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

唐軍擊敗了叛軍,收復了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取得了毋庸置疑的勝利。複製網址訪問 %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從另一個角度看,叛軍敗得沒有任何的懸念,幾乎輸掉了褲子。這一勝利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瘋狂的擴散,迅速的傳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

這是苦難深重的人民盼望了太久的消息,以至於舉國歡騰,大唐朝廷爲之震動。

對於這樣的歷史時刻,朝廷無動於衷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任何的表示,必然會因此傷透了將士們的心。因此,不管出於任何目的,大唐朝廷都應該高調進行宣傳。

實際上的情況沒有出現意外,在唐肅宗李亨的親自主持下,大唐朝廷召開了表彰會,很多有功的將士得到了提拔。李嗣業的功勞最爲顯赫,以功加開府儀同三司、衛尉卿,虢國公,食邑200戶。

大唐朝廷迅速的鼓舞了士氣,唐軍將士求戰心切,急於在表彰會後擴大戰果。

在這樣的心理因素驅動之下,各路大軍雲集黃河兩岸,準備發動對叛軍的最後攻擊。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北方的雨季還沒有完全過去,現在道路泥濘,物資運輸困難,實在不是打架鬥毆的好時光。不過,唐肅宗李亨已經等不及了,派遣郭子儀節制8位節度和一位指揮使,號稱“十節度”,率領步兵、騎兵20萬,進攻安慶緒盤踞的相州,徹底掃清叛亂勢力。

毫無疑問,這些軍隊是大唐朝廷的全部資產,唐肅宗李亨再也拿不出更多的東西了。當然,李亨對於這麼多的軍隊歸郭子儀指揮是不放心的,任命宦官魚朝恩爲軍容使,幫着他看住軍隊。

這時,從雙方佔有的地域和人力區分,唐軍佔有絕對優勢,具備了勝利的基礎。但是。叛軍仍然有一定的實力,對唐軍的威脅仍然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實際上的情況也是這樣,安慶緒逃到鄴郡的鄴城時,雖然整個叛軍體系分崩離析,但他手中依然有7個郡,總計60多個城池。

這些城池都在反叛勢力相對強大的河北,城池的防禦功能猶在。兵員、兵器、輜重、糧食應有盡有,這些都是支撐戰爭進行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換一個有經驗、有野心的人經營。這些都會成爲爭奪天下的籌碼,起碼能形成不容忽視的割據力量。

在這樣的時候,不管換了誰,都應該勵精圖治,收買人心,儘快的整治好力量,以備繼續戰鬥。然而,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對這些生命攸關的準備。安慶緒卻對這些不以爲然,在那樣危急的情況下,依然不思進取,最在乎的還是個人享受,只求每天能喝個痛快,玩的開心,僅此而已。

叛軍處在危險時刻。看到安慶緒不思進取的態度,叛軍將領們開始爲自己着想了,秘密串聯,準備向唐軍投降。

在危急關頭是最容易出現叛逃的時刻,安慶緒儘管吃喝玩樂,但還保持着這一份警惕。很快的。他就發覺下面的很多官兵秘密商議歸順李唐朝廷,於是,就把各級將領和士卒全部進行調換,縱容將士們自相屠殺,叛軍歸順的念頭才瓦解了。

安慶緒在安祿山的幾個兒子中,還是屬於比較有頭腦的一個,他之所以能如此心安的原因很簡單。因爲他手中還有籌碼。這就是大將蔡希德。

蔡希德是安祿山的老部下,年輕時當兵,就在安祿山手下幹,一干就是三十年,安祿山對他有知遇之恩,他也投桃報李,對安家忠心耿耿,沒有二心。

最讓人稱道的是,蔡希德不僅有謀略,而且善於指揮用人,麾下都是精兵,很能打。

蔡希德的族籍不詳,胡人出身的可能性大,以英勇善戰聞名於叛軍,雖然在太原城下,他被李光弼打得一敗塗地,但也並沒有完全折損他的銳氣。

當時,安慶緒逃離洛陽,手下無兵,蔡希德爲了援救安慶緒,率本部軍隊從上黨直奔鄴郡,叛將田承嗣等人也率兵來援,叛軍軍勢復振。

安慶緒北逃時,河北平原、清河二郡的太守殺死叛將,歸順朝廷。758年3月,蔡希德與叛將安太清攻克二郡,將兩名太守處死。4月,蔡希德又與叛將崔乾佑率兵二萬攻河內,不克,於是退回。

有了蔡希德,叛軍就有凝聚力,一時半刻之時還不能被打敗。但是,蔡希德爲人比較正直,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包括安慶緒手下的一些大臣。

這一點很正常,有能力的人,一般來說都很孤傲,對那些小人不假言辭就很正常了。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蔡希德引起了安慶緒手下大臣的嫉妒,因爲蔡希德經常勸說安慶緒要振作起來,引得安慶緒不耐煩。他手下的西京留守,叛將張通儒藉機造謠生事,整天的在安慶緒的耳邊說蔡希德的壞話。

