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突厥走私販

?時間悄悄過去,秋高馬肥之際,莊稼收穫了,范陽節度使策劃了對契丹的戰爭。[燃^文^書庫][www].[774][buy].[com]

契丹族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深遠影響的少數民族,屬東胡族系,是鮮卑的一支,4世紀中從鮮卑族中分離出來,稱爲柔然,後演變爲契丹。

這裡所說的東胡,並非僅指一個民族,而是當時人們對靠近匈奴東部各族的統稱。“契丹”本意爲鑌鐵,表示堅固。由於在以後的歲月中,契丹族建立了強大的遼國,因此的名聲遠楊,國外俄語系國家至今仍然把中國稱做“契丹”。

據記載,契丹族最早出現在公元389年。當時,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擊敗柔然,造成了柔然分裂。其中,北柔然退到外興安嶺一帶,成爲蒙古人的祖先室韋。而南柔然避居今內蒙古的西喇木倫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區,以聚族分部的組織形式過着遊牧和漁獵的氏族社會生活,逐漸匯聚成爲以後的契丹族。

關於契丹族的起源,有一個古老的傳說:有一帥哥騎着白馬自湟河(今內蒙西拉木倫河)而來,也就是白馬王子;一個美女騎着青牛自土河(今內蒙老哈河)而來。

美女一路短笛橫吹,一不留神讓王子看到了,於是瘋狂的追求,美女應了。兩人天地爲穹廬,不分晝夜的幹工作,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連續作戰,生了8個兒子。他們的子孫繁衍成爲8個部落,這就是所謂的契丹八部。

奚族是一個很陌生的民族,但是,我們不能因爲不熟悉而否定它的存在,毋庸置疑,它一個古老的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在甲骨文中,奚字有時作奴隸的名稱。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即有用奚人祭祀的卜辭。奚族百姓在商代就已經成爲奴隸被役使,或被貴族們用來當做祭祀的人牲。

後來,隨着中央政府的更迭,奚族終於脫離了被宰殺的命運,獲得了自由地位,是東胡系中的一種,在五胡亂華時期的鮮卑,就是奚族一支的後裔。

唐代,奚族比較強盛,唐太宗李世民征討高麗時,大酋蘇支從徵砍人有功,因此獲得了朝廷的獎勵。有唐一代,奚在人力、物力方面發展得都比較雄厚。他們的活動範圍,北面與霫族相接,南以白狼河爲限,東北與契丹相鄰,西面與突厥相連接。武則天萬歲通天年間,契丹造反,奚族也叛,與突厥相表裡,號稱“兩蕃”。

契丹、奚族與唐朝之間,既有朝貢、入仕和貿易等政治經濟往來,也有戰爭和擄掠。

張守珪的目標很明確,攻擊的主要方向就是契丹的政治中心黑城(寧城縣甸子鎮)。只有攻克了黑城,才爲掃平契丹剷除了最大的障礙,因爲此城一破,漠南將無險可守。

大軍未動,情報先行。范陽節度使張守珪命令捉生將安祿山,立刻率領軍士,到邊境地區抓捕幾個舌頭,瞭解契丹軍情部署。

這是安祿山的第一場秀,因此,他很緊張,於是,他找到了張守珪,要求自己選擇部屬。

張守珪很奇怪,因爲從事的高風險工作,守捉營的軍士很強健,都是一等一的漢子,而且有經驗。要知道,經驗是能救命的,怎麼安祿山竟然能不滿意?

