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難解自身情

這邊太和真人帶着三個小的奮力逃脫,只不過繞過了少林前山部分,也就將三人放了下來,叫三人莫要執着胡鬧,只跟着自己逃走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幾位高人都說三人身上有莫大機緣,三人就更應該珍惜自身,知道惜命纔是。

三人被太和真人用真氣束縛着跑了這麼遠,也就熄了要回去助戰的心思,知道太和真人自有考慮,就算不管空相大師和丐幫幫主的詭異說法,既然已經逃出,就萬無再回去送死的道理,否則連累了葬送了自家性命不說,還會連累了太和真人,辜負了一衆高人做出了犧牲。

氣氛一時凝重,也是大家都想到了少林寺門前那塊血肉過踝,屍骨成山的戰場空地,一時爲參與此番盛會的武林同道感到悲哀,卻是誰也想不到好好一次武林大會,竟成了中原武林覆滅的契機以及起點。

四人不再說話,由太和真人領頭,一齊朝着少林後山,昔年達摩祖師面壁之處趕去,那裡還有一條不爲人知的密道,卻是四人最後的生機所在。

達摩祖師本名喚作“菩提達摩”,乃是天竺人士,中原佛經之中也稱其爲“覺法上師”。相傳其精通大乘佛法,南北朝時遊歷至中原傳法,傳聞當時祖師就已經一百五十餘歲高齡。祖師曾在少林後山某個山洞之中面壁九年,其後大徹大悟,精氣神意印徹石壁,留下了“達摩面壁影石”。中原佛道禪宗便是從祖師那邊傳下,少林的七十二絕技也是祖師傳承。後人在整理祖師面壁石洞之時,意外發現一隻鐵盒,盒中便是如今少林武道的根本,《易筋經》和《洗髓經》。

佛法源自天竺,佛陀口中的“末法時代”也曾發生過多次,無論是天竺、吐蕃還是中原,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掀起一次“滅法活動”,或起自民間,或起自皇室,一切種種,總是毀壞寺廟,屠戮僧人,迫害信徒。經歷得多了,和尚們自己也有應對之法。南少林在後山開鑿了石室洞天避禍,北少林則是在祖師面壁的石洞之後留有了密道,以便不時之需,便如吐蕃苯教的辛饒彌沃法王神宮一般,乃是僧人們躲避世俗迫害的一處後手。

此番事件因着禁軍攻上了少室山,一衆中原武林正道都在山上,少林和尚們爲着護持正道,不能獨自逃跑,只得拼死應戰,故而這條密道也就用不上了。而太和真人和一衆少林高僧都是至交好友,到得他們這個程度,可謂“紅花綠葉白蓮藕,佛道原本是一家”,亦即“佛本是道”,大道之上再無衝突,彼此之間也就沒什麼可隱瞞的,故而太和真人對少林後山密道所知甚多,空相大師叫他帶着一衆小孩兒走,也是暗示他使用密道。

無論是吐蕃的辛饒彌沃法王神宮,還是南少林的石室洞天,都是隱藏深刻,非是知根知底之人難以發現。少林的一衆和尚都在前山拼死抵抗,如今知道這密道所在的也就只有太和真人一人。幾位高人藉着種種機緣巧合,一時窺破了因果,知道孫向景和徐方旭身上有武林氣運的關鍵,故而衆人都是全力保住兩人,叫太和真人去動用了那條數十年不曾用過的密道。

太和真人一路領着三人狂奔,一邊也是傳音將事情說了清楚。他年輕時候乃是市井出身,好些習慣都是一直未改,要不是入了道門之中,只怕活脫脫就是一個陳風崇的老年版,在現在這種緊張情況之下,老道士也是變得話多,生怕還有什麼事情沒有交代清楚,更是重複囉嗦,一字一句地將整個密道的情況跟幾人好生說了幾遍。

衆人一邊仔細聆聽,一邊也是跟着太和真人朝着密道方向趕去。北少林修建的這條密道與南少林不同,原不是爲躲藏之用,而是直接鑿空山體,開出了一條直通山下的道路。也是達摩祖師面壁之處多有神異,作爲中原禪宗的開創之人,達摩祖師的神通只怕與苯教辛饒彌沃法王也差不了多少,那石洞所在之處卻是類似天然有一條半成形的密道,也是祖師爲後人留下的一條退路。

幾人一路穿過了無數樹木,也真是斷後的丐幫幫主一衆人給力,竟真沒有任何一個禁軍或者彌勒教一方的人能追着過來。本身天道循環這種事情,正統的佛道兩家反而更容易感知一些,朝中的將士和邪教一方人員就要稍微差些,也是沒如幾位高人一般預見到這幾人的重要之處,故而也沒有專門阻攔。

