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四)

過楚子的屍體暫被停放在屋中,周圍用白帷遮住,等棺槨一打造好,便準備入殮。文忠和過湘人在另一間屋裡,湘人整了整孝服,回頭和文忠說話。

“文大哥,訃告已發了多處,您看還需請誰?”湘人問。

“陳同知當然要來,”文忠用手敲着桌子,“還有,染坊的那些大小管事都得請。”

湘人扳着指頭:“這……大概一二十人,恐怕發不過來。”

文忠道:“你怎麼這麼老實呢?就用你兄長的名義,暫叫染坊停工一日,命令他們全部來參加葬禮。到時候……”說到這裡,他故意壓低聲音,說了幾句,湘人點了點頭。

這幾日居喪,過湘人極具兄弟之情,每日飲粥食蔬、憔悴面容不說,還抽出空兒幫着處理家事,待家屬親眷甚禮,對奴才下人秉嚴厲之道,大事一律過問,在府上的威嚴算是樹立了。

文忠尚要管賭坊的經營,便差了管七爺來此幫襯。湘人叫下人從門外接他進來,給他泡了杯好茶,說道:“吾兄一去,何苦要惹得諸位不安寧。七爺是文大哥的兄弟,在下亦當以兄呼之,若待您有何不妥處,只管提。”

管七推讓幾番,卻抵不了湘人的盛情,只好將茶捧在手裡:“您客氣了。過員外乃是江都賢商,我等痛惜無比,深感悲慼,故自發前來,倒得替您分憂纔對。”

過湘人又與他敘了一會兒,方纔因事出去。管七爺看着他的背影,嘖嘖嘆了幾聲,和身旁的奴才說:“你們這主子老實得很,待人親和謙虛,做事又如此精幹,真是位年少君子。但……勸勸你們主子吧,在外千萬不要太過軟弱了。”

湘人走進書房,召了管事來,登時換了一副臉色,厲聲問:“棺槨如何還沒運來?”

“今日早晨,店鋪那兒說是打好了,小的正準備去時,又說出了些問題,須耽擱一會兒;之後跑來一個小奴才,說過夫人昏了,得去鋪子拿藥,我批了幾兩銀子出去,折騰了一番,腦子裡亂哄哄的,不小心將此事忘了。這不幡然想起,正準備去。”

湘人低下眉毛:“權且饒過你這一回,以後不可怠慢了。”

“小人明白。”

“那個管七,”湘人順手從旁拿出一枝筆,“我聽說曾去過儀徵,參與了當時的呂繼壽案件。他能在儀徵刺探內情,自然對我們會偷瞄上幾眼,不可不提防。你只管帶他到外院歇着,都用一些下等的不知內情的奴才侍候,我們把家眷親屬都安置在內院,有事在此商議,不可四下亂走。”

“小的立馬去安排。”管事站起身,說。

湘人又道:“慢着。管七你要好言好語地勸,把他送出內院,不可因急鬥氣。這幫賭坊的人,乾的是徇私枉法的勾當,一個個像坐衙的老爺,招惹不了呀。”

管事聽了這話,嘴裡嘀咕幾聲:“文掌櫃對咱們其實不錯……”

“什麼?”

湘人眼珠一轉,心頭頓時上來一股從未有過的暴怒,青筋暴突,把手裡的筆桿一把折斷,喝道:“怎麼?這染坊是文忠的,過府也是他的地盤?兄長說過,江都的產業必須是過家人自己的,不能落到外人手裡!你們連他的話都不想聽麼?!”

管事惶恐地叩頭:“小人並非此意,並非此意……”

湘人扔下斷筆,咬着牙說:“先兄臨死前都要仰他人的臉色,我不能再來一次坐以待斃。”說罷,他從管事旁邊大踏步邁了出去。

陳同袍聽說棺槨已送到過府,便換穿衣服,從官署直到過府門口,拿了訃帖,自稟是同知陳同袍,下人們便慌忙請入府內。

來赴葬禮的約有百餘人,個個穿着素衣,行走在甬道上,一片白雲似的;耳邊只聽見和尚的誦經聲,木魚不住地響,時而夾雜着客人們的抽泣聲,慢慢朝靈堂而去。

陳同袍輕步踏上堂,給過楚子拈了一炷香,便轉身離開,在堂下悶着頭。和尚的木魚都不知敲了多少下,突然放下木槌,沒有響了。

同袍緩緩擡頭,原來是過湘人同文忠自裡屋出來,二人面無表情。

“諸位客人,”湘人先說,“先兄一生爲江都、爲染坊勤勤懇懇,實爲可敬。如此多的朋友能來弔唁,我這個作弟弟的,感激之至。”他一邊抹着淚,哽咽了。

文忠將他扶在椅上,寬慰許久,客人亦爲之垂淚感傷,悽然不樂。

“思興太過悲傷,不想說太多話,就由我念一念過員外的遺書……”文忠從袖裡掏出一張白紙,示與衆人,“這是過員外前幾日便寫好的。”

“吾病已漸篤,故作書示與公等:某乃南京之民,流寓江都,幸而立業。賴諸公傾力相助,使某能成大事。生已豪壯,死復何悲?願諸公莫掛懷於心,再令生人不安,吾罪何能言輕。”

讀到此處,堂內頓時一陣嚎啕大哭,湘人的眼睛不自覺地紅了。陳同袍也掉了幾滴淚,連連用衣袖拭去。

“還有……”文忠的目光繼續往下看,“若染坊之業,斷乎不能爲人竊之也。餘坎坷不順,平生未誕一子,至今疚於祖宗。凡事諸公可推賢弟湘人,當使接管染坊,方無遺恨矣。”

文忠放下遺書,問道:“染坊的掌櫃們都來了吧?”

十幾位掌櫃面面廝覷,然後跪拜上去:“不知……不知文掌櫃有何吩咐?”

文忠回頭,看了看過湘人,便去挽他的手:“既然過員外臨終有言,吾等亦不能使其抱恨在地也。還請湘人接任汝兄之染坊。”

那些掌櫃互相又使了一個眼色,便大呼道:“吾等願從過員外遺言,只聽這位大掌櫃的吩咐!”

過湘人慢慢站起,在衆目睽睽之下道:“你們都辛苦。我必盡力而爲,經營這過家染坊。”

過湘人一經此事,便順順利利,沒有一絲阻礙的,接任了過楚子的染坊。陳同袍在親眼見證了這個交替後,便急匆匆備上車馬,準備前往南京,和那位南京知府——葉永甲會面了。

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一)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二)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三)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二)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五)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一)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一)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四)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四)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六)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五)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五)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四)第八章 止險、牽掣(二)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一)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二)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六)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二)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一)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四)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四)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一)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三)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三)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二)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六)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三)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六)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二)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三)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五)第五章 流亂、再逢(二)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一)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二)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六)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六)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二)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七)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五)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五)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四)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五章 流亂、再逢(三)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一)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四)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四)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六)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二)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四)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三)第九章 瞞情、謀符(二)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一)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二)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三)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六)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二)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四)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四)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三)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
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一)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二)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三)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二)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五)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一)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一)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四)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四)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六)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五)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五)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四)第八章 止險、牽掣(二)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一)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二)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六)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二)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一)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四)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四)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一)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三)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三)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二)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六)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三)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六)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二)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三)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五)第五章 流亂、再逢(二)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一)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二)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六)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六)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二)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七)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五)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五)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四)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五章 流亂、再逢(三)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一)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四)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四)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六)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二)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四)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三)第九章 瞞情、謀符(二)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一)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二)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三)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六)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二)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四)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四)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三)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