現在叛亂如潮,安慶緒變得有些神經質,馬上相信了張通儒的惡意詆譭,因此,下達了一個無比混蛋的命令,命人將中流砥柱蔡希德剁了。

安慶緒在最不應該的時刻幹了最不該乾的事,剁了蔡希德,鄴城的軍心發生了化學反應,蔡希德麾下數千名士兵一鬨而散,再也不肯給安慶緒賣命。與此同時,目睹蔡希德悲劇的將領們也都心涼了,從此與安慶緒保持着距離。

這些都是軍隊離心離德的徵兆,安慶緒有些後悔,但爲時已晚,只能硬着頭皮將另一位大將崔乾祐扶上,任命崔乾祐爲天下兵馬使,總管鄴城內外的軍事行動。

安慶緒病急亂投醫,任命了一個十分不適合當領導的人。崔乾祐擊敗了哥舒翰,堪稱一代明將。但他身上的弱點也是十分明顯的,秉性執拗乖僻,對待將士們不僅刻薄寡恩,而且冷酷無情。

崔乾佑性格上的缺陷如此嚴重,如果僅僅當一個將軍沒問題,甚至統帥一支軍隊也沒有大礙,但是,讓他玩轉整個帝國的軍事,這就勉爲其難了。

果然。叛軍將士們並不服從崔乾佑的指揮,整個軍隊人心惶惶,鄴城風雨飄搖,將領們都在爲自己的後路想辦法。

唐軍在鄴城門外挑戰,安慶緒決定反擊,將所有的叛軍集合在一起,共有7萬之衆。

安慶緒將7萬大軍分成了三部分。崔乾祐指揮上軍,田承嗣指揮下軍。安慶緒自己統帥中軍。

戰鬥一開始,叛軍率先發動了攻勢。

叛軍投入了戰鬥,猛烈的攻擊唐軍前隊,在這個時刻,唐軍各個節度使的軍隊互相不能配合,導致唐軍出現了巨大的混亂。

叛軍一擊得手,立刻揮動騎兵追擊,唐軍再也頂不住叛軍的攻擊,四散奔逃。

叛軍得到了安祿山的真傳。慣於中心開花的打法,叛軍沒有追擊奔逃的唐軍,而是集中主力,猛烈突擊到唐軍大營。

在叛軍凌厲的打擊之下,唐軍的中軍警衛部隊四散逃了,叛軍幾乎沒有遇到任何的抵抗,很快就衝進了唐軍大營。

這時。一個詭異的情況發生了,唐軍中軍大旗無風自倒,隨着大旗落地,震天撼地的戰鼓聲響徹雲天,一支唐軍突然殺出,攔腰斬斷叛軍。

郭子儀具有卓越的軍事天才。他很清楚唐軍的弱點,因此,未雨綢繆,事先埋伏了3000名弓箭手等候叛軍。

唐軍伏兵突然出現,濃密的利箭遮蔽了天空,叛軍頓時傷亡慘重,誰也不玩了。紛紛撤退。

一招得手,郭子儀立刻命令樹起中軍大旗,命令唐軍全線反擊。

20萬唐軍全部投入戰鬥,漫山遍野的追逐着叛軍,殺聲震天,叛軍死傷慘重,殘兵紛紛逃入鄴城躲避。

唐軍在城外野戰消滅了叛軍主力,立刻四面合圍,豎起雲梯,強攻鄴城。

安慶緒不甘心,馬上組織人馬在鄴城附近的愁思岡反擊,然而,這又是肉包子打狗,一仗下來又被斬首3萬,生擒1000。

接連失敗,安慶緒的資產大量縮水,只能堅守鄴城,當起了縮頭烏龜。

唐軍得理不饒人,架起雲梯四面攻打。在此危急時刻,安慶緒總算振作起精神,親自帶兵抵抗。

儘管鄴城內的叛軍不多,但這些人都是死硬分子,唐軍一時不能破城。

郭子儀改變了戰術,打算困死鄴城。命令軍隊修築了3道城牆,挖了3道戰壕,將鄴城圍的水泄不通。

爲了便於觀察敵情,郭子儀命令建設了高大的瞭望臺。

唐軍打算長期圍困,因此,工程十分宏偉,樓櫓望臺的雄偉氣勢,自古以來不曾有過。

不過,唐軍的圍城行動註定任重道遠,因爲他們面對的鄴城是河北古城,是曹魏的都城,以後,後趙、冉魏、北燕相繼在這裡建立了都城。

經過五胡十六國時期的經營,鄴城城高壕深,易守難攻。

或許是老天爺都厭惡安家的醜惡,狠狠給了安慶緒一悶棍。恰在此時,秋雨連綿,河水暴漲,郭子儀命令掘開漳河河水,放水去灌城腳。

你想啊,漳河是西門豹治鄴時疏浚的河流,水流湍急,自古就很有名。河水掘開,猶如洪水猛獸,鄴城內地下水猛漲,口口井都大水橫流。

不過,漳河水讓叛軍倒了大黴,唐軍也沒好到哪兒去,運動同樣困難,能夠涉水作戰的軍隊不多,“經月餘,城不拔”。

唐軍攻城圍困無所不用其極,安慶緒損兵折將,將士們軍心渙散,無力支撐,鄴城岌岌可危。

無奈之下,安慶緒終於降下了身段,派大臣薛嵩出城,向老對頭史思明搬救兵。

安慶緒很清楚,現在,自己已經沒有能力調動史思明瞭,唯一讓史思明感興趣的,就是皇帝的稱號。因此,只要史思明前來救援,自己情願退位,將燕國帝位禪讓給他。

第41節 裡應外合第181章 一罵服衆第49節 專使捱揍了第134章 紫宸殿會議第120章 楊釗改名第26節 勝利者戴上了鐐銬第218章 初戰大敗第243章 鋒矢陣第325節 大聖周皇帝第1章 故土難離第329節 再一次兵敗邙山第315節 太原保衛戰第62章 小茅屋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331節 史朝義殺爹第307節 可恥的西原大敗第192章 暗夜接頭第218章 初戰大敗第8節 西北望第212章 同胞的出賣第127章 彩雲之南的南詔第162章 必死的信使第101節 攻克俱蘭城第107節 慶功宴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221章 哈里發曼蘇爾第41節 裡應外合第79節 戍堡血戰第111節 峽谷遇險第169章 血肉磨坊石堡城第247章 一戰破敵第310節 草人借箭第273章 臨危受命第82節 雪夜突擊第70節 遊擊將軍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169章 血肉磨坊石堡城第175章 死裡逃生第42節 阿史那箤幹第45節 賞金殺手第237章 信鴿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172章 殺人立威第74章 突騎施胡商第238章 段秀實出使第156章 