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兵將之選

遼東總兵官蘇翎的總兵府內,那李永芳不過是三言兩語,便將遼事糜爛的源頭、遼東戰火的禍根努爾哈赤的現狀展現出來。這內鬥、紛爭再加上糧食的短缺,人心離散,眼見着昔日不可一世的八旗便成了一根根仍然粗大的繩索,結實倒還是有的,卻不再是擰在一起。

當然,糧食即便短缺,卻也不會餓着那些八旗貴族們。按着努爾哈赤的建制,這後金國內幾乎所有的人口、財物,都是這八旗旗主的,李永芳所說的高昂的糧價,一般的女真諸申卻也是出不起那些銀子,怕是八旗旗主之下的那些小貴族們的價錢。不過,對於努爾哈赤以及貝勒、大臣們,這些小貴族,也是勒索的目標,不過是還能剩下一些而已。

那些小貴族們,若論淵源,原也是努爾哈赤起兵之後,或征服、或歸附的女真各部的小首領,此時所懷的心思,怕也開始動搖。當初術虎率兩萬多部族戰士一路襲來,那些五花八門的旌旗,至今仍然在暗中流傳。

至於真正餓着肚子的,只能是那些女真百姓以及無數阿哈們。要說女真一族,在這羣山之中也延續了多少代,冰雪、饑荒也從未斷過,若無應對之策,又怎能繁衍至今?可如今經努爾哈赤這一統女真各部的“偉業”,這人口大多都集中到渾河、太子河上游的河谷之中,以農耕爲主要謀生手段。這次的饑荒,卻令往日在山林之中謀食的手段,都無法滿足果腹地需要。

瀋陽城內遷去的一萬左右的女真人口。便是因實在無法謀食而做出的舉動。當然,瀋陽城周圍大片平坦的農田,也是原因之一。眼看着再過一月便是收穫季節,那一萬人便是衝着這去的。努爾哈赤攻陷瀋陽,俘獲數萬百姓、明軍士卒,如今倒是未曾過多殺戮,盡皆爲駐守的八旗兵驅使着,從事各項勞役。那一萬女真人。便是分散居住在漢人家中,以供吃食。

不過,瀋陽城內積蓄的糧食一旦食盡,難說會是什麼局面。當然。李永芳地哨探沒有打聽到的是,不僅瀋陽城內新住進的五千八旗兵是由八旗均分,那一萬遷居的女真人,也是八旗各自所屬牛錄中挑選出來地。這些山中居住的女真人,到了漢地。自然要爭搶那深宅大院、雕樑畫棟的所在,這紛爭亦是另一番混亂。另外,也不知有多少漢人家的女兒遭到凌辱,多少人戶家破人亡。

這幅場景,在蘇翎與趙毅成心中,自是笑得樂不可支,連李永芳得知時。也是大爲驚訝。那努爾哈赤梟雄一世,到老卻看到這幅局面。那病怕是很難好轉,當然。看到八旗爭鬥,想出個八王議政的主意。也算是不錯地手段。可惜,努爾哈赤不能多動。否則見了背後那八王是如何議政的,怕是反不如死了乾淨。

趙毅成連喝了兩盞濃茶,算是有了精神,笑着對蘇翎說道:“大哥,你打算將他們養到幾時?”

蘇翎斜眼看了眼李永芳,說道:“這得看咱們的兵得練多久。7Z小說?”

趙毅成在心裡算了算,問道:“大哥,這到底得練多少兵出來?十萬?大哥不是說還有四萬要來遼陽,這樣算下來,可有十多萬人馬了。”

蘇翎一時沒有答話,盤算了片刻,才說道:“總數要十萬左右纔可。術虎一部的另算。算下來,等那四萬人馬到遼陽,這援遼的兵馬總數有近八萬人馬。這其中最多挑出一半,不,怕只有三成的樣子。其餘的,都得另外安排。”

“十萬......”趙毅成琢磨了下。說道:“按大哥這個挑法。那就還不夠。”

蘇翎點點頭。說道:“餘彥澤與曹正雄那邊。要部署兩萬人馬;湯南凱地火器營。今後也要按一萬五千人配置成三個營。這火器是今後地重點。如今先搭起架子來;郝老六在海州也要一萬;馮伯靈地水師。一萬人。以後還得擴編;田大熊地披髮軍。五千也就夠了。他們得單算;這樣就有......”

