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章 飛蛾救城民

陳同光?自己的父親?

陳風崇一愣,也就回過神來,發現自己依舊是二十六歲的陳風崇,正站在師父的書房之中,師孃和師弟都看着自己。

長生老人看着陳風崇,又是緩緩坐下,卻是說出了一樁秘聞。

天禧四年,朝廷的寧遠將軍,西寧城駐將,三十一歲的陳同光坐在城外駐地的大營之中,十分苦惱地看着面前繩捆索綁,破衣爛衫的數十人。

昨日朝廷的軍糧送到,這羣人卻是不知死活地放肆上前搶奪,妄圖用手中額鐵鍬釘耙對抗押韻軍糧的禁軍,螳臂當車,結果自然是以卵擊石,被擊殺了小半,剩下的都被拿到了這裡,交由陳同光處置。

西寧地處西北,水土不如中原,砂石漫天,水源極少。今年天災,陳同光雖不理西寧政務,倒也知道得清楚。只是不想這羣災民卻是餓紅了眼睛,竟然發瘋打了軍糧的主意,倒是叫陳同光十分無奈,一時不知如何處置。

照理來說,地方天災,官府上報之後,朝廷自然會有賑災的糧餉。這天下的惡官都是一樣的習慣,西寧地方官府的官員上報災情之後,也打起了賑災糧食的主意。

因着不比數年之後渝州的雪災,西寧完全是因天時而鬧饑荒,朝廷便直接撥了糧食下來,要西寧地方的官員分發糧食救災。

西寧地方官員倒是不敢直接昧下這批糧食,畢竟真宗治政嚴厲,不是趙禎能比。不過這天下的事情,有心倒是總有辦法的。西寧的地方官員將糧食扣在了城外數十里的糧倉之中,對災民謊稱朝廷的賑災糧食還在路上,還需再等一個月才能送達。

只要過得這一個月,原本就已經開始易子而食的西寧百姓大概就能餓死大半,到時候再發下糧食去,就算是撐死他們,倒也用不了朝廷賑災糧食的一半。剩餘的這些糧食,自然就能落入西寧地方官員的口袋,或是賣了換錢,或是直接充抵做來年的皇糧,都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朝廷就算派人來問,反正活着的西寧百姓都領到了糧食,還吃得飽飽地,倒是不能追究地方官府的責任。

這些事情,陳同光大概是知道的。只是他一屆武將,卻是不能干涉西寧地方的政務,也聽說地方官多是龐吉的羽翼,也惹不起,只私下上了摺子稟報。

如今災民徹底活不下去了,鋌而走險,來搶軍糧,卻是叫陳同光難辦。要說殺了他們,大營外面還有數百口人拖家帶口地看着,難不成把他們也殺了?而且就算是殺了他們,那西寧城裡那麼多百姓,哪裡又是殺得完的。

只是這軍糧是朝廷撥下大軍專用的,卻是萬萬不能出了閃失,陳同光自然也是爲難。

正在陳同光兩難的時候,外面忽然喧鬧起來。陳同光心中一驚,暗想因着天災,這一次的軍糧來的遲了幾日,莫不是軍中起了流言,發生了譁變不成?

出得大營一看,陳同光只見大營之外跪着一片兵丁,領頭的幾個都是西寧本地的執事官,背後一大片都是地方徵召上來的兵丁。

陳同光知道是百姓搶軍糧的事情泄露出去了,這些人來爲家鄉父老求情。只是這放人倒是容易,可是放了他們,他們遲早也得餓死,自己還要擔一個辦事不力的罪名。

陳同光這次卻是小看了西寧的幾個執事官,這幾人卻不是來求陳同光放人,而是求陳同光殺了這些搶劫軍糧的百姓以避免他爲難。作爲交換,這些人願意將自己一份的軍糧貢獻給西寧百姓贖罪,自己等人下次迎擊犯邊的匪類時衝在前面,直接送死也就是了。

陳同光聽得心中一驚,眼見面前跪着怕是有數百名兵丁,他們配額下的米麪糧食以及乾肉醬菜一類,若是真的分配給了地方百姓,倒真能救百姓一命,熬個個把月卻是沒有問題。

只是話雖如此,陳同光卻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答應,畢竟是軍國大事,容不得兒女私情,卻是不能因小失大,挪用軍糧,僭越行事。

誰知陳同光還在爲難,面前又來了一大羣將領兵丁,卻是因着西寧這些兵士動靜太大,沒能瞞得過他們。衆人都看着西寧百姓的苦處,對敲骨吸髓的地方官府恨之入骨。後來的人雖然不是西寧人,但也是平民百姓出身,見過荒年餓死人,知道人肉進鍋的可怕之處,便也商議了一方,一同來求陳同光,也要將自己的一份軍糧捐出。