哥舒翰請命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38節 大賀氏第49節 專使捱揍了第15節 詭異的羊皮卷第266章 邊令誠夜訪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270章 搞死吉溫第220章 穆斯林總督的詭計第265章 楊國忠的震怒第187章 青燈古佛奈何天第85節 庭州被圍第315節 太原保衛戰第77章 紅堆拉山口第152章 主僕相見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197章 拓枝城危急第303節 英雄之死第175章 死裡逃生第173章 決死一戰第274章 太原平亂第188章 烈女第200章 高仙芝的報復第144章 波斯奴第74章 突騎施胡商第124章 勒索第325節 大聖周皇帝第185章 面聖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216章 背水列陣第96章 夫蒙靈察大帥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第160章 社會大哥哥舒翰第3節 阿犖山第225章 河灘之戰第66節 兵變第323節 李嗣業殉國第235章 碎葉川第87節 蘇祿可汗敗了第67節 有敵情第258章 呼羅珊警報第303節 英雄之死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133章 吐蕃贊普嫁公主第168章 達扎路恭元帥的猶豫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237章 信鴿第206章 黑衣大食的崛起第284章 封常清臨危受命第234章 頓兵于堅城之下第172章 殺人立威第119章 男女私情
第41節 裡應外合第181章 一罵服衆第49節 專使捱揍了第134章 紫宸殿會議第120章 楊釗改名第26節 勝利者戴上了鐐銬第218章 初戰大敗第243章 鋒矢陣第325節 大聖周皇帝第1章 故土難離第329節 再一次兵敗邙山第315節 太原保衛戰第62章 小茅屋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331節 史朝義殺爹第307節 可恥的西原大敗第192章 暗夜接頭第218章 初戰大敗第8節 西北望第212章 同胞的出賣第127章 彩雲之南的南詔第162章 必死的信使第101節 攻克俱蘭城第107節 慶功宴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221章 哈里發曼蘇爾第41節 裡應外合第79節 戍堡血戰第111節 峽谷遇險第169章 血肉磨坊石堡城第247章 一戰破敵第310節 草人借箭第273章 臨危受命第82節 雪夜突擊第70節 遊擊將軍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169章 血肉磨坊石堡城第175章 死裡逃生第42節 阿史那箤幹第45節 賞金殺手第237章 信鴿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172章 殺人立威第74章 突騎施胡商第238章 段秀實出使第156章 哥舒翰請命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38節 大賀氏第49節 專使捱揍了第15節 詭異的羊皮卷第266章 邊令誠夜訪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270章 搞死吉溫第220章 穆斯林總督的詭計第265章 楊國忠的震怒第187章 青燈古佛奈何天第85節 庭州被圍第315節 太原保衛戰第77章 紅堆拉山口第152章 主僕相見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197章 拓枝城危急第303節 英雄之死第175章 死裡逃生第173章 決死一戰第274章 太原平亂第188章 烈女第200章 高仙芝的報復第144章 波斯奴第74章 突騎施胡商第124章 勒索第325節 大聖周皇帝第185章 面聖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216章 背水列陣第96章 夫蒙靈察大帥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第160章 社會大哥哥舒翰第3節 阿犖山第225章 河灘之戰第66節 兵變第323節 李嗣業殉國第235章 碎葉川第87節 蘇祿可汗敗了第67節 有敵情第258章 呼羅珊警報第303節 英雄之死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133章 吐蕃贊普嫁公主第168章 達扎路恭元帥的猶豫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237章 信鴿第206章 黑衣大食的崛起第284章 封常清臨危受命第234章 頓兵于堅城之下第172章 殺人立威第119章 男女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