安祿山懇求說道:“大夫,因雙方互有攻守,在邊境上的契丹人很警覺,抓捕不易。卑職想帶着兄弟們到契丹境內,活捉他們的大人。漢人臉孔易於引起懷疑,因此,卑職想找幾個小時候的兄弟,一起跟着卑職冒險。”

安祿山說的是實情,邊境上的契丹軍人猶如驚弓之鳥,很少有單獨行動的,偶然抓住幾個散兵,也套不出重要的情報,深入敵後是正確的選擇。在敵人縱深活動,漢人確實不適合,然而,張守珪依然不同意安祿山使用自己人的想法,提出了一個折中的主意,說道:“幽州軍中,也有很多的突厥人,甚至契丹人。契丹人當然不適合,你可以在軍中遴選突厥軍士。”

安祿山搖頭說道:“大夫,卑職此去,是拿腦袋冒險。軍中的兄弟生疏,關鍵時刻未必拼命。而卑職要選的兄弟不一樣,他們都是卑職的生死兄弟,關鍵時刻,一個眼神就夠了。”

安祿山言辭懇切,張守珪一聽有道理,於是寫了一封軍令,給了他一些銀子,允許他返回營州,招募新兵。

不過,張守珪也信不過安祿山,嚴肅的說道:“大戰在即,七日之內必須返回,否則以逃兵論處。”

安祿山拿到了軍令,歡天喜地的往外走,心裡高興啊,張守珪智計百出,也終於受了自己的騙。

安祿山並沒有背叛的意圖,這些日子,讓他深有感觸,覺得還是在軍隊中能有出頭之日。他的心思很簡單,他在軍營這些日子,深感漢人軍士油滑,很難交往。戰鬥是要命的事情,如果手下的弟兄不和自己一條心,那麼,一旦處在危險之中,自己的小命就交代了。相比這些漢人軍士,還是自己的小夥伴保險。

安祿山回到了營州,馬上找到了自己的狐朋狗友,他的想法一說出來,當時就有人報名參軍,跟着他一起混社會。

安祿山帶着安思順等三個小夥伴,喝過了血酒,發過了有難同當的誓言,然後告別了家人,回到了軍營點了卯。

第二天一早,冒着深秋的冷風,安祿山和幾個兄弟化裝成販賣商品的客商,拿着節度使開具的路引,帶着幾匹馱馬的貨物上路了。

越過了永定河,進入了燕山山脈,燕長城橫亙在茫茫的山嶺之間,猶如一條巨龍蜿蜒到了天際。

這裡就是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所築長城遺址,“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英雄故事化爲黃粱一夢,燕長城已經在山野中荒廢一千多年了。

據史書記載,“秦開卻胡”之後,“燕亦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

安祿山跳下了戰馬,爬上了殘破的烽火臺,極目遠眺,遠處的蒙古草原撲面而來。

迤邐行進了幾天,在一座山前,一隊一百多人的契丹騎兵截住了安祿山等人的道路。

契丹騎兵穿着獸皮,頭上戴着青氈帽,手上拎着雜七雜八的兵器,一個一個就跟土匪似的。他們將安祿山等人團團圍住,閃亮的鋼刀頂在了他們的胸前。

安祿山慌忙拱手說道:“幾位軍爺,小的是營州客商,到貴地販賣貨物,都是一些粗笨的傢伙,請軍爺高擡貴手。”

安祿山一口流利的契丹話,這時候派上了用場,契丹騎兵的臉色緩和了一些,一些騎兵跳下馬,翻檢着馱馬上的貨物。

馱馬上的貨物散落一地,都是鐵鍋和鋤頭、農具之類的東西。

當時,唐朝和契丹、奚族時戰時和,說不定什麼時候翻臉。大唐朝廷爲了防止能夠製造兵器的鐵器流進敵佔區,嚴禁鐵鍋、鋤頭之類的鐵質農具進入北方。

關於中原王朝對北方民族實行鐵製品禁運,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史記》,因爲擅自將鐵器出售給友好的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大漢的官員有500多人被殺。

很久以前,中原王朝掌握了世界上最好的冶鐵技術,因此可以打造長達一米多的長刀。漢代的環首刀、唐代的橫刀就是其中的代表。而北方遊牧民族,使用的鋼刀大約只有60釐米左右,因爲他們的冶煉技術極差,再長就要折斷。

