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路遇刁民難

又說徐方旭這邊,因着啓程的時間較早,離衆人約定在南少林齊聚的三月初三還有些時日,故而他卻不像那武僧來報信時一般火急火燎,只是騎着駿馬,不疾不徐地朝前趕路。

大宋律法森嚴,尋常人不能在城裡騎馬。徐方旭並無文武功名在身,倒也不願去尋這等麻煩,只是撿着山野小路,一路尋着朝南少林去。原本長生老人和南少林寺的關係極好,早年間還願意動彈的時候,倒也領着徐方旭和孫向景去過幾次南少林。只是長生老人出門都是遵着古風儀仗,向來是乘車坐轎的;加上當時徐方旭等人年紀還小,這幾年不走倒也生疏了許多,路上多有疑惑之處,都要向一旁的村民請教些許。

雖然日子還不到三月初三,但是沿途的道路兩旁也已經有不少人開始爲祖先的墳塋打理些許,又是祭拜,有些大戶算了年頭時日,還要舉辦些法事,爲九泉下的先祖積福積德。

大宋墓葬禮數遵循古法,一應都是土葬。鄉紳豪富人家或有族地,尋常百姓,特別是外來落腳的就沒有這等好事,只尋個風水過得去的地方,或是林中,或是路邊,埋葬族人,也就是了。

這幾日來,徐方旭不知爲何,總是心中思慮情感繁多,既有他正身陷知見障的緣故,也有一路上所見所聞激起的心緒。他出來的早了兩日,並不知道三師兄陳風崇已然得了生父的消息,不能爲他感到開心,只能自己一路看着路邊的青磚八角墳塋,或是香燭紙火瓜果供品俱全,或是野草叢生木塌磚裂冷清,都是別有一番情緒蘊含其中。

正如師孃多年前唱過的一段小調所言:“三月三日是清明,家家戶戶去上墳。有的墳上飄白紙,有的墳上冷清清。深重追遠來祭祀,焚香頂禮是兒孫。一年一度行孝道,每逢佳節備思親。[*]”這一路上的各種拜祭情景,卻是叫徐方旭心中五味雜陳,頗有所思,又一無所獲。

他如今身陷知見障劫數之中,雖然有長生老人開導勸慰,又得授了諸多道家清心明性的經文,始終自己缺了一個契機,難以突破心障,一直不得解脫。

原本徐方旭就是少年早慧,有因着孫向景的事情,早早便揹負了重大的責任。雖然現有仁欽桑布上師開導點化,後又得了諸多機緣治療孫向景的疾病,已然叫他將心中的執念與糾結放下了不少,不至於再像當日吐蕃岡仁波齊聖山腳下一般,會被事情激得熱血攻心,但是心障就是心障,他這等情況還是比尋常練武人要嚴重上不少。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們這等正派道家弟子,修煉的武功越是高深,明白的道理越是清楚,一旦陷入知見障便愈發地難以自拔。

武道修行之中,頗有幾個關口,都需要修煉者自行衝破,才能更進一層。佛家說修煉有“煩惱障、知見障和業障”三大關口,道家這邊倒也頗爲認同。歸根到底,乃是因爲修道練武之人每每經驗武道累積到一定程度,自身對外界的認知便會有一個較大的轉變。

當日岡仁波齊聖山之上,徐方旭踏過辛饒彌沃神宮外那道生死天塹之時,已然堪破了出離分段生死的煩惱,斬去了見惑與思惑,更有神宮外那位老上師與他一頓機鋒,已然助他破除了三障中的“煩惱障”,更進一步;而孫向景則是在再訪大理國,驚聞噩耗之後,在杏妹的幫助下也模模糊糊渡過了這一重難關,大步向前。

只是煩惱障乃是三障中最基礎的一重心劫,尋常人在生老病死之中也能經歷堪破,外人還能幫上些忙,倒不至於太過危險。而這知見障卻是全然起自內心,外力無從援助,只能靠着自己打破,更是厲害了許多。至於那最後的一重業障,更是牽涉因果輪迴,箇中厲害從未有人能說清道明,更是難以捉摸的劫數。

所謂武道艱難,也就見諸此處。練武之人雖不像傳說中的修仙之士一般,要歷經三災九難,雷火加身,但就是這三障心劫,卻也是十足兇險,叫人難以渡過的。原本武道便是兇險殺伐之事,與天合頗有損傷,輕易難以成就,自有諸多磨難阻攔。縱是那南北少林,號稱武學聖地,僧人習武之時也要多合佛法經意,洗滌自身,不至於走火入魔,陷入魔障。

徐方旭這幾日離了衆人,自己出行在外,身邊再無孫向景陪伴,更是終日寂寞,心中思慮繁雜,也沒個人幫着打斷開解,在這一場心劫之上更是越陷越深。長生老人並非不知其中關竅因由,只是希望藉着這一次機會,叫徐方旭好生內觀自身,走個“不瘋魔不成活”的路子,一舉堪破知見障,武道更進一步。

