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四)

夏元龍不顧衛懷悶悶的神色,復起身言道:“我怎麼都得說一句了。按元龍前番之計,是當收斂勢頭爲上。若新匾一掛,宣揚所來不易的參政之權,必使百姓口口相傳,風靡江淮。各地聞訊,誤以爲官府行將放寬新政,倘不知分寸,授人以柄,愚弟竊爲深憂。不如找一個合理的託詞,暫將此匾藏住,而先施行新政,待局勢明朗後,再將大匾掛上,也是順理成章。”

衛懷嘖了兩聲,很是艱難地搖着頭:“我辦新政,已觸及官府的利益了。他們答應了我們的請求,我又怎能失信於人?萬一激怒萬黨,他們又與書院作對,則前功盡棄矣。此法過於冒險,賢弟多考慮考慮吧。”

“可……”

夏元龍正要再勸,衛懷卻垂下腦袋,擺了擺手,一瘸一拐地走出屋外。

匾額到底是掛上了。衛懷與盟中數人親自將新匾擡到門口,周圍的百姓幾乎將這整條街道都擠得水泄不通,直到看見衛懷出來,各匆匆向後退去,頓時響起雷鳴一般的掌聲。

衛懷無言,只朝他們溫和地笑了笑,便轉頭吩咐左右:“拿下舊匾,把新匾釘上去!”

左右走來兩個大漢,登上梯子,先將老匾邊沿的灰塵擦掉,然後慢慢取下來;二人再托住新匾,高掛上去,用銅釘緊緊定住,然後爬下梯來,向衛懷一抱拳:“衛先生,大功告成!”

此話一出,衆百姓面面廝覷,皆露喜色,齊聲大喊道:“好!”

夏元龍雖然憂心忡忡,但看到這烏泱泱的一大片人羣,又望着頭頂‘參政書院’的四個金字,那鬱悶之感便一掃而空了。也許我的猜測是錯的,他心中想着,不由得也跟了一句“好”。

可惜一切貌似都在按元龍的思路行進。成立參政書院的消息果然傳遍了大街小巷,因是在南京這塊飽受書院思想薰陶的寶地,故反響遠比蘇州那次熱烈,引起了空前的浪潮。

不消二日,鎮江的書院也得知了這項鼓舞人心的壯舉,無不歡欣雀躍,認爲自家也離那日子不遠了。

此處的院長名喚鬆德遠,年紀三十上下,聽坊間又說“衛先生下一步將行新政,官府絕不阻攔”,便大喜過望。

鬆院長與諸士人道:“如今南京大事已成,我等又豈能落後?明日便舉計田歸農之政,收納衆心,以震陸放軒等輩,使他交出參政書院的名頭,諸位意見怎樣?”

衆人心高志滿,紛紛拜道:“我等正得趁勢而爲,彰顯彰顯咱鎮江的威風!”

“蘇州朱澈爲人所惑,至於毀院之恥,仍難忘懷。我等藉此重整旗鼓,各大州縣必望風而起,則書院大業將在掌握中矣。”言罷,鬆德遠竟感懷而泣,衣袖沾淚。

“哼,他們還真是一羣烏合之衆,如此就中了圈套……”方劍才面露不屑地走進來,將懷裡的公文丟到桌上,被陸放軒用左手摁住。

“您看看吧,這羣書生膽大妄爲了!”他氣憤地一掀皁袍,挨着他坐下了。

陸放軒戴起西洋眼鏡,冷冷地掃過幾眼,便將一疊公文揉成團,丟入簍內。

“廢紙罷了。他以爲背靠着南京就敢恐嚇住我,不自量力。”陸放軒冷笑,“當初萬和順數萬大軍,我尚視之草芥,僅僅是腐儒的脣槍舌劍,不足爲慮。”

方劍才撫掌道:“然這計田之諫不違王法,當按之有由,方能施行抓捕。”

