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

《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爲不得已。”

陳同光選擇守城,實在當前情況之下做穩妥的選擇,也是爲着一城百姓着想。西寧城作爲邊境重城,有着幾丈餘高的城牆,數丈寬的護城河,城中還有無盡守城軍械,實在是守城的最佳選擇,敵人一時半會之間萬難將此城池攻下。

只是死守城池的做法,一般都是在有確定援軍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否則時間一長,人心渙散,糧食耗盡,卻是萬分危險,一旦城破,只怕城中所有百姓,面臨的就是屠城。

如今三月剛過,城外糧田也不曾有任何糧食收穫。城中積蓄存糧,加上軍隊的一應軍糧,就算再怎麼節省,頂多也只能維持兩個余月。不是西寧不願意存糧,而是因着地勢環境的原因,大多數百姓還是選擇了放牧,並沒有多少農耕之人。

尋常時日,百姓能畜牧牲口,一應飲食生活自然是沒有問題。而如今城池封閉,百姓再也不能出城,家中的牲口不但不能成爲積蓄,反而是消耗糧草的大戶,一日裡就要吃掉幾名壯漢的口糧,而要使不喂,這些牛羊一般活不過幾天,還會日漸消瘦,也是不堪存儲只用。

在決定守城的那一刻,陳同光除了下令召集軍隊進城以外,也聯合了城中一衆主事文官,要他們挨家挨戶撫慰民心,順便勸說百姓,即刻開始宰殺牲畜,上繳官府,統一製成肉乾,或能堅持更長的一段時間,熬過這一次劫難。

西寧城的百姓其實都習慣了這種情況,年紀稍大一些的都經歷過長時間的圍城,知道箇中厲害,自然也就應允。陳同光當年在任之時,雖然不曾遭遇過大軍圍城的困境,但也聽前輩提起過,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第一時間宰殺城中一切牲畜,莫說牛羊,就是貓狗都不能留。誰也不知道守城要持續多久,要是時日過長,饑荒疾病蔓延,牲畜不單不能成爲事物,還會變成許多疾病的主要來源,造成一城災難。

百姓們一時知道守城戰的厲害,二是對陳同光的命令沒有絲毫懷疑,都是別說宰殺牲口,就是要他們的一條命都可以。再者,一旦爆發守城戰,戰後只要城池不失,朝廷自然會補償百姓的一切牲口損失,尋常貓狗都能補償作壯碩牛羊,大家自然也沒有什麼不願意。畢竟城池一破,便立即家破人亡,衆人縱是再有私心惡念,也不敢在宰殺牲口的事情上含糊。

一時之間,西寧城中牲口慘呼不絕,血氣沖天。

而城牆之上,一應兵丁也是開始準備守城所用的一切軍械。現在存放軍糧的倉庫中,原本是放慢了巨石滾木以及一切守城應用之軍械,如今大軍進城,便將軍械搬至城牆上做準備,騰出倉庫存放糧食,嚴加看守。

與此同時,一衆文官也正在領着手下挨家挨戶收繳糧食肉類,一一登記造冊,許諾百倍奉還,卻是要執行統一配給。守城戰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糧食,糧食一旦吃完,整個城池也就死了一般,縱是日後保留下來,城中百姓也是個個不如從前,俱是行屍走肉一般。

一城之中,百姓有多少牲口,是嚴格處於官府管制之下的,故而文官們也不擔心百姓私藏。即是沒有登記的部分,百姓通常也不會太過藏私,一般都願意盡數上繳官府,以求在之後的日子裡每日能多領一口糧食,多一分活命的機會。

西寧百姓經歷過圍城,知道箇中厲害,不像尋常江南百姓一般,存有私心,暗藏糧食。要知道,一旦城中糧食耗盡,百姓飢餓難耐之時,死的最早的,往往就是一開始私藏糧食的人家,甚至會比餓死更慘,可能會被餓紅眼的同胞洗劫之後殺死分食泄憤。

而官府收集糧食,乃是登記造冊,算上府庫存餘之後,按照上繳糧食多寡,百返其一。也就是官府將所有的糧食按照上繳的多少分到每個人頭上,每人每天可以領取其中一份,百日領完,這也是如今西寧守城戰的極限。百姓起初上繳的越多,所能分到的糧食就越多,從官府補貼中得到的也就越多,故而無人願意少交。

三個月,一百天,正是如今西寧城所能堅守的時限。

向來守城戰之中,如何管理百姓都是一個最大的問題。自古攻伐之戰,見諸史書的,既有真相也不乏謊言。其中謊言,大抵是衆志成城,萬衆一心,苦熬堅持,人道不滅之類的倫常話語。而所謂的真相,就是一旦城中糧草耗盡,百姓就會開始窮盡一切辦法尋找能吃的東西,從老鼠蟑螂,到皮衣靴子,最終易子而食,公然交易菜人,泯滅人性,城池雖存猶破。

