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業有望日

是夜,開封府內,東京汴梁。

汴梁是大宋國都,始建於春秋時期,也是經歷了千百年的風雨至今。太祖得天下後,因着汴梁城位於中原要地,一應交通水洗俱是便利發達,便定都與此,在五代舊宮之上修建了皇城。

汴梁城分作,皇城、內城和外城三塊,皇城是皇室國君所在,處理一應國家大事的地方;內城則是諸多行政機構,包括開封府、御史臺、五寺三監甚至太廟所在;至於外城,則是一應京官朝臣所住,也有些漁農商賈百姓。

汴梁外城,龐相宅中,此刻一片熱鬧。

龐吉太師身爲當朝宰相,位列“太師、太傅、太保”三師之首,官居一品,參掌樞密院大權,更有一女爲仁宗皇帝后妃,身爲一國國丈,當朝風頭無兩。[*]

今日早些時候,龐太師手下一位親信將領私密來見,奉上了一件叫龐太師心花怒放的禮物。龐太師欣喜之餘,更是大開夜宴,邀請了朝中屬他一脈的黨羽,在家中飲宴,一時整個龐相府熱寶非凡。

因着這日是單日,明日不必朝會,衆人不敢駁了龐太師的面子,便也一一應允,備了厚禮,三五成羣前來。只是這宴會之上,衆人雖見龐太師欣喜非常,頻頻舉杯,卻不曾聽說爲何,只隱約知道太師得了一件了不得的古物,也不見他拿出來共賞些許。

龐太師今日如此高興,卻真是有着十足的理由。

今日一早,他一位身居樞密院的門生將領前來拜見,神神秘秘,說是有重寶奉於座師。龐太師原本剛從皇城議事歸來,身心俱疲,見這門生行蹤詭秘,有些心煩,又不知他帶來了什麼重寶,隨口叫他速速奉上。

那門生原是外放的將領,因着朝廷的規矩,四處調動之餘得了龐太師的助力,回京進了樞密院,升遷之餘更得了一份安穩,對龐太師感激萬分。眼見龐太師面露不虞,這人也不敢再故弄玄虛,連忙求太師屏退了衆人,自己從袖管裡取出了一支錦盒,小心奉於太師。

龐太師見他這般神秘,一時也被他勾住了胃口,接過錦盒便急忙打開,卻見那錦盒中放了一卷破爛繡帛,一時不解。想到這門生斷不敢欺瞞自己,尋自己開心,龐太師也就強壓了心中火氣,小心將那捲看上去一碰就要碎開的繡帛拿出,仔細展開,平鋪在他那七尺有餘的花梨書案之上。

瞟眼一看書案上的繡帛,龐太師的眼神就像被鐵鉤勾住的魚兒一般,再也轉移不開。

只見那繡帛應是上好蠶絲織就,怕是經歷了百餘年的光景,已是發黃破爛,直入紙張一般,早失了繡品應有的細膩柔和。若僅僅是一卷繡品,龐太師府上無多有少,千餘匹也有,一應絲料繡工都遠超面前這份繡帛。若是旁人敢拿了這等破爛來逗龐太師開心,龐太師單是賞他繡錦也能將其活埋。

只是這破爛繡帛之上,被人用極細的筆鋒勾畫了一副地圖,批註了無數細小字句。繡帛雖歷經百年而破敗,那筆墨卻依舊亮黑如新,顯然是用了上好的墨方;而勾畫地圖和批註的筆法,都是俊秀有力,似有刀斧之意,顯然是出自一位金戈鐵馬的將領之手,也算是書法上的一位大家。

龐太師身爲一國宰相,總理陰陽,自是識得這繡帛上勾畫的地圖正是大宋中原一帶。再看旁邊批註,龐太師當即覺得心中一震,呼吸都爲之暫停片刻,卻是被其中內容震驚。

原來這繡帛本是後梁太祖朱全忠親手繪製,記載了其從唐哀帝李柷手中奪取傳國玉璽的一應過往,並寫明因李氏復辟之心不死,朱全忠自知難以抗衡,於後樑國破前一年着人仿造了一枚傳國玉璽於宮中,自己親自將真玉璽藏在了某處,以求縱是後梁國破,李氏子孫也尋不得傳國玉璽繼承,法統不順,自難持久。

說起這傳國玉璽,市井間一直各色傳言不休,頗有一份神異色彩,卻是百姓人人都知曉的。傳說這玉璽原是始皇帝嬴政所致,以整塊上佳藍田玉雕琢,上有當時丞相李斯親筆以龍、鳥、魚、蛇形狀,鳥篆書寫就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秦二世而亡,子嬰跪捧玉璽獻劉邦於咸陽道左。漢末王莽篡位,向王太后索玉璽而不得,王太后怒擲寶璽於地,令其損去一角,後爲王莽以黃金補全。

