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

想到了周其成如今狀態的緣由,徐方旭心中也是燃起了一絲希望,卻是想着能否喚回周其成的善良一面,要他顧念着同門情義,顧念着天下蒼生,渡人渡己,將這彌勒教徹底轉變。徐方旭曾聽長生老人說過,邪道中人自身心性入魔,卻是無時無刻不受着八苦蒂的折磨,比之尋常人要苦惱許多,又是由苦惱進一步入魔,以至於越陷越深,難以自拔。

就像周其成這般,雖是自己練成了高深武功,境界甚至不在先前的長生老人之下,又是坐擁一個教派,守着萬千信徒膜拜供奉,自封爲行走於人世間的真神,可謂是榮耀顯赫,實在不是尋常人所能比擬。可就是如今這般狀態,卻是叫他依舊不能安享一切,卻是無時無刻不想着長生老人一門,不想着徐方旭和孫向景,每每想起這些,又是感覺無名憤怒,困擾自身,心緒紛亂,每每不能自拔,卻是飽受折磨。

佛家說天人也有五衰,其中之一便是“不樂本座”。周其成如今這等狀態,倒也真如他自己所宣稱的一般,宛若天人一般,卻是難逃這五衰的結局。

想到此處,徐方旭便要開口,勸說周其成棄惡從善。周其成卻是搶先一步說道:“師弟,你看師兄如今這番基業,幾近席捲天下。一言既出,萬千信徒拜服。你可願意與師兄一道,共同執掌這彌勒教大權?待得今後時機合適,你便於師兄一道,一同將那趙氏拉下馬,你我重開天地,作那新皇,可好?”

徐方旭一愣,卻是想起彌勒教近年來的所作所爲。想來這周其成還是有着野心,佔有身邊之人不夠,還要佔有這天下。要是當今皇帝是個暴君,徐方旭倒也不介意出力討伐;可是趙禎自繼位一來,一直以仁治天下,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這等盛世人間,徐方旭自忖換一個人作皇帝,也不能做得更好,自然不會願意。

更何況他熟讀史書,知道每每改朝換代,最終遭殃的都是尋常百姓。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事情,他卻是做不出來。更何況歷朝歷代,也沒有那個皇帝是靠着邪教起家,登臨九五至尊之位,無數邪教興起覆滅,最終還是貽誤自身。前朝太玄教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徐方旭又哪裡願意跟着周其成去經營這彌勒教。

周其成看其眼色,也就知道了他的心意,倒也不多強求,只是微微一笑道:“果然,師弟你還受着師父的仁義道德禮數轄制,不能隨心所欲,自我解脫。我原想若是你識趣,便省了我的許多功夫。如今你這般,卻是師兄也是無法助你了。”

說到這裡,周其成站起身來,微微一揮手,在徐方旭面前做了一個動作,口中說道:“師弟,師兄先前給你服下的那枚藥丸,可叫你看見了人間仙境所在?”

徐方旭當即一驚,已然明白自己怕是中了四師兄的什麼藥物。從彌勒教在南少林的表現來看,他們其實還是掌握着許多奇詭的藥方,也有好些是頗有些神效的,尋常人破解不得。

也是南蠻原本就是蠱術的一個重要流傳地帶,出了苗人之外,許多蠻人也掌握着一些蠱術上的神通。甚至厲害一些的,修爲只怕也只在杏妹之下,雖然沒有完整的傳承,但是千百年口耳相傳,也是實在不容小覷。而那《返生心法》,作爲南蠻遠古邪教遺留,武道其實平平,奇門手段卻是不少,對蠱術也有所記載,自成一路,與孫向景得傳自杏妹一脈的又有所不同。

還不得徐方旭反應過來,就見周其成一個動作,徐方旭立刻感覺到腦海之中充斥着無窮無盡的聲音,似乎有幾百幾千個人在他腦中說話,有些是控訴大宋朝廷攻上少室山的,有些是咒罵武林正道不齊心的,有些則是自哀身世,怨天尤人,凡此種種,叫人聽着心煩,又是不堪其擾。

原來周其成給徐方旭喂下藥物之後,便在一旁施展起了攝心術的特殊法門,一切種種,只爲將自己的思想植入徐方旭的腦海之中。思想一物,最是奇特不過,也是最難更改的。周其成使用的法子,卻是攝心術記載之中較爲高明的一衆,用神通和藥物結合,種下話語,讓這等描述宣泄話語時時刻刻響徹受術者的心頭腦海,時間一長,受術者心智自然會發生變化。

人的肉身意識起源,一直都是諸多流派探尋的終極奧秘。道家以老子的《道德經》爲基礎,認爲人的意識起源於冥冥昭昭之中,虛無縹緲之處,乃是一點靈光閃過,自然凝聚成意識流傳。而《返生心法》原是南蠻邪教遺留,南蠻自古都是自然神和先祖崇拜,卻是認爲人的意識來自於神明的啓發,是祖神在腦中低語,引發靈智,自然形成自我意識。

