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疑慮重重

吳九奎、吳琪雪與李福、桂娘兩夫妻閒聊了足足有半個時辰,將遼東的風土人情、野史傳說大致上都問了個遍,算是對這冰天雪地的遼東都司,有了更多的瞭解。不過,畢竟這初抵遼東,又在海上漂了幾日,新鮮勁兒一過,倦意便隱隱襲來。那李福夫婦看出吳琪雪已有疲態,便主動告辭而去。這個午後,吳琪雪便攜寒雨、易煙去歇了幾個時個時辰,便又爬起來,出門往碼頭尋那些隨從去了。好在客棧內馬匹早已備妥,並不需步行,至於那大車,吳九奎也謝絕了李福的好意,不想再坐,這般乘馬緩步而行,雖吹着風,卻能多看一些營口風景。那吳小六也騎着一匹馬跟在吳九奎後面,一路往碼頭行去。

不過,碼頭上那繁忙的卸貨場面,吳九奎帶來的那些隨從,倒也忙不了什麼,只管跟着一船船的商貨清點計數而已。那些趕着大車、騾馬的腳伕們,都自有管帶之人,做起事來並不需人多說,顯然是做的慣了的。

吳九奎帶着吳小六瞧了一陣子,又跟着隨從們查看了那些倉儲之地,叮囑了幾句,便也就返回客棧歇息。

待到天黑,那胡世雲、嚴正安二人果然趕到,先詢問了李福、桂娘二人的安排,這才雪二人來到一間小屋,裡面已經置辦了一桌酒菜,算是給二人接風洗塵。當然,前院的那些管事、護衛們,也自有李福作陪。中午那一頓算是湊合。這晚上纔是正餐。船隊初至,這種情形理所當然,碼頭上的事情,已經安排的頗爲有序,這吳九奎以及那些管事們可都對此心生好感,那頓便飯,也就不會介意了。再說,這若是擱在往日。忙起來吃不上也是常事。

吳琪雪歇息了幾個時辰,這面色、精神可都養足了,初來時,已換了一身女裝,除了在迴廊上要穿上袍子外。這屋裡可都燃着炭火,自然是家常打扮。都是遼東是天寒地凍之地,但至少在這裡,吳九奎與吳琪雪倒覺得也並非冷地過分。

初時,吳九奎對吳琪雪一身女裝見人。尚還有一些顧慮,不過。那胡世雲、嚴正安卻大大方方地行禮、客套,並未有特別的做派,那吳九奎也就不再多慮,四人便圍着圓桌坐下,酒過三巡,也就說起閒話來。

那胡世雲、嚴正安做了這麼些日子的商務局事務。接待的客商也有上百,加上以往在自家商隊裡的歷練。此時在吳九奎、吳琪雪面前,那是做得恰到好處。一言一行可都令吳九奎這久經閱歷的人,也都暗自讚賞。吳琪雪倒是。只靜靜地聽着三人說話,偶爾笑笑而已,在這個場合,吳琪雪是作爲吳九奎的侄女身份出現的。至於吳九奎爲何帶着個小姑娘千里迢迢地來遼東,那胡世雲、嚴正安想來也會有所疑惑,但這當然不會問出口來。

胡世雲、嚴正安既然以商務爲重,這話題便自然要轉到這批還未卸完的商貨上來。

只聽胡世雲笑着問道:“九叔,這回帶來的商貨可是不少,都是遼東急需之物。請問九叔,這是就在此地售賣呢?還是運到遼陽再說?”