正因爲如此,北方遊牧民族渴望中原的鐵器都要瘋了。不客氣的說,在當時,走私鐵器,難度不亞於現在的超越邊境販賣毒品。

因爲唐軍的封鎖,北方鐵鍋等生活必需品奇缺,以至於牧民們只能將羊皮袋盛滿水架在火上燒水。甚至在打獵的時候,也只能使用骨頭製成的箭頭。

正因爲如此,契丹、奚族入寇,在某些方面來說,就是爲了獲得生活必需品。

不客氣的說,商品禁運,一直是中原王朝的殺手鐗。明代的土木堡之變,就是因爲明朝對蒙古實行鐵器禁運,瓦剌因此發動了進攻,導致明軍慘敗。最後,明朝不得不放開互市,允許鐵器流入北方,瓦剌獲得了生活必需品,於是對明朝臣服。

時光流轉,千年一個輪迴。現在的西方蠻夷,對我大中華實行武器禁運,是不是一個道理?想起來就生氣!

啥也別說了,眼淚“嘩嘩”的,還是我們自己不爭氣,怪不得別人。

現在看到安祿山等人帶來了如此多的鐵器,契丹騎兵的態度緩和了。

契丹民族野蠻,但野蠻的民族有質樸的遊戲法則。他們可以任意搶劫殺人,但絕不傷害爲他們帶來必需品的商人,因爲他們知道,這些商人在帶走他們財富的同時,也爲他們帶來了生活的便利和幸福。

不過,看到了如此豐富的物資,契丹騎兵的另一個疑問來了,這些人是什麼來頭,竟然能攜帶如此大宗的商品?

契丹百夫長模樣的人說道:“唐軍檢查的嚴,你們是如何將這些東西倒過來的?”

安祿山大放苦水,說道:“兄弟,說起這個,眼淚嘩嘩的。我們兄弟爲了弄兩個錢花,冒着掉腦袋的風險,半夜翻越邊境,將鐵鍋、鋤頭運到燕山藏起來,整整倒騰了好幾十天,才攢夠了這麼多。這不,我們買通了邊境士兵,說是騎着幾匹馬出來打獵,將埋在山裡的鐵器取出,運到了這裡。兄弟你看,這些鐵器都生鏽了,就是埋在土裡弄的。”

契丹百夫長翻看了一下,確實有的鐵器生鏽了,有些還帶有新鮮的泥土,就像出土文物一般。

百夫長完全相信了安祿山的鬼話,說道:“好吧,你們可以走了。”

安祿山很高興的道了謝,故意裝作笨拙的樣子爬上了馬背,回過頭來說道:“兄弟,借問一句,我們兄弟出來不容易,帶出來的東西要賣個好價錢。麻煩給指條路,最近的契丹部落在哪兒?”

百夫長沉吟了一下,說道:“這些東西很貴重,一般人也買不了這麼多。你們往北走吧,過了兩座山,有一條河谷,大賀氏酋長正在那裡準備過冬。”

當時,經過多年的發展,遙輦氏部落的酋長屈刺擔任了可汗,契丹八部已經融合,分成了兩個部落,大賀氏正是其中之一,其酋長掌管着很多兵馬,在部落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安祿山大喜過望,一疊聲的說過了謝謝,然後在契丹騎兵的注視之下,揚長而去。

