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節 吃人的睢陽

?幾乎在長安城重新被唐軍奪取的同時,遠在千里之外的睢陽城進入了歷史上最爲黑暗的時刻。[燃^文^書庫][www].[774][buy].[com]

黃河兩岸盡落敵手,睢陽城的交通斷絕,在叛軍的飢餓療法的壓迫下,城中守軍出現了大批的死亡,到了八月,擁有數千軍隊的睢陽守軍僅剩下600多士兵。雖然連日血戰,戰鬥中有很多的犧牲,但多數士兵沒有倒在戰場上,都是因爲飢餓而死的,仍然生存的將士的情況也是很不樂觀,大都傷病乏力。

人一旦飢餓的難於忍受,就會變成狼,甚至比狼還要殘忍,這一點和正義無關,只和人性有關,英勇的睢陽軍民也是如此。在飢餓的折磨下,城內的將士們吃光了一切能吃的東西,剩下的只有人了。張巡殺其愛妾,煮熟了犒賞將士。

那麼多的將士,一個人哪夠吃啊,於是,許遠也把自己的奴僮殺了給將士們吃了。

看看,多殘忍,由此可以斷定,張巡和許遠不是人,而是魔鬼。如果真的要這樣認爲,那麼只能說少見多怪了。不客氣的說,中國古代具有“吃人的傳統”,在五胡亂華時期,慕容鮮卑俘獲了鄴城的宮女,稱之爲“兩腳羊”。同樣,英雄冉閔被殺以後,鄴城軍民英勇抵抗,城內在飢餓難忍之際,也是宰殺婦女充飢。

吃人的傳統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上屢見不鮮,唐末的“偉大”的義軍領袖黃巢,更是一個吃人高手;李闖王也是十分的擅長。

這不是爲張巡辯解,毫無疑問,吃人是最醜惡的行爲,但中國古人卻不一定這麼看。就是偉大的嶽元帥,也有“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言壯語。

緊急聲明,我才疏學淺,沒有聽說岳元帥吃人的記載,甚至傳說也沒有聽說。

吃人的傳統不是中國古人獨享。但凡任何一個文明社會,也沒有躲過了這道門檻,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說多了,我們有時不能用現在的觀點評價古人的行爲,還是言歸正傳吧。

飢餓在城中蔓延,城中的麻雀老鼠,以及鎧甲和弓箭上的皮子都找來吃了。但就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城中的軍民仍在堅守,儘管叛軍開出了誘人的價碼。

在這樣的時刻。任何士氣都會消磨殆盡,而我們難於理解的事,睢陽城軍民的士氣依然高漲。這沒有任何合理的解釋,只能歸功於張巡。不得不承認,張巡是一個堅定的愛國者,更是一個雄辯的演說家。在睢陽即將陷落的時期,他展現了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站在城頭演講,對接近城牆的叛軍將領曉以忠義。勸其反正。

一個處在死亡漩渦的睢陽,只要腦袋沒進水,沒有任何人有勇氣進去。但是,在那個悽風苦雨的時節,一個詭異的情況發生了,在張巡的激勵之下,叛軍大將李懷忠等許多人毅然反正。斬殺了叛軍監軍,投向了正義的懷抱,率軍進入睢陽,幫助睢陽軍民抵抗叛軍的進攻。

這樣的事不可思議,不管是任何人都會懷疑這裡的問題,然而。張巡不。張巡熱烈歡迎李懷忠等人,沒有一絲懷疑。

所謂士爲知己者死。因爲張巡坦蕩無私和大無畏精神,感動了任何生命。李懷忠等人誓死效忠,死心塌地的幫助張巡守城。

這樣的互相信任震爍古今,現在沒有,以後也是絕沒有可能見到了。不得不擊節讚歎,張巡。真偉人也!

