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彌勒行大事

而就在少室山這邊情況一時變化的同時,距離少室山不足十里外的一處密林之中,也有數百名身披明黃色袈裟,頭上留着寸發的外道僧人聚集在了一處。當中領頭的,赫然就是那位精通攝心術的彌勒教主,他身旁則是站着那位斷了一臂的彌勒教高手。

在場的數百名外道僧人,竟都是絕頂高手起步,間或還有一兩個修爲已然超凡的人物。就單論彌勒教在場的這部分勢力,只怕羣攻之下推平一個不大不小的武林門派也是輕鬆,想來除了少林青城之外,再無其他門派或能與其抗衡。這幾百名高手,最次的也是當日,蘇州山莊之中圍攻長生老人那等層次,否則還要再高超些許。人世間能凝聚起這一股力量,也是彌勒教這些年苦心經營的結果,是真實不虛的一股武道洪流。

眼下,那位彌勒教主正在一衆手下的幫助之下協調在場數百名高手,一一分配片刻之後的事項,也是忙得不亦樂乎。衆人都是神情肅穆,眼看着就是要做成什麼大事的樣子,些許的緊張之中又帶着興奮,場中氣氛一時十分詭異,又是安靜非常,只有一種協調人員小聲安排交代,其餘衆人都是連心跳聲都壓在了胸腔之中,一時落針可聞。

片刻之後,場中較爲敏感的幾人紛紛看向了彌勒教主的方向,隨即便看見一個脣紅齒白的外道沙彌走了出來,脆生說道:“佛祖降臨,衆生跪拜!”

衆人一時跪倒在地,整齊劃一,動作之間沒有絲毫拖沓。在場衆人之中,也只有彌勒教主還勉強維持着站姿,也是低頭彎腰,十分虔誠地朝着小沙彌走來的方向行禮,口中高呼道:“南無彌勒尊王佛!”

隨着場中一聲高過一聲,聲聲整齊的“南無彌勒尊王佛”呼喊,就見那小沙彌前方忽然平地起了一陣旋風,隨後一個身材高挑勻稱,面目宛若籠罩在迷霧之中,身着大紅色袈裟,敞胸露懷的男子站在了當場。在場除了彌勒教主,都是絕頂高手,五感通靈,卻無一人能感知到這人是從何而來,如何出現的,只覺得感應之中莫名其妙地憑空出現了一人,自然更是叫衆人誠服,心中虔誠無比,不住默唸彌勒教主的尊名。

就見這人一時憑空出現,連帶着身後也出現了幾名跟隨的侍女之類,也都是身着輕紗,個個神情高貴嚴肅,宛若九天下界的仙女;而這一衆仙女所服侍之人,自然就是彌勒教的立教根本,傳聞之中是彌勒佛祖轉世託生之人,是爲人世間行走的唯一真神,彌勒教舉教上下信仰崇拜的偶像。

彌勒教與其脫胎而出的太玄教,卻是有些不同。太玄教以《太玄經注》爲立教根本,教中祖師乃是前朝李唐時期的道家真人,太玄祖師,供奉的乃是三清道祖和中天玉皇,更像是一個傳承多年的武林門派,而不是一個宗教。彌勒教則是不同,其中供奉的是號稱“未來佛祖”的彌勒佛祖,而且教中真有所謂“彌勒佛祖轉生”的“真神”存在,卻是真實不虛地是一個宗教,有其完整的神靈信仰以及教義教規,一應管理都是與武林門派不同。

彌勒教的根本佛法起源,其實是佛家正經之中記載的話語。佛家有“橫縱三世佛”的說法,所謂“橫三世佛”,是指“中央釋迦摩尼佛”、“東方藥師佛”和“西方阿彌陀佛”;而“縱三世佛”,則是指“過去燃燈上古佛”、“現在釋迦摩尼佛”和“未來彌勒佛”。在《瑞應本起經》中有載,過去時,釋迦摩尼曾以五莖蓮花供養燃燈佛,燃燈佛爲其授記,預言其九十一劫後成佛;而釋迦摩尼佛也曾預言,未來末法時代,彌勒佛將從兜率天宮之中降臨,以菩薩之身成佛,是爲繼過去六位古佛,現在釋迦摩尼佛之後的末法時代未來佛祖。

