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風雪夜來客

宋仁宗寶元二年,十月。大宋西邊,吐蕃。

藏邊十月,風雪如刀。

岡仁波齊邊上,有一座小小的客棧。

這客棧依山而建,通體木質,吊檐飛角,與吐蕃風格格格不入,倒像是中原樣式。

開客棧的,是一對中原來的李姓夫婦。幾十年的時光,也在這客棧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如今,客棧外牆的木板大多陳舊開裂,原本分明的木雕招牌也早已褪了顏色,模糊不清了。

天近黃昏,李老頭熱了酒坐在櫃裡小酌,喚了他的老婆李嬸下閂關門,早些休息。李嬸此時剛剛禮佛完畢,輕輕捶打着跪麻的雙腿,邁着小步朝門邊走去。

關好了大門,門閂將落未落之時,門外突然闖入兩人,大門一時拍向兩邊,發出悶響。

李嬸嚇得一跳,凝神擡頭看去,只見兩名少年人踏入店中。領頭那位二十多歲年紀,身量高大,樣貌頗爲清俊;隨後那個則是十五六歲樣子,瘦弱清秀,臉上略蒼白些。

李老頭見得兩人闖入,又是撞門又是嚇壞了老婆子,早就起身站在櫃中,兩眼圓登,張口就是要罵。那兩人進門後與李嬸一個點頭,見李老頭站起身來,便緊走兩步到了櫃前,一塊白花花的銀子拍在櫃上,說道:“住店。”

所謂是清酒紅人面,財白動人心,李老頭見了這足有幾兩的銀子,一腔怒火瞬間化作滿面春風,笑臉相迎地將兩人領上樓上客房,挑了間乾淨整齊的,安排兩人住下。期間李老頭與兩人攀談閒聊,知道年長那位公子姓徐,本是中原人士,此番前來吐蕃乃是爲他患病的小弟求醫來的。

徐公子吩咐準備些飯菜,李嬸也端着火盆進來,一面收拾牀鋪,一面跟兩人交談,聽了兩人求醫,更是不住誇讚山下小廟內修行的仁欽桑布上師,直言他妙手仁心,醫術不差於佛學,端的是一個神醫。

徐公子原本意興闌珊,聽李嬸說起仁欽桑布上師卻是兩眼放光,急忙追問。原來他兩人到這岡仁波齊聖山之下,就是爲尋這位上師而來,沿途多方打聽,卻不想李嬸也知曉上師下落。

李嬸直言道,上師不知何時起在山下修行,幾個月前曾爲她治好的陳年腿疾,老兩口爲此多有供養。聽聞徐公子打聽,李嬸便細細說了那小廟所在,直嘆那少年小小年紀便患了疾病,嘴裡直念阿彌陀佛。

不多時,老兩口將一切安排妥當,徐公子兩人隨意吃喝了些,早早休息,只待第二日一早便去尋那仁欽桑布上師。

次日清晨,徐公子兩人一早起身,洗漱一番,下得樓來……

吐蕃地處西域,日出比中原要晚上一兩個時辰,雖然已過辰時,天邊也才堪堪露白。

此刻客棧之中,卻是坐滿了人。李老頭這客棧自數十年前開業至今,從未有一天如此熱鬧過。

說也奇怪,今日一大早,老兩口還在睡夢之中,便有客人在外砸門呼喊,李老頭起身開門,卻見得數位身着吐蕃服侍的男子闖進門來。這幾人隨意叫了酥油茶和炒糌粑,便在一旁吃喝,也不說話。

過不了一會兒,門外又來了一撥身着中原漢服的男子,進店也是要了茶水飯食,靜靜坐在一旁,只是吃喝。

李嬸看這幾人來的莫名,舉止怪異,不由得心裡發毛,拉了拉李老頭的衣袖,給他使了眼色。李老頭此刻心亂如麻,也是說不出的害怕,只得安慰老婆子去後院料理牲口,自己一人留在大堂照看。

又過了一會兒,門口又有身影走入。看得進店的幾人,李老頭嚇得三魂去了其二,七魄盡數遠遊,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慌腳亂手地迎上前去。只見這幾人頭戴方氎帽,身穿無袖背心,外批大紅色批單,竟是那吐蕃佛教的大德喇嘛。

