皇逃竄時第五章 百家竟偷閒第二十九章 黃雀露尖喙第四十一章根骨仙難聚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二十六章 祖師號道陵第一十九章 月下述心事第一十九章 神藥禍凡塵第二十四章 尋常百姓家
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一十八章 美酒敬英豪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二十八章 彌勒行大事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四十六章 重開不熄宴第五十四章 反掌滅外敵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五十四章 又訴山中聞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四十章 菩提見心魔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第四十七章 得賜寶神兵第一十章 切切美規嬌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一十七章 寶刀伴才俊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一十二章 勾欄少年意第一十四章 不老長春谷第一十九章 月下述心事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七章 朝中心機重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四十章 菩提見心魔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四十九章 師徒情深處第四十六章 再別恩施顏第三十一章 座下神武者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二十九章 佛道重相聚第三十九章 百兵皆歸祖第一十八章 歸來對峙時第二十九章 風捲江湖雨暗村第二十四章 同門商議忙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三章 曲罷善才服第五章 江湖路雖遠第二十章 再見故人顏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二十章 寺中品香茗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三章 神山金剛來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九章 先前遺漏事第四十四章 三人歸門來第九章 神女慈悲意第一十二章 勾欄少年意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二十三章 盛會召開日第三十二章 奸佞難脫逃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一十三章 山莊處處情第二十五章 武林有盟主第一十四章 相會再無期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三十一章 太師爲官道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二十一章 崑崙有故人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四十六章 重開不熄宴第一十五章 花子遭不測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五十七章 得聞今天秘第二十二章 南行探太玄第五章 秀英重換骨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二十八章 彌勒行大事第二十一章 大理好風光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六章 萬戶起紛爭第五十五章 隕星從天過第四十四章 事了卻無言第一十章 天有飛來禍第一十四章 老者露愁容第二十六章 惡客入莊來第五十六章 神刀顯真意第八章 莊中備考忙第九章 融融冬日暖第五十六章 一門宴席中第三十四章 屋中少年急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四十一章 倉皇逃竄時第五章 百家竟偷閒第二十九章 黃雀露尖喙第四十一章根骨仙難聚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二十六章 祖師號道陵第一十九章 月下述心事第一十九章 神藥禍凡塵第二十四章 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