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跨海揚帆

趙毅成與嚴壽、胡德昌在外面前廳內足足等了兩個時辰,才見到蘇翎與符寶正先後走出來。

這件神秘之事太過揪心,連嚴壽都顯得神魂不定,胡德昌則稍稍要好一些,至少還能詢問趙毅成是否需要安排飯食。當然,趙毅成面上看不出什麼擔憂,這食慾卻是沒有。

見蘇翎與符寶正走出,三人一起站起,不約而同地向蘇翎看去。

“嚴壽,還是你陪着符千總,給他安排一下,符千總要在這裡住兩日。”蘇翎說道。

“是。”嚴壽略略低頭,答道。

“符千總,請。”蘇翎一伸手,示意符寶正隨嚴壽去安置。

符寶正也沒客氣,大約也是知道蘇翎要緊急安排要事,便只是一拱手,便向外走去。

剩下趙毅成與胡德昌則望着蘇翎,似乎在等待蘇翎解釋一下。但蘇翎並未多說這商議許久的事情,而是隨即給兩人安排一系列的事情。

“胡德昌,你這就去安排一下船隻,召集水手。”蘇翎說道。

“去哪兒?”胡德昌問道。

“山東。”蘇翎說,“要找大船,另外,水手要......”

蘇翎停下,想了想,問道:“一百五十艘船要多少水手?”

胡德昌一愣,不過心裡很快盤算一下,說:“要看船的大小。”

不待胡德昌說完,蘇翎便打斷說道:“就按最大的船算,立刻召集水手,拿現銀支付酬勞。我們去山東接船回來。記住,人手要夠,我們的船不夠便想法子去弄。立刻就辦。三天之內,人、船都要備齊。”

胡德昌張嘴剛想說什麼,但只張了兩下,卻什麼都沒說,眨眨眼睛,不再問什麼,轉身出去。

蘇翎緊接着對趙毅成說:“毅成,你馬上派人,將你屬下的哨探抽調二百人到這裡集結。”

“是。”趙毅成答道。

“另外,你回寬甸堡一趟,再調集三百人來胡家村。要多帶短弩,長傢伙不必帶了。還有,要選乘得船的。”

“是。”趙毅成忍住詢問的念頭。看樣子蘇翎已經做了決定,不必跟他商議了。

“走吧,我去見馮伯靈,你回寬甸堡。辦完就立刻到這裡聚集。”蘇翎邊說邊向外走去。

不多時,騎兵大隊騰起的煙塵又在胡家村驚起一片驚異的目光。

蘇翎走後沒多久,胡家大宅後面的水手聚居區出現一陣喧鬧聲。在碼頭上所有正在裝貨的船隻都紛紛停下來,裝了一半的貨物又重新卸下,而那些暫時沒有活幹的水手們則各個眼裡冒着興奮的目光,紛紛議論着什麼,與此同時,有不少水手騎上胡德昌提供的騾馬,向四面八方散去。而胡德昌本人,則在十多名護衛的簇擁下向鎮江堡碼頭奔去。

隨後不久,鎮江堡碼頭處也開始喧鬧起來。不少閒置的水手與胡家後院的水手們一樣,坐立不安,有些人已經開始收拾收拾,準備向胡家村集中。而碼頭上的船隻也晃動着不少人影,胡德昌幾乎是一艘挨着一艘地募集。當然,平日裡便相交不錯的商船,胡德昌早已派人前去打招呼,將船僱下,至於價錢,三江連號的胡德昌可從不來不會拖欠銀子的。

到了第二日,連對岸朝鮮的水手以及空閒的船隻也聽到了風聲,紛紛趕來詢問,看是否還能參與到胡家商隊中賺點銀子。

蘇翎與趙毅成在鎮江堡前分路而去,趙毅成帶着五十名騎兵返回寬甸堡,蘇翎則放鬆了戰馬,緩步帶隊進入鎮江堡。守門的士兵中有兩名便是蘇翎麾下的騎兵,如今擔任馮伯靈部的小隊長,見了蘇翎,立即呼喝其餘十幾名士兵列隊。蘇翎衝他們點頭致意,帶着騎兵護衛們穿門而過。

馮伯靈已經辦事處所搬至原鎮江參將府,當然招牌已經改了,正式成爲掌管鎮江堡的主官。

蘇翎進入參將府,馮伯靈便有些急匆匆地讓人上茶,隨即遣退了左右,與蘇翎商議要事。

不過,還未等馮伯靈進入正題,蘇翎反倒先提了要求。

“馮大哥,你水師中有多少信得過的?能否上陣?”蘇翎問。

馮伯靈對此略微一驚,忙問:“怎麼?有敵情?”