彌勒教不知爲何,就像一直在跟長生老人一脈作對一般,其武術專門剋制長生老人一門就不說了,畢竟他們也是脫胎於太玄教,對太玄祖師一路的武術多有了解也無可厚非;可是自從衆人與彌勒教接觸一來,種種多次,都是能隱約覺得彌勒教對他們的針對,幾番都是特別照顧,專有高人對付長生老人一門之下。這等情況也是一直叫幾人覺得疑惑,不過好處也是表現得十分明顯,卻是在這等壓力直系啊,長生老人一門弟子的成長速度卻是要快上許多。

雖然說武功最開始流傳,本是爲了強身健體,可是華夏幾千年以來,練武之人都是將武功當作打打殺殺的工具,修煉自然也是要在戰鬥之中才好進行,一切進步卻是要比好生待在師門之中要快上許多。這個道理與讀書人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是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正當衆人以爲前路一切順遂的時候,領頭的太和真人卻是驟然停下,伸手將幾人護在身後,自己周身氣勁流轉,帶着周圍的砂石落葉都微微轉動,卻是如臨大敵,一時難以剋制自身,將一生功力運轉到了極致。

跟着太和真人的幾人雖然遠不如太和真人這等級數,但也是練武有成的名門出身,卻是對前方的危險沒有絲毫感知,只覺得一切風平浪靜,卻是不知太和真人爲何會擺出這等架勢來。不過既然太和真人警戒,衆人自然也就一應小心,個個持了兵器在手,孫向景更是從開戰開始就各色蠱毒真氣不曾散去過,一直在身體周邊運轉着。

而在太和真人的靈覺感知之中,前方不遠之處確實有着一位氣息宛若中天烈日一般地高手,一股寒熱相交的煞氣沖天而上,趕着周圍一衆鳥獸蟲魚都是四散奔逃,就是山風都不能吹過,這才使得這附近寂靜一片,似是點滴生機都不存在。

太和真人從未感覺到這般恐怖的氣息,自忖就是長生老人全力爆發,只怕也就是這等威勢,卻遠遠不是自己所能抵擋的。一時之間,太和真人的手心都是滲出了冷汗,又不能在臉上表露出來,只得強自鎮定,傳音給幾人道:“前方有一位高手,只怕也是練神返虛一流。你們萬難對付,先行離開,貧道會他一會,拖延片刻。”

衆人聞言一驚,卻是從太和真人的話語中聽出連他都沒有把握,只敢說“拖延片刻”,卻是不知前面到底有何等高人坐鎮。只是衆人雖然不願舍下太和真人,卻也知道,他們這一級別的人動手,幾人卻是連幫忙都插不上手,只在周圍被氣息掠過分毫,就有身死道消的危險。衆人留在這裡。不僅不能幫助太和真人點滴,只怕還會成爲拖累,連累他不能全力出手。

太和真人看幾人猶豫,又是催促,叫他們快些從旁離開。兩方還未見面,只要太和真人全力發出氣勢,就能遮住幾人的氣息,叫那位高手不能以靈覺發現衆人。就算中途有什麼變數,這裡離那密道也不過數十里距離,太和真人也是來得及援助,更是隻要拖住那人一時三刻,自然就能叫三人安全撤離。只要三人進入密道之中,就是神仙下界,也是毫無辦法,只能眼睜睜看着幾人離開,卻是達摩祖師留下後手的厲害之處。

三人受到太和真人催促,只得一時咬牙,又是囑咐太和真人多加小心,隨即頭也不回地衝入一旁密林之中,由來過幾次少林的衝玄子道士帶路,全速朝着那密道趕去,不敢辜負太和真人的一片苦心,只求自身儘快脫困,太和真人便能放心逃離,不必與那高手死磕。

就在幾人離開之後幾息的時間,太和真人就覺得不遠處那道氣勢一時散去消失。正當太和真人小心戒備,擔心那人朝着三個小孩兒追去的時候,他卻忽然看見不遠處密林之中,走出來一個身材高挑勻稱,身着大紅色袈裟,敞胸露懷的男子。這人出現之時,就宛若從虛無之中憑空凝結一般,絲毫不曾激起周遭氣息流轉,一時便驟然出現在太和真人的視野之中。

太和真人知道來人也是練神返虛級別的人物,只怕對天道的體悟還比自己高超不少,一時之間也是十分警惕,凝神朝着那人臉上看去。一看之下,太和真人又是十分震驚,只覺得來人面目模糊,似是籠罩在雲霧之中一般,無論從什麼角度,用什麼方法,甚至動用靈覺,都不能看透這人的真是面容,只覺得無盡虛無,並無其他。

真人一時警惕,又覺得眼前之人修爲之高,功法之玄,實在叫人恐懼,卻似不屬人間之輩,自己遠遠不是他的對手。這等壓力,就是太和真人面對長生老人之時,也不曾感覺過。

正當太和真人警惕萬分之時,卻聽見那人緩緩開口,用十分模糊空靈的聲音說道:“師叔,許久不見,別來無恙否?”