自從玄奘法師西行求法,取回大乘經典之後,彌勒佛祖的形象就在中原大陸深入人心。五代十國之時,就曾有布袋和尚契此,被認爲是彌勒佛祖轉世之身,其圓寂之時曾留有偈語道:“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藉由此,彌勒教纔有了其立教根基,藉着太玄教苦心經營兩朝數百年的勢力,在短短數年之中打造出了一個“釋迦佛衰謝,彌勒佛當持世”的口號,假託梁武帝時,雙林樹下當來解脫善慧大士的衣鉢,拉起了邪教。其以彌勒教主王澤爲首,膜拜教中不知從何而來的“彌勒佛祖轉世之身”,也就是眼前這位面貌模糊之人,一時勢力極大,也是發展極爲迅速的一個邪教,幾有不臣之心。

彌勒教自立教以來,一方面廣爲傳教,培養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四處網羅江湖奇人異士,將一衆不在正道名門之中的武林高手收入麾下。也是彌勒教本身教義自洽,道理嚴明,又有佛家正典作爲依據,其“彌勒佛祖轉世之身”真有凡人所不能爲之神通,倒還真的收羅了一大批高手在其麾下,蠢蠢欲動,欲要將世間盡數度化作“彌勒淨土”,令天下衆人人人信仰彌勒佛祖,成爲其教徒,進而奪取趙氏江山,將中原化作“佛國”。

不在彌勒教中之人,一般只將那彌勒教主王澤當作是彌勒教的精神領袖,卻是不知其背後還有一位超凡脫俗的人物,纔是真正的“彌勒佛祖轉世”,接受一切教衆膜拜之人。這人也不知是何來路,也不知其師承何方,衆人只知道他從一出面那一天起,就有着超凡脫俗的武功,縱是太玄教中望輝長老等人也不是其對手,武功近乎神蹟,爲人又是神秘非常。

彌勒教中自有傳聞,說這“彌勒佛祖轉世”之人有莫大威能,凡人就是看其一眼,都是天大的緣分;卻又因爲神佛寶相莊嚴,不能爲凡人所直視,所以這麼多年一來,無論是誰也不曾見過這位“彌勒佛祖”的真容,無論從哪裡看去都是覺得其面目模糊,難以看清,也是愈發叫一衆教衆誠惶誠恐,倍覺“佛祖”神通無量。

彌勒教自有其野心,多年來苦心經營,滲透了大宋朝中諸多勢力,民間的士農工商也是隨處可見他們的身影。這幾年來,彌勒教逐漸脫離了太玄教的轄制管控,愈發恣意妄爲,甚至連太玄教都被他們一舉葬送,只求自身徹底自由。

如今天下局勢如此,其實也與彌勒教暗中的各種算計脫不開干係。衆人之前也曾與彌勒教有過幾番往來,特別徐方旭和孫向景,曾在吐蕃、侗人寨子、南少林和西寧城與彌勒教有過接觸,只覺得其算計深刻,自以爲已然知曉了彌勒教的行事風格。其實真實情況是,彌勒教與中原武林接觸的幾次,不過是其牛刀小試,故佈疑陣而已,其真實的勢力和人手,主要時候集中在了朝堂之上,甚至當年西夏李元昊突然背叛立國,也與他們有着莫大的關係。

