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武將刀劍出

在山腳下的武僧拼死跑回來的時候,空玄方丈已經知道事情只怕是出了變數。

少林並不是第一次召開武林大會,也知道聚集一羣武林人士對朝廷造成的影響,故而許久之前,空玄方丈便親自寫了書信,想辦法通過某種渠道,帶進了皇宮之中,親自與趙禎說明了箇中的緣由。在諸多武林人士看來,空玄方丈乃是北少林之首,又是一方武道的魁首,真實不虛地是武林中的高人。而在世俗和朝廷眼中,空玄大師不單是一個練武之人,還是一方佛家領袖,其佛法之高明,道理之精深,都是尋常僧人所不能比擬的,在朝中其實享有極高的聲望。

上一次舉辦武林大會的時候,也就是由空玄大師的師叔,時任少林方丈的玄悲大師向朝廷送去了文書,說明事由;而再之前的幾次,情況也是大致一般無二,基本都是一樣的做法,朝廷也是一應地給予方便,即是屯兵駐軍,也只是爲了對付一些不守規矩的武林中人,從來不曾與中原武林起過什麼衝突。

也正是因爲有前例可循,空玄方丈纔敢將中原武林正道集結一處,而不擔心朝廷對他們動手。可是他千算萬算,還是沒有算到朝廷中諸多大員已經與彌勒教合作,在與彌勒教聯絡人溝通的過程當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其影響,或是通過講道理辯是非,或是通過攝心術一類的邪術,總歸是叫這些人對武林中人抱有了極大的敵意,一時行爲又是過激。

而駐守在少室山之下的數萬禁軍精兵,則更是徹底就有彌勒教的探子奸細混入其中。原本樞密院給衆人的文書就是十分曖昧,似乎暗示着衆人或許可以準備與武林中人動手,再加上彌勒教在禁軍中的多日影響,其實一衆禁軍的神經已經緊繃到了一個極限,一時之間也是十分緊張。

就在方纔片刻,彌勒教在禁軍中的奸細主動與少林的和尚們起了紛爭。一衆和尚自然是能忍則忍,忍不了念聲佛號接着忍,也是知道武林不能與朝廷真起衝突,否則後果就是不堪設想。

只是這人世間的事情,總是不怕沒好事兒,就怕沒好人。彌勒教見一時難以激起兩方的對立矛盾,竟真也十分豁得出去,那探子奸細直接衝了上去,趁亂一頭撞死在了某個和尚手中的長棍之下。那探子自己是有些武藝在身的,一時真氣運轉之下,向前衝撞的力度自然也是極大,加上刻意不以武功護體,那頭顱撞在武僧們使用了數十年的木棍之上,頓時碎裂,宛若一碗豆花摔在青石板上一般,一時間地上就是滿布了紅白之物,衆人眼看着禁軍中的一人慘死在了少林和尚的棍棒之下。

在場的兵丁雖然都是禁軍中的精英,可是誰也不曾想到會發生這等情況。加上現場原本就是混亂之極,誰也想不到會有人自己用頭去撞武僧的棍子,只當是那武僧一時失手將那人打死,一時也是羣情激憤,一衆兵丁紛紛拔出刀劍在手,個個朝前衝來。

那武僧一時愣在原地,也是實在想不到會發生這等事情,一時難以反應過來,還不等他張嘴說上一句話,就被朝前的一衆兵丁亂刃加身,當場砍死地上,鮮血橫流,將這數百年清淨的佛門重地一時染紅。

兩方都是出了人命,情勢自然也就控制不住。原本禁軍們就是繃緊了神經,真真是杯弓蛇影,只要些許動靜就能主動出手的。現下有人慘死,自然是不能善罷甘休,衆人一時衝了上來。而少林的和尚們眼看着平日裡同吃同住同練武的師兄弟一時被砍死,自然也是難忍心中怒火,真是所謂泥人也有三分火性,佛祖還有發火的時候,更何況是一羣還沒成佛的僧人?

兩方一時動起手來,俱是分毫情面不留,都是拿出了拼命的手段。僧人們看着禁軍百千倍於自己的人數,又看着倒斃一旁的師兄弟,自然不敢留手,出招便是全力;禁軍們則是早有耳聞少林和尚的厲害,也是個個拼死向前,手中兵刃揮舞得風聲大作,一時就將佛門淨地化作修羅地獄,打殺一片,血肉橫飛,卻是兩方都是殺出了火氣。

和尚和禁軍之中都有聰慧明理之人,可惜人數太少,做不得主,縱是隱約覺得事情不對,也難以改變場中的混亂情況。加上刀槍棍棒往來之間,誰也不敢停下手來勸阻周圍的同伴,只能奮起抵抗,也是保命要緊。

兩方一時殺在一處,和尚們仗着自己一身的少林武功,真真是以一敵十,將一衆禁軍殺退不少;禁軍們則是背靠有着數十萬人的大營,越殺越猛,到得後來直接湊足了人數,列出軍陣,將一衆和尚們死死壓制住,叫他們一身武功無從施展,只得奮力抵抗四面八方殺來的刀槍棍棒。