“不是。”蘇翎回答到。

馮伯靈稍稍放心,在心裡琢磨了下,說:“跟着我的倒有百多十人可信。不過上陣......很多年沒有過了。”

蘇翎一擺手,說:“不是讓水師打仗,只要敢殺人便行了。”

“那.....五十多人還是有的。”馮伯靈說。

“一會兒你召集一下,我派他們去趟山東。這海路上事情還得讓他們多照應着。”

馮伯靈雖然還不清楚何事,但既然說等一會兒再講,還是先說說自己的事。

“前些日子,經略熊廷弼熊大人給我來了封信,”馮伯靈這稱呼的習慣依舊未改,“對我略有贊意。”

原來,撥給馮伯靈的四千新兵,是遼東唯一沒有減員的部隊。其餘各處撥付的新兵幾乎都逃亡過半,唯有馮伯靈處依舊保持了四千的總數。這使得熊廷弼對馮伯靈的印象更加深刻,認爲此人練兵還是不錯的,甚至生出一些惋惜的念頭。是故來信鼓勵,並在信中讓馮伯靈在自行解決糧草問題的前提下,儘量募集人馬,熊廷弼可以儘量提供四千新兵的糧餉,並同時撥付了新的一批武器裝備,讓馮伯靈自己派人前往旅順口領取。

這是好事,但對馮伯靈這做着朝廷的官,卻與蘇翎走在一路,卻是心中不是個滋味。讓馮伯靈一點兒沒有顧慮,也是不可能的。考慮到蘇翎曾提過的兵員問題,馮伯靈便派人向寬甸堡報信,讓蘇翎來做個決斷。

這些消息一聽完,蘇翎眼睛一轉,便定下主意。

“馮大哥,你這就派人去招募新兵。還是以振武營的名義,同時,拿着熊廷弼的信,去南邊四衛徵集糧草,誰若是攔你,還按以往說的,膽子要大一些,手裡有兵,便什麼都不怕。同時各衛原有的武庫,也去徵集鎧甲器械,就拿熊廷弼的信給他們看,不服便搶。有疑問讓他們找熊廷弼去討說法。”

馮伯靈可對蘇翎這般大膽的主意給驚住了,將信將疑地看着蘇翎,問道:“不行便搶?”

“對。馮大哥,你不妨給熊廷弼去封信,就說自己將主動徵集糧草。熊廷弼如今正爲遼陽的大軍糧草發愁,你這般便是替他省氣力,他高興還來不及呢。再說,南面四衛如今官員缺乏,兵備道等官員早就缺人,還有誰能管着你?就把振武營的新兵拿出去練練。”

馮伯靈的膽子漸漸被鼓舞起來,喏喏地說道:“那好吧,我試試。”

蘇翎笑着說道:“馮大哥,做這事就看誰的氣盛,便是理直氣壯。你的兵馬多了,這官可就又大了些。”

馮伯靈一想,也嘿嘿地笑了起來。

這處的位置不同,看問題便有不同的心態。經蘇翎這麼一說,馮伯靈的難題便算不上什麼問題,反倒讓馮伯靈覺得自己有些小題大作,就這麼便喚蘇翎過來,豈不是自己一事無成的說法?

