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二)

晏溫罷相的消息一時間傳遍朝野內外,雖然衆大臣早有預料,但直到皇上的旨意下來以後,纔算是徹底放了寬心。

不消說,接替晏溫二把手位置的人自然只有奉相鈕遠了。不少希進之人便趁此機會攀附柳黨,接連上表恭賀其得勝之喜;後者亦思以此廣收人心,便命心腹在府上宴請衆官,同慶剷除奸黨之功。

與這些無所事事的官員相比,各部的長官顯然忙碌許多,尤其是吏部的高繼志,他除了要應付中書省送來的文書外,還要兼顧留在山東的陳同袍,寫信勸說他儘早歸來,只言‘朝中有大變故’,別事皆隱諱不談。,

陳同袍得了書信,過目一遍,便知朝中是晏溫出了事。他隨即將信交與兩位書辦看,兩書辦不以爲然,絕不信朝廷會就此停了新政,便執意留守濟南,不肯同他回去。陳同袍沒說什麼,等着二人走了,才與知府秘密計議道:“聽高尚書信中所言,晏參政或許已罷相了,如此一來,必然要算他的舊賬,清理他的黨羽。那兩個書辦乃是晏相的爪牙心腹,斷不能放過。我離開後,你可調兵監視住二人,要是聽得了確切的消息,便速行抓捕,勿懷仁慈!一旦讓他們跑了,你我罪責莫大!”知府鄭重地點了點頭,便送着他出了府城。

知府旋即按照陳同袍的吩咐,暗自往府衙內安置了數名官兵,全換成一般衙役的打扮,在兩書辦居住的客房前輪番巡邏,不閒一刻;同時又以外間人心紛擾爲由,勸阻書辦莫要外出,封鎖消息,這讓二人終日惶恐,深覺不安。不出兩日,罷免晏溫的詔書便已從京師傳來,知府大喜,即命人於路旁伏下人手,叫兩位書辦前來聽宣。兩書辦不知有詐,坦然前往,官兵遂抓住時機,半路衝出,把他們用麻繩綁了,交給知府,由專人帶回京師受審。

“你說不說!”

刑部的大獄內,負責審訊的尚書暴躁地吼叫起來 ,醒木發出的巨響在衆人的耳畔迴盪。

“我已經說得夠多了……”晏良被吊在牆上,衣服都被打爛了,露出十幾道深深的血痕;他有氣無力地睜開眼睛,瞅了眼旁邊記着筆錄的獄吏,“沒有人了……”

尚書十分不滿,他直撇着嘴,問獄吏道:“你看看,他說了多少個人?”

獄吏取出了壓在供詞下面的名單,看了一會兒,便稟告道:“共一百二十六人,查其所述,爲官者有八十四人,遍佈京師、州縣。”

尚書轉頭罵道:“你晏家把持朝政多年,竟全以培植黨羽爲要務,實在無恥!如此根深蒂固,必未能將奸賊盡數揪出,你既有所不知,我便網開一面,饒你不死。來人,將供詞以及名單全部遞交到中書省,請奉相親自裁決!”

堂上堂下的省臣、部臣都將目光齊齊地投向鈕遠,見他看一張供詞便嘆一口氣,皺一次眉,隨後便越嘆越重,越皺越深,極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

“唉,唉……諸位,也請你們看一看吧。”鈕遠無奈地拈起那張名單,伸出手去,“大家知道的,我鈕遠一直是個真性情的人,向來有什麼說什麼,毫不忌諱。晏相雖與我是多年的同僚,情深義重,但誰想到他竟是這樣以天下爲私的小人,真是深藏不露啊……”

“這份名單裡頭,有門生者、同鄉者、親朋者,以及種種來往之人,真是數不勝數。而多數都能有個一官半職,不是朋黨又是什麼?”

“鈕公,我看這個說法有點武斷了,”就在鈕遠講話之時,李文守已經把名單看得差不多了,“晏溫或許有結黨營私的可能,但他昔日曾主持過多次春闈,門生自然不會少,以此證明他們是黨羽的話,恐怕無法堵住悠悠之口。且同鄉之人多矣,都未必與其謀過一面,何必也算在此列?刑部報上來的供詞簡直是胡鬧,應當打回重審!”

鈕遠頓時收起了憂傷的面孔,看着神色已展露出一些不快;他把眼珠一轉,咳嗽兩聲,方纔勉強地笑了出來:“李副參政說得不錯。本官也不想波及無辜之人,損了朝廷的臉面,所以把事情都搞清楚,比什麼都重要。可是事出突然,留給我們的時間十分緊迫,故而深感棘手。不如先把晏溫這個禍亂朝綱的奸賊殺了,其黨羽自會如鳥獸散去,事態便可平息了。諸位以爲何如?”

李文守被他這一手打得措不及防,這才明白了鈕遠的真實目的,便極力勸諫道:“晏溫一經罷相,已然於朝局無害,若再去殺他,豈不是擾亂人心?況且我們沒有一條足以治他死罪的罪證。”

“李副參政,你受了他什麼好處,現在還幫他說話?”鈕遠終於忍不住火氣了,他急衝衝地說道,“要罪證,禍國殃民就是罪證,要讓他給因新政而死的官民們償命!”

“鈕奉相……”

“別再說了,”鈕遠打斷了他的話,“這事也不是我說了算的,本官還得去請示柳公。你若有一肚子冤情要訴,儘管去找柳公,看他老人家給不給你好臉子看!”

說罷,他直接起身,向外面吩咐:“下人打轎,本官再去一趟相府!”隨即頭也不回地去了,留着李文守一人在衆目睽睽之下,十分難堪。

鈕遠揹着手,趨步走出了中書省,心不在焉地走上了轎子,便催轎伕:“走!”

“大人,”轎伕看了看遠處,與另一人相視了一眼,便掀開簾帷,躬下腰對他笑道,“小人斗膽請您下轎,這轎……反正現在走不得。”

“怎麼走不得了?”鈕遠一跺腳,怒眼圓睜,“他李文守想對付我,你們也成心擠兌我是嗎!”

“小人萬不敢這般想!只是前面的那些禁軍仍在擋路,不肯離去,恐怕只有請您出面,才能走了。”

“還在擋路?”鈕遠捋着鬍子,沉思片刻,竟然微笑起來。

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六)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二)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二)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一)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一)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三)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三)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六)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三)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一)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五)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四)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五)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五)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六)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六)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四)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三)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五)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五)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一)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六)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三)序章 葬女、隱世(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一)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五)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五)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一)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六)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五)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一)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六)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五)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四)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一)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二)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二)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五)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五)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二)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一)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一)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六)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三)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十章 通鹽、焚誣(三)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五)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二)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四)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一)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四)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六)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二)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五)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四)第五章 流亂、再逢(三)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四)
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六)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二)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二)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一)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一)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三)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三)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六)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三)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一)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五)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四)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五)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五)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六)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六)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四)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三)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五)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五)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一)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六)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三)序章 葬女、隱世(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一)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五)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五)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一)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六)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五)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一)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六)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五)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四)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一)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二)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二)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五)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五)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二)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一)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一)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六)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三)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十章 通鹽、焚誣(三)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五)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二)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四)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一)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四)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六)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二)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五)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四)第五章 流亂、再逢(三)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