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節 回紇騎兵

?在這一場至關命運的生死較量中,叛軍獲得了毋庸置疑的勝利。[燃^文^書庫][www].[774][buy].[com]複製網址訪問一代名將郭子儀被打了一個沖天炮,一點脾氣都沒了,只好收拾殘兵撤離長安,率軍退守武功(今陝西武功)。

出了這麼大的漏子,天下震動,郭子儀根本不敢隱瞞,也無法隱瞞,馬上派人向唐肅宗李亨奏報戰敗的消息。

時至今日,唐肅宗李亨仍然固執地相信,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很快就應該得到勝利的消息。此刻,他正在鳳翔郡的行宮裡等待勝利的消息,沒想到卻收到了失敗的請罪奏摺,頓時傻了。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隨着使節的到來,前線唐軍戰敗的消息瘋傳,整個鳳翔郡處於心情的悽風苦雨之中,雖然五月的天氣是極好的。

儘管悲痛是全民性的,但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感受都不盡相同。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懷疑,在整個悲觀的人羣中,唐肅宗李亨的心情最爲黑暗。

唐肅宗李亨沒有理由不悲觀,因爲比較大唐的歷代皇帝,他的處境是最難過的。

在這樣的危急關頭,聚攏人心最爲重要,而收買人心是需要錢的,恰好李亨很窮。

打仗耗費錢糧,如果是幾年前,大唐朝廷足以應付任何的戰爭。但時過境遷,大唐朝廷的風光不再,整個國民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唐肅宗李亨窮得幾乎要當了褲子,但將士們在前方拼命,自己不掏錢出來,總難說得出口。

唐肅宗李亨學富五車,腹中不缺乏學問,忽然想起了“狗尾續貂”的成語。

狗尾續貂是一句成語,意思是以次充好。其來源出處是,在“八王之亂”時,控制西晉朝政的趙王叔叔司馬倫發動政變,趕走傻皇帝。自己稱帝。

爲了收買人心,司馬倫大量批發官帽。

當時,大臣帽子上都有貂尾。因爲司馬倫封官過多,導致國庫裡的貂尾都不夠用,因此就拿狗尾巴充數。以至於滿大街的狗尾巴亂串。

因此,當時的人們諷刺說:“貂不足,狗尾續。”這就是狗尾續貂的來歷。

想到了這個成語。唐肅宗李亨靈機一動,那就賣官吧。朝廷有大印,批發官帽也是一個辦法。

從那以後,唐肅宗李亨大量任命官員,以此來籌集軍餉,支持戰爭繼續進行下去。在這個政策下,大唐朝廷公務員氾濫成災,以至於掃大街的都成了七品官。

濫發官爵,在以後的歲月中繼續出現,比如可愛的洪天王。爲了遏制翼王石達開的勢力,一口氣就封了兩千多個王爺,甚至看收發室的都成了王爺。

多說一句,濫發爵位的後果十分嚴重,有百害而無一利,絕對是毒品級的。因此,這麼幹的朝代都是短命的。這就是所謂的飲鴆止渴吧。

唐肅宗李亨飲鴆止渴,但不管怎麼說,他還是籌集到了繼續開戰的資金,於是,第二次進攻長安的計劃擺上了議事日程。

雖然唐肅宗李亨信心十足,但是。只有第一線的將領才知道叛軍的戰鬥力。郭子儀給唐肅宗李亨提了一個建議:叛軍實力強大,唐軍並沒有必勝打算,應該邀請志願軍參戰,在西域的回紇兵強馬壯,朝廷可以借兵。