“六萬。”趙毅成說道。

“嗯。六萬人馬。”蘇翎說道。“剩下地。便是遼陽這裡。總計四萬。”

“四萬?”趙毅成問道。“遼陽這裡。夠麼?”

“怎麼不夠?”蘇翎笑着說道:“你是擔心那努爾哈赤來攻?”

“大哥,不能不做考慮。努爾哈赤若是孤注一擲,全部兵馬加起來,可是仍然要多出一倍來。”趙毅成說道。

蘇翎笑着說道:“這倒屬實。不過,晚了。努爾哈赤就算聚集八旗全數來攻,也不會如當初打瀋陽時那般威風。你沒看如今瀋陽城那八旗,不是均着來的麼?這是八旗旗主各自保持實力地做法。沒有努爾哈赤坐鎮,那八旗誰願意主動折損自家實力?爲點糧食還爭來鬥去,何況作戰?”

趙毅成默默點頭,想了想,擡頭望向蘇翎,說道:“大哥,按建奴的這般情形,那努爾哈赤一倒,八旗便是一盤散沙,再也聚不到一起來。大哥,我們這邊......”

趙毅成地念頭轉得極快,這話未說完,蘇翎已明白了,一旁站着的李永芳也似乎懂了,擡頭向蘇翎望去。

“你的擔心是對的。”蘇翎說道:“我們這邊也不安穩。若不是我們兄弟撐着,這遼東怕是比努爾哈赤那邊還要亂。”

趙毅成說道:“大哥,我的意思,大哥在遼陽,身邊又有這些護衛,倒是沒有危險,但朝廷那邊.....”

蘇翎搖搖頭,說道:“這個一會兒見了袁大人便知道了。不過,努爾哈赤一日不死。朝廷便一日不會動我們。所以這個時候對我們很重要,趁此機會,將根子扎牢了,便什麼都不怕。”

趙毅成又說道:“大哥,這遼陽城內外,我們原屬的兵馬可是不多。就算大哥說的四萬人馬,裡面可也大半是援遼而來地。這練兵就已經不易,若是在有鬧事的。可是一件麻煩事。”

這是實話,遼陽城內外,這幾乎便是以蘇翎的五千黑甲騎兵做底子擴充起來的,當初還有田大熊的五千人馬在。如今田大熊鎮守璦陽一帶,這遼陽便只剩蘇翎的五千分散的騎兵是原來班底。郝老六倒是帶着自己的營就在海州,距離遼陽也有幾十裡地,萬一遼陽城內有變,也不能及時趕到。這一切。可都放在蘇翎地身上了。

蘇翎擺了擺手,卻似乎根本不擔心這一點,只聽他說道:“這個不算難事。你忘了當初在千山堡,我們兄弟纔多少人馬?是如何擴充起來的?”

趙毅成卻不十分贊成蘇翎拿往事來對比,說道:“大哥,此一時、彼一時。當初的那些新來的兄弟,都是無處可去。無家可歸地人,算起來。都算是逃亡的兵,除了跟咱們站在一起。再無別的路走。這纔是最初齊心的底子,後來大哥定下的那些規矩。纔是穩固人心地根本。如今這援遼而來的,怕是先就存了不一樣的心思。有的是爲了銀子。有的怕是被逼着來的,再說,裡面冒名頂替當兵的,怕也是有地,這怎麼能比?”

蘇翎點點頭,繼續笑着說道:“你說的這幾種,當然會有,且不會是少數。不過,這講到根本,我倒是沒覺得差異有多大。”

“大哥認爲一樣?”趙毅成搖着頭說道。

“你也見到那些一等兵了吧?”蘇翎問道。

“嗯,見到了,這護衛裡不就有不少麼?”趙毅成說道,“倒個個都有一身好功夫。我倒是沒想到,這些援遼兵馬之中,也有這樣好功夫地兵。”

蘇翎說道:“衛所兵弱,這是事實,十個裡挑不出一個可能是真的,但卻不是人人都弱。再說,這些兵都是來自各地,自然不會全是平日裡種地地屯田軍。雖說未必上過陣,平日苦練的,卻是有地。那丁萬良、鄧飛傑,不就是麼?這回挑選出的一等兵,差不多人人如此。”

蘇翎看到趙毅成又端起茶杯,便稍停一下,接着說道:“這些人地功夫,可不是到了遼東纔有的。那麼,憑着這身功夫,爲何僅僅是一個小兵?”