睢陽圍而不破,叛將張朝宗終於耐不住性子,率軍猛攻寧陵。

因爲李懷忠等人的加盟,唐軍的實力有所恢復,能夠出城作戰,南霽雲、雷萬春領兵救援寧陵。唐軍所向披靡,銳不可當,當場斬殺賊將20人,殲敵萬餘人。

又一次遭到了失敗,尹子奇氣急了,放棄了寧陵,回軍進攻睢陽。

叛軍將睢陽團團圍困,打算徹底餓死城中軍民。

在這樣的時刻,張巡明白,長期被圍下去,城市的陷落是早晚的,這一點沒有異議,最要緊的就是自救。於是,張巡想出了一條計策:擒敵先擒王,射死叛軍主將尹子奇,叛軍羣龍無首,必將會退兵。

張巡的想法不錯,但問題又出來了,尹子奇不同於愛露臉嘚瑟的令狐潮,將士們都不認識這廝,想幹掉他還是個問題。

張巡一拍腦袋,又想起了一個損招,命令用蒿草削作箭頭,射向叛軍。

被射中的叛軍士兵,“咔嚓”一聲中了箭,以爲玩完了,沒想到沒什麼事兒,立刻開心一百。他不明白這裡的貓膩,就去報告了尹子奇。

尹子奇看到了草箭,也覺得奇怪,不是守軍的箭頭用光了吧?

張巡的目光追逐着中箭的叛軍,馬上判斷出那個一臉疑惑的老傢伙就是尹子奇,即命南霽雲開弓放箭。

南霽雲的神箭,天下聞名,瞄上誰誰倒黴。

尹子奇正得意間,不料南霽雲一箭射出,狼牙箭挾雷帶電,****而至,尹子奇想躲來不及了,正中左眼。

幸虧是距離太遠,狼牙箭長距離飛行,力道不足了,猶是如此,這一箭也插進眼眶。

眼睛是人體最柔軟的地方,小小的沙粒都扛不住,何況是一支鐵頭利箭,尹子奇頓覺兩眼一黑,一頭紮下馬去。

主將重傷,叛軍頓時炸營了,將士們不相統屬,亂作一團。

張巡抓住戰機,命令打開城門,親率唐軍將士趁勢出城掩殺。

尹子奇翻身落馬,不能指揮戰鬥,叛軍陣營大亂,親兵抱住尹子奇上馬,狼狽的向遠處逃亡。

這一次,唐軍再一次取得了勝利,擊垮了叛軍的圍困。然而,打了勝仗的唐軍依然處境艱難,因爲,叛軍將睢陽周圍數百里的村落搶劫一空,唐軍無法獲得任何給養和人員補充。

正在唐軍剛剛能喘息的時候,尹子奇獲得了補充,再一次率軍包圍了睢陽。

雖然張巡的軍隊連戰皆捷,從來沒有吃過敗仗。但是,戰爭的規律冷酷無情,睢陽孤軍奮戰,而叛軍卻有增無減,這就註定睢陽淪陷的命運。

張巡作爲一個傳奇般的統帥,自然明白孤掌難鳴的道理,爲守住睢陽。派大將南霽雲到周圍的地方搬救兵。

這時候,朝廷的御史大夫賀蘭進明接替李巨任河南節度使。並屯兵在臨淮;許叔冀在譙郡、尚衡在彭城,三個人手中都有數以萬計的精兵,如果有所行動,足以對叛軍造成壓力,減輕睢陽的壓力。然而,這三個人打了同一個主意,皆對睢陽戰況擁兵觀望,不施援手。

南霽雲率領30名精銳騎兵出城,手提一根大槊。用硬弓開路,以犧牲兩名將士的代價,殺開叛軍層層阻礙,突破敵陣,順利的到達了彭城。

屯兵彭城的唐軍將領是御使大夫許叔冀,睢陽是彭城的門戶,因爲有了張巡的抵抗。彭城才能安然無恙。彭城和睢陽,就是這種脣亡齒寒的關係,睢陽陷落,最可能倒黴的就是彭城,從這方面看,許叔冀沒有任何理由坐視睢陽淪陷。然而。讓人瞠目結舌的一幕發生了,聽到了南霽雲的請求,許叔冀居然送南霽雲幾千匹布,而拒絕出兵

南霽雲性格火爆,怒不可遏,一腳踢翻了座椅,上馬提槍。大罵許叔冀,將他的祖宗八輩一個不落的問候個遍,並要與之決戰。

彭城將士都同情睢陽軍民的遭遇,因此,誰也不出頭,許叔冀嚇得一身冷汗,不敢迴應。

南霽雲沒有請到援兵,自然不甘心,率精騎輾轉至臨淮(今江蘇盱眙北),向節度使賀蘭進明求救。

張巡是河南節度使的戰將,又是副節度使,他和賀蘭進明是上下級關係。作爲領導,賀蘭進明應該鼎力維護睢陽,然而,這廝竟然說道:“今日睢陽不知存亡,兵去何益!”