第153章 阿拔斯的黑旗第238章 段秀實出使第80章 受命出征第282章 密詔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213章 阿萊拉第27節 詭異的宮廷第314節 火燒叛軍第202章 懸崖上的繩索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287章 陳留大屠殺第296節 雍丘保衛戰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309節 李隆基下野第260章 上元節第267章 虢國夫人思春了第190章 拔汗那王阿悉蘭達幹第198章 石國投降第223章 大軍進發第67節 有敵情第316節 長安爭奪戰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70節 遊擊將軍第253章 陌刀軍破敵第205章 封常青殺人第135章 折戟石堡城第224章 康國的偷襲行動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48節 烏雞變鳳凰第155章 旗開得勝第246章 唐軍左翼潰敗第61節 席元慶第186章 快意恩仇第219章 絕處逢生第229章 河水乾了第120章 楊釗改名第301節 秘密接頭第120章 楊釗改名第278章 駙馬爺第103節 討伐達奚部第41節 裡應外合第65章 段秀實發威第35章 碼頭驚魂第240章 西城遭到了攻擊第79節 戍堡血戰第282章 密詔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60節 死裡逃生第130章 石堡城的攻防史第69節 死到臨頭第212章 同胞的出賣第173章 決死一戰第261章 蔡家樓第16節 飛來橫禍第47節 死到臨頭第304節 土匪牛二第5節 賣刀第38節 大賀氏第318節 吃人的睢陽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241章 戰爭、戰爭第3節 阿犖山第281章 送馬試探第204章 誰剋扣了軍餉第242章 戰火再一次燃燒第250章 杜環被俘第110節 馬老四來了第245章 誰先擲骰子第109節 深夜求救第315節 太原保衛戰第308節 馬嵬坡第272章 “以番易漢”第31節 惺惺相惜第263章 安祿山不見了第97節 莫賀達幹第284章 封常清臨危受命第71章 死亡突擊第104節 背水一戰第35章 碼頭驚魂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29節 煙花去哪兒了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142章 智取孽多城第61節 席元慶第331節 史朝義殺爹第71章 死亡突擊第62章 小茅屋第323節 李嗣業殉國第208章 拔汗那王的商隊第113節 慘烈的睢陽第95節 馬老四第27節 詭異的宮廷第54節 舉案齊眉第238章 段秀實出使第1章 故土難離第26節 勝利者戴上了鐐銬第327節 母馬計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235章 碎葉川第86章 又見艾洛麗亞
第153章 阿拔斯的黑旗第238章 段秀實出使第80章 受命出征第282章 密詔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213章 阿萊拉第27節 詭異的宮廷第314節 火燒叛軍第202章 懸崖上的繩索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287章 陳留大屠殺第296節 雍丘保衛戰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309節 李隆基下野第260章 上元節第267章 虢國夫人思春了第190章 拔汗那王阿悉蘭達幹第198章 石國投降第223章 大軍進發第67節 有敵情第316節 長安爭奪戰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70節 遊擊將軍第253章 陌刀軍破敵第205章 封常青殺人第135章 折戟石堡城第224章 康國的偷襲行動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48節 烏雞變鳳凰第155章 旗開得勝第246章 唐軍左翼潰敗第61節 席元慶第186章 快意恩仇第219章 絕處逢生第229章 河水乾了第120章 楊釗改名第301節 秘密接頭第120章 楊釗改名第278章 駙馬爺第103節 討伐達奚部第41節 裡應外合第65章 段秀實發威第35章 碼頭驚魂第240章 西城遭到了攻擊第79節 戍堡血戰第282章 密詔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60節 死裡逃生第130章 石堡城的攻防史第69節 死到臨頭第212章 同胞的出賣第173章 決死一戰第261章 蔡家樓第16節 飛來橫禍第47節 死到臨頭第304節 土匪牛二第5節 賣刀第38節 大賀氏第318節 吃人的睢陽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241章 戰爭、戰爭第3節 阿犖山第281章 送馬試探第204章 誰剋扣了軍餉第242章 戰火再一次燃燒第250章 杜環被俘第110節 馬老四來了第245章 誰先擲骰子第109節 深夜求救第315節 太原保衛戰第308節 馬嵬坡第272章 “以番易漢”第31節 惺惺相惜第263章 安祿山不見了第97節 莫賀達幹第284章 封常清臨危受命第71章 死亡突擊第104節 背水一戰第35章 碼頭驚魂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29節 煙花去哪兒了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142章 智取孽多城第61節 席元慶第331節 史朝義殺爹第71章 死亡突擊第62章 小茅屋第323節 李嗣業殉國第208章 拔汗那王的商隊第113節 慘烈的睢陽第95節 馬老四第27節 詭異的宮廷第54節 舉案齊眉第238章 段秀實出使第1章 故土難離第26節 勝利者戴上了鐐銬第327節 母馬計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235章 碎葉川第86章 又見艾洛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