如今的彌勒教,可謂是一手遮天,朝堂之上有不少大臣與其往來密切,江湖之中更是掌控着數百名絕世高手的龐大勢力,其手眼通天之處,只怕當年的太玄教也難以望其項背,要比之稍遜分毫。近幾年中,彌勒教四下活動,已然是朝中溝通了以龐太師爲首的一衆大員,朝外擁有了遍佈大宋的無數信徒教民,更與西夏、北遼、吐蕃以及大理多方勢力都有勾結,驟然發難之下,只怕是趙禎的朝廷一時也難以應付。

而這一些,朝中對其還不甚瞭解,只當彌勒教是一個尋常邪教,不單不加以遏制,反而在很多時候都多方暗中幫助,希望將其作爲一隻管理天下百姓的,見不得光的一隻手。殊不知“曲木爲直終必彎,養狼當犬看家難”,若不是因爲天下太平,加之中原武林正道這些年來也是欣欣向榮,能人輩出,彌勒教只怕早學前朝太玄教一般,以星火燎原之勢席捲天下,左右蒼生宿命了。

作爲彌勒教主的王澤和那位號稱“彌勒佛祖轉世”的神秘人物,又怎會不知這等情況,這些年來也是多番算計,幾次想要擾亂中原武林,給予正道以重創,藉此削弱正道勢力,同時擾亂天下局勢,屆時聯合周邊諸國,未嘗不能將大宋江山一舉囊括其中,席捲天下。

之前就是彌勒教眼看着時機成熟,妄圖一舉將中原武林的發源地以及執牛耳者攻下,分兵進攻了南北少林,還將青城一脈以及長生老人一脈算計其中,意圖將其一網打盡。奈何嵩山少林之中還藏有“玄”字輩的三位高僧,福州少林那邊又有衆人奮力抵抗,彌勒教一時未能得逞,反叫自己元氣大傷,一衆教徒在南北少林都是吃了大虧,還有二十餘名決定高手在蘇州命喪長生老人手下,一時也是叫起偃旗息鼓了許久。

如今北少林召開武林大會,卻是不知不覺之中正中了彌勒教的下懷,一時給了彌勒教主和所謂的“彌勒佛祖”莫大的機會,眼看就能將中原武林正道一網打盡,掃平其席捲天下的一切障礙。

如今衆人聚集此處,就是要趁亂隨着朝廷的禁軍一舉攻上少室山,將此刻正在山上的中原武林正道一網打盡。爲此,彌勒教也是拿出了多年積攢的勢力,教中的絕頂高手幾乎都在此處,只待一擊而中,背水一戰,不成功,便成仁。

這位“彌勒佛祖”甫一露面,衆人俱是口尊佛號,又見其微微擡手,場中頓時一片安靜。

隨後,就聽見這“彌勒佛祖”開口,用極其含糊空靈的聲音道:“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南無彌勒尊王佛!”

衆人一時朗聲道:“南無彌勒尊王佛!”

