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

此番前往渝州,徐方旭和孫向景兩人都算是輕車熟路,畢竟之前已經走過一次的路,再走卻是要熟悉許多。

只是因着要先將兩位姑娘送到渝州,杏妹那邊一時半會兒的就去不了了。好在倆人先前也打算過,待得回程之時再去看完杏妹,若是能將楊瓊帶回,也好叫她認一認這位婆婆。

太和真人這趟出門,原本就是在青城山實在閒不住了,又聽說唐坤要去蘇州拜見長生老人,這才硬拉着他一起出發。他畢竟也是個長輩,唐坤倒是不好拒絕,也就請這太和真人同行。這次在蘇州,太和真人也就看了看幾位弟子,又考較了一番惠博文的學問,倒也十分驚奇高興,知道這弟子怕是得了長生老人的指點,一應的人情世故倒是通達了許多,書卷道理也有了更深的體會。

要說他兩人也是十分有趣,各自收了弟子,又私下揹着對方教授,絲毫不存了避嫌的心思,也是彼此實在相信得過。

衆人依舊是順着長江水路前行,一路上倒是沒遇到什麼事情,旅途也算輕鬆愉快。

衆人之中,徐方旭和孫向景是重走舊路,太和真人和唐坤更是返鄉回家。那秋月雖然多年不曾回渝州看看,畢竟也是自小在渝州生長,旅途的風光倒也見得多了。也就太玄聖女不怎麼熟悉這條水路,上一次道杭州海市原本是她第一次出遠門,先前都是與父親在西北一帶生活,對這等的江南山水道也覺得欣喜可愛,不住留戀。

她原是有些心結的,對孫向景也總有一種不明不白的感情。臨行前的那夜,師孃倒是把她請進了自己的屋子,不知與她說了些什麼,倆人相談半宿,聖女竟也一時放寬了心,解開了心結,不再看着孫向景尷尬,依舊一副落落大方的樣子。

唐坤也是一位合格的地主,還在長江水路上就開始爲幾人介紹渝州的風土人情,又說起對兩位姑娘的詳細安排,仔細徵求了她們的意見,倒也是十分謙和客氣,全然沒有那等當家作主的架子。

秋月和太玄聖女倒是十分感激唐坤,對未來也不覺得迷茫。長生老人安排得十分妥當,唐坤在渝州準備的兩座莊子就能叫她倆一生吃喝不愁。清平夫人給予兩人的路費盤纏也是不少,足夠維持她們許久的開銷,要當本錢做點生意倒也足夠。秋月與那位小廝緣定終身,已經打算今後便在家中相夫教子也就是了,畢竟她樣貌要獨特一些,貿然拋頭露面倒也不好。太玄聖女更是看破了萬丈紅塵,只想着在渝州那等山清水秀的地方平安隱居也就滿足,再沒有什麼世俗慾念。

因着到渝州之後就要與衆人分別,孫向景倒是對這兩位姑娘挺好,整日裡陪在一起說話聊天。那小廝眼見的向前的孫少爺一下子變成了自己的小舅子,一時還回不過神來,整日裡傻傻發笑,也不知是什麼事兒逗得他這般開心。

一艘座船逆流而上,直往西去。臘月十七這天,一行人到達了渝州碼頭。

唐門一早接到了消息,派出了不小的儀仗來迎接掌門和貴客。太和真人這下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起來,直說不好一直麻煩唐坤,自己卻是要先走一步。衆人哪裡肯放他走,依舊留他多待兩日。孫向景也只說還要親太和真人領着他逛逛這渝州城,也不枉來着一次。

太和真人不住搖頭,直說叫唐門的人領孫向景去。孫向景只得吐露心聲,卻是這唐門在武林中的名聲不是太好,自己與他們又是一樣修煉暗器毒功的,所謂“同行都是赤裸裸的仇恨”,卻是不想與唐門衆人太多來往。雖然那位掌門唐坤卻是是一位和善可親的大叔,可孫向景總不能叫他一家掌門領着自己再大街上轉悠,一來怕嚇壞了渝州的百姓,二來也是實在不合禮數,卻是隻能請太和真人作這一個嚮導。

太和真人聽完氣得吹鬍子瞪眼,直說自己明明也是個長輩,得到的尊重還不如唐坤來得要多。孫向景這下才反應過來,十分尷尬地跟太和真人道歉,腹誹這老頭子雖也是一代宗師,平日裡卻是個老頑童一般,與師父不想上下,自己卻是老將他們混在一起,有時候失了些禮數。