三國時的丁零和呼揭是回紇人的祖先,世據蒙古大漠,後稱回鶻。逐漸遷移到新疆,亦即維吾爾族人的祖先。

當時,因爲安西軍大量進入中原,安西守備空虛,回紇趁機在吐魯番地區迅速發展起來,成爲了一支強大的地方割據力量。

對於郭子儀的建議,唐肅宗李亨表示同意,馬上派敦煌王李承採和僕固懷恩出使回紇修好請兵。

爲了這次出使,唐肅宗李亨是很大方的,將寡居在家的女兒寧國公主送給了毗伽闕可汗。

實事求是地說,唐肅宗李亨捨不得女兒,在這個決定實施以後,親自送寧國公主到咸陽,並專門撰寫了《寧國公主下降制》;想到心愛的女兒即將成爲有去無回的政治犧牲品,唐肅宗李亨依依不捨。臨別,寧國公主語重心長地哭着對父皇說:“國家事重,死且無恨!”唐肅宗聽後,“流涕而還”。

敦煌王李承採和僕固懷恩到了回紇牙帳,毗伽闕可汗相中了李承採的風采,將女兒嫁給了他。

僕固懷恩也有收穫,回紇王子登裡相中了他的女兒,於是,唐肅宗李亨下令,讓僕固懷恩和毗伽闕可汗結成兒女親家。

既然已經成了兒女親家,一切都好說了,毗伽闕可汗發出了命令,以葉護爲統帥,率領4000精銳騎兵進入關中。

記得,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次也是。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充當“志願軍”,毗伽闕可汗出兵是有代價的,奪取長安之時,土地、男子歸唐;金銀財寶、女人、孩子歸回紇所有!

在這裡不得不表示憤怒,這是無比齷齪的合同,唐肅宗李亨的所作所爲,讓歷史上所有的賣國賊黯然失色。

歷史有時就是如此讓人寒心,讓人痛苦的是,這樣的事一再發生,儘管馬甲不一樣了。

得到了大唐朝廷的許諾,抱着搶劫的目的,回紇汗國的軍隊到達了鳳翔郡。在這裡,各路唐軍雲集,共有軍隊15萬,具備了對叛軍的壓倒優勢。

作爲名義上的統帥,廣平王李俶親自宴請了回紇葉護,酒一喝多了,感覺很投緣,於是結拜爲兄弟,李俶爲兄,回紇葉護爲弟。

喝過了酒,士氣弄得高漲起來,天下兵馬元帥、廣平王李俶率領朔方、回紇、西域聯軍15萬,對外號稱20萬,浩浩蕩蕩從風翔郡出發。

當年的九月二十七日,15萬唐軍齊頭並進,來到了長安城外香積寺北、澧水之東駐紮。

到了這裡,廣平王李俶的使命結束了,真正的軍人出場表演。

兵馬副元帥郭子儀自將中軍,安西節度使李嗣業指揮前鋒軍隊,後軍由關內節度使王思禮率領。

事實證明,由李嗣業率領前軍是多麼正確。

李嗣業是高仙芝手下的大將。在封常清出兵洛陽時,奉命堅守西域,防備吐蕃的突然攻擊。在叛軍奪取長安以後,大唐朝廷亂了陣腳,再也顧不得遙遠的西域,奉命率軍勤王。

所謂勤王,不是給皇帝拜壽。而是率軍解除朝廷的危厄,朝廷最想得到的就是叛軍據守的長安。

長安對於李嗣業來說。這是一個午夜夢迴的地方,4年前,大唐朝廷冊封他爲驃騎大將軍,回京面聖。

唐玄宗李隆基很喜歡李嗣業的豪邁性格,賜他飲酒。

結果很丟人,李嗣業喝醉了。

人一旦喝多了,就可能醜態百出,說不定惹出什麼事兒來。李嗣業也是如此,肚子裡的酒精盪漾。根本不顧君臣之間的禁忌,在御前跳起了疏勒的民間舞蹈。

沒想到,李嗣業的淳樸率真獲得了滿堂彩,唐玄宗李隆基大爲高興,當即命太監搬出綵緞100匹、金皿50件、錢10萬,說道:“這是給你解酒用的。”

