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

對彌勒教問題的討論一時陷入僵局,衆人一時都是無法。這種情況其實也在衆人意料之中,畢竟那彌勒教若是容易解決,武林正道早就將其徹底剷除了。只恨這彌勒教實在太過狡猾,開始發教之時隱藏得十分深刻,絲毫不表露出自己的野心,等到衆人發現彌勒教成爲毒瘤之時,它已經遍佈天下,有了不小的勢力,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一時之間也是叫衆人難以下手。

對付彌勒教最大的一個問題,也還是一衆武林中人心氣還不在一處,都是關心自己利益,卻又很難被完全統籌統一起來,一時也是叫衆人有些爲難。太和真人提出的法子,其實十分正確,只是如何處理,卻是需要仔細討論的問題。

就在衆人一籌莫展之際,一直在衆人腳下睡覺的丐幫幫主卻是伸了個懶腰直起身來,噴着惡臭的口氣,含糊說道:“選個武林盟主出來,此事得解!”

一語既出,舉座皆驚。

武林盟主這個職位,在近千年的中華武林史上並不罕見。從始武最開道流傳開始,不同的門派便紛紛出現。而千年以來,天下多有動亂,武林一向不甚太平。爲了應對危機,每每在生死存亡之際,就會有一個人站出來一統江湖,或是靠着衆人公舉,或是直接暴力征服,總能將搖搖欲墜的中原武林團結一處,一舉渡過難關。

只是人非聖賢,總有私心。歷史上的一衆武林盟主卻總是因着這樣那樣的關係,最終不可避免地衆叛親離,中原武林又再一次分崩離析。就說最後一次出現武林盟主,正是在唐末太玄教舉兵作亂,席捲天下之際。當時便是因着天下大亂,諸多武林門派集結一處,公舉了當時的崑崙掌教作爲武林盟主。當時也是南北少林衰落到了一個境地,那位崑崙掌教又是武藝過人,德高望重,比之今日的長生老人不遜分毫,甚至還隱隱有些超出,一時被衆人推舉出來,做了武林盟主。

崑崙掌教做了武林盟主之後,自是領着武林中人一舉將當時的太玄教擊潰,親手將當時的太玄掌教斬殺劍下,平定了一時的動亂。可是太玄教覆滅之後,李唐王朝也是走到了盡頭,一時王朝崩解,藩鎮割據,大軍起自四方,天下依舊動亂。而那位崑崙掌教,武林盟主,就在那個時候表現出了野心,妄圖率領整個武林投向其中一位藩鎮將軍,以求天下穩定之後,中原武林能取得一個更高的社會地位,收到皇家的庇護。

平心而論,這位崑崙掌教的作爲並沒有什麼錯,錯就錯在他試圖將一衆數十個門派一時捆綁,強令其支持某個作亂的藩王,一時卻是引起了衆人的反撲。一衆門派之中,像南北少林,青城崆峒一類的門派是萬萬不願意投身某位藩王帳下的,卻是因爲他們自有傳承,又有宗教基礎,無論誰當上了皇帝,都要對這些門派禮待有加,並不會有損他們的實際利益。

而另外一些小門派,則是有的同意武林盟主的判斷,有的堅決反對,只因爲各門派所處之地不同,參加割據戰爭的成本也就不一,有些門派甚至擔心藩王奪得天下之後卸磨殺驢,直接將自己一門從史書上抹去,故而萬分反對。

衆人意見不一,那位武林盟主又是執意投向藩王帳下,中原武林一時亂作一團,又是內部掀起了一場戰爭。

這場武林大戰並未持續太久,最終以武林盟主身死,整個聯盟解散告終,也是因爲經歷了太玄教一事之後,諸門派都是元氣大傷,卻是無力多作爭鬥,這纔沒有釀成大禍。

自那以後,中原武林分崩離析,比之先前的情況還有不如,直至太祖開國之後,百姓生活逐漸安定下來,各門派之間纔開始十分艱難地重修舊好,箇中不知花費了多少時間精力,至今都還有些門派因爲當時之事,留下了世代不滅的仇恨。

至於出了武林盟主的崑崙派,更是一派衆人幾乎全數戰死,所剩寥寥幾人退回山門,守着崑崙雪山,再不與中原武林來往,更是傳下規矩,自那以後崑崙派只留一師一徒,不求壯大,不求顯貴,更不求掌控天下武林。

如今崑崙最後一位掌門羽化真人業已身死,座下弟子雪輕羽受心魔所困投入彌勒教,未嘗不是當年崑崙派出了一個武林盟主留下的惡果。

現在丐幫幫主又提起武林盟主一說,實在叫在場衆人難以接受,又是驚訝萬分,一時諸位掌門都是無語,暗自琢磨。

而場中的一衆弟子也都是聽聞了這個消息,口耳相傳,一時也是喧譁,卻是不想近百年不曾出現的武林盟主之位,難道真要因爲彌勒教如今的所作所爲,就要再度重現世間,武林就要因此迎來一個新的時代了麼?

