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神卦通天玄

師孃和清平夫人這這邊說話,那邊長生老人則是在書房中問起陳風崇具體的情況。

因爲當時衝玄子送孫向景來到清平坊的時候,衆人都來不及問他什麼,眼睜睜就看着他倒下去了。故而眼下長生老人聞起來,陳風崇也是表現得十分茫然無措,又是不知道如何回答纔好。不過憑着陳風崇所說的一些細節情況,比如衝玄子道士的身體精神情況,孫向景當時的樣子,加上長生老人自己推斷許多,好多事情倒也是大概有了一個猜想。

按照當時的情況,衝玄子一身泥污,也不曾穿着道袍,只作尋常人打扮,顯然是爲了掩飾自己的身份;加上他身心俱疲的狀態,很顯然他們所躲避的人物自然是極強,勢力也是極大,實在叫他無從對抗,纔會弄得這般。而這次衆人都是去參加武林大會的,青城山一脈自然是有太和真人這等地仙帶隊參與,若是衝玄子道士遇到了這等麻煩,太和真人都不曾束手相救,那情況只怕只有兩種:要麼是太和真人還不知道衝玄子道士出了實情,自然幫不上忙;要麼就是太和真人因爲某些原因,已然無法出手,無論是被囚禁,還是……

而孫向景的狀態,卻是表現出了一種生無可戀,生機已然斷絕。加上他出了這麼大的事情,徐方旭竟然不在身邊,武林大會到今日也有個三思天,孫向景的病情也是耽誤了三四天的樣子,若是徐方旭三四天看不見本該在他身邊的孫向景,還一點動靜都沒有,這就十分值得擔心了。

要是說衝玄子和孫向景兩人貪玩,一時揹着太和真人以及徐方旭出來,遇到了什麼麻煩,這個勉強也還說得過去。只是太和真人也就算了,依着徐方旭的性子,這麼大一個活人從眼前消失不見,自己還一點都不着急,既不聯繫師門,也不是圖尋找,卻是實在有些說不過去,只怕是箇中又出了什麼問題。

加上原本衝玄子雖然行事灑脫自由些,一應的輕重卻是應該知道。無論他跟孫向景兩個人惹了多大的麻煩,若是孫向景一時病發,依着衝玄子的秉性,本應該將他好生交給徐方旭照顧纔是,之後無論受到怎樣的懲罰,長生老人倒是相信衝玄子絕然不會逃避。兩人雖然都不是那種十分穩重的人物,但是真是遇到了事情,卻也不會逃避,只會迎難而上纔是。

想到這裡,長生老人其實已經推測出少室山的武林大會只怕是出了什麼麻煩事情。衝玄子和孫向景只怕不是偷偷溜出來玩,而是從某種危險之中逃脫。而能逼得衝玄子和孫向景都抱頭鼠竄的勢力,這人世間不說沒有,可也就是那麼幾個。加上少室山就在皇城附近,一應的情況又是十分敏感,要是皇室對武林一時起了什麼異心,雖然不是十分合理,倒也不是不可能發生。

邏輯上推理的事情,也只能作爲一個推測。長生老人能靠着陳風崇所說的隻言片語和孫向景現在的情況,就推測出這麼多事情來,也已經算是十分不易。只是彼時不像後世,一應的信息流通都是十分麻煩,往往幾天之間南北互不相通也是可能。加上若是有人故意封鎖這些消息,只怕情勢一時只會更嚴重,更是誰也不能輕易知道現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推測畢竟是推測,如今孫向景和衝玄子一個再蘇州,一個在杭州,俱是人事不知地昏迷着,作爲事件的兩個親歷之人不能開口,卻是叫長生老人有些爲難,無法將自己的推測落到實處,自然也就無從考慮後面應該如何行事。

不過長生老人畢竟是長生老人,作爲一衆高人之中最高的一位,一應的手段最是不缺,又是號稱天文地理醫卜星象無不精通,本身境界也是幾乎要合道的人物,只要知道了一些端倪,無論龜卜也好,易卜也罷,就是看看天象,大概也能作爲一個佐證,證實許多事情。

更何況長生老人一脈的傳承根基,原本就是三才卦書《太玄經》的高人註解版本,其實真說起來,占卜一項纔是他們最拿手的地方。只是因爲長生老人從來都不信命,不算命,也不教宿命,故而衆人對一切禍福吉凶只是多少有個感知,卻不能準確描述把握,多少還是有些不足。

而作爲衆人的師父,長生老人自己就對占卜一事十分擅長。雖然平時因爲這事兒與他本人的理念有些偏差,可是到了這等時候,長生老人倒也不顧了這麼許多,只得違背一下平時的習慣,將多年不用的占卜之術重新拿起,準備一卜這北方的武林大會究竟是發生了什麼情況,竟然叫得兩家弟子都這般狼狽回來。