李嗣業的一場舞蹈換來了萬貫家財,讓人震驚。更讓人震驚的還在後面。李嗣業回到安西都護府之後,就把這些賞賜全部充公了,自己一文未留。

這就是李嗣業的風格,一向不置私產,廉潔的過分,平時立戰功得到的賞賜也多分給將領士。剩下的餘錢也沒幹別的,買了10匹精壯的大宛馬。

人生苦短,特別是刀頭舔血的日子更短。別的將領得到了賞賜,馬上就增加小老婆的編制,而李嗣業身無長物,唯有良馬相伴,由此可見。其人的光明磊落。

別的將領騎女人揮汗如雨,李嗣業騎洋馬保家衛國,人生品質高下立判。

因爲李嗣業豪俠仗義,對待將士如同兒女,因此深受將士們的喜愛和敬重。

將士們敬重的表現形式很簡單,就是在李嗣業拼命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能奮不顧身的爲他擋槍,很怕慢了一步讓他受傷。

這一點,李嗣業是不是和號稱“孫吳兵法”之一的吳起有一拼呢?

吳起是戰國時期衛國人,喜好用兵,一心想成就大名。《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吳起在魯“嘗學於曾參”,至魏又拜子夏爲師。

吳起做將軍時,治軍嚴於己而寬於人,與士卒同甘共苦,他和最下層的士兵同衣同食。睡覺時不鋪席子,行軍時不騎馬坐車,親自背乾糧,和士卒共擔勞苦。

有一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士兵中有人生瘡,吳起就用嘴爲他吸膿。

聽到了這件事,這個士兵的母親大哭起來,根本就哄不住。

別人勸說道:“你兒子是普通一兵,吳起將軍親自爲他吸取瘡上的膿,這是莫大的榮幸,你爲什麼還要哭呢?”

士兵的母親回答道:“你們不知道怎麼回事兒。當年,我的夫君也得過膿瘡,吳起將軍也吸過瘡上的膿,這一下壞了,我的夫君上了戰場就瘋了,一往無前地拼命,絕不後退一步,因此就戰死了。現在吳起將軍故伎重演,又爲我兒子吸瘡上的膿,我不知他又將死到那裡了,所以我哭!”

將領們關心士兵,士兵們自然在戰場上拼命,李嗣業和吳起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公平的說,吳起爲人功利,爲了權力不顧一切,甚至殺了相濡以沫的妻子取媚於國君。吳起關心士兵有作秀的成分,而李嗣業發自本心,這一點,李嗣業要比吳起光明磊落得多。

安史之亂爆發了,都城失守,各地勤王之師紛紛趕到,李嗣業帶領的5000安西精銳粉墨登場了。

安西精銳是高仙芝的嫡系,都是最能打的漢子。他們的到來,這就讓唐肅宗李亨吃了一顆定心丸,感慨的說道:“今天有你助陣,勝過數萬兵卒。成功與否,一切在你。”

李亨殷殷之情溢於言表,李嗣業十分感動,拔出腰刀,割傷手臂,任憑鮮血流淌,發出重誓:王師愛民,不傷害經過的任何一個郡縣。

從此以後。李嗣業率領安西精銳加入平叛戰場。

李嗣業沒有忘記自己許下的諾言,每戰必爲大軍先鋒,擔任爆破手的角色。

在戰鬥時,李嗣業身先士卒,每戰必持大棒衝擊,勢不可當,所向披靡。

這樣的軍隊不缺乏戰鬥英雄。在李嗣業的帶領下,先後涌現了白孝德、荔非元禮等諸多名將。他們在戰爭中成長。後來都成爲保衛大唐江山的棟樑之臣。

多說一句,白孝德、荔非元禮都是胡人,他們都在爲漢人的江山拼命,說他們是民族英雄不爲過。

中午時分,唐軍在長安城西的香積寺北灃水東擺開大陣,與列陣於灃水之北的安守忠、李歸仁率領的10萬叛軍決戰。

對於戰鬥,叛軍似乎更急切一些,叛將李歸仁率精銳騎兵數次挑戰,都被唐軍萬箭齊發。射了回去。

經過了幾次挫折,叛軍的士氣變得低沉。唐軍統帥郭子儀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命令騎兵乘勝與叛軍激戰。然而,攻守之勢異也,叛軍擋住了唐軍的進攻,唐軍騎兵潰不成軍,叛軍趁勢反擊。突入唐軍陣營。