不過說歸說,太和真人倒是真疼孫向景,一面抱怨還是一面留下,也要領着孫向景和徐方旭在渝州遊玩兩日。

徐方旭偷偷問太和真人,卻不知他先前爲何要急着離開。太和真人一臉難受表情,說自己先前算了一卦,只怕多留幾日會遇見不想見的人,雖然不是什麼大麻煩,始終叫人心裡不舒坦,故而不願意多留,急着回青城山避上一避。

徐方旭這下才覺得釋然,又暗自好笑。這五行八卦的預測,雖不說完全不準,但一般得到的結果都十分模糊晦澀,又是講求一個天時緣分,尋常人有心去算根本得不到什麼消息,無意間心念一動倒是能有所收穫。不過太和真人也算是道家的領袖前輩,一身武功高明不說,想來道法也是不差,當是有些法門,卻不知他算出的那人是誰。

一衆人被迎着到了唐門,唐坤自然也是好酒好菜地招待。只是又師孃的玄奇手藝金玉在前,幾人倒也不覺得太過感嘆,只是禮節性地稱讚了幾句。蜀中多用辛香料,姜蒜一類卻是日常飲食裡少不了的,孫向景因着生來杜絕五葷,連帶着有些辛香料也不能進嘴,平日裡有師孃小心照顧,出了門卻是實在沒有辦法,胃口不佳。

唐坤知道長生老人最疼愛這位小弟子,眼見他胃口不好卻是十分上心,不住詢問。孫向景在外倒也十分遵守一應禮數,並不想在家中那般隨意,只是謝了唐坤的好意,說自己許是舟車勞頓,一時水土不服罷了。

唐坤連忙叫人奉上泡姜給他開胃,更是叫孫向景兩相爲難。還好太和真人疼他,幫他向衆人解釋道:“《楞嚴經》中有云:‘一切衆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衆生,求三摩地,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向景生來不近這些五辛五葷之類,卻是先天的根性,並非挑剔。”

唐坤這才明白,連忙叫人重新準備,又是叫孫向景一通感謝。

好歹衆人還是吃飽喝足,在唐門住了一夜。因着近日天寒,那兩處莊子一時還不曾準備妥當,有些應用之物還在採買之中,故而兩位姑娘暫時就在唐門中居住,也是被奉作上賓,一應禮待。

徐方旭和孫向景原本打算次日動身就走,但那唐坤卻說過兩日臘月廿三便是自家孫女雪見的生日,邀請衆人多留幾日,一同飲宴一場。徐方旭因着師父那層關係,倒也就答應了,安慰孫向景說等小姑娘過了生日就走,也是全一份禮數。孫向景一心掛念楊瓊,相別一年卻是再也難等,不過還是依舊應了,同意再等幾天。

渝州在羣山環抱之中,氣候類似江南蘇杭,但是更加溼潤一些,倒也宜人,衆人住得也是十分舒服妥當。只是渝州飲食多用藤椒,十分麻嘴,這幾位江南和西北來的客人都有些不習慣,還需要許久時間磨合。好在秋月對孫向景也如清平夫人一般地照顧,加上她的一身內功與清平夫人源出一處,相處見總給孫向景一種莫名其妙的安心,倒是叫他能忍受在外的不適,不至於太過委屈。

徐方旭跟太和真人也有許多道理要討論,卻是自六月壽州一別之後積累的許多疑惑。長生老人指點徐方旭的醫道和武道,不過道家一流老人也始終喟嘆不如太和真人,畢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太和真人一輩子都浸淫道藏,一應理論更加精深也屬正常。況且長生老人以武入道,對天道自然的瞭解或許要高明一些,但是要叫他準確完整地描述出來,還要叫弟子全盤聽懂,倒是有些爲難。太和真人則是教導出了許多弟子,一應道經也爛熟於胸,有時候一兩句十分偏僻晦澀的道經誦出,反而有助於徐方旭理解揣摩。

因着這個緣故,徐方旭也與太和真人討教了不少。那太玄聖女也時常在一旁聽講學習,不時用《太玄往事錄》上的淺白記載來彌補徐方旭《太玄經注》上的高深話語,傳遞前人修行者的經驗智慧,一時間大家都是各有所得。

先前徐方旭和衝玄子道人論道之時,太和真人曾命衝玄子傳授了一套《真武蕩魔劍法》給徐方旭。後來徐方旭融合兩家之長,自創了一套劍法,又在祖師佩劍的引導之下將其改良完善,打磨圓潤,也如數告訴了太和真人,請他品評之後交給衝玄子,也算是一個禮尚往來,互相交流。