趙毅成想了想,說道:“沒有軍功,自然無法升職。”

“這是其一,重要的是,這些人沒有出頭之日。大明朝的衛所制,早就讓那些世襲的武官佔據軍中大大小小的職位,這些一身功夫的兵們,如何能有機會?就算有,也得拿出銀子來孝敬長官。這一次,我們便是給其一個機會,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本事。並且,我已發佈榜文,這日後的武官,必須得經過這一關。你說,他們可會不滿?”

當然不會。這男兒當兵,哪個又不想立功受賞?軍中自有不同一般的風氣,升職授官那是人人都想的,當然,發財一事另說。

蘇翎說道:“如今這幾營兵裡面,所有的武官還都是黑甲騎兵營裡的兄弟擔任着。等再練些日子,尤其是金正翔、彭維曉他們這樣的練法之後,那些一等兵也會被提拔起來,充任武官。”

“大哥是說,那四萬後來的兵馬,也這般挑選?”趙毅成說道。

蘇翎點點頭,說:“這定然要這麼辦。那些原任武官,統統都交給袁大人管帶,反正淘汰下的兵也得有人帶。我倒是希望,能從那些武官中尋到幾個有用的人。”

趙毅成想了想,問道:“大哥,那原來遼陽的兵馬中,就沒有武官可用?”

蘇翎笑着說道:“你一定是想,這兵都能挑出有用的,武官未必就沒有?”

“是啊。”趙毅成說道,“一個、兩個,總該有吧。”

蘇翎說道:“現在遼陽的兵,一是原來救出的兩萬被俘的官兵,其中最大的也就是個把總,其餘的武官不是戰死,便是逃的快,就算剩下的把總之中,的確沒剩下多少能用的,我要的可不僅是帶兵,而是能帶兵上陣的武官。本身功夫要好,也要懂得點治軍之道。所以達不到這個要求的,一律重新做起。”

趙毅成說道:“大哥,這個門檻,咱們自己兄弟怕也沒多少能做到的吧?”

蘇翎笑了笑,說道:“這是沒辦法辦法,達不到,便只能選跟咱們一條心的兄弟來擔任武官,邊練邊學。但這個不能用於這些人,至少在這會兒還不能用。”

蘇翎說的這一點,當然趙毅成是贊成的。

蘇翎接着說道:“倒是後來總兵官李光榮等帶的一萬多人馬,其中的羅一貴我瞧着不錯,有點敢於上陣殺敵的氣勢,不過,眼下他跟着袁大人辦事,我還未仔細考慮。還有那個張神武,雖沒帶過多少兵,但敢於帶着二百多家丁便赴遼陽,這膽子倒是值得讚賞。”

趙毅成說道:“袁大人能將這些人交給大哥用麼?”

蘇翎點點頭,說道:“若是要用,袁大人不會不放。不過,眼下我們還沒有把握控制住這些人,我可不想在咱們身邊留下一個硬釘子。這些人,要用也得慢慢來。”

趙毅成立即將蘇翎前些日子說的,建立軍中的哨探,聯繫起來,不過,這的確急不得,這類秘事,不經過一番周密整訓,反而會弄巧成拙。

蘇翎見趙毅成的神情,猜到他已想到了同一個問題,便說道:“那些事得你親自去辦,無人可替。”

“明白,大哥。”趙毅成點點頭,答道。

蘇翎想了想,微微皺眉,又說道:“往後這樣的情形應該逐漸增多,這......”

“這家丁不能再有了。”蘇翎說道,“趙毅成,你順便建立一支專們整訓主官護衛的人馬,兩者合二爲一。”

趙毅成眨了眨眼,立刻答道:“是。”

一旁站立靜靜傾聽的李永芳,也隨即明白了蘇翎的用意,心內也是暗暗叫好。這位年輕的將軍,做事雖然不能說滴水不漏,有時未免顯得莽撞,可能有今日這般成就,就算是缺點,也算不得什麼大事。再說,李永芳能夠親耳聽到這種秘事,也明白蘇翎對其已有足夠的信任。

“李永芳,你的人還是照舊打探消息,需要什麼,只管列個單子過來。”蘇翎說道。

“是。”李永芳答道。

“你還是去歇息兩個時辰,”蘇翎對趙毅成說道,“養足了精神再說。”

“好。”趙毅成笑着答道。

“我這就去見袁大人。”蘇翎說道,“好多事情,也該問問袁大人了。”