叛軍見唐軍後撤,馬上加快進攻速度,直撲唐軍輜重部隊,輜重部隊士兵看叛軍向自己撲來,頓時慌了手腳,紛紛放棄輜重往回跑。他們一跑,整個前軍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在叛軍的馬刀之下,唐軍大陣被撕開了一條巨大的缺口,叛軍趁勢擴大戰果,到處絞殺唐軍的抵抗。此時,唐軍陣營一片混亂,潰兵不斷後撤。眼看唐軍士氣就要崩潰。

這裡的唐軍是大唐朝廷最後的一點家底,如果遭到潰敗,大唐朝廷將一蹶不振,黃河兩岸的有利態勢亦將逆轉,最終難以擺脫覆滅的命運。

作爲這支軍隊的最高統帥,郭子儀也是束手無策——這一刻,似乎佛祖已經拋棄了李氏朝廷。

就在這個決定命運的時刻,李嗣業站了出來,對郭子儀說道:“今天不跟敵人拼命,我們每個人都休想活着回去。爲國家犧牲,請從嗣業開始。”

郭子儀異常感動,但是,李嗣業手下只有數千人,似乎無法改變戰鬥的結果,因此,他的感動涼了半截。

李嗣業顧不得郭子儀的感受,衝出大帳,當着陌刀軍將士的面脫掉了上衣,露出了傷痕累累的臂膀,大喝一聲:“隨我來!”

李嗣業深得將士們愛戴,看到他要拼命,將士們沒有任何的猶豫,隨之扔掉了上衣,手持陌刀,赤膊上陣。

李嗣業突進陣中,手持陌刀立於陣前大呼“殺賊”,逃兵經過他的身邊,陌刀一揮,“人馬俱碎”,連殺了10幾個逃兵,才重新穩住了唐軍的陣腳。

唐軍混亂的陣營穩定下來,但將士們畏懼叛軍的兇猛,無人敢於衝鋒。

李嗣業一聲令下,陌刀軍將士排成一條散兵線,如牆而進,緊逼叛軍大陣。陌刀一揮,人碰着人死,馬碰着馬亡,總之,陌刀之下,沒有什麼完整的東西。

陌刀軍猶如定海神針,唐軍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佔據了格鬥的上風。

叛軍正面的突擊遭到了挫敗,於是,調動埋伏於陣東的叛軍騎兵乘機殺出,偷襲唐軍後方。

叛軍訓練有素,動作精準,唐軍剛剛穩定下來的形勢陡變。

唐軍亂了,叛軍想組織反撲時,他們發現,自己陣營的後方亂了起來。

在叛軍全力攻擊唐軍的時刻,李嗣業率領前軍以及回紇騎兵已經悄悄迂迴到叛軍大營後方,從後面向叛軍發動了襲擊。

唐軍士氣大振,李嗣業率領陌刀軍當先開路,回紇騎兵在兩翼突擊,叛軍大陣動搖。

郭子儀抓住戰機,命令全軍反擊,唐軍將士山呼海嘯,有如滾滾洪流勢不可擋。到了夜晚,唐軍挑燈夜戰,叛軍終於力不能支,士氣崩潰,絕望的逃散。

這次戰鬥,唐軍斬首6萬餘級,幾乎全殲佔據關中的叛軍,取得了振奮人心的大捷。

長安城已經近在咫尺,唐軍大兵壓境,長安城瑟瑟發抖。

擔任騎兵將領的僕固懷恩敏銳的發現了戰機,主動找到廣平王李俶請戰,激憤的說道:“叛軍主力毀於一旦,殘兵無力守城必將趁夜逃跑,請大帥允許我率領二百騎兵追擊,一定能抓到安守忠和李歸仁。”

安守忠和李歸仁都是安祿山麾下的猛將,在叛軍中擁有廣泛的號召力,只要抓住他們,叛軍將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然而,再好的建議也得有人聽,講給一個笨蛋是一點用都有沒有。李俶就不認爲這個建議有道理,於是迴應道:“將軍苦戰半天也累了,先休息吧,等明天再追吧!”