說是保家衛國,卻是眼看着百姓餓死在眼前,這些兵丁們個個都是無法接受,紛紛情願,一時竟是沸反盈天,眼看着陳同光不答應就要爆發譁變。

陳同光思慮許久,又見駐軍兵丁都是一樣的心思,萬無一人反對,當下找了帳下的執事官進來,與他們詳細思慮了一番。衆人最終決定,暗中分出四成軍糧來舍給西寧百姓,自己等人吃稀些,吃淡些,平日裡多出去看看附近的野物小獸,打上一些來果腹,熬過這段時間倒也是了。

衆人轟然應允,陳同光也就安排着偷偷將軍糧分給了西寧百姓。

只是這樣一來,陳同光不僅是挪用了軍糧,更是得罪了西寧城裡的一衆大小官員。他們原本算盤打得噼啪亂響,眼下卻是沒能餓死一個西寧百姓,還叫老百姓們恨毒了他們,天天有不要命的去衙門口拉屎撒尿,侮辱地方官府。

因這次,衆人便將此事捅到了朝廷裡,幾日之後便有禁軍下來將陳同光押解京城問罪。有因着得罪了龐太師,更是被龐太師百般刁難。

西寧百姓問詢,寫了請願的萬人血書,求了陳同光手下一員官兵拼了官位性命不要,親自自私返京,費盡周折將血書交到了真宗皇帝手中。

真宗震怒,查明原委之後下旨活颳了西寧上下大小官員,許百姓拾他們的肉回家烹煮,以泄民憤。只是地方貪官雖然處理了,陳同光私自挪用軍糧的事情確實還沒結束。龐吉堅持國有法度,文武官員的一應舉動都應該依法行事,否則國家四維不張,有法而不依,大宋卻是無從治國了。真宗當時沉迷煉丹之道,已是丹毒入體,病入膏肓,自知命不長久,一來無力與太師爭辯,而來也爲朝政考慮,就妥協刺配流放了陳同光一家。

陳風崇是陳同光的次子,當年才五歲。因着長生老人也聽說了這一件事情,原意在半路上救走陳同光一家,陳同光卻是正直死節,寧死不走,只求長生老人帶走幼兒,爲陳家留下一條血脈,也是全忠義之後再全仁孝,死後九泉之下也好面對先人。

長生老人念其忠孝節義,感念非常,便救走了陳風崇,改了他本來的名字,賜字“風崇”,收爲弟子。

聽長生老人說完此事,衆人都是沉默,一時書房裡落針可聞。

師孃一早就知道,陳風崇和孫向景卻是第一次聽說這件事情,也是不知道如何評價。

陳風崇一腦子混亂無比,又是怨恨父親死節害了一家人,又是爲其感到驕傲,又是傷痛,又是喜悅。雖然不想認他,卻不知道師父先前說的父親有難是爲何,替他擔心。

心亂如麻之下,陳風崇卻是默默走出了書房,再不與衆人說話,自己拎了一壺酒,做到了院子一腳,一身頹廢的樣子。

師孃朝孫向景使了個眼色,孫向景會意點頭,快步追了出去。

長生老人一看師孃,說道:“這下對了。向景非要出門一趟了。”師孃無奈地看了看窗外,點了點頭。

陳風崇一口氣灌下去小半壺酒,正做着發呆,又見孫向景過來,撩起衣襟坐在了自己對面。想起自己之前事態,卻是說了傷師弟心的話,陳風崇一時也是不要意思,只低着頭。

孫向景卻是說道:“師兄,我好羨慕你。你有個那麼了不起的爹,我也好想有一個。”

陳風崇嘿嘿一笑,沉聲說道:“一個男人,連妻兒都保護不了,只爲皇帝盡忠,不爲家人盡孝。沽名釣譽的東西,有什麼好羨慕的。”

孫向景搖了搖頭,伸手接過了陳風崇手裡的酒壺,說道:“了不起。師兄,你爹救了一城的百姓啊!我常想,我爹孃到底是因着我有病,還是因着生計艱難才丟掉我的。要是說因着我的病,師父師孃卻不曾丟了我……或許當年我爹孃能遇上你爹,我就不會被丟掉了……”說着,也是一大口喝掉了剩下的酒。

陳風崇一愣,驟然起身,飛進了書房,抄起長生老人擺在案桌上的書信,細細閱讀,頓時跳腳大罵道:“龐吉!好賊子!”說着,陳風崇轉向長生老人,急切說道:“師父,我要去西寧,現在!斷不能叫他落入了龐吉的圈套!”