這占卜之術也是古已有之,往古鴻蒙之始便有先民燒龜甲,看星象來判斷禍福吉凶。軒轅黃帝之後,八卦之法流傳於民間,在周文王姬昌羑里之困,推演《周易》之後,占卜一門學問更是在中原大地之上異彩頓生,幾乎衆人百姓多少都會一些,及至現在,還有好多俗話成語是出自《易經》,也是其真實不虛地流傳廣遠。

只是秦統一六國之後,始皇帝因爲受到了方士的矇蔽,憤怒之下下令斷絕一切方術傳承,易數作爲方術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分支,自然也是受到了牽連,多有缺失遺漏。之後春秋戰國,儒家先賢孔老夫子處於傳播儒道的目的,又是對僅存的一部分《易經》進行了大量的修整以及註釋,使得整個易數都是近乎支離破碎,在不成爲一門完整的學問,傳承早已斷絕。

加上歷朝歷代以來,皇家都是喜歡將天命把握在自己的手裡。要是尋常百姓都能掐指一算,得窺天機,卻是十分不利於封建集權的統治。故而近千年以來,皇室對易數的傳播也是進行了極大程度上的打壓,一方面禁止其古老道理的傳承,一方面大力推行孔老夫子註釋過的《易經》。到得隋代開創科舉制度之後,這種文化上的引導達到了一個巔峰,後世甚少出現像諸葛武侯那般能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只不過是讀懂了半本《易經》的人物。

前朝李唐盛世,撐死也就是出了袁天罡和李淳風兩位神人,或能溝通天地,使用易數。只可惜兩位的占卜之術也未能完整流傳下來,甚至民間或有傳說,兩人皆是因言獲罪,也可能是因爲泄露天機,最終都沒能落得太好的下場。

到得有宋一朝,所謂“國師”、“天師”之位甚至不再設立,卻是並非朝廷無心使用異人,而是因爲這等精通占卜之術的能人異士實在太少。偶爾冒出來的幾位,或是招搖撞騙,用些金評彩掛手段招搖撞騙,矇蔽世人;或是真有才學,卻是能夠趨吉避凶,遠離朝廷官場,偏安一隅,躲在某處過自己的小日子,別說是出來預言天下大事,就是日常生活的禍福吉凶也是隨緣,生活十分平淡,也是十分知足。

長生老人就是這樣的一位。

準確地說,是長生老人老兩口都是這樣的人物。長生老人自己精通道家經典,又是真實不虛的太玄一脈傳人,真真是手指一搓就知道吉凶禍福,擡頭一看就明晰死生天機的人物。只是長生老人這些年來近乎自我封閉,既不願意使用這等手段,也未曾將其傳承下去,這才使得衆人都不甚明白他老人家掌握了這門手藝。

而長生老人的妻子,衆人的師孃,更是因爲其神異到有些不可思議的來歷,完全通曉自漢武大帝開國以後近兩千餘年的事情,雖然不能對日常生活進行趨吉避凶,可是一旦師孃作出的決定論斷,就是長生老人也只能乖乖拜服,順天而行,絕不敢觸碰違背半分。嚴格來說,師孃預言的事情不是占卜,而是直接斷定因果,由果而推因。只要她認定不可能的事情,結果就是已然確定,無論中間發生多少變數,都不會影響結果分毫。這等手段,卻是比之長生老人還要厲害許多。

可惜師孃所知道的事情是一個定數,亦即師孃在“過去”的某個時刻一次性知曉了確定的“未來”,並對其加以記憶,種種事情,只要師孃知道,就是一個定數;只要師孃不知,“現在”的她就永遠不能比別人先知道。

而長生老人占卜之術就要跟靈活許多,只要想要看清什麼事情,隨便用什麼進行卜算就是。雖然不能看穿因果,占卜所得到的結果也不是絕對準確,但是勝在靈活,倒也是十分有用。長生老人這些年來都不曾使用占卜之術,甚至連帶着師孃都不會輕易對她已知的“未來”泄露半分,老兩口這般裝聾作啞的過日子,已經是有了十幾年的時光。

如今事情牽涉到徐方旭的安慰,長生老人也是不得不破例進行一次占卜。老兩口一早就進行過討論,俱是知曉孫向景在某個時間點之前絕對不會遇到任何生命危險,甚至可以保持一切狀態,這是師孃已經親眼看見的“結果”,不會因爲諸多磨難變數而發生絲毫變化,故而一直以來,師孃對孫向景大多隻是“心疼”,卻是不會太爲他的安危着急。

而徐方旭的情況則是大有不同,其一切宿命未來都是未知之數,自然會叫老兩口更爲擔心許多,不是偏心,而是父母對兒女的天然關愛。

既然決定占卜,長生老人也就從腰間掛墜之上解下來一串古錢,卻是使得一旁的陳風崇眼睛發直,不爲別的,那六枚古錢卻是上古周朝流傳下來的“無文銅貝”,乃是銅錢的雛形,是爲人工鑄造的最早一批“錢”,只怕是依然有了兩三千年的歷史,真實不虛地是價值連城的寶物,比之那傳國玉璽都要早上千餘年,十分難得,甚至是根本不可能得到的東西。