“我這幾天夠累了,你也聰明,幫忙想想。”

方劍才一邊剔着牙,一面說:“就讓知府告示那些人,鎮江可設參政,請其入衙迎匾。彼等如今氣傲心躁,必然赴之;再派人四處散播流聞,說鬆德遠因諫計田,而被帶進公堂審問,百姓爲自家利益,定在府衙雲集,趁其混亂之際,就責鬆氏等‘激起民變,陰謀不軌’,便可悉數逮捕入獄。”

“此法雖令人抵賴不得,然恐引動騷亂,民怨不消啊。”

方劍才陰狠一笑:“方某在南京時,染坊鬧出過亂子,甚至還死了還不少人,最終不還是安然無恙?所謂民怨,不過是仗着書院的這股猛勁罷了。一旦殺去書院的威風,自是殺雞儆猴,無人敢言了。”

陸放軒狂笑道:“還是方員外洞察世理!”

“鬆先生,請吧。”那小吏將轎簾一拉,雙手便要去扶。

鬆德遠點了點高昂着的頭,與書院衆人告別道:“鬆某此行,但要迎回匾額,別的事都先放一放。汝等穿些喜慶的衣服,最好請幾副吹樂,備好酒宴,待我奏勝而歸!”說着,大步走下臺階去,搭着小吏的手,跳入轎內。

“府臺大人,還有衆位大人,小的囑咐了兄弟們一些話,故來得稍遲,望能諒解。”鬆德遠晃晃蕩蕩地走來,又不慌不忙地作了幾個輕揖。

“先生致力新政,我輩雖忝列高職,然仍佩服之至,自能理解您一片赤心也。”知府故意把嘴角咧得很開,試圖掩飾自己原有的神色。

“敢問府臺是否請我來看匾的?”鬆德遠整整衣袖,落座。

“啊……匾我已經叫人取了,”知府低下頭,偷偷捏了一把汗,“即刻送來,即刻送來。”

“和南京那裡一樣,也是‘參政書院’麼?”

“一樣,一樣……”知府拿起茶碗,向他那一側掩住面目,然後拿眼睛往左邊一睃,那小吏心領神會,悄悄退出去了。

“你們這書院越發好了……”知府用帕子擦擦嘴,像是真喝了口茶一般。

“有官府鼎力相助,書院不想成功也難。”

正當知府不知如何答話時,衙外忽然一陣吵嚷,罵聲不絕,驚得在座衆人齊刷刷地回了頭。

“哪來的刁民!”知府摔碗大喊。

“稟大人!!!”適才的小吏踉踉蹌蹌地跑過來,“一羣百姓聚集在外,甚至爭搶敲鼓,打砸柵欄,幾成亂勢,似乎……是要民變的架勢!”

“他們喊得什麼?”

“喊得是……還我鬆院長。”

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四)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六)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六)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一)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四)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一)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三)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一)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一)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九章 瞞情、謀符(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二)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六)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一)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五)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二)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四)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七)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一)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五)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四)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四)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一)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二)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二)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三)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四)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四)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一)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三)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四)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一)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一)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三)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一)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三)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四)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五)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三)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二)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五)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六)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五)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一)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三)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八章 止險、牽掣(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四)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三)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一)第一章 識舊、移基(一)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一)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四)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六)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一)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一)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六)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六)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六)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三章 興業、叛主(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
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四)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六)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六)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一)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四)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一)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三)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一)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一)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九章 瞞情、謀符(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二)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六)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一)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五)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二)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四)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七)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一)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五)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四)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四)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一)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二)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二)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三)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四)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四)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一)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三)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四)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一)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一)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三)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一)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三)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四)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五)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三)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二)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五)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六)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五)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一)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三)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八章 止險、牽掣(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四)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三)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一)第一章 識舊、移基(一)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一)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四)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六)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一)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一)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六)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六)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六)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三章 興業、叛主(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