長生老人點點頭,還來不及說話,陳風崇便從窗口跳了出去,趕着收拾東西去了。

師孃一臉奇怪,說這向景卻是跟陳風崇說了什麼,扭了這頭犟驢的性子過來。長生老人長嘆一聲,轉頭看向窗外。

孫向景在樹底下,頭埋在手臂裡,聳動着肩頭。

第二十六章 久別重逢時第八章 相逢會有時第三十五章 天機渾不辯第六十章 三家齊征伐第六十章 三家齊征伐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五十五章 隕星從天過第一十六章 小哥喚阿郎第三十二章 奸佞難脫逃第一十七章 山中相送罷第一章 風雪夜來客第五十五章 隕星從天過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一十九章 月下述心事第四十七章 得賜寶神兵第四章 生死神宮處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一十四章 四下狼煙起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一章 冬日練功時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三十二章 折戟落凡塵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三十三章 陣前豪雄聚第三十八章 小馬亦識途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五十九章 南北並一處第一十四章 四下狼煙起第九章 融融冬日暖第五章 昔日姐妹情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三十六章 又見奇詭行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一十一章 飲馬長城窟第一十三章 山莊處處情第四十一章根骨仙難聚第三十二章 暗藏虎狼師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二十三章 兩方具解意第四十七章 得賜寶神兵第四章 生死神宮處第七章 江湖路雖遠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一章 前情或已忘第四十三章 無間是此間第一十六章 衣着髒淨分第二十九章 武將刀劍出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二十四章 同門商議忙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六十四章 大難起或過第二十二章 又聽大道音第二十二章 見面好相認第一十七章 阿郎不解意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一十七章 四郊未寧靜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一十六章 小哥喚阿郎第四章 生死神宮處第八章 易得無價寶第一十五章 尋得夢寐寶第三十四章 朱門閉雲羅第二十六章 驚聞不詳訊第四章 太師顯鋒芒第一十四章 相會再無期第五十九章 南北並一處第一十八章 垂老不得安第五章 江湖路雖遠第四十一章 修羅求經卷第二章 當知不仁意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一十五章 往事憶紛繁第一十一章 舊事重提起第四十七章 高僧涅槃處第一十九章 忽聞羣雄會第七章 古人重相見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一十六章 小哥喚阿郎第一章 冬日練功時第三十七章 綠葉白蓮藕第二十五章 悲愴難言盡第一十八章 兩家相告辭第二十一章 再回久別處第三章 江湖終大亂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九章 既有歡喜意第二十五章 奇香伴身畔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四十九章 一門相商議第五章 百家竟偷閒第四十七章 高僧涅槃處第四十四章 兄弟入圍羅第九章 融融冬日暖第二十四章 同門商議忙
第二十六章 久別重逢時第八章 相逢會有時第三十五章 天機渾不辯第六十章 三家齊征伐第六十章 三家齊征伐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五十五章 隕星從天過第一十六章 小哥喚阿郎第三十二章 奸佞難脫逃第一十七章 山中相送罷第一章 風雪夜來客第五十五章 隕星從天過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一十九章 月下述心事第四十七章 得賜寶神兵第四章 生死神宮處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一十四章 四下狼煙起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一章 冬日練功時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三十二章 折戟落凡塵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三十三章 陣前豪雄聚第三十八章 小馬亦識途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五十九章 南北並一處第一十四章 四下狼煙起第九章 融融冬日暖第五章 昔日姐妹情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三十六章 又見奇詭行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一十一章 飲馬長城窟第一十三章 山莊處處情第四十一章根骨仙難聚第三十二章 暗藏虎狼師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二十三章 兩方具解意第四十七章 得賜寶神兵第四章 生死神宮處第七章 江湖路雖遠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一章 前情或已忘第四十三章 無間是此間第一十六章 衣着髒淨分第二十九章 武將刀劍出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二十四章 同門商議忙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六十四章 大難起或過第二十二章 又聽大道音第二十二章 見面好相認第一十七章 阿郎不解意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一十七章 四郊未寧靜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一十六章 小哥喚阿郎第四章 生死神宮處第八章 易得無價寶第一十五章 尋得夢寐寶第三十四章 朱門閉雲羅第二十六章 驚聞不詳訊第四章 太師顯鋒芒第一十四章 相會再無期第五十九章 南北並一處第一十八章 垂老不得安第五章 江湖路雖遠第四十一章 修羅求經卷第二章 當知不仁意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一十五章 往事憶紛繁第一十一章 舊事重提起第四十七章 高僧涅槃處第一十九章 忽聞羣雄會第七章 古人重相見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一十六章 小哥喚阿郎第一章 冬日練功時第三十七章 綠葉白蓮藕第二十五章 悲愴難言盡第一十八章 兩家相告辭第二十一章 再回久別處第三章 江湖終大亂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九章 既有歡喜意第二十五章 奇香伴身畔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四十九章 一門相商議第五章 百家竟偷閒第四十七章 高僧涅槃處第四十四章 兄弟入圍羅第九章 融融冬日暖第二十四章 同門商議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