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江湖路雖遠

龐太師一力鎮壓各地動亂的時候,正是徐方旭返回蘇州山莊的日子。因着朝廷的一應舉動,各地多少都是安定了許多,絕大部分百姓也是重新過上了安穩日子。只是清平夫人嘴裡抱怨許多,卻是因着延長宵禁,她那清平坊的生意最近變差了不少。其實原本蘇杭一帶的彌勒教勢力,早在當年爭奪繡帛之時便被一網打盡,加上長生老人這些年來坐鎮,一應的左派邪道也是繞着蘇杭行動,實際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

這次朝廷的動作極大,陳同光也是從渝州送來了書信,直說因着唐門坐鎮,渝州一帶也是並未大亂,如今更是一片太平,叫陳風崇等人放心許多,又是慶幸。陳同光在書信裡也是說太玄聖女和秋月等人俱是平安,在唐門庇護之下,彌勒教也未曾掀起太大的波瀾,如今衆人在渝州一帶安心生活,日子也是過得豐饒富足。

因着那唐門原本就是隻在渝州一帶活動,說是門派,其實也還是一個家族之類,更爲重視自身發展,與中原武林來往不是很多。加上唐門一向是使用毒藥暗器的好手,也是不受諸多中原武林人士的待見,此番少室山武林大會,唐門並未受邀,也是無心參加,竟是歪打正着,避過了一番劫數。

如今青城一脈幾近消亡,蜀中渝州變成了唐門一家獨大的局面。巴蜀向來都是灼熱崎嶇之地,蜀道又是艱難,外界的風風雨雨,倒還不曾太過影響那邊。也是有着長生老人的面子在,如今的唐門對陳同光也是十分關照,叫他在那邊爲官也是十分輕鬆,並無多少麻煩。

原本長生老人離開之後,陳風崇和清平夫人曾想往渝州一行,也是天下大亂,不知陳同光情況如何。只是朝廷的態度實在曖昧,如今一衆武林人士行走江湖都是有着諸多不便之處,爲着避免麻煩,也是蘇杭一帶需要高手坐鎮,兩人終未能成行。如今陳同光的書信送來,也是叫陳風崇和清平夫人放心了許多,更是感念長生老人高明遠見,一早安排妥當,避免瞭如今的麻煩。

天下還是那般亂着,朝廷還在不斷治理,不過對於長生老人一脈的弟子們來說,這一切倒是都不重要了。

徐方旭回到蘇州之後的第三天,清平夫人也是火急火燎地從杭州趕了過來。一看見自家師弟完好無損的樣子,清平夫人也是淚如雨下,一時不知道說什麼好,直抱着徐方旭痛哭。直到這個時候,一旁看着的孫向景才發現,自己的師姐好像越來越像師孃了,再不復從前那般潑辣樣子,眼淚是越來越多,眼角似乎也有了些紋路。

徐方旭自然是好生安慰師姐,又是將之前的事情好生跟清平夫人說了一遍。清平夫人一面唏噓,一面也是關心徐方旭接下來打算怎麼辦。如今長生老人已經離開了蘇州,孫向景多年的頑疾也是一朝痊癒,之前一直領着孫向景四處求醫問藥的徐方旭再也不用那般辛苦,卻也需要着實爲自己的未來好生打算一番。

一衆師弟們的出路,清平夫人先前是跟師父商量過的。陳風崇跟她接了連理,兩人打理清平坊倒也是合拍妥當;孫向景則是年紀還要,要是他自己願意,好生再讀上兩年書倒是個不錯的選擇;徐方旭則是一向地宅心仁厚,醫術也是高明,清平夫人也是有意投家醫館給他,無論賺錢與否,多少是個營生,也是了卻了他們之前的一番心願。

歸根到底,這武林中人是不能一輩子打打殺殺的。年輕的時候或許精力充沛,又是身懷絕技,總是希望顯教幾分,懲惡揚善,也是滿足自己心中的願望。年紀漸漸大了,卻總不能一直奔波各處,四海爲家,居無定所的,總得有個正經營生,否則好好的一個人,就要被這紛亂無比的江湖晃花了眼睛,蹉跎了歲月了。

其實一直以來,無論是各大門派也好,尋常練武之人也罷,武功都只是一門手段,而不是一輩子的追求。最明顯的像太湖船幫一流,練武就是爲了行商,並不是一味地好勇鬥狠;一衆道家門派也是這般,只作強身健體,保家衛國,日常裡更多的還是修行功課,偶爾給百姓做做法事,趨吉避凶;至於南北少林,更是受着天下百姓的供養,自身肩負着鎮守一方平安的重任,也不曾將這武功當作了安身立命之本,卻是都有自己的尋常事情。

許多人年輕練武,或許不懂得這些道理,可是年紀一大,也漸漸要爲自己開始考慮打算。所謂“拳怕少壯”,再高的武功,也抵不過歲月的侵蝕,饒是長生老人那般,終歸也要重回天地之間。清平夫人作爲一門大師姐,自己又是聰慧許多,人情世故看得很透,更是一早就開立了清平坊,做做生意,甚少出門跟誰大打出手。而作爲師姐,自然是一應地爲師弟們考慮,卻是不能叫他們碌碌無爲,成日裡無所事事。