李老頭這店開在岡仁波齊山下,平日裡多見的是苯教的上師,甚少有佛教的喇嘛。今日這羣喇嘛進得店來,更是李老頭開店幾十年未見之怪狀。李老頭心下害怕非常,卻還是硬着頭皮上前,仔細招呼。

這幾位喇嘛也如前兩撥人一般,只要了茶飯,便不說話,做下吃喝。

徐公子兩人走到樓梯轉角,見這客棧小小中堂之中竟擠了十幾人。這些人有僧有俗,有漢有蕃,一應靜坐吃喝,席間涇渭分明,絲毫不亂。

徐公子心下警惕,拉住身後少年,兩人緩步走下樓梯。

見兩人下得樓來,樓下衆人盡皆停下吃喝,齊齊轉過頭來,直直盯着兩人,看得兩人頭皮發麻。只見漢人那桌裡站起一人,對徐公子說道:“仙人撫我頂,結髮授長生。兩位公子,我們又見面了。”

那徐公子一見這人,頓時眼皮直跳,頭痛無比。

這徐公子本名徐方旭,跟着他那少年是他的師弟孫向景。兩人乃是蘇州長生老人門下。要說這長生老人,就要從漢朝楊雄說起。楊雄從易經兩儀道理中,領悟了三才奧妙,將種種三才變化寫在了一本《太玄經》中。唐時一位武林人士從這《太玄經》中讀出了天文地理,醫卜星象,便想將此道理融入武道變化之中,隨後此人皓首窮經,竟真寫出了一本《太玄經注》,闡述畢生武學道理。後人靠着這本《太玄經注》,竟生生拉了一個邪教起來,在唐玄宗時猖獗一時。後來唐末戰火紛飛,這邪教在中原武林圍剿之下灰飛煙滅,《太玄經注》也不知所蹤。百十年後,長生老人偶然間得了這本奇書,也從書中得了三才武道之變化,一飛沖天。

徐方旭於孫向景兩人從蘇州走水路到了蜀中,不意間顯露了武功,竟被一羣人看破出處,自稱前朝邪教傳人,糾纏兩人將這《太玄經注》歸還。只是這羣人雖然毅力驚人,功夫卻是着實一般,幾次三番糾纏不成,反被孫向景教訓了幾回,若不是徐方旭不願傷及他們性命,恐怕早就死了幾遭了。

自兩人進了吐蕃地界,這羣人便銷聲匿跡,不再出現。徐方旭早就被他們糾纏得頭疼,還暗自慶幸擺脫,想不到今天又在這裡相遇。

“幾位,早一個月前我就與你們說得清楚,誰出門也不能帶着武功秘籍,這《太玄經注》原本乃是在我師父長生老人手中,你們若是想要,大可去蘇州向他老人家討要。我與小弟卻有要事,不能奉陪諸位。諸位爲何就是糾纏不休呢?”徐方旭一面揉着眉角,一面打發了孫向景自去一旁用些茶點,省的一會兒路上飢餓。

那人卻像沒有聽見他說話一般,猶自說道:“緣分使然,兩位竟然與我們同門入住了這同一家客棧,想必是天道循環,聖典定要回歸我教所有。如今我們請了吐蕃佛教大德做主,勢要請回聖典。兩位還是儘快將聖典歸還,免得動了刀兵,驚擾了這一片淨土!”

徐方旭聞言更是頭痛,他這一行多跟苯教上師往來,極少接觸佛教大德,如今竟是被這羣瘋子請來到此,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見兩人話不投機,一名喇嘛自站了起啦,雙手合十行禮道:“這位施主,如今在這岡仁波齊神山之下,不宜妄動刀兵。老衲以爲,這世間萬事皆歸因果,既然施主手中典籍本應歸他們所有,還請施主歸還。”

徐方旭聽得好笑,向那喇嘛說道:“這位大師,你又怎知他們所言不假?出家人身在化外,就該安心修行,誦唸佛祖真言,何苦又來淌着一攤渾水?難道是他們與你相約,得了我的《太玄經注》便要借你一觀麼?”

