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五)

選派監學官的任務被晏溫落在了吏部的身上,這讓不願摻和進來的高繼志大爲不滿,他屢次上書中書省,認爲這些事情應當是禮部的職責。中書省起初並無迴應,但被他央求得煩了,便回覆以‘監學官主監官府,使禮部差人鎮之,如何施威?汝部當差一要員前往,不得再有託詞!’,才讓他無話可說。

“共胄,你願不願去?”高繼志把批覆的文書丟在一邊,乜了眼身旁的吏部侍郎陳同袍。

“就算您不這麼問,爲了國家大計,屬下也甘願前往。”陳同袍平靜地回答道。

“你還真會說話,”高繼志把眼皮子輕輕一擡,“怎麼樣,弄清楚這次新政的內容沒有?”

“晏相諱莫如深,所發之政令無非興辦官學而已,暫時還未定下什麼制度規章。”

高繼志聽罷,不禁發冷笑道:“看來他還提防着我們,不肯和盤托出。罷了,你就按他的指示去做,老實本分地行事,到時候出了變故就由他擔責。”

陳同袍應了一聲,即拜別退了出去。

“葉尚書,監學官選出來嘍!”蔡賢卿從外面興沖沖地走進兵部大堂,驚動了正在理事的葉永甲。

“哪個?”葉永甲依舊動筆不輟。

“是廷龍之前的朋友,吏部的陳同袍。”

葉永甲登時一愣,緩緩放下了拈在手中的筆:“我還以爲要從禮部指派……”

“這說明晏相真要搞些大動作了。”蔡賢卿一邊說着,一邊坐下。

葉永甲推開桌上的文書,嘆了口氣:“雖說這是黨爭之舉,但若能促進一番改革,也算禍中之福了。如今學政混亂,重申制度的確有益。”

蔡賢卿一笑:“非也。你可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葉永甲疑惑起來:“那……還能怎樣想?”

蔡賢卿道:“我聽中書省那邊的人說,適才陳同袍去見晏相,晏相好一頓苦口婆心的教導。他言‘此次督責辦學,重在養育德行。現在的百姓皆不知禮義爲何,故而子弟不孝、女子不貞,全然不知廉恥二字。大多數又有好逸惡勞的毛病,荒廢了不少農田,因此纔出了好些遊手好閒之徒,到處偷竊搶劫,風俗越發敗壞。所以該先把《孝經》之類的拿出來教人……’還提起南京的衛先生,說自己必他多了一份必死的覺悟。”

葉永甲不屑地冷笑一聲,低頭說道:“德行固然是人所要具備的,但它終究紮根於制度之上,被後者死死操控,如影隨形。像他口中這樣的新政,無異於捨本求末,豈有前途?衛先生深知問題的根源,才力行書院之制;而晏相身爲堂堂宰輔,卻還癡迷於聖賢先理……僅憑此點,便不如衛先生遠甚。”

蔡賢卿無言以對,只好平淡答道:“廷龍還是念舊時的師生之誼啊。”

葉永甲笑而不語,只是搖頭。

陳同袍一路走出了皇宮,徑直行到前面的那條大同街。因這幾日適逢市肆開張,鬧市裡一片烏泱泱的人羣,形形色色的人物擠在一處,有笑聲,有罵聲,遠處還聽得敲鑼打鼓、吆喝叫賣,好不熱鬧。

然而陳同袍卻漠不關心,甚至連停一停腳都不肯,一門心思想着回府。

“陳侍郎!”

他的耳朵倒沒有被吵嚷的雜音攪擾,聽見有人叫他,連忙駐步,往四下一瞧,見東面的鋪面前,正站着那位年輕的侯爺——過湘人。

“陳大人,我一直打算找你,卻到處都不見你的人影,您幹什麼去了?”湘人走過來,帶着笑問。

陳同袍將嘴角硬生生咧了起來,也是一副笑容:“這個不方便在外面講,還是回府說罷。”

“過某往您府裡去不方便,不如就近在酒樓上說。”

陳同袍欣然允諾,便由湘人引着,到了一家金字招牌的酒樓裡,命店家準備了二樓的雅間,斟了好酒,擺上幾份飯菜,魚肉俱備,二人這才坐定。

“今日風暖宜人,請您吃這頓飯還真是時候!”湘人一面說着,一面捲起窗上的竹簾,一陣陣微風輕拂進來,十分愜意。

“來,先幹!”他舉起酒杯,向着陳同袍就滿飲了下去;後者只是小喝了一口。

“敢問大人今日做何事去了?莫非是朝廷裡……”

“沒錯,晏相正推行古學新政,特意吩咐陳某去外地任監學官,故而在宮裡等了一會兒。”

過湘人道:“這幾日難道就去麼?”

“不必走得這麼焦急,”陳同袍夾了一口菜吃着,“晏相還有些事情要處理,約莫要在十幾日之後。”

“哦,我還以爲要耽擱呢。”

陳同袍停住了手中的竹筷,乜了他一眼:“你說的是……?”

“我聽說大人這幾日在忙納妾的事,可是真的?”湘人直愣愣地看着他。

“是啊,”陳同袍不假思索地回答,“某與卓氏久無一子,如今年歲漸高,爲延子孫計,才盤算着有了這個納妾的主意。”

“您與您夫人商議過?”

“沒有。”陳同袍冷冷地說。

湘人聽他這麼快就有了回答,頗爲愕然,片刻才道:“令正亦是知書達理之人,考慮到現在的狀況,大抵也不會反對。商議一下,也能使此事辦得更爲圓滿些。”

“卓氏素來知我心跡,我不與她講,他心裡也能明白,”陳同袍搖頭道,“何必多問那麼一句,空費口舌。”

湘人見他如此冷淡,心中雖有一點不快,但還是體諒了他的心情,說道:“陳侍郎行事總是這麼雷厲風行,過某作爲晚輩,十分佩服。我與您患難與共多年,情義不是一般地深,我一直沒有報答的地方。不如幫着您打聽打聽,看看誰家的姑娘合適,以期早日辦妥此事。”

“那就多謝思興兄弟了!”陳同袍高舉起玉質的酒杯,與他輕輕一碰,“我對此倒是沒什麼要求,只求一個能識書寫字,聰敏機智的女子進來,免得被他人笑話。”

“大人放心,過某統統記着!”湘人大笑一聲,又將這一杯酒喝乾淨了。

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一)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三)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三)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三)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二)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六)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五)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四)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五)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一)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五)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六)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四)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二)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六)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三)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一)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一)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一)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三)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三)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五)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第三章 興業、叛主(四)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三)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一)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一)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三)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五)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三)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六)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六)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二)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六)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六)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一)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五)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六)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四)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五)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五)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一)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二)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四)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六)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
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一)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三)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三)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三)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二)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六)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五)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四)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五)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一)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五)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六)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四)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二)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六)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三)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一)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一)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一)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三)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三)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五)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第三章 興業、叛主(四)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三)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一)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一)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三)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五)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三)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六)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六)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二)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六)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六)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一)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五)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六)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四)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五)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五)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一)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二)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四)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六)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