“對了,朝廷那邊有什麼消息?”蘇翎忽然想起,問道。

“沒有。”馮伯靈搖搖頭。蘇翎派人打爛了鎮江堡附近的基層官吏之後,這鎮江堡消息的來源,反倒沒有蘇翎靈通。

“當今皇上換了。如今是泰昌元年。”

“哦?”馮伯靈說不出是什麼感覺,或許什麼都沒有。對萬曆皇帝,遼東的人可沒什麼可說的。遼東曾被太監高淮攪得亂七八糟、雞飛狗跳的,兵變都時有發生,讓遼東人對萬曆感恩戴德,怕是很難。如今就這麼在傳說中死了,可沒人爲之惋惜。換個皇帝,遼東依舊是這般模樣。

“估計過幾日,就該有消息傳來了。”馮伯靈到底只冒出這麼句廢話。

蘇翎一笑,轉而與馮伯靈談論其它事宜。

三天之後,胡德昌召集的水手幾乎將胡家村擠得滿滿登登。四十五艘大船整齊地停靠在江邊,這幾乎是目前鎮江堡一帶所能尋到的所有大船了。每個水手都提前拿到了五兩銀子的酬勞,且聽說這僅僅是往山東走一趟,然後駕船返回鎮江堡,這心中未免升起太便宜自己的感覺。是故這些水手都很聽招呼,原本在胡家村管理水手的幾個趙四的徒子徒孫,已經能夠粗略地將水手們分組成隊,並準備乾糧淡水。這一去不過幾天的功夫,至少去的時候,是沒辦法給所有人都做飯吃的。

馮伯靈的水師戰船挑了五艘還能用的,經過收拾過後,也將作爲船隊護航所用,鎮江水師的大旗被重新制作了數十面,在每一艘船上高高掛起。不過,這一切都在符寶正的眼裡顯然算不上什麼。在符寶正看來,只要派人過去便行了,何必這般裝扮。在海上也就登州水師會遇到,而符寶正,可是登州水師的主官,還擔心什麼?

五百多騎兵最終抵達鎮江堡,看着整齊的軍容,以及裝備齊全的甲杖武器,符寶正才收斂住笑臉,變得嚴肅起來。同時,這也讓他放了心。看來,這位蘇將軍,實力好遠遠超出符寶正所料。憑心而論,這些士兵比登州水師的兵可要高出數倍。

人多船少,水手們被提前告誡,加上銀子、食物、淡水都置備齊全,所以對每艘船上猶如裝糧的口袋一樣塞進近百人的惡劣環境,沒有人抱怨,反倒盼着早點開船,到了山東之後,便就輕鬆了。按最短時間估算,從鎮江堡到山東登州,要三天多的時間,現在南風盛行,多算點,也就四天吧。再說,這鎮江堡入海,是順流而下,且都是沿着海岸行船,危險是不大的,等到了旅順口,也只要一天一夜,便可抵達登州。忍一忍,這五兩銀子便算拿到手裡。

每艘船上都有近十人被抽選出來作爲臨時管事,聽從船上主官的招呼。幾艘裝滿士兵的兵船行駛在最前面,由余彥澤帶隊,在符寶正的引領下,浩浩蕩蕩地向山東登州駛去。

看着船隊漸漸消失在水天之間,蘇翎與胡德昌、趙毅成才鬆了口氣,這在千山堡出現以來,還是第一次在短短三天之內調集人馬,徵集船隻,並做好一系列的供給事宜。就目前來看,一切都還算令人滿意。

不過,鎮江堡碼頭上,因這一行動,顯得空蕩了不少,連一個閒着的人都看不到。那些臨時被僱傭的水手家人,甚至開始盼望着胡家船隊能再多幾次這樣的募集,若是那樣,全家人便不用擔心吃食問題了。

這第一次跨海行動,雖然倉促,充滿着未知的估算,但畢竟做到了一半。這將爲以後蘇翎展開更大規模的海上行動提供了一次實戰的機會,而這些被僱傭的水手、船隻,也將在日後,更加緊密地靠近蘇翎.一令之下,千帆雲集的場景,似乎就在不遠的將來。