這種理論,雖是無從考證,不過從其中分化而出的神通手段,卻是得到了千百年來歷代人實驗的驗證,證實其的確可以啓發心智,進而改易,若是原主本身意志堅定,甚至可以在同一副腦海之中重開天地,另立意識,抹殺原本所在。

這也就是崑崙山雪輕羽之所以弒殺自家師尊,隨後投身彌勒教,行爲舉動反常,記憶經常斷裂的原因。周其成精通奇門遁甲之法,策劃又是周密無比,其實一早就潛入了崑崙之巔,藉着攝心術和崑崙的龍脈之氣,掩藏自己的行蹤。原本羽化真人也算是個不很強大的地仙,五感通靈,應該是能發現他纔是。只是因着身患疾病多年,自身又是閉關不出,周其成卻是躲過了羽化真人的耳目,在崑崙之巔潛伏許久,經常性對雪輕羽施展攝心術,日復一日,卻是在他的腦海之中培養了另外一個“自我”。只是雪輕羽自幼就在崑崙山上長大,不沾人間氣息,心思空靈,一時沒有被另外一個自我壓垮,還是堅持了許久,直到那日又受了彌勒教主王澤的催動,才終於迷失自我,徹底投身彌勒教。

攝心術的修行,箇中危險無比。人與人談話交流之間,甚至一個眼神,都能互相造成影響。正如長生老人所說,只要有靈有知,就難逃攝心術的作用,卻是就連施術者也不例外,自身意志也會受到影響,又是不能自救。時間一長,修煉攝心術的人多少都會心智不全,也是泥足深陷,難以自拔,難逃攝心術的威力。

周其成自己原本就是心智不太健全的,在《返生心法》作用之下更是日漸癲狂,加上他自己又惡趣味,享受那等左右人心的感覺,每每靠着奇門遁甲和攝心術相互輔助對敵,更是愈發傷害了自己原本就不甚完整的心智。如今的周其成,完全就不是一個正常健全的人物,徐方旭在他的藥物和攝心術之下,更是受到了莫大的影響。

隨後的日子裡,周其成時常來看完徐方旭。徐方旭因爲第一次攝心術的作用,心智其實已經混亂,更是無法抵抗他妖媚一般的話語。加上每隔幾日,徐方旭就會藥癮發作,對先前體會到的那等人間仙境無限憧憬嚮往,又是半推半就,被周其成喂下藥物。

藥丸吃得越多,心智便越薄弱,身子也愈發不堪,始終是自己的師弟,又是在修行的道路上孤單了許久,周其成竟是將《返生心法》也強行灌注給了徐方旭。雖然都是地仙,他可沒有長生老人那等傳功灌體的手段,左不過是在施展攝心術的同時,將一應地心法和真氣路線灌注進徐方旭的心田,叫他不由自主修煉,自身卻是一時不知。

邪道法門流傳,根本就是因爲其修煉迅速,見效極快。徐方旭自己天分也是不差,本身底子也好,竟是數月之間,踏入絕頂境界,更是突飛猛進,想來不出三年五載,也是地仙有望。而在這段過程之中,徐方旭腦海之中的另一個“自我”也開始萌芽,又是在《返生心法》的真氣作用之下,迅速壯大,一時與徐方旭本身意識爭奪識海。

就在徐方旭迴歸蘇州之前的三日,龐太師一邊對彌勒教的圍剿也是到了一個關鍵時刻。周其成自己要前往前線坐鎮,便舍了一部分功力,以《返生心法》的秘術灌注如徐方旭體內。一時之間,徐方旭腦海中的另一個自我迅速膨脹壯大,生生將其原本意識融合吞吃,卻是比那雪輕羽還要徹底,完整地接受了原本徐方旭的一切,無論是肉身,記憶還是武功,盡數得手。

這等法門,實在是太像道家所謂的“奪舍”,卻又與奪舍有些不同。兩個意識,原本都是徐方旭腦海之中誕生,要說起來,都是“自我”,卻是不分彼此,沒有什麼差距的。徐方旭的情況,其實便是自己戰勝了自己,邪念戰勝了正念,其實更像是武道上所說的走火入魔。只是他這個魔,原是周其成可以引導培養產生,不是來自慾念,不是來自執着,而是來自外界,又是源自自身。箇中玄妙之處,周其成自己也不是十分清楚,只是確定徐方旭已經完全落入了自己的掌控之中,一時又是前線吃緊,便乾脆放他離去,任他回到了蘇州山莊。

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徐方旭的兩個自我,俱是起自一身,又是不分彼此,倒是也沒有表現得太過邪惡。畢竟任是周其成引導,徐方旭自己腦海之中這二十餘年的生活經驗卻是還在,一時也不會徹底墮入魔道,頂多是變得更加偏激,更加易怒,更加失去了耐心,也更加不容人忤逆。

