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

“黎兄啊,你說的是什麼好買賣?”

“王伯一你還記得?”

“他不是在牢裡關着嗎?”陳書吏吃驚地問。

“這是自然。不過他府裡倒有不少值錢的物件。”

陳書吏反倒搖搖頭:“這幾年來,王伯一一直呆在監牢裡,家中只有他娘和他媳婦兒,恐怕她們積年累月的吃住,早藏不住銀子了!”

“我初時也這麼想,”黎用說道,“可前幾天我抓了一個貪贓的牢頭,他說王伯一託家眷給了他一塊孔雀石硯,讓幫忙解救他出來。我尋思着王伯一哪有這樣名貴的東西,一派人查,才知道他的岳丈是做玉石生意的,每月寄給他女兒和親家銀子;因半年前在西華賺了一筆大的,一下子拿了八十兩,寄去四十兩,日子才又富起來。恐怕前後也攢了不少錢財呀。這不才想着救王伯一出獄,可惜被我逮住了……或者說被你我逮住了。”

他轉頭朝陳書吏笑道:“尤其是書吏這種唯利是圖的高人!”

陳書吏雖知這是玩笑話,但臉上還是不覺生了愧色。

“黎兄想怎麼辦?”

“藉着盧知府的旗號,抄沒王伯一家。”

“這事兒……盧知府可知道?”陳書吏不免有所疑慮。

“盧知府當然不知道。可我們做奴才的誰不撈點錢?也就推聾作啞過去了。”黎用見他瞻前顧後的,便一擊他的肩,說:“陳書吏只管放心!”

陳書吏則猶猶豫豫一陣,終抵不過黎用的百般勸說,方爽快的咬牙答應:“那就這麼幹!”

黎用回了衙門。而盧德光靜靜地坐在那,不慌不亂地對着鏡子剪起鬍鬚。

他將剪子輕輕放在一邊,才透着暗黃的鏡子看見身後的人影。

“陳書吏把王伯一家抄了?”他朝着鏡子,問道。

“是。據回來的衙役言,真把他府上翻了個底朝天嘍。”

他看見黎用走到靠在牆邊的那一張圈椅上坐下。

“他送到你那邊一箱銀子?”盧德光站起身,拿着剪刀。

“主子寬心,一切都按我的預料行進。”

“那便好,”盧德光將剪刀扔進抽屜,“今晚你就去監牢,叫王伯一自殺。”

那捆麻繩巨蟒似的,從木欄杆外面鑽進來,重重地扔在地上,揚起一片嗆人的灰塵。

“王書辦,煩你寫一張狀告,告陳書吏擅抄家產、中飽私囊。知府大人有用。”黎用說罷,便湊上前遞給他紙筆,王伯一遲疑地接過來,“都督廳的人不好得罪,小人害怕……”

“你沒見這根麻繩嗎!我來幹什麼你還不知道?!”黎用勃然變色,發厲的眼神催促他快點動筆;王伯一隻得畏畏縮縮地跪在地上,開始寫狀告。

他的筆時停時動,縱膝蓋跪的痠痛,甚至磨破了皮,也不願讓這份狀告完完整整地呈現在眼前。

可不待寫完,號房的門就開了。

他驚愕恐慌的目光看向黎用,正想一問究竟,黎用身邊的牢頭卻不容他說一句話,拿起麻繩便上前套在王伯一的頸上,牢頭的面容被燭臺照得嚇人,那臉漸漸因吃力而憋得通紅,眼睛則狠狠盯着王伯一;王伯一的眸子混雜着多種情緒,而在這一刻間熄滅了所有紊亂,神情定格在了茫然的恐懼上。

“黎大人,您的計策快要成了。”牢頭取了狀告,笑着說。

“這說明,袁倫也快要趕到死路了。”