太和真人自然十分歡喜,仔細聽了之後又大爲稱讚驚歎,直說這等劍術武功創出倒是不難,打磨圓潤卻是需要數十年的水磨工夫。徐方旭能在祖師佩劍的引導之下短時間就有所感悟,也是叫太和真人對前朝那位太玄祖師十分佩服推崇。太玄聖女聽見此事,又說起了《太玄往事錄》上有關太玄祖師的傳聞記載,衆人聽後一時又是嘖嘖稱奇。

第八章 易得無價寶第四十七章 應有故人意第四十章 萬毒蠱爲尊第一十二章 郎情妾意深第一十四章 老者露愁容第一十四章 四下狼煙起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九章 青鸞送報書信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一十一章 飲馬長城窟第五章 秀英重換骨第三十二章 暗藏虎狼師第一十四章 化爲繞指柔第五章 冷看禽獸變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二十三章 英雄末路時第一章 前情或已忘第二十一章 再見太和者第二十八章 彌勒行大事第三十八章 笑迎刀斧來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四十二章 寶書自難得第三十三章 場中亂戰處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二十一章 再回久別處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三十八章 笑迎刀斧來第六章 兒郎舞劍忙第五十八章 故交有心人第三十五章 忽聞驚天變第二章 廟前紅梅開第二十四章 紅顏夢魘中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二十二章 穿心故人劍第三章 高僧成屍出第二十三章 英雄末路時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二十二章 南行探太玄第四十二章 寶書自難得第二十五章 青城山下客第四十五章 東來一時厄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一十三章 夜有不速客第五十七章 得聞今天秘第一十九章 忽聞羣雄會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一十九章 月下述心事第七章 古人重相見第七章 佛道接哀慟第七章 朝中心機重第三十一章 明有誠惶意第四十二章 重返清平日第二十二章 見面好相認第七章 衷腸相傾訴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二十章 山林神醫隱第二十五章 奇香伴身畔第三十九章 香火薰菩提第三十四章 朱門閉雲羅第三十八章 小馬亦識途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三十章 羣雄激憤青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四十八章 軍中起亂弦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五十章 難敵血修羅第九章 既有歡喜意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一章 風雪夜來客第二十二章 南行探太玄第四十四章 三人歸門來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一十三章 夜有不速客第一十二章 兄弟啓程忙第一十三章 安定難尋覓第一十一章 父子難相道第二十五章 奇香伴身畔第二十六章 惡客入莊來第三十七章 綠葉白蓮藕第六十二章 此人萬難惹第二十八章 借刀斬生機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一十八章 兩家相告辭第一十九章 豺狼遍地走第一十章 飛蛾救城民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四十四章 此間巫道演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
第八章 易得無價寶第四十七章 應有故人意第四十章 萬毒蠱爲尊第一十二章 郎情妾意深第一十四章 老者露愁容第一十四章 四下狼煙起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九章 青鸞送報書信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一十一章 飲馬長城窟第五章 秀英重換骨第三十二章 暗藏虎狼師第一十四章 化爲繞指柔第五章 冷看禽獸變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二十三章 英雄末路時第一章 前情或已忘第二十一章 再見太和者第二十八章 彌勒行大事第三十八章 笑迎刀斧來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四十二章 寶書自難得第三十三章 場中亂戰處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二十一章 再回久別處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三十八章 笑迎刀斧來第六章 兒郎舞劍忙第五十八章 故交有心人第三十五章 忽聞驚天變第二章 廟前紅梅開第二十四章 紅顏夢魘中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二十二章 穿心故人劍第三章 高僧成屍出第二十三章 英雄末路時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二十二章 南行探太玄第四十二章 寶書自難得第二十五章 青城山下客第四十五章 東來一時厄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一十三章 夜有不速客第五十七章 得聞今天秘第一十九章 忽聞羣雄會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一十九章 月下述心事第七章 古人重相見第七章 佛道接哀慟第七章 朝中心機重第三十一章 明有誠惶意第四十二章 重返清平日第二十二章 見面好相認第七章 衷腸相傾訴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二十章 山林神醫隱第二十五章 奇香伴身畔第三十九章 香火薰菩提第三十四章 朱門閉雲羅第三十八章 小馬亦識途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三十章 羣雄激憤青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四十八章 軍中起亂弦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五十章 難敵血修羅第九章 既有歡喜意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一章 風雪夜來客第二十二章 南行探太玄第四十四章 三人歸門來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一十三章 夜有不速客第一十二章 兄弟啓程忙第一十三章 安定難尋覓第一十一章 父子難相道第二十五章 奇香伴身畔第二十六章 惡客入莊來第三十七章 綠葉白蓮藕第六十二章 此人萬難惹第二十八章 借刀斬生機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一十八章 兩家相告辭第一十九章 豺狼遍地走第一十章 飛蛾救城民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四十四章 此間巫道演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