要說清平夫人的安排,倒也是妥當得很。孫向景雖是十七八歲,卻是一直像個小孩兒一般。以往因爲他的疾病,大家也是一應地寵着她,並不逼迫許多。如今他舊疾痊癒,又是多少有了個功名在身,好生讀書卻是也算是一條出路。就算他今後不願意入朝爲官,就在這蘇州山莊之中好生過日子,靠着長生老人留下的一衆莊園之類,也能平安渡過一生。

而徐方旭則是早年受了因果所困,一直爲着孫向景的事情耽誤了自身。如今二十多歲的人,也是沒個定數正形。好在他的醫術全是長生老人一手傳授,不敢說生死人肉白骨,也是擔得起一句妙手回春的。加上他自身心性如此,開個醫館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饒是他不願如此,就留在蘇州守着孫向景也不是不行。

清平夫人也是將自己的打算跟徐方旭說了,也是想要聽聽他的意思。畢竟師弟雖是師弟,卻也有着他自己的意志,要是徐方旭不願意,清平夫人這大師姐倒也不好強求。

只是徐方旭的打算卻是實在出乎了清平夫人的預料之外,直一聽她說起這話,徐方旭便沉默半晌,緩緩說道:“師姐爲小弟考慮周詳,小弟自然是無所不可。只是當今天下這般,又是有着之前少室山一事,小弟作爲武林中人,卻也不能袖手旁觀。無論如何,我與那彌勒教,與那朝廷,總要有一個了斷,纔不致叫少室山上一衆前輩同道白白死在了朝廷和彌勒教的手上!”

清平夫人一愣,看着徐方旭滿臉的煞氣,一時也是覺得有些陌生。原本她來之前,陳風崇已經在書信中與她說起過此事,卻是覺得徐方旭最近似乎有些不太對勁,雖是武功心性都有了不小的進步,整個人身上的煞氣卻是濃重了許多,許是當時親眼看着一衆前輩高人和武林同道身死,受了些刺激,竟是一提起朝廷和彌勒教,整個人便像轉了性子一般,不再似之前那樣平和,卻是煞氣滿滿,幾次差點心神失守。

清平夫人也是擔心,這才着急趕過來看看師弟,也想着從中勸慰些許,莫叫他鑽了牛角尖,陷入仇恨之中才好。沉默片刻,清平夫人才斟酌着言語,說道:“你說的不無道理。這天下落得這般,一衆前輩和同道落得這般,中原武林正道落得這般,卻是與那彌勒教和朝廷有着莫大的關係。我等江湖中人,想要置身事外,只怕也是難以獨善其身。只是當今情勢如此,卻是正道大爲衰落,少室山一事之後,幾大門派都是受了重創,少林和青城更是幾近覆滅,如今山門都是不存。我等就算要有舉動,也當從長計議,靜候時機纔是。”

說到此處,清平夫人頓了一頓,也是想起之前師孃透漏的因果天機,彌勒教的興盛和滅亡都是自有定數,衆人就算是要有舉動,也該順應天時,在師孃所說的時候再行動作,纔好一舉將彌勒教擊潰。只是長生老人和師孃臨行之前都是有着交代,叫衆人先不要將此事告訴徐方旭,衆人雖是不知原因,卻也是嚴格謹守秘密,只待時機合適,才同徐方旭說起。

徐方旭聞言卻是不悅,說道:“師姐此言差矣!如今朝廷一力針對武林,一應的禁軍都是派遣到了中原各地,竟是不思對敵,只想着對付武林中人。所謂‘從長計議’,‘靜候時機’之類,固然是穩妥萬全之法。只是照着如今的情勢,只怕時機到來,計議完備之時,中原武林早已分崩離析,道統不存了!到得那個時候,就算有再好的打算,難道還能叫一衆前輩同道起死回生,與我扥共同作戰不成麼?”

清平夫人聞言也是無語,卻也真是如徐方旭所說。龐太師回朝之後,一應地鎮壓地方上的動亂,卻是對正道和左派無差別對待,只要是練武之人,便極爲針對,有些小門派傳承,在這段時間裡已經遭逢了劫數,灰飛煙滅了。

也是朝廷考慮事情,從來都是以着大局和利益爲先的。雖然先前大軍攻上少室山,龐太師十分不贊同,可是大錯已然鑄成,卻是不如將錯就錯,藉着中原武林空前衰弱的千載難逢機會,一舉將一些不聽話的武林中人除去,永保太平。好在龐太師的舉動比之一衆文臣要理性不少,雖是針對武林中人,倒也只是打壓一些小門小派,真正的正道大派倒是不曾受到侵擾,緩緩恢復元氣。

只是無論大門派也好,小傳承也罷,卻也都是正道一脈。大家同是練武之人,也是同氣連枝,脣亡齒寒,兔死狐悲的。當今世上,真正傳承久遠的大門派也就那麼幾個,少林和青城覆滅之後,能夠執掌武林的力量已經不復存在。地方上左道和彌勒教作亂,其實還是要靠着小門派與官府配合。抵抗許多,才能勉強維持一方安定。