那喇嘛不了徐方旭如此聰慧,一言道破了他的心事,一時臉紅,隨即後退兩步,高宣佛號道:“阿彌陀佛,這位施主,老衲是出家之人,不生妄念,不動刀兵。只是身後這幾位乃是贊普派來護送老衲等人的勇士,也是軍中一等一的高手,就算施主神功蓋世,只怕也抵擋不得,何苦呢?”

說着,喇嘛身後那幾個吐蕃打扮的漢子個個站起,抽刀在手,搶進兩步。

李老頭原本在給孫向景熱牛乳,此刻一碗牛乳端出,正好看見這般刀劍景象,頓時腳下一個踉蹌,手中牛乳直直朝着孫向景拋來。

孫向景見狀一呼,搶步上前,將陶碗接在手中,隨即猛退兩步,手上左右晃動,將那碗牛乳堪堪接下,一滴不漏,這才笑道:“老倌卻是十分怕事,他們要打也是打我師兄,與你何干?若是這碗牛乳真潑在了我身上,那你才真真難免一頓皮肉之苦了。”

李老頭見他年紀輕輕,手段卻是十分高明,再聽他言語中優哉遊哉,似乎絲毫不把這兇險場面放在心上,便知道這兄弟兩人是真有本事的,心下也安定些,說道:“小公子莫怪,老朽上了年紀,一時腳滑也是有的。多虧小公子身手敏捷,不然老朽真是不知如何是好。”

孫向景笑笑,小口啜着牛乳,又往堂中看去。

那些吐蕃漢子聽了喇嘛訴說自己的厲害,心中自是十分得意,又是厭惡這年輕漢人不識擡舉,敢對大德喇嘛無禮,一時快步向前,將徐方旭圍住。徐方旭看他們腳步穩健,隱隱圍成合擊陣勢,也不敢太過託大,不待幾人近身,便抽出腰間佩劍,虛劃一圈,只聽得叮叮噹噹一陣響動,吐蕃漢子手中鋼刀竟是齊齊斷開,只留下一個刀柄還在手裡。

衆人見他出手極快,幾乎不見動作便毀去了衆人手中鋼刀,手中想必也是神兵利器,一時心生怯意,不敢向前。那幾個漢人卻是抓住了機會,紛紛從吐蕃漢子間的空隙殺出,角度刁鑽,身形詭異,一時叫人不好防備。徐方旭見狀,手中長劍又是輕挑幾下,將那幾個漢人直直挑飛出去,正好砸在吐蕃漢子身上,衆人一時倒地不起,兀自喊叫。

徐方旭擊退衆人,也不看那幾個喇嘛,收劍還鞘,轉頭喊道:“向景,我們走罷。”孫向景聞言將牛乳兩口喝完,幾步跑到徐方旭身邊,兩人這邊出門去了。

一衆人等看得目瞪口呆,急忙起身向外追去,卻聽得一時布片撕裂聲響不絕於耳,只覺得下身一涼,卻是那徐方旭出手之間劃破了他們的褲子,頓時大堂中站了一票光腿漢子。場面非常尷尬。

“你這廝!怎地連個褻褲也不穿!”

李嬸聽得前面吵鬧,小腳碎步地走了過來,卻見了這般場景,頓時驚叫一聲,昏倒過去。

堂中還在吵鬧,又聽得屋外馬嘶一片,衆人追出去一看,只見拴馬樁上只剩幾根繮繩,原是徐方旭割斷了馬繮,自己帶着孫向景騎了一匹馬,將剩下的盡數放走了。

頓時兩人一馬絕塵而去,一行人在客棧門口呆立半晌,纔有一人小聲說道:“還是先進店去罷,怪冷的。”身後一人一把打在他頭上,怒罵道:“你若多穿些,自然不會覺得冷!進去罷!”