王伯一死在獄裡的消息不脛而走,還得益於兩個衙役對陳書吏的狀告。這兩衙役便是當年因陳書吏分贓不均而惱怒的人物,今日得了盧知府指使,正好遂意,便奮命告了上去,言陳書吏‘擅抄王家,吞沒資產,恐王伯一發其罪名,故私殺之,以絕人口’,請喚陳書吏對質。

盧德光遂派黎用叫陳書吏到府衙來,可陳書吏不免幾分擔憂,躊躇難行,和黎用嘆道:“我若去和他們對質,那兩人萬一有了真憑實據,恐怕盧大人也不能輕饒我呀。”

黎用抓着他的衣袖,爲他消弭疑慮:“書吏不要怕。盧大人對我如此親信,我但凡開口,知府大人怎麼也能聽個七八分;放心吧,我和書吏一同拿了銀子,定您的罪就是定我的罪,不論如何,我也要死命保您啊。”

陳書吏聽此一說,便果斷跟他去衙門裡了。

陳書吏一進府衙,第一眼看見的是端坐在中間寬桌後的盧知府,而第二眼則掃在旁邊站立的兩個衙役身上,他們怒眼圓睜,盯着他的臉,好像想將他吃了一般,讓陳書吏渾身不甚自在。他站在公堂下,見衆人有何說辭。

“陳書吏,你可曾擅稱我令,擾亂別家田產,搜刮巨財?”盧德光先開口問道。

“絕無此事。”他冷眼一瞧那兩衙役,“他們與小人本有宿怨,故空口白話地誣陷我。大人千萬不要信以爲真!”

“你他媽放屁!”一個衙役大罵。

“這是公堂,小心說話。”盧德光在旁訓斥道。

陳書吏聽見,自以爲得勢,便順着知府的話道:“聽見沒?知府大人叫你們小心說話!你說我胡說,倒是拿證據來!”

“黎用,”那衙役轉頭看向他,“你不有證據嗎!”

黎用緩緩擡頭,看着陳書吏。

“是啊,陳書吏爲賄賂我,特地給我留了一箱銀子,幸虧我沒要,原原本本地放在那呢。”

陳書吏面色鐵青,瞪着眼道:“黎用,你……”

“怎麼了?”黎用故作不知地看着他。

陳書吏見他不認賬,率先急起來:“知府大人!明明是他攛弄我擅自行事,卻又不認賬了!知府大人就算要護短,也不能縱着自家的奴才如此胡說吧!”

那兩衙役偷笑着。

“我只知道你寄給黎用一箱銀子了,也不知你說的是什麼事。陳書吏不要急,有證據就擺出來看。”盧德光不慌不忙地說道。

“證據?”陳書吏登時傻了眼,後悔當初沒有料及,如今倒無憑據了。

“好,那你就認了?”

陳書吏望望左右,

“那……這……擅抄家產的事我認了,可殺人的……”

不待他說完,盧德光便笑道:“好,那我們說說殺人的事。”

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五)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四)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三)第九章 瞞情、謀符(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二)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一)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一)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二)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一)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六)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一)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四)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四)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二)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四)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五)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四)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二)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五)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二)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五)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三)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五)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六)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二)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二)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四)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五)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四)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三)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四)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二)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四)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四)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四)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一)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三)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五)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二)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五)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三)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四)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六)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一)序章 葬女、隱世(二)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三)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五)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五)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一)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二)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一)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五)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四)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一)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三)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四)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六)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三)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第九章 瞞情、謀符(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四)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二)第八章 止險、牽掣(一)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
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五)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四)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三)第九章 瞞情、謀符(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二)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一)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一)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二)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一)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六)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一)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四)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四)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二)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四)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五)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四)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二)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五)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二)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五)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三)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五)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六)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二)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二)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四)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五)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四)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三)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四)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二)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四)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四)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四)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一)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三)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五)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二)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五)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三)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四)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六)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一)序章 葬女、隱世(二)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三)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五)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五)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一)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二)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一)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五)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四)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一)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三)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四)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六)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三)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第九章 瞞情、謀符(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四)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二)第八章 止險、牽掣(一)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