吳九奎微微一笑,伸手摸着幾縷鬍子說道:“我們初抵遼東,倒是沒想得仔細,這有何說法,倒要請教兩位小言重了,商務局本就是專爲赴遼客商牽線搭橋所設,這是份內之事。若是九叔要在此處售賣,我們便可召集一些遼商來此商談。這倒用不了幾日,三四天便可。不過,在這裡的遼東本地商販大多是小本錢的買賣,九叔地這麼些貨,怕是要多留一些日子才能辦妥。”

吳九奎笑着問道:“那遼

胡世雲答道:“遼陽要好一些。畢竟是遼東都司所在。城內地百姓也要比這裡富裕一些。那些店鋪、商販。自然本錢要多一些。再說。遼陽城馬地幾座軍營。這些商貨地價錢。也要比這裡高出一些。”

吳九奎瞧了瞧吳琪雪。緩緩說道:“這次來遼東。我們倒不趕時日。也想趁便在遼東走一走。畢竟這頭一次來。我這侄女。便是好奇心且。便跟了來。再說。我還想購置一些遼東土產、山貨。那遼陽城。自是要去地。”

胡世雲笑道:“那好。只等卸完貨。我便安排人手。往遼陽啓運。”

吳九奎笑着看着胡世雲、嚴正安。說道:“如此有勞二位了。這可是真幫我們省了不少事。”

嚴正安笑道:“九叔不必客氣。這是一舉兩得之事。九叔方便了。這本地地百姓也有了活兒幹。那腳價銀子。畢竟還是九叔出地嘛。這還得多些九叔呢。”

吳九奎擺了擺手。說道:“在哪兒不都得僱人?這哪裡說得上謝字。”

嚴正安笑着說道:“不瞞九叔,這朝廷地軍需、糧餉,如今可都來得少了,這裡的大多數人家,可都指望着賺些力氣銀子,九叔這一趟,可是讓這些人家都能好好過個年了。當真該謝上一謝的。”

吳九奎再次搖搖頭,稍稍停頓,便問道:“說來也是好奇,我倒想問問,這個商務局,是否是蘇將軍的主意?”

胡世雲、嚴正安一齊點商了大半輩子,這樣的事兒,還是頭一次見到。說起來咱們大明朝,還從未有過對商事如此看重的地方。蘇將軍能做到這一步,當真是破天荒頭一遭啊。”

胡世雲笑着說道:“九叔,我們將軍說過,這商事。無非是貨與銀子之間地交易。這兩者非得像水一樣流動起來,纔有用處。”

“哦?”吳九奎好奇的看着胡世雲,問道:“莫非蘇將軍也行過商?”

胡世雲轉頭看了看嚴正安,笑道:“那倒沒有。蘇將軍一直在軍中,倒沒做過生意。不過,我們將軍倒是出過不少主意,比如這商務局,只是其一而已。”

吳九奎笑道:“蘇將軍可真是當今奇人。不僅帶得兵,這生意上地事,看來也是精通的。”

嚴正安笑着接過話題,說道:“不瞞九叔,我們二人家中。倒是一直從商,父輩們提起蘇將軍來,也是佩服地緊。蘇將軍說過,如今遼東什麼都缺,都指望朝廷供應。怕是朝廷也做不到,勉強供應軍需已經不錯了。這遼東的百姓。所缺之物唯有商人能夠彌補。何況,遼東所產山貨、土產,也是遼東百姓唯一能賣地東西,這一來一往,流動的多了,快了。遼東的日好過。”

吳九奎正色道:“蘇將軍身爲武官,不僅帶兵打得勝仗。這還關心遼東百姓過日子的事情,難得。難得啊。不知到了遼陽,能否有緣見到蘇將軍......”

胡世雲接着說道:“這個難說。將軍軍務繁忙。怕是說不準幾時有空。”

吳九奎似乎顯得十分遺憾地搖了搖頭。

吳琪雪原本乖巧地默不作聲,此時卻又插言道:“不是說蘇將軍要成親麼?這般忙法,那親事如何籌辦的?”

胡世雲笑了笑,說道:“正是因爲要辦喜事,蘇將軍自然要將軍中事務安排周全,纔可離開。如今瀋陽還在建奴手裡,眼下雖看不出進犯的跡象,但這仍是頭等大事,關係到遼東的安危,只有處置得周全了,才能放心的。”

吳琪雪似乎有些擔心,問道:“那我們到了遼陽,會不會有戰事生?”