可憐李嬸剛剛轉醒,這下又暈了過去。

第三十章 羣雄激憤青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一章 夜來不速客第二十九章 佛道重相聚第一十一章 兩家父母會第一十九章 久候偶得信第八章 相逢會有時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四章 問詢皆驚然第四十九章 一門相商議第一十二章 水寒傷馬骨第三十六章 好漢惜英雄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四十九章 一門相商議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五章 百家竟偷閒第六章 兒郎舞劍忙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三十一章 明有誠惶意第一十七章 詭事一時起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一十一章 父子難相道第二十三章 英雄末路時第三十六章 又見奇詭行第四十六章 重開不熄宴第二十二章 見面好相認第三十八章 重回夢中閣第三章 曲罷善才服第一十五章 尋得夢寐寶第五十四章 反掌滅外敵第三十三章 又聞狂徒起第四十七章 得賜寶神兵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二章 廟前紅梅開第二十七章 一招得其道第二十一章 再見太和者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四章 太師顯鋒芒第三十六章 又見奇詭行第一十二章 水寒傷馬骨第三十三章 又聞狂徒起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二十二章 又聽大道音第一十五章 往事憶紛繁第四十二章 重返清平日第一十一章 飲馬長城窟第二十三章 佳人一心渡第四十一章根骨仙難聚第一十二章 勾欄少年意第五十五章 神通現端倪第二章 大業有望日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四十一章 倉皇逃竄時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一十五章 花子遭不測第八章 相逢會有時第二十五章 青城山下客第一十七章 一曲勾心事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光第一十三章 山莊處處情第二十一章 北來性情士第五十三章 性命終得保第四十四章 此間巫道演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一十三章 何意百鍊鋼第六十一章 此景似相識第二章 大業有望日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二十七章 他人正得意第四十章 開國何茫然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二章 那人下山來第四十章 萬毒蠱爲尊第四十一章 修羅求經卷第五十三章 性命終得保第一十六章 京兆重逢時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五十九章 南北並一處第四章 生死神宮處第一十二章 又與猛虎遇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二十四章 尋常百姓家第一十三章 何意百鍊鋼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一十二章 又與猛虎遇第五章 百家竟偷閒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五十九章 南北並一處第一十章 切切美規嬌第二十章 山林神醫隱第二十一章 北來性情士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四十章 萬毒蠱爲尊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
第三十章 羣雄激憤青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一章 夜來不速客第二十九章 佛道重相聚第一十一章 兩家父母會第一十九章 久候偶得信第八章 相逢會有時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四章 問詢皆驚然第四十九章 一門相商議第一十二章 水寒傷馬骨第三十六章 好漢惜英雄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四十九章 一門相商議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五章 百家竟偷閒第六章 兒郎舞劍忙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三十一章 明有誠惶意第一十七章 詭事一時起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一十一章 父子難相道第二十三章 英雄末路時第三十六章 又見奇詭行第四十六章 重開不熄宴第二十二章 見面好相認第三十八章 重回夢中閣第三章 曲罷善才服第一十五章 尋得夢寐寶第五十四章 反掌滅外敵第三十三章 又聞狂徒起第四十七章 得賜寶神兵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二章 廟前紅梅開第二十七章 一招得其道第二十一章 再見太和者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四章 太師顯鋒芒第三十六章 又見奇詭行第一十二章 水寒傷馬骨第三十三章 又聞狂徒起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二十二章 又聽大道音第一十五章 往事憶紛繁第四十二章 重返清平日第一十一章 飲馬長城窟第二十三章 佳人一心渡第四十一章根骨仙難聚第一十二章 勾欄少年意第五十五章 神通現端倪第二章 大業有望日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四十一章 倉皇逃竄時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一十五章 花子遭不測第八章 相逢會有時第二十五章 青城山下客第一十七章 一曲勾心事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光第一十三章 山莊處處情第二十一章 北來性情士第五十三章 性命終得保第四十四章 此間巫道演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一十三章 何意百鍊鋼第六十一章 此景似相識第二章 大業有望日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二十七章 他人正得意第四十章 開國何茫然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二章 那人下山來第四十章 萬毒蠱爲尊第四十一章 修羅求經卷第五十三章 性命終得保第一十六章 京兆重逢時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五十九章 南北並一處第四章 生死神宮處第一十二章 又與猛虎遇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二十四章 尋常百姓家第一十三章 何意百鍊鋼第三十一章 此間有奸佞第一十二章 又與猛虎遇第五章 百家竟偷閒第八章 老少通啓程第五十九章 南北並一處第一十章 切切美規嬌第二十章 山林神醫隱第二十一章 北來性情士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四十章 萬毒蠱爲尊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