僕固懷恩堅持道:“李歸仁、安守忠都是叛軍中的猛將,此次大戰,本來已經快贏了,結果被我軍擊潰,這是上天賜給我們的良機,如何能讓其逃之夭夭!一旦讓他們逃跑,必將重新振作,到那時悔之晚矣。戰鬥只爭朝夕,爲什麼要等到明天!”

固懷恩說得有理有據,可惜李俶聽不進去。

僕固懷恩深深的爲這個決定嘆息,因此,堅持自己的意見,一夜之中,僕固懷恩反覆請求多次,結果都是一樣,廣平王就是不聽。

第二天一早,廣平王終於同意騎兵攔截叛軍,但已經晚了,叛將安守忠、李歸仁、張通儒、田乾真等人棄城而逃,已經到了潼關,唐軍再也追不上了。

從這一點看,廣平王李俶和他的父親一樣,志大才疏,爛泥扶不上牆,有了這樣的領導,這是人民的悲哀。可惜的是,封建體制家族遺傳,人民沒有辦法選擇更好的領袖。

唐軍得到戰報,廣平王李俶立即下令入城。京師長安淪陷15個月後終於收復了,這是進入戰略決戰以來取得的一次巨大勝利。

進城之前,回紇葉護要求廣平王李俶兌現承諾,允許回紇騎兵搶劫。

這一次,李俶終於有了準主意,代宗勸阻葉護:“現在剛剛收復長安,如果離開搶劫,那麼,洛陽的百姓就會和敵人一條心,收復洛陽就會犧牲很多將士。請允許我到了洛陽再履行約定。”

回紇葉護是一個懂道理的人,認爲廣平王李俶說的有道理,馬上回答道:“願意爲殿下取洛陽!”

回紇葉護言出必行,沒有進入長安,率軍與僕固懷恩由城南繞行,到滻水以東安營紮寨。

如此一來,長安百姓躲過一劫,洛陽百姓被出賣了!

叛軍實力消耗殆盡,已經無法阻擋唐軍的反擊。安守忠、李歸仁放棄長安,率領殘部向東撤離,逃出了潼關。

唐軍收服帝都,頓時士氣高漲,一直打到了黃河流域。

對於苦戰中的唐朝軍民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轉折,意味着叛軍由盛轉衰,徹底覆亡已經不可避免。