胡世雲笑道:“這個可不敢隨意猜測。但請小姐放心,就算到了遼陽,也一樣有人接待二位,若是一有警訊,自會有人護衛周全地。”

嚴正安在旁補了一句,說道:“九叔,這營口至遼陽,便是遼東軍需的命脈,斷然不會受到襲擾。別看這裡只駐紮了三千兵馬,其實,我們將軍還另有佈置,定會確保這一與吳琪雪才確實感覺到遼東戰火的味道,來之前的估計,倒遠沒有此時這幾句話所來得真切。

胡世雲見九叔面色稍顯沉重,便接着說道:“九叔,儘管放心便是,這軍機之事,如今在遼東也不瞞人的。我不妨明言,這此去幾十裡便是海州,駐紮着郝將軍地一萬多人馬,裡面大半是蘇將軍親自練出來的兵,最是驍勇善戰地。在遼陽,蘇將軍親領四萬多兵馬,從未有一日斷過整訓,還有袁大人的二萬多輜重兵,如今只要沒有軍需運送,便也是要練兵的。”

吳九奎點點頭,略一想,又遲疑着問道:“聽說當年那楊鎬,不也是有十幾萬人馬麼?”

胡世雲、嚴正安相視一笑,說道:“此一時、彼一時也。九叔,那要看是誰帶出來的兵。”

看着面前兩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那副毫不在乎、且顯然對蘇將軍有十足的信心地樣子,吳九奎立時便打消了那悄然升起的幾分擔心。

這興致驟然升溫,那酒自是要多喝上幾杯。胡世雲、嚴正安你一句、我一句地,將吳九奎、吳琪雪聽得的津津有味,不時地被二人逗得大笑。這些奇聞異事,自然要比那李福說地,要有趣得多。這些功夫倒是不是二人現在才練出闖北地商人之家的子弟,雖然比不上吳九奎的閱歷,但這遼東一帶的趣事,確實吳九奎所知不多的。

眼瞧着那酒喝了三壺,就連吳琪雪也飲了三四杯,一張嬌嫩的臉上泛着朝霞般的嫣紅,胡世雲、嚴正安的酒量那也是不可斗量的。這若是放在別處,二人難免便是揮金如土、整日在煙花柳巷的浪蕩子弟,但這既被蘇翎引上正途,放了個天大的擔子擔着。這一身地“本身”可就算用到正道上了。吳九奎倒是節制,每次勸酒,也只是略略一沾脣而已。胡世雲、嚴正安也不強勸,自己倒是喝得豪爽。

那吳琪雪對二人的豪氣做派,愈有興趣,此時便笑着問道:“二位大哥,如此豪爽,可是遼東的人都是如此?”

胡世雲笑道:“多些小姐美言。遼東素來嚴寒。這酒大多用來禦寒,能多喝的,確是不少。”

“那蘇將軍呢?也能喝得?”吳琪雪的話題,總圍着蘇翎走着,胡世雲、嚴正安倒是見得多了。這倒遼東的客商。哪個又不是對蘇大將軍好奇呢?當然,二人倒是沒有意識到吳琪雪的姑娘家身份。

嚴正安笑道:“小姐,我們將軍很少飲酒。這軍中倒是沒有禁酒,但限定了時日,若是當值飲酒的。可是要論“哦?”吳琪雪做出一副恍然的樣子,說道:“我聽說蘇將軍原不是遼東人。”

胡世雲、嚴正安一怔。倒是沒想到吳琪雪會從這上面想,那胡世雲便笑着說道:“這要看怎麼說了。反正在遼東,我們將軍可就是遼東人。若是不信,過幾日往遼陽時,在路上隨便問個路人,定會這麼說的。”

吳九奎笑着說道:“想必這遼東的百姓。可都受過蘇將軍的好處。”

嚴正安笑道:“這到不差。往年朝廷倒是在遼東有過詔令,這份地按五十畝每人調配。但最終還是屯田無望,連每年地軍糧都無法籌足。這中間的事情。倒不必多說。但我們將軍可是真正做到了這土地的調配,眼下還看不出什麼。只等明年開春,那才能見到實效。”

吳九奎想了想,問道:“那這裡的人家,我聽李福說過,大多是賺些力氣錢養家,那也能分到地麼?”