隨後千餘年間,這枚傳國玉璽就以皇室法統的代表流傳於各朝之中,中間歷經無數風雨,見慣了屍山血海的改朝換代,曾幾度失蹤,又幾度出世,直到前朝李唐之末,朱全忠廢輟哀帝,纔將這國之根本把握手中。只是後梁滅國之後,這傳國玉璽也曾現世於後唐皇帝手上,直到後唐滅國,後唐末帝李從珂抱璽自焚之後纔再度失蹤。

按照這繡帛上朱全忠的記載,那枚隨着後唐末帝自焚而失蹤的玉璽竟是仿造的,真玉璽被他藏在了某處,地點在這繡帛之中用幾句晦澀難懂的密文標註,只需破解其中意思,加上繡帛上勾畫的地圖便能尋得。

龐太師自然知曉這傳國玉璽的一應歷史,也曾動念尋找過這等國之重器。畢竟自玉璽消失之後,大宋一朝也不曾尋得,只得憑着後周太祖郭威所制的兩枚國璽傳承,法理卻是不順。這傳國玉璽歷經千年,已成了自始皇帝以來,確立國統法理的重器,其意義之重大,卻不是凡人所能染指的。

只是玉璽消失之後,太祖皇帝也曾遍尋天下而不得,後來諸位皇帝雖也有這個心思,卻不再抱有尋獲的希望,只當這寶璽與李從珂一通毀在了大火之中。如今龐太師得到的這卷繡帛,卻是指出了真正傳國玉璽的所在,卻叫他不住心驚,又有萬千念頭生滅。

龐太師看着繡帛許久,這才強自壓制心神,深吸一口氣,緩緩擡起頭來,看着面前那位獻寶的門人,沉聲問道:“這東西,你看過麼?”

那門生一頭汗水,跪地說道:“稟太師,小人曾看過些許,卻不解其意,諒是小人行伍出身,大字不識,只念其乃是古物寶貝,拿來求太師慧眼分辨。”

龐太師又盯着這人許久,見其面色如常,也暗讚一聲“還算穩重”,開口說道:“這便是了。此物似是後唐遺留,當時記載某種古物所在的。你既不知,獻寶也是有功。樞密院恰逢有缺,我會於皇上商議的。”

那門生聽了,當即心下一喜,磕頭如搗蒜一邊,叩謝太師提攜大恩,隨後也就告退了。

龐太師初見這繡帛之時,卻也曾起了殺人滅口的心思。只是一者這門生是自己一手提拔,也知道他的人品秉性,自知他是一心忠於自己,獻寶也是好意交換仕途;再者這人城府頗深,也是官場上絕佳的厚黑之人,此番獻寶,怕是也備了後手,自己也不好冒險將其誅殺;三者這世上之事,兩人間的秘密卻總是制衡雙方的,這人縱是有異心,量他也不敢將這等要緊之事隨便說出,只消給夠了他好處,今後大家便更是同舟共濟,卻不需殺戮髒了手。

考慮周詳,打發那門生去了之後,龐太師又是心中一陣慌亂,饒是他三師之首的身份,一國太師的地位,面對這等國之重寶,卻依舊失了些往日的鎮定分寸。好在他內心足夠強大,不一會兒也就想通了過來,將這事兒仔細打算了一番,又着下人私密請了身邊最信得過的客卿過來,請這位文史大家一看這繡帛。

那客卿是個六七十歲的老先生,鬚髮皆白,臉頰上滿是刀砍一般的皺紋,走路都需要下人攙扶。這人見了繡帛,也是嚇得一口氣喘不上來,龐太師早有準備,命人奉上藥湯給先生順氣,才使其勉強鎮靜些許,又仔細察看。

許久之後,這位老先生緩緩起身,告訴龐太師此繡帛的確是朱全忠的親筆,一應年份也是對的,只是其中那幾句隱語十分晦澀,自己也難以解讀。

龐太師當下大喜過望,遣人將老先生送回,自己直看着那繡帛許久,想尋出傳國玉璽所在的些許端倪,卻始終不得,空耗了半日光景。

不過得了這等寶物,龐太師還是欣喜非常,準備了一場大宴。非是他淺薄存不住事情,而是他也想借着這次宴會試探下衆人的心思,畢竟尋找傳國玉璽這事兒靠他自己難以實現,卻需要些貼心穩重的人物;再者這傳國玉璽一旦找到,無論這江山姓趙還是姓龐,總得有能人幫襯些許。