第12章 兩岸相連第88章 斬草除根第29章 商務二局第13章 以牙還牙第24章 驅虎吞狼第51章 提督遼東第35章 後續手段第51章 提督遼東第23章 雪夜除夕第37章 酒肆客棧第22章 劫掠軍第60章 豪酋頹途第1章 天災人禍第19章 英雄美人第14章 將軍視角第81章 合圍瀋陽第92章 開疆拓土第19章 安享冬雪第15章 三十天第66章 將軍嫡系第8章 越河演練第71章 京城兄弟第88章 斬草除根第1章 夜不收第65章 豪爽胸懷第69章 經略媒人第91章 瀋陽屯田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36章 百萬之初第25章 各取所需第20章 棄婚約第23章 經略牽線第1章 遼事再變第11章 暗磨刀第32章 衆心所向第6章 山中人第22章 登州城下第20章 阿哈諸申第10章 兵鋒初顯第8章 越河演練第19章 新遼商第66章 將軍嫡系第38章 部族分立第43章 擢升總兵第51章 提督遼東第5章 七月流火第14章 戰線前哨第48章 喬裝赴遼第23章 興京易主第11章 撥雲見日第3章 西洋之慾第10章 計奪寨第34章 月下琴音第31章 練兵收心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4章 登州計劃第11章 撥雲見日第9章 整編軍第9章 以血授職第14章 萬事俱備第9章 莽撞之餘第47章 重振陳家第50章 逃亡官兵第58章 變通之道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8章 越河演練第32章 山東水師第10章 此長彼消第55章 再起波瀾第11章 天朝小國第31章 練兵收心第12章 兩岸相連第10章 此長彼消第21章 窮途末路第21章 餘波未止第36章 各有所爲第19章 峽谷藏兵第76章 再組商行第12章 鎮江水師第75章 袁家遷族第7章 六月風過第66章 將軍嫡系第42章 固定航線第30章 風漸起第32章 衆心所向第30章 風漸起第28章 無主之城第73章 襲擾規模第26章 遼陽血戰第27章 悍兵來源第2章 兵部題稿第29章 遼東畫卷第12章 將軍手段第14章 千山堡第13章 軍心爭功第14章 千山堡第21章 且變且行第16章 太平哨第53章 疑慮重重
第12章 兩岸相連第88章 斬草除根第29章 商務二局第13章 以牙還牙第24章 驅虎吞狼第51章 提督遼東第35章 後續手段第51章 提督遼東第23章 雪夜除夕第37章 酒肆客棧第22章 劫掠軍第60章 豪酋頹途第1章 天災人禍第19章 英雄美人第14章 將軍視角第81章 合圍瀋陽第92章 開疆拓土第19章 安享冬雪第15章 三十天第66章 將軍嫡系第8章 越河演練第71章 京城兄弟第88章 斬草除根第1章 夜不收第65章 豪爽胸懷第69章 經略媒人第91章 瀋陽屯田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36章 百萬之初第25章 各取所需第20章 棄婚約第23章 經略牽線第1章 遼事再變第11章 暗磨刀第32章 衆心所向第6章 山中人第22章 登州城下第20章 阿哈諸申第10章 兵鋒初顯第8章 越河演練第19章 新遼商第66章 將軍嫡系第38章 部族分立第43章 擢升總兵第51章 提督遼東第5章 七月流火第14章 戰線前哨第48章 喬裝赴遼第23章 興京易主第11章 撥雲見日第3章 西洋之慾第10章 計奪寨第34章 月下琴音第31章 練兵收心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4章 登州計劃第11章 撥雲見日第9章 整編軍第9章 以血授職第14章 萬事俱備第9章 莽撞之餘第47章 重振陳家第50章 逃亡官兵第58章 變通之道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8章 越河演練第32章 山東水師第10章 此長彼消第55章 再起波瀾第11章 天朝小國第31章 練兵收心第12章 兩岸相連第10章 此長彼消第21章 窮途末路第21章 餘波未止第36章 各有所爲第19章 峽谷藏兵第76章 再組商行第12章 鎮江水師第75章 袁家遷族第7章 六月風過第66章 將軍嫡系第42章 固定航線第30章 風漸起第32章 衆心所向第30章 風漸起第28章 無主之城第73章 襲擾規模第26章 遼陽血戰第27章 悍兵來源第2章 兵部題稿第29章 遼東畫卷第12章 將軍手段第14章 千山堡第13章 軍心爭功第14章 千山堡第21章 且變且行第16章 太平哨第53章 疑慮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