若是龐太師真將一衆小門派連根拔起,剩下的幾個大門派卻也就是孤木難支,再難有什麼大的動作。朝廷算計的這一手,着實是精妙絕倫,又是釜底抽薪的手段,實在厲害。

第二十九章 武將刀劍出第四十五章 清貧遇劫數第六十三章 劫後餘生處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一十八章 日暮掩柴扉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七章 古人重相見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一十三章 安定難尋覓第六章 兒郎舞劍忙第二十一章 再回久別處第一十四章 四下狼煙起第三十二章 折戟落凡塵第二十一章 再見太和者第一十四章 不老長春谷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四十章 菩提見心魔第三十四章 屋中少年急第八章 惡藥露崢嶸第二十九章 風捲江湖雨暗村第一十章 又聞佳訊來第六十四章 大難起或過第五章 昔日姐妹情第三章 江湖終大亂第二章 當知不仁意第四十四章 事了卻無言第三章 神山金剛來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二章 那人下山來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四十六章 再別恩施顏第一十四章 化爲繞指柔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二十九章 武將刀劍出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一十六章 衣着髒淨分第一十八章 歸來對峙時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二十七章 二心終歸一第九章 神女慈悲意第二十八章 崎嶇不易行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六十一章 此景似相識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五十七章府中無情客第四十一章 本是同根生第四十一章根骨仙難聚第一十六章 枯榮自有時第四章 太師顯鋒芒第八章 惡藥露崢嶸第二十四章 尋常百姓家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四十章 萬毒蠱爲尊第七章 朝中心機重第三十八章 重回夢中閣第一十八章 垂老不得安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四十四章 兄弟入圍羅第一十五章 師門情深重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三十三章 場中亂戰處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三十五章 忽聞驚天變第一十二章 郎情妾意深第九章 難得有情郎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四章 再看理和情第三十四章 朱門閉雲羅第一十章 向景苦斷腸第三十三章 佳人念故舊第一十三章 夜有不速客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一十四章 四下狼煙起第三十三章 又聞狂徒起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一十九章 月下述心事第五十八章 故交有心人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二十六章 驚聞不詳訊第一十四章 不老長春谷第四十四章 兄弟入圍羅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二十二章 又聽大道音第四十章 菩提見心魔第八章 易得無價寶第七章 衷腸相傾訴第五十七章 得聞今天秘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一十四章 化爲繞指柔
第二十九章 武將刀劍出第四十五章 清貧遇劫數第六十三章 劫後餘生處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一十八章 日暮掩柴扉第二十二章 古人自多情第七章 古人重相見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一十三章 安定難尋覓第六章 兒郎舞劍忙第二十一章 再回久別處第一十四章 四下狼煙起第三十二章 折戟落凡塵第二十一章 再見太和者第一十四章 不老長春谷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四十章 菩提見心魔第三十四章 屋中少年急第八章 惡藥露崢嶸第二十九章 風捲江湖雨暗村第一十章 又聞佳訊來第六十四章 大難起或過第五章 昔日姐妹情第三章 江湖終大亂第二章 當知不仁意第四十四章 事了卻無言第三章 神山金剛來第四十三章 終得脫身日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二章 那人下山來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二章 長者顯神威第四十六章 再別恩施顏第一十四章 化爲繞指柔第三十章 殿中論如來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二十九章 武將刀劍出第二十八章 身外皆不存第一十六章 衣着髒淨分第一十八章 歸來對峙時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二十七章 二心終歸一第九章 神女慈悲意第二十八章 崎嶇不易行第二十四章 衆人討論時第六十一章 此景似相識第二十九章 聖代無隱者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二十八章 廟堂禍江湖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五十七章府中無情客第四十一章 本是同根生第四十一章根骨仙難聚第一十六章 枯榮自有時第四章 太師顯鋒芒第八章 惡藥露崢嶸第二十四章 尋常百姓家第一十二章 一心分二智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四十章 萬毒蠱爲尊第七章 朝中心機重第三十八章 重回夢中閣第一十八章 垂老不得安第二十五章 兩方相會處第四十四章 兄弟入圍羅第一十五章 師門情深重第四章 妝成秋娘妒第三十三章 場中亂戰處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三十五章 忽聞驚天變第一十二章 郎情妾意深第九章 難得有情郎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四章 再看理和情第三十四章 朱門閉雲羅第一十章 向景苦斷腸第三十三章 佳人念故舊第一十三章 夜有不速客第二十七章 神威破陣勢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一十四章 四下狼煙起第三十三章 又聞狂徒起第三十五章 窺破天道意第四十三章 時來天地動第一十九章 月下述心事第五十八章 故交有心人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二十六章 驚聞不詳訊第一十四章 不老長春谷第四十四章 兄弟入圍羅第五十八章 又聽因果緣第二十二章 又聽大道音第四十章 菩提見心魔第八章 易得無價寶第七章 衷腸相傾訴第五十七章 得聞今天秘第二十五章 虜陣橫北荒第一十四章 化爲繞指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