胡世雲毫不遲疑地點頭,說道:“有,都有,遼東凡是人均不足五十畝的,都會有地可分。”

吳九奎接着問道:“有這麼多地可分?在我們那兒,這地可都是想買都難地。遼東雖然地廣人稀,可這麼多年下來,熟地也該都有主人了

胡世雲轉頭看了嚴正安一向吳九奎,笑着說道:“九叔,別忘了遼陽戰事危急時,逃亡的人家可是不少啊,如今在山東一帶還有數萬人呢,你們在山東沒見到麼?”

吳九奎點點頭,說道:“見是見了,不過,按你這麼說,定是將原來有主之地視爲無主地了,萬一那些原主回來如何處置?”

胡世雲想了想,說道:“九叔,這些事原不是我們經手的,此時倒是說說無妨,不過,請九叔也就聽了便是,可好?”

吳九奎立即點頭,說道:“這我明白,是我多嘴說道:“這倒不是晚輩無禮,只是此時對遼東的百姓有好處,但到了關內、朝廷上,保不定會惹出什麼非議來,請九叔見諒。”

“明白。”吳九奎點頭說道,沒有再多話。

Wωω¸ Tтkan¸ c ○

“這事在遼東已全部開始執行了。”嚴正安說道,“我們將軍下令,除了這土地不足的補足之外,到了明年開春,凡是地裡荒着不種莊稼的,一律收歸公有。”

嚴正安的話,只是簡單地一句,但其中蘊含的,可是要多得多。吳九奎在吳家可也是兼管着田莊地,自然知道這意味着什麼。既然蘇將軍下令每個人都給予五十畝土地的額度,那麼,那些大戶人家積累了數代甚至更多代地土地,子弄來的,勢必不能再尋到佃種土地地農戶。

道理很簡單,既然自家有地,爲何要去種別人的?那地荒着,可就是明顯的結果。唯一的法子,怕只能花大價錢僱傭人手耕種,纔不至於遭到沒收的下場。但即使這樣,恐怕也無法保證能耕種所有的土地,那些囤積了過多土地的人家,可難逃此劫。這樣一來,既能增加遼東本地的糧食產量,也能控制到土地的兼併問題。當然,那些忙完自己家的土地的農戶,還能賺到一些銀子貼補家用。

這一舉幾得的法子,恐怕也唯有遼東能過做到。這必然是建立在蘇大將軍對遼東的全盤掌控之上。想到這裡,吳九奎不由得想起,那遼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是個什麼態度。按理這本就不屬於軍事範疇,自然不歸蘇大將軍處置,袁大人倒是份內之責。嚴正安既然說已經施行,那麼袁大人的支持,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當然,下面的話,吳九奎便沒有再問。

這遼東多年下來,那些大戶人家,有幾個不是當地豪強,或是世代官宦的?遼東雖比不得京城、江南,土地兼併可一樣不會少了。這若是真的在明年開春實施下來,那些官宦之家,定然要尋求解決之道。朝中的六部大臣們,想,定然也不會少,蘇大將軍可是要面臨這股風與的侵襲了。