南霽雲吃了一驚,拍着胸口保證道:“睢陽如果失陷,霽雲請以死謝大夫。而且睢陽丟失,馬上就輪到臨淮了,這兩地脣亡齒寒,就像皮和毛不能分開,您怎麼能不救!”

賀蘭進明作爲一方統帥,豈能不明白這樣淺顯的道理。他之所以如此冷血的原因很簡單,張巡是自己的部下,但名聲比自己還響亮,這是他不能忍受的,張巡的死,或許正符合他的利益,起碼對他沒有損失。至於叛軍在解決了睢陽之後,是不是進攻臨淮,誰也不知道,萬一叛軍真的來了,大不了就是逃了。

賀蘭進明藏着個人骯髒的念頭,當然,賀蘭進明不出兵,還有一個原因,現在,戰爭形勢不明,任何地方軍閥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實力和地盤。如果一旦貿然出兵,軍隊很可能遭受損失,假如許叔冀偷襲臨淮,自己將人財兩空。

賀蘭進明就是抱着如此齷齪的想法,打定了主意不出兵救援,任憑睢陽自生自滅。而且,南霽雲的勇猛給了他深刻的印象,於是不但不發兵,反而想將南霽雲留爲己用。

基於這個目的,賀蘭進明強行留下南霽雲,並設歌舞宴會款待。

喝了一杯酒,賀蘭進明挑明瞭說,讓南霽雲不要回到睢陽,跟着自己混世界。

聽到賀蘭進明無恥的要求,南霽雲極爲痛苦,含着淚說道:“昨出睢陽時,將士們整整一個多月沒有飯吃了。現在,大夫兵不出,而廣設聲樂,從道義說,霽雲不忍獨享,真要吃了,也咽不下去。既然無法完成求救兵的任務,霽雲留下一個指頭來表示信守諾言,回睢陽死戰,報答中丞的信任。”

南霽雲說完,拔出佩刀,利刃一揮而下,一節手指落在几案之上。

南霽雲如此暴烈,是個人都會感動,席間衆人大都被南霽雲感動而泣。但是賀蘭進明仍不語,我們只能假定這廝不是人了。

南霽雲長嘆一聲,拂袖上馬而去;將出城時,抽箭射向佛寺浮圖,那箭射進佛塔磚面半箭之深,喊道:“蒼天有眼,我回去擊敗敵人,必滅賀蘭!這一箭就是我的誓言!”

沿途百姓目睹與此,個個流淚不止。

出城後,南霽雲又趕到了真源求救,李賁兵力不多,沒有更大的能力,就挑選了100匹戰馬送給了他。

八月初三的夜晚,南霽雲到達寧陵求救。

寧陵城使廉垣深深佩服張巡的壯烈,根本就沒做過多考慮,下令集中所有軍隊,共計步騎兵3000,放棄了寧陵城,全力支持睢陽抗戰。

南霽雲和廉垣率領步騎兵3000人,連夜離開了寧陵,隱蔽進軍,趁着大霧的掩護,突入叛軍的重圍圈。

叛軍營壘重重,壕溝一道接着一道,援兵人數太少,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援軍殺破層層阻礙,終於到了睢陽城下,叛軍被徹底的激怒了,四面合圍,援軍又陷進了苦戰之中。

因爲大霧,守軍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直到在拼殺中分辨出南霽雲的吼叫,張巡才知道是南霽雲回來了。

張巡淚流滿面,大聲向將士們喊道:“此霽雲等聲也。”