場中紛亂討論,諸位掌門主事也是一時各抒己見,卻也是在仔細考量之後,對丐幫幫主的提議有了些許想法,真的開始討論起武林盟主之事的可行性來。只是一旦開始討論這一個事情,衆人一時又是犯難。他們這一代人中,都不曾經歷過當年的事情,畢竟事情已經過去近兩百餘年,縱是修煉有成的地仙也不可能在時間沖刷之下堅持那麼久。不知道當年的具體情況,這下子衆人商議起來自然就是十分困難,且不說這武林盟主由誰來做,就是這武林盟主具體應該承擔哪些責任,有多大的全力都是需要仔細討論的一件事情。

諸位掌門主事一時討論,只得先通知衆人在此廣場之中等候,待諸位掌門主事有了結果之後再作商議,屆時是否需要選舉武林盟主,如何選舉等等事情再作商量。

衆人一時回到寺中,到了少林一處空置偏殿之內。這處偏殿原本就是留出來給高僧禪定閉關只用,十分廣闊,又是安靜偏僻,倒也能將數十人輕鬆容納其中。

徐方旭和孫向景作爲長生老人一脈的代言人,加上太和真人和丐幫一方的保薦,倒也能與衆人一起,列席諸掌門主事之中,旁聽大家討論。只是徐方旭實在擔心衆人齊聚一處,又遇到上次彌勒教在南少林所做之事,一時十分警惕,進門之後先由孫向景檢驗了屋中各處,直到一切無虞才放心下來。

衆人雖然自持神功在身,不懼彌勒教宵小手段,不過因爲知道孫向景是侗人蠱婆杏妹的傳人,一時也是由他檢驗,畢竟多一重保險也是好的,倒也沒有阻攔。

衆人一時坐定,孫向景環顧一圈,頓時覺得好笑,原來這偏殿靜室之中衆人,與當年壽州太玄教事情之時相差無幾,只是當時各派掌門都未親身參與,能夠主事的人倒是個個都看着眼熟。衆人環顧四下觀瞧,也是覺得天意使然,一時也就不再多說,開始討論起這武林盟主的事情來。

王屋一脈的老道士最先站了出來,說道:“當今之計,若能選出一位武林盟主,未嘗不是中原武林之幸事。不僅彌勒教內憂困擾中原武林,北遼和西夏的大軍也是在集結之中。若是兩國一時發兵,我等武林中人自然也要齊齊出手救國,此番卻是不能同先前一般,再叫門中弟子投入朝廷之中。否則朝廷日益興盛,我道逐漸削弱,此消彼長之下,江湖還如何挾制廟堂?趙禎小子仁厚,治理天下自然一切順遂,誰又能保證今後不出昏君暴君,置天下百姓於倒懸之境呢?”

王屋掌門這句話一出,在場衆人都是點頭稱是。原本這等話語是在各門派掌門之中秘傳,江湖存在的真正作用和責任也是隻有一門之中的主要人物才能知曉。不過在場衆人都是不是一般弟子,都是對此事瞭解得清楚分明,這也就是爲何衆掌門主事不能再弟子們面前討論此事的原因。

空玄方丈對王屋掌門的話語也是十分認同,說道:“按照亙古傳下來的規矩,我等門中弟子一旦投身朝廷,便再不能返回門派之中,等於被逐出師門。數十年前澶淵之戰,少林就是應爲有許多弟子不願還俗,包括老衲在內的練武弟子都不曾參與其中,才叫遼國堪堪擊敗大宋,定立合約,確實大宋吃虧。”

西北一個用刀門派地掌門也是開口說道:“正是!而且我們的弟子投身朝廷的,往往都是有大胸襟,大智慧,大舍棄之人,留在門派之中大有可爲!一旦他們投身朝廷,雖不至於轉頭對付師門,卻也是憑空給朝廷增添了實力,叫我等門派空虛,無人可用!我們小門小戶,沒什麼武道傳承,有一個弟子投身朝廷,相當於整個門派地傳授都落入了朝廷之中!長次以往,中原武林危矣!”