林中一切蟲魚鳥獸,受到數百名絕頂高手蘊含真氣以及信念的喊聲一激,頓時驚慌一片,四下奔逃。

遠處少室山之上,兵器相擊之聲一時響徹,喊打喊殺之聲響徹方圓數十里。

※※※

[*] 明,張獻忠《聖諭碑》

第二十四章 紅顏夢魘中第六章 一門情誼長第四十八章 軍中起亂弦第一十一章 父子難相道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二十章 再見故人顏第二十三章 英雄末路時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三章 高僧成屍出第二十章 分道揚鑣時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一十五章 師門情深重第五十三章 性命終得保第四十六章 重開不熄宴第二十三章 兩方具解意第四十七章 高僧涅槃處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四十八章 三家鎮彌勒第一十四章 四下狼煙起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三十九章 百兵皆歸祖第六十二章 此人萬難惹第三十二章 望輝照空玄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三十六章 好漢惜英雄第四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三十七章 揚手分針去第三十六章 難解自身情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三十一章 明有誠惶意第五十五章 神通現端倪第三十五章 好酒配好菜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二十六章 惡客入莊來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四十六章 重開不熄宴第一十一章 飲馬長城窟第一十五章 師門情深重第一十八章 美酒敬英豪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三十七章 揚手分針去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第二章 當知不仁意第二十九章 武將刀劍出第一十二章 郎情妾意深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二十二章 又聽大道音第二十四章 尋常百姓家第一十五章 往事憶紛繁第五十五章 神通現端倪第三十五章 好酒配好菜第三十九章 香火薰菩提第一十三章 夜有不速客第一十一章 兩家父母會第二章 大業有望日第三十七章 老驥歸泥淖第一十三章 何意百鍊鋼第一十九章 久候偶得信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三十五章 天機渾不辯第一十八章 日暮掩柴扉第二十五章 悲愴難言盡第二十章 分道揚鑣時第一十七章 山中相送罷第一十四章 化爲繞指柔第九章 既有歡喜意第三十三章 陣前豪雄聚第一十四章 老者露愁容第五十三章 月下相救心第二十七章 他人正得意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三章 曲罷善才服第二十六章 殉道有情人第六十章 三家齊征伐第三十五章 好酒配好菜第二十四章 紅顏夢魘中第一十七章 詭事一時起第九章 神女慈悲意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一十八章 歸來對峙時第三十六章 難解自身情第六章 兒郎舞劍忙第三十三章 又聞狂徒起第六章 一門情誼長第一十九章 久候偶得信第二章 廟前紅梅開第五章 冷看禽獸變第三十三章 又聞狂徒起第三十六章 又見奇詭行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一十章 飛蛾救城民第三十八章 小馬亦識途
第二十四章 紅顏夢魘中第六章 一門情誼長第四十八章 軍中起亂弦第一十一章 父子難相道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二十章 再見故人顏第二十三章 英雄末路時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三章 高僧成屍出第二十章 分道揚鑣時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一十五章 師門情深重第五十三章 性命終得保第四十六章 重開不熄宴第二十三章 兩方具解意第四十七章 高僧涅槃處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四十八章 三家鎮彌勒第一十四章 四下狼煙起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三十九章 百兵皆歸祖第六十二章 此人萬難惹第三十二章 望輝照空玄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三十六章 好漢惜英雄第四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三十七章 揚手分針去第三十六章 難解自身情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三十一章 明有誠惶意第五十五章 神通現端倪第三十五章 好酒配好菜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二十六章 惡客入莊來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四十六章 重開不熄宴第一十一章 飲馬長城窟第一十五章 師門情深重第一十八章 美酒敬英豪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三十七章 揚手分針去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第二章 當知不仁意第二十九章 武將刀劍出第一十二章 郎情妾意深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二十二章 又聽大道音第二十四章 尋常百姓家第一十五章 往事憶紛繁第五十五章 神通現端倪第三十五章 好酒配好菜第三十九章 香火薰菩提第一十三章 夜有不速客第一十一章 兩家父母會第二章 大業有望日第三十七章 老驥歸泥淖第一十三章 何意百鍊鋼第一十九章 久候偶得信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三十五章 天機渾不辯第一十八章 日暮掩柴扉第二十五章 悲愴難言盡第二十章 分道揚鑣時第一十七章 山中相送罷第一十四章 化爲繞指柔第九章 既有歡喜意第三十三章 陣前豪雄聚第一十四章 老者露愁容第五十三章 月下相救心第二十七章 他人正得意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三章 曲罷善才服第二十六章 殉道有情人第六十章 三家齊征伐第三十五章 好酒配好菜第二十四章 紅顏夢魘中第一十七章 詭事一時起第九章 神女慈悲意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一十八章 歸來對峙時第三十六章 難解自身情第六章 兒郎舞劍忙第三十三章 又聞狂徒起第六章 一門情誼長第一十九章 久候偶得信第二章 廟前紅梅開第五章 冷看禽獸變第三十三章 又聞狂徒起第三十六章 又見奇詭行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一十章 飛蛾救城民第三十八章 小馬亦識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