第60章 直截了當第18章 兌現軍功第10章 轉念餘韻第8章 越河演練第2章 贈書助力第42章 謀造火器第16章 太平哨第20章 部族戰爭第23章 雪夜除夕第10章 聯手剿賊第66章 將軍嫡系第48章 喬裝赴遼第17章 工部庫存第11章 暗磨刀第23章 興京易主第42章 固定航線第2章 新舊交替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74章 相見之宴第16章 烽火連綿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26章 遼陽血戰第32章 何去何從第11章 撥雲見日第2章 百戶屯田第82章 震懾之戰第26章 再選官兵第38章 營口小鎮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72章 海上船隊第83章 一勞永逸第4章 雷厲風行第9章 整編軍第58章 各算各的第39章 江湖人士第83章 一勞永逸第55章 爲奴之選第20章 漸變舊俗第36章 各有所爲第50章 夜話姻緣第12章 鎮江水師第10章 此長彼消第28章 草場新城第58章 各算各的第2章 百戶屯田第74章 相見之宴第71章 火炮長槍第29章 風雲隱現第3章 七恨起兵第42章 謀造火器第15章 兵事之初第68章 燧發短銃第6章 獅子張口第67章 長斤斧軍第5章 漫長之夜第93章 遷居移民第13章 以牙還牙第7章 蒙古饑民第28章 無主之城第66章 周全安置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16章 嚴寒將至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65章 豪爽胸懷第72章 策反八旗第48章 建奴內亂第37章 酒肆客棧第48章 建奴內亂第1章 夜不收第12章 奪命斬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25章 四萬明軍第17章 戰馬悲鳴第22章 登州城下第32章 衆心所向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1章 天災人禍第13章 軍心爭功第31章 攻守同進第26章 整軍威第22章 登州城下第42章 謀造火器第36章 各有所爲第7章 六月風過第41章 遼陽又變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8章 征服日第64章 依計漸進第25章 進退之間第75章 袁家遷族第29章 風雲隱現第87章 一敗塗地第73章 襲擾規模第63章 黑山之城第32章 何去何從第12章 鎮江水師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36章 百萬之初第11章 顧此失彼第35章 遼陽移民
第60章 直截了當第18章 兌現軍功第10章 轉念餘韻第8章 越河演練第2章 贈書助力第42章 謀造火器第16章 太平哨第20章 部族戰爭第23章 雪夜除夕第10章 聯手剿賊第66章 將軍嫡系第48章 喬裝赴遼第17章 工部庫存第11章 暗磨刀第23章 興京易主第42章 固定航線第2章 新舊交替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74章 相見之宴第16章 烽火連綿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26章 遼陽血戰第32章 何去何從第11章 撥雲見日第2章 百戶屯田第82章 震懾之戰第26章 再選官兵第38章 營口小鎮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72章 海上船隊第83章 一勞永逸第4章 雷厲風行第9章 整編軍第58章 各算各的第39章 江湖人士第83章 一勞永逸第55章 爲奴之選第20章 漸變舊俗第36章 各有所爲第50章 夜話姻緣第12章 鎮江水師第10章 此長彼消第28章 草場新城第58章 各算各的第2章 百戶屯田第74章 相見之宴第71章 火炮長槍第29章 風雲隱現第3章 七恨起兵第42章 謀造火器第15章 兵事之初第68章 燧發短銃第6章 獅子張口第67章 長斤斧軍第5章 漫長之夜第93章 遷居移民第13章 以牙還牙第7章 蒙古饑民第28章 無主之城第66章 周全安置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16章 嚴寒將至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65章 豪爽胸懷第72章 策反八旗第48章 建奴內亂第37章 酒肆客棧第48章 建奴內亂第1章 夜不收第12章 奪命斬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25章 四萬明軍第17章 戰馬悲鳴第22章 登州城下第32章 衆心所向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1章 天災人禍第13章 軍心爭功第31章 攻守同進第26章 整軍威第22章 登州城下第42章 謀造火器第36章 各有所爲第7章 六月風過第41章 遼陽又變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8章 征服日第64章 依計漸進第25章 進退之間第75章 袁家遷族第29章 風雲隱現第87章 一敗塗地第73章 襲擾規模第63章 黑山之城第32章 何去何從第12章 鎮江水師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36章 百萬之初第11章 顧此失彼第35章 遼陽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