所謂“老瘦男子廋詞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爲‘不羨羊’;小兒呼爲‘和骨爛’;又通目爲‘兩腳羊’[*]”,便是說得這種境況。

因着衆人都知道這等厲害之處,故而從決定守城的那一刻起,便由官府嚴加管控,一應籌備,力求避免這等人間慘況發生。然而一切準備,只在事前,一旦情況真到了那一步,卻是誰也沒有辦法,只能眼睜睜看着的。

好在西寧百姓都還算通曉事理,雖然許多人家都是藏下了羊油奶幹一類既能保存,十分果腹的東西,但絕大部分糧草肉類還是盡數上繳,以期能渡過此劫。官府對這種情況也是心知肚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深知凡事不可做絕,還是留有一線生機給百姓,以免激起民變,發生百姓開城降敵的笑話事件。

從消息傳出那一刻起,城中就有膽大的百姓開始出逃。不過因着官府一早封閉了城門,軍隊又是在時刻嚴加巡邏,倒也沒有流失多少人口,百人之中不過逃走了兩三人,俱是青壯膽小之輩,留之也是無用,頗有官府存心將其放走,省的他們在城裡禍亂人心的意思。

大宋律法嚴明,這等守城戰中,無論軍民,一旦逃走,就是死罪中的死罪。除非身懷鉅富,或者有莫大人脈,否則逃走之人自此成爲黑戶,戰後天下海捕,一旦被抓住,輕則處死,懸屍轅門,以敬效尤;重則凌遲連坐,誅殺三族。故而尋常人也不會起了逃跑的心思,還是一應堅守城中。

加上陳同光在西寧城不僅有莫大的人緣,也有百戰百勝的傳說,百姓對他不說完全信任,至少還是比較放心,此時情緒也還算穩定,只是免不了擔驚受怕,倒不曾有人敢鬧什麼幺蛾子,城中防務一時順遂,固若金湯。

孫向景領命鎮守糧倉,也是知道其厲害之處,不單要防着奸細混入毀去糧食,更要防着百姓冒死前來盜糧,肩上責任重大。好在有數百名官兵與他一起守護,他自己有頗通蠱毒一脈,接下命令後片刻便當着衆人的面在糧倉附近佈下了蠱陣,多番警告。一夜過去,衆人驚訝地看見糧倉方圓百米之內,蚊蟲鼠蟻整整齊齊地死了一拳,將糧倉包圍起來,頓時知道這俊秀小孩兒所言非虛,自然不敢起不合適的心思。

第二日一早,西夏人的大軍來到了西寧城外。看着城門緊閉,城內血氣沖天的景象,西夏人也知道陳同光決意守城,一時也是無奈,但也在預料之中,旋即開始了一應準備。

攻城之戰中,無非就是強攻和圍困兩種法子。強攻速度最快,但是傷亡大,成功率低,中間需要各種攻城器械,製作耗時良久;而圍困則是見效緩慢,依賴補給,消耗極大,但勝在以逸待勞,只要撐到城中糧草耗盡,民心潰散,整個城池便能不戰而破,順利拿下。

唯一的關鍵就是,大宋的援軍什麼時候趕到。

西夏人此番前來進攻,自然是做好了萬全準備,知道要圍城打持久戰,自然是儀仗着李元昊的大軍在好水川大獲全勝,重創宋軍,宋軍短時間內無力支援西寧。就算一段時間之後,大宋朝廷重新整理了西北防務,李元昊也大可以再進攻一次,將一衆宋軍拖住,令其不能援助西寧,直到西寧城破,被生生困死。