龐太師的酒宴,衆人自然給足了面子。一應的奉禮不說,更有幾位知曉龐太師喜好的,千辛萬苦尋來了宴中助興的清客雅士,一時這宴中也是熱鬧非凡。

※※※

[*] 史無龐吉此人,只取《三俠五義》人物形象,不影射任何人物。

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七章 佛道接哀慟第三十八章 小馬亦識途第五十六章 一門宴席中第四十五章 又聞秘聞事第二十章 山林神醫隱第三十三章 陣前豪雄聚第一十七章 詭事一時起第七章 古人重相見第四十九章 師徒情深處第五章 昔日姐妹情第二十二章 南行探太玄第五十章 難敵血修羅第四十一章 修羅求經卷第一十四章 相會再無期第三章 晨起修武道第三十九章 香火薰菩提第四十章 開國何茫然第二十七章 見說蠶叢路第二十六章 惡客入莊來第五十七章府中無情客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六章 兒郎舞劍忙第一十六章 衣着髒淨分第九章 融融冬日暖第三十三章 陣前豪雄聚第七章 嬌娘戲郎才第四章 人情亦艱難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七章 佛道接哀慟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三十三章 又聞狂徒起第一十七章 一曲勾心事第一十一章 兩家父母會第一十六章 枯榮自有時第六十一章 此景似相識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九章 先前遺漏事第二十一章 北來性情士第二十一章 再回久別處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四十七章 高僧涅槃處第一十二章 勾欄少年意第四章 問詢皆驚然第一十二章 又與猛虎遇第二十七章 見說蠶叢路第二十七章 見說蠶叢路第四十四章 此間巫道演第一十章 向景苦斷腸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六十章 三家齊征伐第六十一章 此景似相識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三章 神山金剛來第五十三章 月下相救心第五十一章 功成得圓滿第一十五章 花子遭不測第五十六章 一門宴席中第二十三章 佳人一心渡第一十章 飛蛾救城民第五十四章 又訴山中聞第一十二章 郎情妾意深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第二十章 山林神醫隱第一十五章 師門情深重第一十一章 父子難相道第六章 兒郎舞劍忙第一十八章 兩家相告辭第二十二章 又聽大道音第四十四章 此間巫道演第三十八章 小馬亦識途第二十二章 見面好相認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四十六章 神卦通天玄第二十七章 一招得其道第一十七章 山中相送罷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三十章 羣雄激憤青第四十六章 神卦通天玄第一十七章 阿郎不解意第一十三章 妖人闖喜宴第三十八章 重回夢中閣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二十五章 青城山下客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四十三章 父母愛子義第一十九章 忽聞羣雄會第一十章 又聞佳訊來第四十四章 三人歸門來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
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七章 佛道接哀慟第三十八章 小馬亦識途第五十六章 一門宴席中第四十五章 又聞秘聞事第二十章 山林神醫隱第三十三章 陣前豪雄聚第一十七章 詭事一時起第七章 古人重相見第四十九章 師徒情深處第五章 昔日姐妹情第二十二章 南行探太玄第五十章 難敵血修羅第四十一章 修羅求經卷第一十四章 相會再無期第三章 晨起修武道第三十九章 香火薰菩提第四十章 開國何茫然第二十七章 見說蠶叢路第二十六章 惡客入莊來第五十七章府中無情客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六章 兒郎舞劍忙第一十六章 衣着髒淨分第九章 融融冬日暖第三十三章 陣前豪雄聚第七章 嬌娘戲郎才第四章 人情亦艱難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七章 佛道接哀慟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三十三章 又聞狂徒起第一十七章 一曲勾心事第一十一章 兩家父母會第一十六章 枯榮自有時第六十一章 此景似相識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九章 先前遺漏事第二十一章 北來性情士第二十一章 再回久別處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四十七章 高僧涅槃處第一十二章 勾欄少年意第四章 問詢皆驚然第一十二章 又與猛虎遇第二十七章 見說蠶叢路第二十七章 見說蠶叢路第四十四章 此間巫道演第一十章 向景苦斷腸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六十章 三家齊征伐第六十一章 此景似相識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三章 神山金剛來第五十三章 月下相救心第五十一章 功成得圓滿第一十五章 花子遭不測第五十六章 一門宴席中第二十三章 佳人一心渡第一十章 飛蛾救城民第五十四章 又訴山中聞第一十二章 郎情妾意深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第二十章 山林神醫隱第一十五章 師門情深重第一十一章 父子難相道第六章 兒郎舞劍忙第一十八章 兩家相告辭第二十二章 又聽大道音第四十四章 此間巫道演第三十八章 小馬亦識途第二十二章 見面好相認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四十六章 神卦通天玄第二十七章 一招得其道第一十七章 山中相送罷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三十章 羣雄激憤青第四十六章 神卦通天玄第一十七章 阿郎不解意第一十三章 妖人闖喜宴第三十八章 重回夢中閣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二十五章 青城山下客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四十三章 父母愛子義第一十九章 忽聞羣雄會第一十章 又聞佳訊來第四十四章 三人歸門來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