不過一炷香的時間,少林安排在山腳下的數十名武僧就被盡數屠殺殆盡,只留有一個一開始就有心上山報信的,拖着一身的重傷逃走。進軍一邊則是損傷了近百人,饒是仗着軍陣也難以完全壓制和尚們苦修數十年的武功。

眼看着衝突爆發,自己一方又是有了近百人的損傷,禁軍這邊的首領一時也是坐不住了,當即下令集結大軍,各自結成軍陣,準備一應火器長矛之類,率軍便朝着少室山上的少林寺殺來。也是這幾位首領實在無法交代一開始的近百人損失,只得將一切責任退在武林人士身上,既然已經有了損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將這個少室山夷爲平地,或可藉着剿滅武林亂黨的功勞,將功折罪,掩蓋一開始自己治軍不嚴的罪過。

這等思維方式實在是匪夷所思,實在難以叫人信服。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彌勒教潛伏在軍營中的奸細做了手腳。那彌勒教主會攝心術一事,已然傳得舉世皆知,可是誰也沒有說過,這天下只有彌勒教主一人能夠施展攝心術,這等邪術在彌勒教中還是有着一定範圍的流傳,只是普通人的手段造詣或許不如彌勒教主幾分罷了。

藉着軍中飲食的統一管理配給,彌勒教一早就將配合攝心術的藥物下到了幾位首領的日常飲食之中。這等藥物原本就不是見血封喉的毒藥,甚至許多還是醫書中有記載的補藥,有些更直接就是香料一類,卻是無論銀針試毒還是活人嘗菜,都難以發現其中貓膩。加上這攝心術之藥,若是不配合攝心術使用,完全就是一點作用都沒有,故而幾位首領將軍駐紮數日時間之中,已是不知不覺在體內鬱積了不少攝心術之藥,思維不知不覺之間已被轉變。

大軍一時開拔,附近的幾座大營自然也是隨機而動,甚至已經有軍報朝着開封府內發去,向樞密院申請調派更多兵丁過來,只說是少室山上的武林人士舉兵作亂,隻字不提兩方是如何起得衝突。

也是之前太和真人所說的道理,一衆武林高手對付一兩萬軍隊,或許還佔有巨大優勢,不需付出多少傷亡就能將其殲滅;然而一旦軍隊人數超過限額,形成了前中後三營,各自結成專門對付武林人士的不同軍陣,配合上各色火器等物,衆人卻是萬難抵擋,除了絕頂級別的人物或能逃出生天之外,其餘衆人卻是都難以抵抗分毫。

兩方衝突已然發生,一時之間大戰在所難免。空玄方丈還想再從衝上來報信的僧人口中瞭解更多情況,卻發現他已然倒地身亡,渾身經脈血管爆出,原是在山腳下就受了不治的致命死傷,乃是運轉了少林秘傳的“捨身訣”,激發潛能才堪堪上山來報,一句話說完便已是油盡燈枯,肉身當即死去,再不能問出事情原委來。

在場怕不是有近萬名武林人士,又都是靜心準備傾聽空玄方丈宣佈武林盟主之事,一時都是將那武僧臨死前喊出的一句聽得清清楚楚。衆人頓時炸鍋,你一言,我一語,或有緊張害怕,或有不忿殺意,或是諸多疑惑,或是四下交談。一萬人同時說話,哪怕每人只說一句,也足夠將整個少林寺廣場化作人聲鼎沸之處。加上衆人都是練武修身,最是中氣十足,也不講究什麼禮數之類,個個都是粗大嗓門,場中一時喧譁不休,聽得人腦漿子都要沸騰,就是身邊人說句什麼也聽不清楚,局勢更是愈發混亂。

一衆掌門前輩還不曾反應過來,便有禁軍首領帶着千萬官兵從山下殺了上來,也是一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完全不聽一衆沿途僧人解釋,也不想聽一衆和尚廢話,心中只是抱定了大錯既已釀成,不如將錯就錯,戴罪立功的想法。

眼看見禁軍殺上門來,衆人都是持握了兵器在手。原本少林自有規矩,萬萬不允許攜帶兵器上山,只是這次來的都是江湖武林同道,誰也不可能將自己的兵器解在山下,將性命交託於一衆和尚手中。故而武林大會期間,大家還是都帶着兵器上山,這下卻是有了一分保命的希望。

只是在場人數實在太多,衆人抽出兵器之時又是羣情激憤,竟還有人被身邊之人的刀劍割傷,一時也是惱火,只是大敵當前,卻是無心計較這些許多。

原本站在空玄方丈身邊的各門派掌門主事紛紛一個閃身,出現在了自家門派人羣之中,一面整頓安撫,一面也是嚴加戒備。

空玄方丈則是幾步輕飄飄地走出,步法宛若鬼魅一般,也不見他擡腳幾次,便已是站在了禁軍首領面前,雙手合十,朝着那禁軍首領說道:“阿彌陀佛。諸位施主一時攻上少林,所謂何事?其間是否有何誤會,還請施主指點一二。”

那禁軍首領則是一時拔刀在手,竟也是個高手,也不搭理空玄方丈的話語,一刀便朝着老和尚露出的後脖頸看去,口中喊道:“誤會你奶奶!禿驢受死罷!”