不知爲何,西夏人這一次,牢牢咬住了西寧城,大有不破城池,誓不罷休的氣勢。

西寧城外,鉛雲低垂,隱隱颳起了雪風,似乎天氣回寒,就要下雪一般。

天地之間,無盡壓抑低沉。

數百里外,蘭州城中,莫之代也是受到了西夏大軍開往西寧的密報,一時在書房中眉頭緊鎖,大爲苦惱,幾番提筆,又緩緩落下,無盡糾結。

怕是有半個時辰之後,莫之代才狠狠一咬牙,將手中的密報湊近火燭,一把火將其燒成灰燼,同時將案頭已經寫了幾漢字的奏摺一柄燒燬,一時癱坐在椅子上,靜靜沉思。

許久之後,他又舉起筆來,快速寫作幾封書信,一一用火漆封好,交給信賴之人,着他連夜送出,不得有誤。

※※※

[*] 宋,莊綽《雞肋編》

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一十章 切切美規嬌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一十三章 相見不相識第一章 夜來不速客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第二十六章 殉道有情人第二十二章 又聽大道音第九章 神女慈悲意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一十章 向景苦斷腸第六章 熱心薦故人第六十一章 此景似相識第三十一章 明有誠惶意第二章 廟前紅梅開第二十五章 悲愴難言盡第五章 昔日姐妹情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二十三章 相會待明年第二十五章 奇香伴身畔第三十章 羣雄激憤青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一十八章 歸來對峙時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三十六章 又見奇詭行第三十五章 天機渾不辯第五章 昔日姐妹情第三章 江湖終大亂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二十五章 武林有盟主第二十章 山下人間態第二十七章 一招得其道第二十五章 青城山下客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四十章 開國何茫然第二十七章 一招得其道第五十四章 反掌滅外敵第二十二章 穿心故人劍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二十二章 南行探太玄第六章 化作江湖義第七章 江湖路雖遠第二十七章 一招得其道第五十八章 故交有心人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七章 古人重相見第二十六章 驚聞不詳訊第二十四章 熱酒暖人心第二十一章 北來性情士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第二十三章 相會待明年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四十三章 無間是此間第四十四章 事了卻無言第三十三章 陣前豪雄聚第四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二十九章 佛道重相聚第六章 兒郎舞劍忙第六十四章 大難起或過第四十七章 應有故人意第一十三章 安定難尋覓第一十五章 往事憶紛繁第二十六章 祖師號道陵第四十五章 又聞秘聞事第一章 前情或已忘第二十六章 胡星耀北方第三十五章 好酒配好菜第二十六章 胡星耀北方第一十六章 枯榮自有時第二十七章 見說蠶叢路第二十三章 相會待明年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三十七章 綠葉白蓮藕第八章 太玄事糾纏第二十章 寺中品香茗第二十八章 借刀斬生機第一十四章 化爲繞指柔第三十四章 美婦隱暗懷第二十四章 紅顏夢魘中第二十二章 又聽大道音第一十五章 師門情深重第四章 太師顯鋒芒第一十六章 清平爲婆母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第三十七章 綠葉白蓮藕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三十七章 揚手分針去第二十七章 一招得其道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一十二章 又與猛虎遇第八章 相逢會有時第二十八章 借刀斬生機第二十六章 惡客入莊來第三十八章 重回夢中閣
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一十章 切切美規嬌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一十三章 相見不相識第一章 夜來不速客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第二十六章 殉道有情人第二十二章 又聽大道音第九章 神女慈悲意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一十章 向景苦斷腸第六章 熱心薦故人第六十一章 此景似相識第三十一章 明有誠惶意第二章 廟前紅梅開第二十五章 悲愴難言盡第五章 昔日姐妹情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二十三章 相會待明年第二十五章 奇香伴身畔第三十章 羣雄激憤青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一十八章 歸來對峙時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三十六章 又見奇詭行第三十五章 天機渾不辯第五章 昔日姐妹情第三章 江湖終大亂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二十五章 武林有盟主第二十章 山下人間態第二十七章 一招得其道第二十五章 青城山下客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四十章 開國何茫然第二十七章 一招得其道第五十四章 反掌滅外敵第二十二章 穿心故人劍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二十二章 南行探太玄第六章 化作江湖義第七章 江湖路雖遠第二十七章 一招得其道第五十八章 故交有心人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七章 古人重相見第二十六章 驚聞不詳訊第二十四章 熱酒暖人心第二十一章 北來性情士第三十九章 蠶叢及魚鳧第二十三章 相會待明年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四十三章 無間是此間第四十四章 事了卻無言第三十三章 陣前豪雄聚第四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四十六章 北下鐵騎多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二十九章 佛道重相聚第六章 兒郎舞劍忙第六十四章 大難起或過第四十七章 應有故人意第一十三章 安定難尋覓第一十五章 往事憶紛繁第二十六章 祖師號道陵第四十五章 又聞秘聞事第一章 前情或已忘第二十六章 胡星耀北方第三十五章 好酒配好菜第二十六章 胡星耀北方第一十六章 枯榮自有時第二十七章 見說蠶叢路第二十三章 相會待明年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三十七章 綠葉白蓮藕第八章 太玄事糾纏第二十章 寺中品香茗第二十八章 借刀斬生機第一十四章 化爲繞指柔第三十四章 美婦隱暗懷第二十四章 紅顏夢魘中第二十二章 又聽大道音第一十五章 師門情深重第四章 太師顯鋒芒第一十六章 清平爲婆母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第三十七章 綠葉白蓮藕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三十七章 揚手分針去第二十七章 一招得其道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一十二章 又與猛虎遇第八章 相逢會有時第二十八章 借刀斬生機第二十六章 惡客入莊來第三十八章 重回夢中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