長生老人的考慮倒也周詳,就算徐方旭不能靠着自身頓悟,待他到達南少林之後也有空戒方丈和太和真人在,自能幫上一把,結合長生老人往日裡的教誨,也能叫他多有些收穫。

只是徐方旭自己這幾日卻是吃足了苦頭。他心緒飄散,思維難以集中,好幾次都是坐在馬背上發呆,任由馬兒自行前進,錯過了路口或是村莊,要麼迷路,要麼不得不露宿,也是一路十分艱難,受了不少折磨。

從長生老人的角度來說,徐方旭這一次出門,與其說是洗脫師門冤屈,不如說是他尋找本心的一次旅途。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徐方旭這些年讀懂的道理不少,爲自己而遠行的時候卻是不多,前幾次都是爲着孫向景,也該有這一次旅程。

徐方旭沿路邊想邊往前走,不知不覺又錯過了之前一位老農指點的路口,自己走得遠了,到了一個不知名的小村子,這纔回過神來,又是好一通問路。

好在他自有些銀子,爲人也是頗爲和善,沿途多有人願意爲他直路,這次也沒有遇見什麼太過麻煩的地方,請教了一位正在挖薺菜的老者,也就明白了路途,策馬前行。

只是這人世間的事情,總是有些說不清楚的。徐方旭的馬剛走到村口,路邊草叢之中便有一位垂垂老朽的老人躥出,橫着躺倒在馬前,攔住了他的去路,口中不斷痛呼呻吟,又是大聲呼喊,嚇了徐方旭一跳。

他這段時間總是不時發呆,也不曾留意先前的情況,只以爲自己的馬匹撞上了老人,便連忙下馬攙扶老者,詢問情況。原本照着徐方旭的考慮,他的馬在村子裡速度倒也不快,比之常人走路也差不多;加上這馬是自家飼養訓練的,最是通曉人性不過,斷不會貿然撞了別人。這老者許是一時不察,又上了年紀,被馬一驚,失了分寸才倒在了地上。

只是事情的發展遠遠出乎了徐方旭的意料,他剛走到老者面前將其扶起,便見了周圍不知何處冒出來一大羣村民,手持農具利器,將他團團圍住,口中用生僻的地方話喊着什麼,大意是說徐方旭撞傷了老人,要他進行賠償。

徐方旭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怕是遇見了地痞無賴。他就在老人身邊,看那老者面色紅潤,並無什麼受了重傷的跡象,只是不住叫疼,又是就地打滾。

徐方旭只一愣,周圍的村民們便大膽上前來推搡。只是徐方旭這等修爲的人,尋常人一般是難以近身的,加上他現在稍微有些發矇,自身內勁卻是一時失了控制。只見那人推了徐方旭的臂膀兩下,不見他動,當即一拳朝着他的胸口打去,便覺得拳頭像是被什麼看不見的東西纏住,甫一碰到徐方旭的身子便招來了一股莫大的力道反擊,將自己震退幾步,手臂不住發麻。

衆人一見,更是叫得厲害,卻再不敢上前,只死死將徐方旭圍在正中,不讓他離開。

徐方旭眼下遇見師孃所說的“碰瓷兒”行徑,一時發矇,思緒又是跑遠,想起了早年間師父曾經說起,某處老人與族中晚輩起了衝突,受了些委屈,自己一時想不開,回家尋了死路。老人的子女將族人告到了地方官那邊,那地方官卻死也不肯斷案,直被那老人家人不斷上告,丟了官職。徐方旭當時不懂那地方官的想法,長生老人說了一句叫他毛骨悚然的話語道:“若是那地方官判罰了年輕後生,只怕數年之內,整個村子的老人都要死絕了。”

徐方旭眼下遇到這等困局,心中又是想起先前這個叫人不寒而慄的故事,一時內心糾結,又不知如何是好。原本以着他的武功,這村子裡所有青壯圍上來也套不來好,他自能脫身前去;只是他現在難以確定老者是否爲馬匹所傷,又被人攔着不能上前診治,一應的語言又溝通不暢,倒是一時兩難。

雖然聽這些人的話語,張嘴閉嘴只要銀錢,完全無視徐方旭說自己頗通醫術,願意先救老人的話語,只是不住逼近;但是畢竟徐方旭不是孫向景,實在做不出那等忍無可忍殺人滅口的舉動,還是強自剋制自己,又是好一番糾纏。