利刃揮出,一時激起凌冽風聲。

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六十三章 劫後餘生處第三章 晨起修武道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一十八章 歸來對峙時第五十章 難敵血修羅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四十七章 得賜寶神兵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六章 一門情誼長第三十一章 座下神武者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二十七章 他人正得意第六十四章 大難起或過第三十五章 好酒配好菜第一十一章 父子難相道第二章 大業有望日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四十六章 再別恩施顏第四十七章 應有故人意第二十九章 佛道重相聚第四十五章 又聞秘聞事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四十五章 東來一時厄第一十五章 花子遭不測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二章 那人下山來第三十八章 小馬亦識途第一十七章 阿郎不解意第一十四章 相會再無期第一十九章 忽聞羣雄會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六章 兒郎舞劍忙第四十五章 東來一時厄第一十六章 京兆重逢時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七章 江湖路雖遠第五十六章 神刀顯真意第一十一章 兩家父母會第八章 惡藥露崢嶸第三十一章 太師爲官道第一十二章 水寒傷馬骨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一十三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十三章 相會待明年第七章 古人重相見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二章 當知不仁意第四十六章 神卦通天玄第二章 當知不仁意第七章 佛道接哀慟第二十章 山林神醫隱第三十二章 奸佞難脫逃第五十章 難敵血修羅第五章 江湖路雖遠第二十六章 驚聞不詳訊第二十四章 紅顏夢魘中第一十七章 山中相送罷第一十六章 小哥喚阿郎第六章 熱心薦故人第五章 冷看禽獸變第四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九章 難得有情郎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三十三章 場中亂戰處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二十一章 再見太和者第四十二章 重返清平日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四十三章 父母愛子義第一十七章 寶刀伴才俊第四十一章 修羅求經卷第四十七章 應有故人意第一章 夜來不速客第三十二章 望輝照空玄第六章 一門情誼長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一十二章 又與猛虎遇第一十三章 山莊處處情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二十三章 盛會召開日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四十九章 一門相商議第一十九章 忽聞羣雄會第六章 一門情誼長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二十三章 兩方具解意第一十一章 飲馬長城窟第三十六章 難解自身情第一十章 飛蛾救城民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
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六十三章 劫後餘生處第三章 晨起修武道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一十八章 歸來對峙時第五十章 難敵血修羅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四十七章 得賜寶神兵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六章 一門情誼長第三十一章 座下神武者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二十七章 他人正得意第六十四章 大難起或過第三十五章 好酒配好菜第一十一章 父子難相道第二章 大業有望日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四十六章 再別恩施顏第四十七章 應有故人意第二十九章 佛道重相聚第四十五章 又聞秘聞事第三章 論或心與道第四十五章 東來一時厄第一十五章 花子遭不測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二章 那人下山來第三十八章 小馬亦識途第一十七章 阿郎不解意第一十四章 相會再無期第一十九章 忽聞羣雄會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六章 兒郎舞劍忙第四十五章 東來一時厄第一十六章 京兆重逢時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七章 江湖路雖遠第五十六章 神刀顯真意第一十一章 兩家父母會第八章 惡藥露崢嶸第三十一章 太師爲官道第一十二章 水寒傷馬骨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一十三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十三章 相會待明年第七章 古人重相見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四十七章 噩耗連番至第二章 當知不仁意第四十六章 神卦通天玄第二章 當知不仁意第七章 佛道接哀慟第二十章 山林神醫隱第三十二章 奸佞難脫逃第五十章 難敵血修羅第五章 江湖路雖遠第二十六章 驚聞不詳訊第二十四章 紅顏夢魘中第一十七章 山中相送罷第一十六章 小哥喚阿郎第六章 熱心薦故人第五章 冷看禽獸變第四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九章 難得有情郎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三十三章 場中亂戰處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二十一章 再見太和者第四十二章 重返清平日第二十四章 昔日舊恩情第四十三章 父母愛子義第一十七章 寶刀伴才俊第四十一章 修羅求經卷第四十七章 應有故人意第一章 夜來不速客第三十二章 望輝照空玄第六章 一門情誼長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二十二章 重遇意中人第一十二章 又與猛虎遇第一十三章 山莊處處情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二十三章 盛會召開日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四十九章 一門相商議第一十九章 忽聞羣雄會第六章 一門情誼長第三十六章 隱秘自難言第二十三章 兩方具解意第一十一章 飲馬長城窟第三十六章 難解自身情第一十章 飛蛾救城民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