長生老人知道陳風崇喜歡古物的愛好,也不管他在一旁兩眼直放綠光,自是做足了一切準備儀式,手握六枚古錢,輕輕往下一排。

第三十六章 難解自身情第四章 人情亦艱難第四十一章 修羅求經卷第一十一章 人無難度劫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九章 難得有情郎第一十四章 四下狼煙起第一十一章 郎妾暫相別第一十章 飛蛾救城民第三十六章 又見奇詭行第三章 晨起修武道第一十三章 山莊處處情第一十章 飛蛾救城民第四十五章 清貧遇劫數第二十五章 悲愴難言盡第一章 風雪夜來客第九章 難得有情郎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八章 相逢會有時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三十九章 百兵皆歸祖第一十一章 兩家父母會第七章 江湖路雖遠第二十四章 紅顏夢魘中第一十九章 神藥禍凡塵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二十三章 英雄末路時第二十三章 王謝前堂燕第一十八章 垂老不得安第四十一章 修羅求經卷第六十二章 此人萬難惹第二十五章 武林有盟主第二十一章 北來性情士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二十六章 胡星耀北方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五章 百家竟偷閒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四十九章 一門相商議第四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五十六章 神刀顯真意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四十六章 神卦通天玄第一十一章 飲馬長城窟第五十六章 一門宴席中第二十八章 彌勒行大事第三十一章 太師爲官道第二十一章 崑崙有故人第一十四章 路遇刁民難第一十五章 師門情深重第七章 古人重相見第三十六章 好漢惜英雄第四十六章 神卦通天玄第三十一章 太師爲官道第八章 莊中備考忙第二十章 山下人間態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一十六章 衣着髒淨分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四十八章 軍中起亂弦第一十四章 老者露愁容第一十章 又聞佳訊來第四章 再看理和情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二十三章 佳人一心渡第四十一章 本是同根生第一十七章 一曲勾心事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五十三章 月下相救心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二十三章 兩方具解意第三十六章 好漢惜英雄第四十六章 再別恩施顏第一十七章 詭事一時起第五十九章 南北並一處第二十二章 又聽大道音第五十六章 一門宴席中第八章 相逢會有時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一十章 向景苦斷腸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二十三章 盛會召開日第二十五章 悲愴難言盡第二十六章 久別重逢時第一十章 向景苦斷腸第三十九章 百兵皆歸祖第三十三章 又聞狂徒起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二十六章 久別重逢時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二十一章 大理好風光
第三十六章 難解自身情第四章 人情亦艱難第四十一章 修羅求經卷第一十一章 人無難度劫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九章 難得有情郎第一十四章 四下狼煙起第一十一章 郎妾暫相別第一十章 飛蛾救城民第三十六章 又見奇詭行第三章 晨起修武道第一十三章 山莊處處情第一十章 飛蛾救城民第四十五章 清貧遇劫數第二十五章 悲愴難言盡第一章 風雪夜來客第九章 難得有情郎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八章 相逢會有時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三十九章 百兵皆歸祖第一十一章 兩家父母會第七章 江湖路雖遠第二十四章 紅顏夢魘中第一十九章 神藥禍凡塵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二十三章 英雄末路時第二十三章 王謝前堂燕第一十八章 垂老不得安第四十一章 修羅求經卷第六十二章 此人萬難惹第二十五章 武林有盟主第二十一章 北來性情士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二十六章 胡星耀北方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五章 百家竟偷閒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四十九章 一門相商議第四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五十六章 神刀顯真意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四十六章 神卦通天玄第一十一章 飲馬長城窟第五十六章 一門宴席中第二十八章 彌勒行大事第三十一章 太師爲官道第二十一章 崑崙有故人第一十四章 路遇刁民難第一十五章 師門情深重第七章 古人重相見第三十六章 好漢惜英雄第四十六章 神卦通天玄第三十一章 太師爲官道第八章 莊中備考忙第二十章 山下人間態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一十六章 衣着髒淨分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四十八章 軍中起亂弦第一十四章 老者露愁容第一十章 又聞佳訊來第四章 再看理和情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二十三章 佳人一心渡第四十一章 本是同根生第一十七章 一曲勾心事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五十三章 月下相救心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二十三章 兩方具解意第三十六章 好漢惜英雄第四十六章 再別恩施顏第一十七章 詭事一時起第五十九章 南北並一處第二十二章 又聽大道音第五十六章 一門宴席中第八章 相逢會有時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一十章 向景苦斷腸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二十三章 盛會召開日第二十五章 悲愴難言盡第二十六章 久別重逢時第一十章 向景苦斷腸第三十九章 百兵皆歸祖第三十三章 又聞狂徒起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二十六章 久別重逢時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二十一章 大理好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