※※※

[*] 左宏元《清明上墳》

第九章 青鸞送報書信第一章 波瀾隱又起第二十六章 胡星耀北方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九章 既有歡喜意第一十六章 清平爲婆母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一十一章 人無難度劫第七章 嬌娘戲郎才第三十四章 美婦隱暗懷第一十五章 花子遭不測第九章 融融冬日暖第五章 冷看禽獸變第一十九章 神藥禍凡塵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三十七章 老驥歸泥淖第一十一章 兩家父母會第五十六章 神刀顯真意第八章 莊中備考忙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一十七章 山中相送罷第四十一章根骨仙難聚第一十六章 小哥喚阿郎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七章 江湖路雖遠第一十八章 日暮掩柴扉第一十四章 不老長春谷第二十三章 兩方具解意第一十二章 郎情妾意深第一十三章 夜有不速客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二十四章 同門商議忙第一十章 天有飛來禍第二十三章 相會待明年第二十六章 祖師號道陵第一十三章 夜有不速客第三章 神山金剛來第一十八章 日暮掩柴扉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三十四章 美婦隱暗懷第四章 太師顯鋒芒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一十章 切切美規嬌第二十四章 同門商議忙第二十章 寺中品香茗第一十四章 四下狼煙起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四十六章 重開不熄宴第三章 曲罷善才服第二章 廟前紅梅開第七章 江湖路雖遠第一十三章 何意百鍊鋼第八章 太玄事糾纏第一十章 又聞佳訊來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六十四章 大難起或過第二十章 山林神醫隱第三十一章 明有誠惶意第四章 再看理和情第二十一章 北來性情士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四章 再看理和情第一十九章 忽聞羣雄會第一十八章 美酒敬英豪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一十二章 勾欄少年意第四十五章 東來一時厄第四十一章 本是同根生第二十六章 胡星耀北方第五十一章 功成得圓滿第九章 難得有情郎第五十六章 神刀顯真意第四十一章根骨仙難聚第三十二章 望輝照空玄第三十三章 佳人念故舊第四十七章 得賜寶神兵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一十四章 四下狼煙起第二章 廟前紅梅開第三十六章 好漢惜英雄第二十章 山林神醫隱第一十八章 垂老不得安第三章 高僧成屍出第四章 問詢皆驚然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二十八章 借刀斬生機第三十章 羣雄激憤青第一十章 又聞佳訊來第三十六章 難解自身情第六十章 一去一歸來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五十五章 神通現端倪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二十七章 見說蠶叢路第四章 問詢皆驚然第六章 兒郎舞劍忙第二十一章 崑崙有故人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
第九章 青鸞送報書信第一章 波瀾隱又起第二十六章 胡星耀北方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九章 既有歡喜意第一十六章 清平爲婆母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一十一章 人無難度劫第七章 嬌娘戲郎才第三十四章 美婦隱暗懷第一十五章 花子遭不測第九章 融融冬日暖第五章 冷看禽獸變第一十九章 神藥禍凡塵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三十七章 老驥歸泥淖第一十一章 兩家父母會第五十六章 神刀顯真意第八章 莊中備考忙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一十七章 山中相送罷第四十一章根骨仙難聚第一十六章 小哥喚阿郎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七章 江湖路雖遠第一十八章 日暮掩柴扉第一十四章 不老長春谷第二十三章 兩方具解意第一十二章 郎情妾意深第一十三章 夜有不速客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二十四章 同門商議忙第一十章 天有飛來禍第二十三章 相會待明年第二十六章 祖師號道陵第一十三章 夜有不速客第三章 神山金剛來第一十八章 日暮掩柴扉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三十四章 美婦隱暗懷第四章 太師顯鋒芒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一十章 切切美規嬌第二十四章 同門商議忙第二十章 寺中品香茗第一十四章 四下狼煙起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四十六章 重開不熄宴第三章 曲罷善才服第二章 廟前紅梅開第七章 江湖路雖遠第一十三章 何意百鍊鋼第八章 太玄事糾纏第一十章 又聞佳訊來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六十四章 大難起或過第二十章 山林神醫隱第三十一章 明有誠惶意第四章 再看理和情第二十一章 北來性情士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四章 再看理和情第一十九章 忽聞羣雄會第一十八章 美酒敬英豪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一十二章 勾欄少年意第四十五章 東來一時厄第四十一章 本是同根生第二十六章 胡星耀北方第五十一章 功成得圓滿第九章 難得有情郎第五十六章 神刀顯真意第四十一章根骨仙難聚第三十二章 望輝照空玄第三十三章 佳人念故舊第四十七章 得賜寶神兵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一十四章 四下狼煙起第二章 廟前紅梅開第三十六章 好漢惜英雄第二十章 山林神醫隱第一十八章 垂老不得安第三章 高僧成屍出第四章 問詢皆驚然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二十八章 借刀斬生機第三十章 羣雄激憤青第一十章 又聞佳訊來第三十六章 難解自身情第六十章 一去一歸來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五十五章 神通現端倪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二十七章 見說蠶叢路第四章 問詢皆驚然第六章 兒郎舞劍忙第二十一章 崑崙有故人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