第八章 易得無價寶第四十四章 事了卻無言第三十二章 望輝照空玄第三十七章 老驥歸泥淖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四十四章 兄弟入圍羅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九章 神女慈悲意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六十章 一去一歸來第三十六章 難解自身情第一十一章 舊事重提起第七章 江湖路雖遠第一十三章 山莊處處情第二章 當知不仁意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三十二章 暗藏虎狼師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一十八章 兩家相告辭第二十八章 彌勒行大事第二十九章 黃雀露尖喙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一十九章 忽聞羣雄會第一十一章 飲馬長城窟第四章 生死神宮處第二十八章 借刀斬生機第二十二章 穿心故人劍第二十八章 崎嶇不易行第四章 人情亦艱難第一十四章 老者露愁容第三十四章 美婦隱暗懷第一十九章 忽聞羣雄會第八章 易得無價寶第一十四章 不老長春谷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六章 柳巷鶯聲起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四十章 開國何茫然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一十三章 安定難尋覓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三十四章 朱門閉雲羅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二十一章 北來性情士第八章 莊中備考忙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四章 再看理和情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二十二章 又聽大道音第一十三章 何意百鍊鋼第五十一章 功成得圓滿第六章 萬戶起紛爭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二十三章 佳人一心渡第三十七章 綠葉白蓮藕第一十八章 歸來對峙時第一十一章 郎妾暫相別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四十六章 重開不熄宴第七章 江湖路雖遠第一十四章 相會再無期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五十五章 隕星從天過第三十七章 老驥歸泥淖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二十二章 見面好相認第六章 萬戶起紛爭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四十七章 應有故人意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第七章 嬌娘戲郎才第二十六章 殉道有情人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四十九章 師徒情深處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三十九章 百兵皆歸祖第二十六章 殉道有情人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三十章 羣雄激憤青第八章 惡藥露崢嶸第二十章 山下人間態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五十九章 南北並一處第二十二章 見面好相認第一十一章 父子難相道第三十三章 場中亂戰處第九章 先前遺漏事第二十五章 奇香伴身畔第一十四章 相會再無期第三十章 羣雄激憤青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
第八章 易得無價寶第四十四章 事了卻無言第三十二章 望輝照空玄第三十七章 老驥歸泥淖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四十四章 兄弟入圍羅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九章 神女慈悲意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六十章 一去一歸來第三十六章 難解自身情第一十一章 舊事重提起第七章 江湖路雖遠第一十三章 山莊處處情第二章 當知不仁意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三十二章 暗藏虎狼師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一十八章 兩家相告辭第二十八章 彌勒行大事第二十九章 黃雀露尖喙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一十九章 忽聞羣雄會第一十一章 飲馬長城窟第四章 生死神宮處第二十八章 借刀斬生機第二十二章 穿心故人劍第二十八章 崎嶇不易行第四章 人情亦艱難第一十四章 老者露愁容第三十四章 美婦隱暗懷第一十九章 忽聞羣雄會第八章 易得無價寶第一十四章 不老長春谷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六章 柳巷鶯聲起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四十章 開國何茫然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一十三章 安定難尋覓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三十四章 朱門閉雲羅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二十一章 北來性情士第八章 莊中備考忙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四章 再看理和情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二十二章 又聽大道音第一十三章 何意百鍊鋼第五十一章 功成得圓滿第六章 萬戶起紛爭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二十三章 佳人一心渡第三十七章 綠葉白蓮藕第一十八章 歸來對峙時第一十一章 郎妾暫相別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四十六章 重開不熄宴第七章 江湖路雖遠第一十四章 相會再無期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五十五章 隕星從天過第三十七章 老驥歸泥淖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二十二章 見面好相認第六章 萬戶起紛爭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四十七章 應有故人意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第七章 嬌娘戲郎才第二十六章 殉道有情人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四十九章 師徒情深處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三十九章 百兵皆歸祖第二十六章 殉道有情人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三十章 羣雄激憤青第八章 惡藥露崢嶸第二十章 山下人間態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五十九章 南北並一處第二十二章 見面好相認第一十一章 父子難相道第三十三章 場中亂戰處第九章 先前遺漏事第二十五章 奇香伴身畔第一十四章 相會再無期第三十章 羣雄激憤青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