公元七五七年九月二十八日,李俶率軍進入長安,此時距離他的祖父李隆基選出長安已經過去了15個月。

當身爲元帥的廣平王李俶率軍進入長安時,城內的百姓扶老攜幼,夾道相迎,他們嗚咽着、歡呼着,爲從此結束朝不保夕的動盪生活而慶幸,爲擺脫叛軍野蠻鐵蹄的蹂躪而歡慶。

長安城的百姓也許並不知道,一場無厘頭的滅難在不察覺中與他們擦肩而過,這一切還得感謝“仁慈”的廣平王李俶。

第36節 捉生將第64節 劉三哥第296節 雍丘保衛戰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第184章 不速之客第112節 華清宮第151章 阿拉伯傳教士第288章 搞笑的滎陽之戰第288章 搞笑的滎陽之戰第13節 波斯美女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95節 馬老四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330節 辛家大小姐第128章 偷情血案第161章 進攻前的暗戰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185章 面聖第325節 大聖周皇帝第252章 對陣怛邏斯城下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115節 不速之客第112節 華清宮第124章 勒索第310節 草人借箭第219章 絕處逢生第3節 阿犖山第252章 對陣怛邏斯城下第304節 土匪牛二第220章 穆斯林總督的詭計第38節 大賀氏第211章 鴕鳥比賽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240章 西城遭到了攻擊第13節 波斯美女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24節 樑公公第260章 上元節第81節 撥換城陷落第122章 楊國忠訓誡第230章 擊潰昭武九國第50節 兄妹重逢第67節 有敵情第78節 突騎施鐵騎第231章 慶祝勝利第101節 攻克俱蘭城第215章 別了,呼羅珊第281章 送馬試探第80章 受命出征第109節 深夜求救第78節 突騎施鐵騎第248章 叛逃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42節 阿史那箤幹第108節 布衣登場第61節 席元慶第82節 雪夜突擊第227章 哈德文獻俘第109節 深夜求救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331節 史朝義殺爹第104節 背水一戰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20節 油燜大米飯第23節 激戰前夜第12節 到草原撒野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127章 彩雲之南的南詔第245章 誰先擲骰子第243章 鋒矢陣第221章 哈里發曼蘇爾第6節 太原鬥毆第3節 阿犖山第4節 追尋寶刀第2章 雪夜奇遇第312節 安祿山死了第323節 李嗣業殉國第22節 滑頭小子鄭德詮第135章 折戟石堡城第309節 李隆基下野第37節 突厥走私販第318節 吃人的睢陽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236章 封常清的陷阱第68章 難熬的黎明第330節 辛家大小姐第269章 阿布思反了第107節 慶功宴第237章 信鴿第87節 蘇祿可汗敗了第189章 翠兒第26節 勝利者戴上了鐐銬第287章 陳留大屠殺第211章 鴕鳥比賽第311節 血戰羣敵第288章 搞笑的滎陽之戰第269章 阿布思反了
第36節 捉生將第64節 劉三哥第296節 雍丘保衛戰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第184章 不速之客第112節 華清宮第151章 阿拉伯傳教士第288章 搞笑的滎陽之戰第288章 搞笑的滎陽之戰第13節 波斯美女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95節 馬老四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330節 辛家大小姐第128章 偷情血案第161章 進攻前的暗戰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185章 面聖第325節 大聖周皇帝第252章 對陣怛邏斯城下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115節 不速之客第112節 華清宮第124章 勒索第310節 草人借箭第219章 絕處逢生第3節 阿犖山第252章 對陣怛邏斯城下第304節 土匪牛二第220章 穆斯林總督的詭計第38節 大賀氏第211章 鴕鳥比賽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240章 西城遭到了攻擊第13節 波斯美女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24節 樑公公第260章 上元節第81節 撥換城陷落第122章 楊國忠訓誡第230章 擊潰昭武九國第50節 兄妹重逢第67節 有敵情第78節 突騎施鐵騎第231章 慶祝勝利第101節 攻克俱蘭城第215章 別了,呼羅珊第281章 送馬試探第80章 受命出征第109節 深夜求救第78節 突騎施鐵騎第248章 叛逃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42節 阿史那箤幹第108節 布衣登場第61節 席元慶第82節 雪夜突擊第227章 哈德文獻俘第109節 深夜求救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331節 史朝義殺爹第104節 背水一戰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20節 油燜大米飯第23節 激戰前夜第12節 到草原撒野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127章 彩雲之南的南詔第245章 誰先擲骰子第243章 鋒矢陣第221章 哈里發曼蘇爾第6節 太原鬥毆第3節 阿犖山第4節 追尋寶刀第2章 雪夜奇遇第312節 安祿山死了第323節 李嗣業殉國第22節 滑頭小子鄭德詮第135章 折戟石堡城第309節 李隆基下野第37節 突厥走私販第318節 吃人的睢陽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236章 封常清的陷阱第68章 難熬的黎明第330節 辛家大小姐第269章 阿布思反了第107節 慶功宴第237章 信鴿第87節 蘇祿可汗敗了第189章 翠兒第26節 勝利者戴上了鐐銬第287章 陳留大屠殺第211章 鴕鳥比賽第311節 血戰羣敵第288章 搞笑的滎陽之戰第269章 阿布思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