第一十七章 四郊未寧靜第二十七章 他人正得意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四十章 菩提見心魔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三十四章 屋中少年急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四十四章 此間巫道演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光第五十三章 月下相救心第四十四章 兄弟入圍羅第三十一章 座下神武者第三十一章 太師爲官道第三章 江湖終大亂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四十六章 神卦通天玄第四章 再看理和情第四章 生死神宮處第六十一章 此景似相識第九章 神女慈悲意第四十三章 父母愛子義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二十八章 崎嶇不易行第八章 太玄事糾纏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二十章 再見故人顏第二十九章 武將刀劍出第六章 萬戶起紛爭第一十四章 老者露愁容第四十五章 清貧遇劫數第六十三章 劫後餘生處第二十三章 相會待明年第八章 莊中備考忙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二十八章 借刀斬生機第二章 大業有望日第四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二十一章 大理好風光第二十三章 佳人一心渡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二十七章 二心終歸一第四十章 菩提見心魔第二十七章 二心終歸一第一十六章 京兆重逢時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二章 當知不仁意第一十五章 尋得夢寐寶第一十七章 一曲勾心事第六章 化作江湖義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四十九章 師徒情深處第一十九章 久候偶得信第四十五章 又聞秘聞事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四章 生死神宮處第四十六章 再別恩施顏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二十一章 崑崙有故人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五十四章 反掌滅外敵第一十一章 父子難相道第二十七章 一招得其道第一十八章 垂老不得安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二十九章 武將刀劍出第二十四章 熱酒暖人心第二十章 寺中品香茗第一十七章 寶刀伴才俊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一十二章 水寒傷馬骨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一十六章 衣着髒淨分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六章 萬戶起紛爭第二十九章 佛道重相聚第三章 江湖終大亂第六十一章 此景似相識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一十七章 寶刀伴才俊第一十章 天有飛來禍第五十七章 得聞今天秘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一十六章 清平爲婆母第一十一章 舊事重提起第四十二章 重返清平日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一十七章 一曲勾心事第二十九章 武將刀劍出第四章 生死神宮處
第一十七章 四郊未寧靜第二十七章 他人正得意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四十章 菩提見心魔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三十四章 屋中少年急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四十四章 此間巫道演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光第五十三章 月下相救心第四十四章 兄弟入圍羅第三十一章 座下神武者第三十一章 太師爲官道第三章 江湖終大亂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四十六章 神卦通天玄第四章 再看理和情第四章 生死神宮處第六十一章 此景似相識第九章 神女慈悲意第四十三章 父母愛子義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二十八章 崎嶇不易行第八章 太玄事糾纏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二十章 再見故人顏第二十九章 武將刀劍出第六章 萬戶起紛爭第一十四章 老者露愁容第四十五章 清貧遇劫數第六十三章 劫後餘生處第二十三章 相會待明年第八章 莊中備考忙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二十八章 借刀斬生機第二章 大業有望日第四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二十一章 大理好風光第二十三章 佳人一心渡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二十七章 二心終歸一第四十章 菩提見心魔第二十七章 二心終歸一第一十六章 京兆重逢時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二章 當知不仁意第一十五章 尋得夢寐寶第一十七章 一曲勾心事第六章 化作江湖義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四十九章 師徒情深處第一十九章 久候偶得信第四十五章 又聞秘聞事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四章 生死神宮處第四十六章 再別恩施顏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二十一章 崑崙有故人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五十四章 反掌滅外敵第一十一章 父子難相道第二十七章 一招得其道第一十八章 垂老不得安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二十九章 武將刀劍出第二十四章 熱酒暖人心第二十章 寺中品香茗第一十七章 寶刀伴才俊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一十二章 水寒傷馬骨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一十六章 衣着髒淨分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六章 萬戶起紛爭第二十九章 佛道重相聚第三章 江湖終大亂第六十一章 此景似相識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一十七章 寶刀伴才俊第一十章 天有飛來禍第五十七章 得聞今天秘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一十六章 清平爲婆母第一十一章 舊事重提起第四十二章 重返清平日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一十七章 一曲勾心事第二十九章 武將刀劍出第四章 生死神宮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