守軍將士大聲歡呼,打開了城門。

第204章 誰剋扣了軍餉第100節 拜火教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108節 布衣登場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80章 受命出征第187章 青燈古佛奈何天第246章 唐軍左翼潰敗第277章 榮義郡主第72節 血戰第113節 霓裳羽衣曲第182章 又見煙花第90節 梟雄末日第118章 馬球大賽第252章 對陣怛邏斯城下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269章 阿布思反了第294章 潼關血戰第114節 裝傻的武夫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279章 郡主成婚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237章 信鴿第35章 碼頭驚魂第257章 停止追擊第79節 戍堡血戰第226章 誘敵聚殲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202章 懸崖上的繩索第121章 交鋒第259章 薩珊王朝的寶藏第275章 詔令即將下達第8節 西北望第238章 段秀實出使第88節 英雄末路第188章 烈女第115節 不速之客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163章 石堡城第109節 深夜求救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83章 白衣大食帝國參戰第127章 彩雲之南的南詔第298節 函谷關遭遇戰第169章 血肉磨坊石堡城第259章 薩珊王朝的寶藏第220章 穆斯林總督的詭計第282章 密詔第141章 說降阿弩越城第44節 大老闆鮮于仲通第201章 深山密洞第151章 阿拉伯傳教士第205章 封常青殺人第96章 夫蒙靈察大帥第7節 相約從軍第38節 大賀氏第118章 馬球大賽第157章 徵召秘密特使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325節 大聖周皇帝第226章 誘敵聚殲第37節 突厥走私販第157章 徵召秘密特使第328節 冒死突擊第314節 火燒叛軍第143章 凱旋有罪第280章 搜查安府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317節 回紇騎兵第77章 紅堆拉山口第237章 信鴿第17節 再見煙花第35章 碼頭驚魂第162章 必死的信使第36節 捉生將第291章 顏氏兄弟的鴻門宴第11節 阿爸去哪兒了第114節 裝傻的武夫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13節 波斯美女第53章 牛大小姐私奔第88節 英雄末路第36節 捉生將第85節 庭州被圍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231章 慶祝勝利第72節 血戰第231章 慶祝勝利第217章 短兵相接第113節 慘烈的睢陽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第215章 別了,呼羅珊第18節 伏擊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261章 蔡家樓第214章 會晤卡赫塔巴第230章 擊潰昭武九國第321節 叛軍內訌
第204章 誰剋扣了軍餉第100節 拜火教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108節 布衣登場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80章 受命出征第187章 青燈古佛奈何天第246章 唐軍左翼潰敗第277章 榮義郡主第72節 血戰第113節 霓裳羽衣曲第182章 又見煙花第90節 梟雄末日第118章 馬球大賽第252章 對陣怛邏斯城下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269章 阿布思反了第294章 潼關血戰第114節 裝傻的武夫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279章 郡主成婚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237章 信鴿第35章 碼頭驚魂第257章 停止追擊第79節 戍堡血戰第226章 誘敵聚殲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202章 懸崖上的繩索第121章 交鋒第259章 薩珊王朝的寶藏第275章 詔令即將下達第8節 西北望第238章 段秀實出使第88節 英雄末路第188章 烈女第115節 不速之客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163章 石堡城第109節 深夜求救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83章 白衣大食帝國參戰第127章 彩雲之南的南詔第298節 函谷關遭遇戰第169章 血肉磨坊石堡城第259章 薩珊王朝的寶藏第220章 穆斯林總督的詭計第282章 密詔第141章 說降阿弩越城第44節 大老闆鮮于仲通第201章 深山密洞第151章 阿拉伯傳教士第205章 封常青殺人第96章 夫蒙靈察大帥第7節 相約從軍第38節 大賀氏第118章 馬球大賽第157章 徵召秘密特使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325節 大聖周皇帝第226章 誘敵聚殲第37節 突厥走私販第157章 徵召秘密特使第328節 冒死突擊第314節 火燒叛軍第143章 凱旋有罪第280章 搜查安府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317節 回紇騎兵第77章 紅堆拉山口第237章 信鴿第17節 再見煙花第35章 碼頭驚魂第162章 必死的信使第36節 捉生將第291章 顏氏兄弟的鴻門宴第11節 阿爸去哪兒了第114節 裝傻的武夫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13節 波斯美女第53章 牛大小姐私奔第88節 英雄末路第36節 捉生將第85節 庭州被圍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231章 慶祝勝利第72節 血戰第231章 慶祝勝利第217章 短兵相接第113節 慘烈的睢陽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第215章 別了,呼羅珊第18節 伏擊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261章 蔡家樓第214章 會晤卡赫塔巴第230章 擊潰昭武九國第321節 叛軍內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