甚至,這將直接牽連到遼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

吳九奎這一沉吟,場面頓時顯得有些冷場了。那胡世雲、嚴正安對視片刻,隨即從一旁的桌上,拿過一個包裹來。

第88章 斬草除根第5章 漫長之夜第3章 宿營地第33章 波光之下第6章 獅子張口第4章 軍政之分第66章 周全安置第47章 大興土木第29章 風雲隱現第34章 月下琴音第33章 鄉鎮攻略第19章 新遼商第27章 黃雀在後第16章 大勢所趨第16章 將值幾何第66章 周全安置第9章 李氏農莊第13章 以牙還牙第17章 嗜血之兵第26章 整軍威第14章 萬事俱備第61章 再聚雄兵第34章 臨時整軍第91章 瀋陽屯田第66章 將軍嫡系第65章 豪爽胸懷第20章 洗劫建奴第8章 千山書坊第79章 梟雄鼠輩第18章 千山浴血第23章 雪夜除夕第23章 興京易主第6章 山中人第18章 兌現軍功第11章 故人相見第35章 遼陽移民第75章 躍躍欲試第20章 遼系一派第72章 策反八旗第6章 三江連號第21章 水師一部第44章 鎮江新城第14章 登州計劃第19章 英雄美人第30章 賊酋血脈第92章 開疆拓土第44章 鎮江新城第13章 以牙還牙第21章 撫軍心第76章 再組商行第22章 登州城下第12章 紮營登州第9章 以血授職第24章 斷酋根本第47章 大興土木第23章 興京易主第43章 七虎獵熊第33章 跨海揚帆第18章 羣山缺口第4章 軍政之分第33章 叛將結局第1章 夜不收第16章 將值幾何第42章 謀造火器第59章 亂上加亂第89章 殺光慶功第23章 雪夜除夕第19章 鐵甲斷金第27章 悍兵來源第21章 遙相呼應第35章 太平新城第12章 奪命斬第26章 整軍威第30章 蒙古騎兵第14章 萬事俱備第19章 新遼商第55章 爲奴之選第93章 遷居移民第24章 海上將軍第13章 強行監軍第31章 練兵收心第31章 練兵收心第13章 軍心爭功第21章 窮途末路第19章 新遼商第26章 振武新營第32章 城下收兵第24章 海上將軍第24章 驅虎吞狼第22章 兵將之選第29章 新學堂第34章 月下琴音第68章 瓜熟蒂落第16章 太平哨第35章 後續手段第57章 女真國策第25章 四萬明軍第3章 七恨起兵第89章 殺光慶功第2章 新舊交替
第88章 斬草除根第5章 漫長之夜第3章 宿營地第33章 波光之下第6章 獅子張口第4章 軍政之分第66章 周全安置第47章 大興土木第29章 風雲隱現第34章 月下琴音第33章 鄉鎮攻略第19章 新遼商第27章 黃雀在後第16章 大勢所趨第16章 將值幾何第66章 周全安置第9章 李氏農莊第13章 以牙還牙第17章 嗜血之兵第26章 整軍威第14章 萬事俱備第61章 再聚雄兵第34章 臨時整軍第91章 瀋陽屯田第66章 將軍嫡系第65章 豪爽胸懷第20章 洗劫建奴第8章 千山書坊第79章 梟雄鼠輩第18章 千山浴血第23章 雪夜除夕第23章 興京易主第6章 山中人第18章 兌現軍功第11章 故人相見第35章 遼陽移民第75章 躍躍欲試第20章 遼系一派第72章 策反八旗第6章 三江連號第21章 水師一部第44章 鎮江新城第14章 登州計劃第19章 英雄美人第30章 賊酋血脈第92章 開疆拓土第44章 鎮江新城第13章 以牙還牙第21章 撫軍心第76章 再組商行第22章 登州城下第12章 紮營登州第9章 以血授職第24章 斷酋根本第47章 大興土木第23章 興京易主第43章 七虎獵熊第33章 跨海揚帆第18章 羣山缺口第4章 軍政之分第33章 叛將結局第1章 夜不收第16章 將值幾何第42章 謀造火器第59章 亂上加亂第89章 殺光慶功第23章 雪夜除夕第19章 鐵甲斷金第27章 悍兵來源第21章 遙相呼應第35章 太平新城第12章 奪命斬第26章 整軍威第30章 蒙古騎兵第14章 萬事俱備第19章 新遼商第55章 爲奴之選第93章 遷居移民第24章 海上將軍第13章 強行監軍第31章 練兵收心第31章 練兵收心第13章 軍心爭功第21章 窮途末路第19章 新遼商第26章 振武新營第32章 城下收兵第24章 海上將軍第24章 驅虎吞狼第22章 兵將之選第29章 新學堂第34章 月下琴音第68章 瓜熟蒂落第16章 太平哨第35章 後續手段第57章 女真國策第25章 四萬明軍第3章 七恨起兵第89章 殺光慶功第2章 新舊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