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三)

“讓一讓,諸位讓一讓……”

在羣情激憤的人衆裡,書吏抱着一疊文書,低着頭鑽進來。

姚效古在前面撞見他,偶然瞥到他手裡拿的物件,便朝衆人揮一揮手,大喊:“此人放他進去!此人有大用!”

書吏進了穿堂,踏入書房,朝蘇州知府行了大禮,將文書捧了上去。

巡檢看知府面露喜色,心中一邊思忖着,將劍收了。

“是崑山等縣呈來的諫文,衷心勸本府手下留情,給書院一線生機。”

巡檢顯得萬分失落,默然不語。

知府合上書,與衆人笑道:“他夏元龍倒也明事理,特意託人給我們留了個臉面。馬書辦,着你驅散民衆,令其帶頭者喚書院院長來衙商議。”

“是。”

馬書辦接過文書,走出衙門,看姚效古一干人等仍在鬧事,便大聲喝止住,持信說道:“百姓們,府臺大人是不太清楚這個事情的,但經看了多地官員的來信,才知道辦得過於草率了!李雉忠當要再行處置!”

“書院還查封嗎?”有人擔心地問。

“前番撤兵,已是事完;今雖衝撞大堂,然既能使官府改正,功過相抵吧。若遲疑不定,可令汝新任院長出來面談。”

姚效古方纔放心,令一書院中人壓住陣腳,親自回去找夏元龍。

“夏先生,幸會,幸會。”知府同他對面而坐。

“幸會,”夏元龍道,“府臺大人已然查詳此事,乞就此與書院和解,悉免書院之罪,畢竟那是李雉忠一手乾的好事,書院貌似沒人蔘與。”

知府禮貌性地笑着:“對,你們書院別人是沒問題的。不過李雉忠剛蒙了起復,短時間命令再難更易,告汝知之。”

夏元龍見巡檢在旁點頭,心下頓時省悟,急說:“縱下官答應,百姓恐會躁動。我本來是秉着保護書院的意思來的,李院長如何,卻不太關心;但城中人民都曾受他矇騙,怒火中燒,實難控制,未免禍及書院。那您不得再周折一番,威信豈不更損?若您今日懲治李雉忠,不但百姓扶額相慶,名聲亦得樹立,何樂不爲?”

知府聽罷,拂鬚頷首:“夏院長不愧南京司業,當得通情達理四字。”

巡檢忍不住上前,在他耳旁嘀咕了幾句話,知府卻使勁搖搖頭,輕聲喝其退下。

“來人,把李雉忠的官服扒了,對外出貼告示:此後不再查封書院,李雉忠按原罪處置。”

夏元龍被巡檢用那種仇恨的眼神一路送到了公堂外,他此時心滿意足,吐了一口氣;再去回頭,便沒人跟着了。

“恭喜夏院長榮歸!”

朱澈和同僚們在前廳列成長隊,一齊上來,說說笑笑地去給夏元龍敬酒,“副盟主不容易!”,“副盟主好好歇息!”夏元龍一一應了,將他們手裡的幾盞酒喝了。

“諸位不必誇大在下的功績,”他自感酒力不足,推開衆人的酒盞說,“舉手之勞,舉手之勞耳。”

衆人相互間偷使眼色,唯獨朱澈、宋章二人不知,姚效古裝沒看見,一併攙扶着他進屋。

姚效古的目光倒是四處亂飛,正瞥見後面有個書生揪住前面的衣襟,前面的回頭,這書生眼珠直溜,眉毛故意跳了幾下。

“夏副盟,南京還須您去操勞,早早離開蘇州爲上策。”那人斗膽向夏元龍建議。

朱、宋二位陡然停住,嗔目怒視,欲語無言。

夏元龍則慢慢歪去耳朵,片刻方問:“什麼?”

那人心虛,退縮半步,可後面的人又硬把他推回去。

“我沒有別的意思,單純以足下遠涉勞苦,頗爲心痛,勸您不必逗留。”

夏元龍仗着酒勁,用力拍拍胸脯:“吾一生盡職盡責,任勞任怨,從不敢提‘勞苦’兩個字,你們太擡舉我了……”

宋章臉都白了,指着那書生大罵:“你、你是何用意!夏院長如此樣人,莫不成諸公都想攆他走麼?”

“此人用心歹毒,不可理喻……我們當然是一致支持夏院長!”宋章這話果然逼得許多人不得不表態。

夏元龍不料事情竟到了這種地步,悔意始涌。這首先造就了一個抉擇的難題:他知道若放過此人,日後產生嫌隙不說,無疑會給書院的變革施以不少壓力;若趕出書院,又太爲狠絕,落得專權跋扈的名聲。

他暫時選擇不置可否。

朱澈繼而氣憤地說:“我看你前番自薦張貼布告時,還度你這小夥子不錯,怎麼,學起官老爺內鬥的本事了?”

那人被批評得啞口無言,可憐地只愣在原地,雙腿釘在那兒似的,眼巴巴等待院長的決定。

“書院要齊心協力,”夏元龍目光突然鋒利,“身爲院長的我就是領袖。誰要有質疑,有意見,大可暢所欲言;但絕不準在背後玩些陰謀詭計,搞爭權奪利這套。你還是走吧,名冊裡除名的走。”

那人顫顫巍巍地跪倒在寒風中,夏元龍走了。

“他還跪呢,夏院長。”宋章挑開窗戶,話語間充滿着不忍心。

“叫人帶他出去,冷。”夏元龍點燃了蠟燭。

“哎,”朱澈嘆口氣,“我以爲說說就算了,誰想您……”

“你們聽到他們喊我什麼?不是‘院長’,是‘副盟主’。”

“這與此事毫不相干……”

“毫不相干嗎?”夏元龍擡頭,看姚效古臉上變了顏色,“姚先生,您說。”

“那人受旁人慫恿,去說這件事的。”姚效古望着窗外,那書生已發了幾個抖。

“沒錯,他們一口一口副盟,等着我早日滾蛋,再選本地人當院長。”夏元龍冷笑,“他們看我勢要解決此處的弊端,妨礙了他們的逍遙,恨我啊,十分恨。”

“但想逼我走,沒門。我離開之時,必要見一個鐵一般的書院,一個雷劈不動,斧砸不開的地方。”夏元龍毅然決然地瞪圓眼睛。

這三人明白,若夏元龍想做一件事情,除他自己,恐怕是沒有任何東西阻擋得了的。

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二)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四)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一)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四)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四)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六)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三)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二)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三)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六)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四)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一)第三章 興業、叛主(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二)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五)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六)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一)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六)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二)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六)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二)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六)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三)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五)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一)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六)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一)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五)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一)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七)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六)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六)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四)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四)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序章 葬女、隱世(一)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五)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二)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三)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六)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六)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四)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四)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四)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四)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一)第九章 瞞情、謀符(三)
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二)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四)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一)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四)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四)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六)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三)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二)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三)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六)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四)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一)第三章 興業、叛主(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二)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五)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六)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一)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六)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二)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六)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二)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六)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三)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五)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一)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六)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一)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五)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一)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七)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六)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六)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四)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四)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序章 葬女、隱世(一)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五)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二)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三)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六)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六)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四)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四)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四)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四)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一)第九章 瞞情、謀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