道家斬出心魔,就是爲了避免一切凡俗的慾望執着影響自身心境。原本徐方旭在長生老人引導之下,已經接近了這等境界,這下卻是被周其成的藥丸和攝心術影響,一時心魔重生,雖然只是些許改變,卻也能起到莫大的作用。

而直到此時,孫向景等人都不曾發現徐方旭的真實情況,還將他當作原本那個徐方旭,卻是不知情況早已變化,卻是物是人非。

第四十八章 三家鎮彌勒第三十四章 屋中少年急第二十九章 武將刀劍出第九章 融融冬日暖第三章 江湖終大亂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二十七章 一招得其道第八章 太玄事糾纏第六章 熱心薦故人第六十四章 大難起或過第五十四章 又訴山中聞第一十三章 夜有不速客第三十二章 暗藏虎狼師第四十四章 兄弟入圍羅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九章 青鸞送報書信第二十六章 久別重逢時第三十四章 朱門閉雲羅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一十八章 垂老不得安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三十一章 座下神武者第三十二章 望輝照空玄第四十九章 師徒情深處第三十四章 屋中少年急第二十六章 殉道有情人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二十章 再見故人顏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二十四章 紅顏夢魘中第四十四章 三人歸門來第二十一章 崑崙有故人第一十六章 衣着髒淨分第五十五章 神通現端倪第一十三章 山莊處處情第一十一章 人無難度劫第八章 太玄事糾纏第三十二章 奸佞難脫逃第二十六章 胡星耀北方第六十三章 劫後餘生處第三十三章 場中亂戰處第二十四章 尋常百姓家第二十章 山下人間態第一十六章 衣着髒淨分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一十章 向景苦斷腸第一十八章 兩家相告辭第一十六章 清平爲婆母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二十章 山下人間態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五十九章 南北並一處第五十四章 反掌滅外敵第三十三章 佳人念故舊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一十八章 垂老不得安第二十一章 大理好風光第一十七章 詭事一時起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一十五章 往事憶紛繁第九章 既有歡喜意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一章 風雪夜來客第一十五章 花子遭不測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一章 風雪夜來客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光第一十三章 安定難尋覓第四十一章 修羅求經卷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四十四章 兄弟入圍羅第六章 化作江湖義第三十六章 好漢惜英雄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三章 曲罷善才服第二章 當知不仁意第二十九章 風捲江湖雨暗村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一十九章 久候偶得信第一十二章 郎情妾意深第二十六章 胡星耀北方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七章 佛道接哀慟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一十二章 勾欄少年意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九章 既有歡喜意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
第四十八章 三家鎮彌勒第三十四章 屋中少年急第二十九章 武將刀劍出第九章 融融冬日暖第三章 江湖終大亂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二十七章 一招得其道第八章 太玄事糾纏第六章 熱心薦故人第六十四章 大難起或過第五十四章 又訴山中聞第一十三章 夜有不速客第三十二章 暗藏虎狼師第四十四章 兄弟入圍羅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九章 青鸞送報書信第二十六章 久別重逢時第三十四章 朱門閉雲羅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一十八章 垂老不得安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三十一章 座下神武者第三十二章 望輝照空玄第四十九章 師徒情深處第三十四章 屋中少年急第二十六章 殉道有情人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二十章 再見故人顏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二十四章 紅顏夢魘中第四十四章 三人歸門來第二十一章 崑崙有故人第一十六章 衣着髒淨分第五十五章 神通現端倪第一十三章 山莊處處情第一十一章 人無難度劫第八章 太玄事糾纏第三十二章 奸佞難脫逃第二十六章 胡星耀北方第六十三章 劫後餘生處第三十三章 場中亂戰處第二十四章 尋常百姓家第二十章 山下人間態第一十六章 衣着髒淨分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一十章 向景苦斷腸第一十八章 兩家相告辭第一十六章 清平爲婆母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二十章 山下人間態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五十九章 南北並一處第五十四章 反掌滅外敵第三十三章 佳人念故舊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一十八章 垂老不得安第二十一章 大理好風光第一十七章 詭事一時起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一十五章 往事憶紛繁第九章 既有歡喜意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一章 風雪夜來客第一十五章 花子遭不測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一章 風雪夜來客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光第一十三章 安定難尋覓第四十一章 修羅求經卷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四十四章 兄弟入圍羅第六章 化作江湖義第三十六章 好漢惜英雄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三章 曲罷善才服第二章 當知不仁意第二十九章 風捲江湖雨暗村第五十一章 時來異人助第一十九章 久候偶得信第一十二章 郎情妾意深第二十六章 胡星耀北方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七章 佛道接哀慟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一十二章 勾欄少年意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九章 既有歡喜意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