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二)

“此番你赴儀徵,是爲了收拾呂家吧。”文忠穿過染坊的前院,同過楚子行至後院,在石凳上坐下。

“文掌櫃明白。”過楚子又談着自己的計劃,“我想借選置葬地之名,接觸儀徵本地的諸大商戶,並就此長駐在那裡,以示我過家的決心,呂家自然聞風喪膽,不敢與我爭鋒矣。”

“看來過兄欲使呂氏一蹶不振,趕盡殺絕呀。”文忠道。

過楚子卻笑道:“文掌櫃到底還是會錯了在下的意思。賢弟試想,呂家和過家一個搞染坊,一個搞當鋪,並非同業,爲何在這幾年內劍拔弩張?”

文忠尋思片刻,應聲答道:“爲了博得官府的庇護,給自己找後臺。”

“就是這樣。我們不僅要做生意,還都想攫取官場上的權勢,故二者只能存一。”

“但你偏要讓兩者俱存。”文忠逐漸明白他的意圖。

過楚子哈哈大笑:“不錯!府老爺定然不希望我一家獨大,而欲使過、呂相爭。呂家不能興,也不能亡。”

過楚子請了一位風水先生,和呂正甫城裡城外看了個遍,最終揀城內一塊空下的寶地,作爲葬子之所。

衆人當即覈計出葬費,三十三兩銀子,全由過楚子出了。

“過員外不妨在此多住幾日,稍事休息。”呂正甫見他面無表情,猶自慶幸他還好沒在這兒找麻煩。

“不必如此,在下尚要回江都打理染坊,老叔珍重!”

眼看過楚子轉身走到一半,呂老爺都準備上轎了,忽然折返回來,和他說道:“老叔,愚侄爲買置葬地,特將那張銀票兌了,剩下這些銀子,我帶身上也沒用,不如盡數送與您,少慰哀悼之情。”

“何必……”

呂正甫扶着轎把手,忙伸胳膊攔他,誰料盛情難卻,便打算收下。

過楚子不知從褡褳內取出了什麼東西,登時怔住不動,須臾則眼淚鼻涕齊下,縱聲痛哭。

呂老爺慌得手忙腳亂,焦急地問:“過員外緣何突然悲傷?”

過楚子聽罷,將手中那一團爛成土黃色的紙拿出來,字跡都模糊不識,像是從廢紙簍裡翻出來的舊紙。

他停頓一下,抽泣地說:“您有所不知,吾親叔前日過世,而我爲其侄,不能一生盡孝,愧疚之至。今欲爲家叔建碑立祠,恨江都閒置吉地太少,城外又偏遠,一直耽擱到今日。想儀徵有地可葬,家叔魂無可安,方纔忍不住大哭。”

呂正甫不出聲,身後的奴才朝他撇了撇嘴。

“在下失態,實是對不住,”過楚子嗟嘆着,一面取出幾錠銀子,“老叔拿好了,告辭。”

他踉踉蹌蹌走了三步,呂正甫還不爲所動;過楚子就放慢腳步,一直豎起耳朵。

奴才們使眼色,呂正甫反而無奈地搖搖頭,連忙叫住他:“過員外,這事何不與老朽商議?”

過楚子暗自說了一聲‘好’,藏住竊喜,急匆匆地趕回:“此事恐老叔難以相助。”

“過老爺不遠萬里來替我出了錢,我心裡過意不去。正可藉此機會,在儀徵修個祠堂,彌補員外的恩情。錢我出。”呂正甫窩着一肚子火,說話時兩邊的腮都抽搐不止。

“愚侄並不願在儀徵建祠,恐怕爭了您的風頭;但事關重大,亦不敢輕言推卻。待我日後回江都,當將銀兩依數補還,不教老叔冤花一分一釐。”過楚子作下深揖。

呂正甫沒料到這開染坊的竟如此的狡詐,這堅壁清野之策看來是擋不住了。這祠堂蓋得是大張旗鼓,現在瞞誰都已不頂用。鑑於現狀,呂老爺子便下令開了當鋪,任事態惡劣地發展。他如今是弱勢的一方,總不能不給過家面子,於是只剩下燒香拜佛,無非祈禱過家給呂家留一點後路罷了。

當地的小商人見勢,紛紛臨陣倒戈,讓儀徵像是颳了一陣風,把呂家原來的興旺氣息吹得一乾二淨。

過楚子此時極具風光,但同時忘不了一位關鍵人物,那就是陳同袍。他寫信遞到文忠的賭坊,叮囑他好生安排陳知縣的升遷。

這倒不是他們擅作主張,而是據過家的消息,知府已經開始商談此事的事宜了,文忠的工作則是使陳同袍能更進一步,跨上更高的位置。

他的人脈在江都一帶非常廣,派人討好一些上頭的大官員不成問題,但自己的身份畢竟不能正大光明地四處遊走,需要一個代他傳話的人。

一般來說他常常借用過楚子的身份,但今日不行。交涉的是大官,手執權柄的人,對商人直接的參政必定心懷芥蒂。

“查一下咱賭坊誰出的錢最多。”文忠稍斜了斜眼,吩咐掌櫃。

賬簿‘噼啪’地翻起來。

可諸如一些鄉紳,他們便有影響官場的力量了。說來也令他可恨,這揚州人傑地靈,首府江都的鄉紳卻個個歪瓜裂棗的貨色,沒有一個進士老爺在鄉,最拔尖的莫屬那位封大紳了,不過僅爲舉人,單仗着田產頗豐而已。

“查出來了,是封大紳的公子爺。”

“哦?”文忠從嘴角處顯露出一絲微笑,“正遂我願哪。不知這封公子怎麼叫來?”

“明早賭坊開張,就不知他來不來了。”

“放心,他一個鄉紳兒子,既來賭錢,十有八九就不事產業,遊手好閒。”文忠轉過頭,“來賭的漢子多,留意一點。”

“小的明白!”

“你走吧。記住,到時候別把人家嚇着了。”文忠以玩笑的口吻說。

封公子被掌櫃攙扶着走上樓,那掌櫃好話說了一路,舌頭都發幹了,仍不休地道:“公子爺,咱大掌櫃千等萬等,日夜盼得您來,就是想當面謝您的恩情……您都來了好幾回了,大掌櫃豈不畢恭畢敬?……封大紳這個臉面,一個小賭坊哪敢不給……”諸如此類,便帶進屋子。

文忠這回撤下左右那唬人的漢子了,爲此洗了手,擦過臉,整理出一副神氣的好儀容,朝封公子彎身行禮。

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二)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六)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一)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二)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二)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二)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五)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六)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二)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三)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一)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三)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二)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二)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六)第一章 識舊、移基(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四)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五)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四)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六)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四)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一)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四)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二)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一)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五)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二)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四)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五)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四)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六)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一)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五)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六)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六)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八)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四)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四)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七章 裁吏、疑銃(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四)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五)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四)第十章 通鹽、焚誣(三)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四)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六)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三)第三章 興業、叛主(三)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二)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三)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二)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二)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一章 識舊、移基(二)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一)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一)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
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二)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六)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一)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二)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二)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二)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五)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六)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二)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三)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一)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三)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二)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二)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六)第一章 識舊、移基(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四)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五)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四)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六)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四)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一)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四)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二)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一)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五)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二)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四)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五)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四)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六)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一)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五)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六)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六)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八)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四)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四)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七章 裁吏、疑銃(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四)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五)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四)第十章 通鹽、焚誣(三)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四)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六)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三)第三章 興業、叛主(三)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二)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三)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二)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二)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一章 識舊、移基(二)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一)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一)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